- 年份
- 2024(3241)
- 2023(5250)
- 2022(4717)
- 2021(4709)
- 2020(3538)
- 2019(8428)
- 2018(7978)
- 2017(14651)
- 2016(8135)
- 2015(9114)
- 2014(9349)
- 2013(9282)
- 2012(9057)
- 2011(8493)
- 2010(8604)
- 2009(8166)
- 2008(8110)
- 2007(6885)
- 2006(6286)
- 2005(6023)
- 学科
- 济(31570)
- 经济(31543)
- 管理(22927)
- 业(21084)
- 企(17293)
- 企业(17293)
- 方法(12086)
- 中国(10571)
- 数学(10399)
- 数学方法(10220)
- 农(9736)
- 财(9412)
- 贸(8954)
- 贸易(8950)
- 易(8773)
- 策(8339)
- 制(7089)
- 银(6598)
- 业经(6596)
- 银行(6596)
- 融(6436)
- 金融(6436)
- 行(6398)
- 学(6395)
- 及其(6036)
- 农业(5861)
- 地方(5860)
- 理论(5812)
- 政策(5691)
- 务(5075)
- 机构
- 大学(113592)
- 学院(113178)
- 济(52197)
- 经济(51074)
- 研究(43665)
- 管理(43175)
- 中国(36813)
- 理学(36022)
- 理学院(35605)
- 管理学(35080)
- 管理学院(34855)
- 财(26683)
- 京(24292)
- 科学(22853)
- 所(22018)
- 中心(20437)
- 财经(19643)
- 研究所(19363)
- 经(17964)
- 江(17617)
- 北京(16200)
- 范(15973)
- 师范(15901)
- 经济学(15610)
- 院(15457)
- 农(15019)
- 财经大学(14538)
- 州(13940)
- 经济学院(13848)
- 师范大学(12830)
- 基金
- 项目(65379)
- 科学(52158)
- 研究(51344)
- 基金(48044)
- 家(40492)
- 国家(40132)
- 科学基金(34452)
- 社会(32218)
- 社会科(30541)
- 社会科学(30537)
- 基金项目(24086)
- 教育(23833)
- 省(23283)
- 编号(21875)
- 自然(21377)
- 自然科(20855)
- 自然科学(20851)
- 资助(20830)
- 划(20805)
- 自然科学基金(20512)
- 成果(19413)
- 部(15645)
- 课题(15065)
- 重点(14775)
- 性(14124)
- 发(14084)
- 教育部(13797)
- 创(13414)
- 项目编号(13255)
- 人文(13232)
共检索到195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学彬 杨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明志
中华世纪坛的钟声迎来了新中国新千年的第一个黎明。在人类跨入新千年的门槛之际,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高质量高速度增长阶段,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呼唤着更加科学的宏观调控方式。继成功地执行了反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之后,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又执行了一系列旨在防止和抑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国峰
2019年,人民银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推动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以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为实现"六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1998年货币政策的重要特征:一是对外目标由防止人民币过度升值变成确保汇率的稳定,对内目标由抑止通货膨胀转向谨防通货紧缩;二是货币政策在多重目标之间寻找平衡;三是货币供应量增幅起伏较大。总的说来,货币政策达到了预期目的,金融运行平稳,但也有贷款投放进度不均衡等问题,其效力受到制约。综合考虑,1999年货币政策的目标应以国内目标为主,至少是国内目标和对外目标并重;既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以适度促进经济增长,更要重视金融风险,谨防可能带来负面作用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费兆奇
自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得益于对疫情的有效控制和逆周期调控政策的有效对冲,我国经济快速反弹,并在2021年上半年持续改善。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逐步退出"逆周期"调控,并着力于"跨周期"调节,从2020年上半年的"松货币、宽信用",到2020年下半年的"紧货币、宽信用",再到2021年上半年的"紧货币、紧信用",中国人民银行为我国经济的稳健复苏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也为我国保有正常货币政策空间奠定了基础。但是,进入2021年下半年,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陡增、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罗伯特·L.黑泽尔 曾刚 陈婧
2016年6月/89.00元ISBN 978-7-5097-8003-9本书详细记录了从美联储成立之初到格林斯潘时代终结之时的美国货币政策的演变过程,评析了该过程中学术和政治环境变化的来龙去脉。书中详解了金本位制与信用货币之间的更替过程,也反映出货币政策的实施就像是用于解答货币和价格的基本问题的一系列实验:20世纪周期性的货币动荡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罗伯特·L.黑泽尔 曾刚 陈婧
2016年6月/89.00元ISBN 978-7-5097-8003-9本书详细记录了从美联储成立之初到格林斯潘时代终结之时的美国货币政策的演变过程,评析了该过程中学术和政治环境变化的来龙去脉。书中详解了金本位制与信用货币之间的更替过程,也反映出货币政策的实施就像是用于解答货币和价格的基本问题的一系列实验:20世纪周期性的货币动荡如何引起经济动荡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和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本书,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现代央行的兴起与本质。作者论述丰富,分析到位深刻,并且能够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进行具有一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信用货币 环境变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昊
自9月16日开始,联邦基金利率和回购市场利率屡次飙升,美元流动性紧张情绪弥漫美国货币市场。近期美联储在其货币政策"中期降息调整"的过程中重启了隔夜回购和定向回购操作、超调了隔夜准备金利率并宣布国债购买计划等为市场投放流动性,希望通过这些"技术调整"能提高银行系统准备金规模以恢复其对短期利率的控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益言
此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重振美国经济,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相对于传统政策框架有所扩展和延伸,不仅体现为货币政策目标的微调,更体现为从常规货币政策向非常规货币政策的转型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进。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双重目标1978年《充分就业和平衡增长法案》确立了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双重目标——充分就业和稳定通胀。此后,美联储货币政策一直在追求双重目标的平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宋湘燕 黄珊
2018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长强于预期,美联储领跑其他发达经济体央行进一步推进货币政策的正常化。然而,随着联邦基金利率接近中性利率区间以及2018年经济下行风险加剧,未来美联储货币政策路径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本文在总结美联储2018年货币政策表现的基础上,对其2019年货币政策走向进行展望。2018年美联储货币政策回顾2018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美联储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口风也几经转变。
关键词:
美联储 货币政策 联邦基金利率 政策走向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徐高林
90年代瑞士货币政策述评徐高林货币管理是当代世界各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于1905年的瑞士国家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其中90年代以来新推出的“中期道路”政策颇具特色。一、瑞士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1.指导原则。瑞士央行货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范方志
成功的反通货膨胀政策必须是可信任的,中央银行和中央银行家的"信誉"是关键。对于我国目前的结构性通货膨胀,应该采用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如差别购房首付率,而不是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如果我国的中央银行没有货币政策工具的独立性,我国的货币政策委员会制度不彻底改革,通货膨胀将是中国社会挥之不去的梦魇!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通货膨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小川
美国100年的货币政策史是一部放任—监管—再放任—再监管的循环轮回。与此相适应,货币政策理论和经济学思潮也经历了由自由放任到"相机抉择"、市场到政府、自由派到保守派的两大循环。回顾美联储货币政策100年的演变历程,检讨相关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手段及其作用的论争,美联储在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对国际因素的考虑程度,特别是这场大衰退对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耶伦领导下的新的美联储在强调金融稳定的前提下,将会奉行更为积极的货币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等货币政策目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敏强
一 2004~2006年美联储货币紧缩周期的若干特征在通货膨胀明显上升和房地产市场泡沫膨胀引起对经济过热的忧虑及超低利率负面影响增大等因素迫使下,美联储于2004年6月30日决定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至1.25%,到2005年12月13日,美联储已以相同幅度连续13次上调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至4.25%,升息总幅度达325个基点,持续时间已达18个月,使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达到2001年5月15日以来的最高水平。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是格林斯潘在任期间的最后一次,其主要表现有以下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