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4)
2023(1779)
2022(1518)
2021(1392)
2020(1404)
2019(2771)
2018(2698)
2017(5395)
2016(2937)
2015(3158)
2014(3228)
2013(3200)
2012(2947)
2011(2585)
2010(2650)
2009(2664)
2008(2695)
2007(2477)
2006(2034)
2005(2028)
作者
(8462)
(6947)
(6811)
(6609)
(4485)
(3331)
(3239)
(2766)
(2693)
(2490)
(2409)
(2368)
(2280)
(2228)
(2159)
(2149)
(2099)
(2035)
(1954)
(1934)
(1846)
(1650)
(1641)
(1613)
(1595)
(1566)
(1521)
(1494)
(1399)
(1373)
学科
(10660)
保险(10569)
(10250)
(8698)
经济(8685)
管理(7478)
(6566)
企业(6566)
方法(5486)
(5477)
银行(5477)
中国(5162)
(5141)
数学(5108)
数学方法(5066)
各种(4391)
(4390)
种类(4257)
类型(4254)
各种类型(4253)
(4114)
金融(4114)
(3947)
保险业(3744)
业务(3058)
(2968)
财务(2957)
财务管理(2943)
(2920)
制度(2917)
机构
大学(39573)
学院(39123)
(16690)
经济(16276)
管理(15666)
中国(14930)
理学(12479)
理学院(12367)
管理学(12115)
管理学院(12049)
研究(11894)
(11342)
财经(8577)
(8415)
(7882)
(7364)
金融(7260)
财经大学(6665)
中心(6630)
科学(6606)
(6281)
(6165)
(5995)
(5946)
银行(5917)
公司(5875)
北京(5649)
(5552)
经济学(5538)
研究所(5243)
基金
项目(24031)
科学(18640)
基金(18367)
研究(16417)
(15923)
国家(15801)
科学基金(13701)
社会(10880)
社会科(10240)
社会科学(10236)
基金项目(9393)
自然(9353)
自然科(9149)
自然科学(9143)
自然科学基金(8987)
资助(8442)
(8336)
(7287)
教育(6987)
编号(6179)
(5458)
(5268)
重点(5263)
科研(4980)
成果(4902)
教育部(4777)
(4758)
国家社会(4622)
(4587)
(4586)
期刊
(16639)
经济(16639)
研究(15013)
(12253)
金融(12253)
(8681)
中国(8049)
学报(5962)
管理(5335)
(5200)
科学(5157)
大学(4782)
学学(4734)
保险(4282)
(4282)
财经(4221)
(3418)
农业(3164)
理论(3029)
实践(2833)
(2833)
技术(2741)
经济研究(2588)
财会(2446)
统计(2224)
会计(2077)
(1929)
(1915)
国际(1899)
(1851)
共检索到65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湛  邹欣  
北京时间8月1日凌晨,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低于市场预期的50个基点,联邦基金目标利率降至2%~2.25%。美联储本次降息为2008年12月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降息,并于8月1日提前两个月结束缩表计划。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此次降息本质上属于周期当中的政策调整,并不等于货币政策自此开始宽松周期,如果时机合适,也有可能再度加息,这一表态降低了市场对于美联储开启宽松货币政策进程的预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瑜  
当前美国劳动力市场依然较为强劲虽然美国6月份的非农新增就业人数明显回落,创2021年以来的新低,但从两个角度来看,美国劳动力市场依然紧张,薪资增速回落趋势的停滞,甚至增加了核心通胀黏性的风险。其一,劳动力市场并非快速降温,而是延续韧性放缓的趋势。一方面,虽然美国6月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从30.6万降至20.9万,低于海外市场预期的23万,
关键词: 美联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潘向东  刘娟秀  邢曙光  
疫情冲击下,量化宽松等非常规货币政策确实可以缓解流动性风险,但是刺激经济的效果可能没那么好应对疫情冲击,美联储超预期降息3月3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1%~1.25%。这有两点超预期。一是降息时间超预期。一般情况下,美联储调整利率是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议息会议期间,今年3月的议息会议时间是3月17日至3月18日,虽然市场预期3月会降息,但没有预期到美联储会提前降息。这在历史上比较少见,近三十年只有9次,此前最近一次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易峘   常慧丽  
<正>2023年11月以来,市场迅速转向美联储降息预热模式。文章分析美联储可能的降息路径及其先决条件,指出通胀走势在美联储决策方程式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在2024年底美国核心PCE通胀回到2%、CPI或破2%的通胀预测下,美联储或最早在3—4月开始降息,2024年累计降息125~150个基点。同时文章基于对降息路径的新假设,更新2024年美国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和美元走势的预测。
关键词: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章小波   方予琦  
<正>今年以来,强劲的劳动力和通胀数据极大地打消了年内降息预期,从而推动美元指数的上涨。文章从通胀、劳动力市场和美联储态度三个方面来判断美国货币政策走向,认为当前美国经济大概率软着陆甚至不着陆,首次降息时间会推迟,维持年内降息3次的判断。文章结合过去几轮降息周期前后美元指数的走势,对年内美元指数走势进行了研判。
关键词: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邹新  程实  
基于经济指标预期值整体恶化的微妙背景,美联储2007年9月18日降息50个基点,这不仅本身构成了对经济走向变化的"官方确认",而且是美国经济周期转向中货币政策制订者的必然选择,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次级债风波"对实体经济的负面作用已经超出预期水平。美联储降息将对美国实体经济产生滞后的扩张性影响,加剧美元贬值,同时可能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稳定受到负面影响。尽管受到美联储降息影响,中国出口仍将维持高速增长,货币政策将进一步趋紧,同时将经受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更大考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芮  何帆  
近期,美联储降息的话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从6月19日美联储对外公布的议息会议报告来看,美联储选择保持联邦基金目标利率2.25%~2.5%这个利率区间不变。而从随后公布的政策投票点阵图来看,17名参与投票的委员中有8名预计2019年将降息,另有8名预计今年保持稳定,还有1人支持加息。随即在7月10日美联储向白宫提交的中期工作报告中,鲍威尔"鸽派"意图更加明确,他对6月议息会议的总结是:"许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认为,采取稍微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理由得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勇  
本文以美联储8次降息为中心内容,从其产生的背景及动因、对全球经济与金融的影响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正生  张璐  
2019年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促进实际利率水平明显下降",同时推出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此后,降低贷款利率水平成为货币政策一项重要目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促使中央银行降息力度明显加大,自此到2020年3月底,作为LPR定价锚的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下调15个基点,LPR利率下降26个基点,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了46个基点。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秀波  
尽管美联储曾信誓旦旦地宣称让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当前的美国经济也运行稳健,然而,美联储还是急不可耐地举起降息大旗,原因是多方面的:美联储迫于特朗普政府的政治压力;美国面临的结构性经济问题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维持越吹越大的资产泡沫必须持续放宽货币政策;美国政府的天量债务要求降息以减轻利息负担。美联储持续的货币政策宽松也带来不少的后遗症,例如,形成"债务依赖",资产泡沫破灭风险加大,社会贫富差距扩大,进而导致民粹主义等极右势力抬头,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不可测前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息,曾志斌  
本文就降息对居民存款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实证分析。从抑制存款增长幅度方面进行建模、回归、实证分析,并对回归的结果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就降息对扩大内需作用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秀波  
美国量化政策的退出引发全球"资金池"水位下降,日本、欧洲央行的"放水"行为无法弥补并抬升"资金水位"。美联储即将加息,美元全面升值时代正在来临。历史经验表明,美元周期与金融危机如影随形。尽管大宗商品的价格下降会降低进口成本,但是我国也面临热钱流出、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外债较多企业负担加重、通缩压力加大等问题。本文分析了美联储结束第三轮量化货币政策和欧盟、日本近期的货币政策影响,提出了我国应对这一变化的策略,人民银行的不对称降息表明政府迈出应对变化的第一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