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51)
- 2023(16120)
- 2022(13630)
- 2021(13058)
- 2020(10809)
- 2019(24655)
- 2018(24171)
- 2017(46574)
- 2016(25022)
- 2015(28033)
- 2014(27736)
- 2013(27137)
- 2012(25057)
- 2011(22396)
- 2010(22284)
- 2009(20810)
- 2008(20371)
- 2007(17752)
- 2006(15473)
- 2005(14075)
- 学科
- 济(99929)
- 经济(99787)
- 管理(75055)
- 业(68896)
- 企(57386)
- 企业(57386)
- 方法(44777)
- 数学(39207)
- 数学方法(38707)
- 财(29420)
- 中国(29385)
- 农(27649)
- 制(23959)
- 业经(22529)
- 贸(21717)
- 贸易(21706)
- 易(21273)
- 银(18388)
- 银行(18367)
- 农业(17659)
- 行(17631)
- 融(17480)
- 金融(17477)
- 学(17450)
- 务(17259)
- 财务(17194)
- 财务管理(17154)
- 企业财务(16268)
- 体(16038)
- 策(15959)
- 机构
- 大学(350195)
- 学院(347750)
- 济(154763)
- 经济(151837)
- 管理(136226)
- 研究(118935)
- 理学(116870)
- 理学院(115679)
- 管理学(113997)
- 管理学院(113317)
- 中国(94445)
- 财(75105)
- 京(72953)
- 科学(65741)
- 财经(58841)
- 所(57395)
- 中心(54902)
- 经(53740)
- 研究所(51586)
- 江(50807)
- 农(49421)
- 经济学(49362)
- 北京(46393)
- 业大(45725)
- 经济学院(44356)
- 财经大学(43987)
- 范(43986)
- 师范(43633)
- 院(43539)
- 州(39662)
- 基金
- 项目(230155)
- 科学(184051)
- 研究(173235)
- 基金(171003)
- 家(148008)
- 国家(146840)
- 科学基金(126921)
- 社会(113520)
- 社会科(107819)
- 社会科学(107798)
- 基金项目(88988)
- 省(85336)
- 教育(80070)
- 自然(79341)
- 自然科(77513)
- 自然科学(77486)
- 自然科学基金(76123)
- 划(73380)
- 资助(70100)
- 编号(69201)
- 成果(57464)
- 部(53804)
- 重点(51795)
- 发(49068)
- 创(48396)
- 国家社会(48381)
- 课题(47736)
- 制(47729)
- 教育部(47297)
- 人文(45529)
- 期刊
- 济(167887)
- 经济(167887)
- 研究(109101)
- 中国(68455)
- 财(58721)
- 管理(52335)
- 科学(46605)
- 学报(46584)
- 农(45166)
- 融(39075)
- 金融(39075)
- 大学(37969)
- 教育(37078)
- 学学(35718)
- 农业(30570)
- 技术(30273)
- 财经(29806)
- 经济研究(27782)
- 经(25720)
- 业经(25087)
- 问题(21886)
- 贸(20647)
- 国际(18428)
- 世界(17714)
- 理论(16458)
- 业(16372)
- 技术经济(16322)
- 现代(15601)
- 统计(15213)
- 版(15002)
共检索到526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扈文秀 王锦华 黄胤英
本文首先基于托宾Q理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视角,对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然后对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托宾Q值、货币政策及经济走势进行梳理总结,探索对我国当前货币政策走向的启示意义,最后得出以下结论:美联储的四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保持了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刺激创新型企业融资,起到了恢复市场信心、复苏房地产市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作用。在我国,随着股票市场在货币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托宾Q值逐步显现。2007年以来在中国人民银行实施偏紧的货币政策下,我国有效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201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继续稳定增长,但部分宏观经济指标呈下滑趋势,金融市场资金持续紧缺...
关键词:
量化宽松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托宾Q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原青
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所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多数学者将其理解为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在二级市场购买包括国债等在内的中长期资产向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中国人民银行将其定义为"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干预方式。"理论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传导: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新华 熊小雅
2008~2011年,美联储推出的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实施效果与预期有较大落差。基于后凯恩斯主义的内生货币理论,由于货币供给来源于经济体的内生需求,因而中央银行无法外生控制货币供应量,也无法简单地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刺激银行体系扩大信贷投放,以达到对内提升需求、扩大就业的政策目标,而对外的货币贬值也不必然能有效改善贸易逆差。中国调控经济、应对危机应该弱化汇率制度对国内政策的限制,完善信贷的内生创造机制,有效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互动机制确保就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胤英 王锦华
本文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基础,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前后2007年至2012年8月美联储、居民、企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做出评述,得出:美国前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1\QE2)的实施主要解决了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处置与降低资本补充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流通中的资金紧张,避免更深层次的金融系统性危机爆发。但由于量化宽松政策增加的货币流动性并未形成大量有效信贷进入实体经济中发挥作用,对宏观经济变量如产出、就业、物价并没起到预期的作用,对实体经济作用有限。美国政府于2012年9月14日宣布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是对实体经...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树同 刘明学 栾雪剑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美联储实施了非常时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文对美联储实施该政策的原因、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美联储未雨绸缪,提出该政策的退出机制,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如何在经济逐步启稳后把握恰当的时机和节奏实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及时转向,防范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量化宽松 通货膨胀 资产泡沫 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谭小芬
次贷危机后,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向金融系统注入大量的流动性,金融市场在大规模流动性支持下开始企稳。随着金融市场功能的逐步恢复,经济复苏迹象显现,如果美联储不能有效地控制资产负债表规模和及时收回流动性,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可能卷土重来。本文通过分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质和效果,研究退出的时机和退出的路径,并指出退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展望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和冲击。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冯小初
本文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就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美国的通胀状况才是决定中美间汇率问题的最主要决定因素,量化宽松释放出的流动性所引致的通货膨胀将在长时期内使人民币汇率保持升值的势头,中国经济也将为此受到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量化宽松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人民币汇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易宪容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无论是退出还是延续,都会对全球经济及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因为,当前以信用货币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的货币政策既是本国的也是国际的,因此美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化都会对国际市场产生巨大冲击,而现代金融市场的本质异化更是把这种影响与冲击无限地放大。本文全面分析了美联储五年来推出QE所产生的实际效果,美联储的决策机制,QE退出可能时机、路径及方式,以及对国内外市场的重大冲击,并指出QE退出是一种必然,中国政府要估足QE退出对全球和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尽早地准备最好的应对方式,以便减弱QE退出对中国经济与金融的影响和冲击。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穆争社
结合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践,本文阐述了"定量宽松"和"信贷宽松"政策的异同点,分析了政策的实施阶段及所呈现的特点、政策工具的差异。认为在肯定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所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应当充分认识并高度关注其所面临的政策措施防卫性特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受到严重威胁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合理引导社会公众预期;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所创造的广义流动性的管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向松祚
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早已深陷负利率和流动性陷阱,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基本失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量化宽松和伯南克的货币政策准则当地时间2012年9月13日,美联储正式宣布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简称QE3)。根据联储公报,QE3包括如下举措:第一,每月新增购买400亿美元联邦机构发行的抵押债券,主要是联邦房贷机构发行的债券。第二,继续实施利率扭曲操作,以降低长期利率。加上利率扭曲操作的长期债券购买量,到今年年底,联储每月购买的债券量为850亿美元,与第二轮量化宽松购债量持平。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宗怡
对伯南克来说,美联储和财政部应该合作并尽可能强化货币政策的"财政政策部分"从而达到提振宏观经济的目的。然而2009年伯南克提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和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在理论上自相矛盾,货币政策的"财政成分"是量化宽松政策起效的主要原因,缺乏财政政策配合的单纯量化宽松无法对美国实体经济起到提振作用。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于加武 庞丽艳 金虹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虽然在短期内促进了美国经济复苏,但也同样给美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向影响。不断推升的财政赤字,酝酿着债务货币化的风险;美联储的独立性亦在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下受到威胁;而最为重要的是,大规模的政府干预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凸显,财政悬崖问题严重。危机下美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受损、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激增以及后危机时代的"金融加速器"效应,是货币政策出现负向效果的根源。因此,对于中国而言,正视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可能弊端,正确处理好经济目标的长短期关系,利用市场机制重塑经济活力,将是未来我国经济复苏与向好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永峰
本文在回顾美国历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及未来可能的退出步骤的基础上,研究发现我国外汇资金净流入受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较大。针对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产生的影响,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量化宽松 货币政策 跨境资金 美联储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毕夫
仰仗着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美联储赢得了超于全球各国中央银行的权重,也正是如此,美联储的一举一动都能招徕上到政府高层下至普通百姓的敏感眼光。不过,当美联储在11月4日按下了"定量宽松"货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李欢丽 王晓雷
商业银行体系在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至关重要。由于存在内生缺陷和现实约束,日本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对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缺乏弹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严重扭曲,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无法拉动投资和消费,导致日本2001~2006年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失灵。2013年,作为"安倍经济学"的核心支柱,日本又重启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考虑到传导机制仍然处于扭曲状态,我们有理由判断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仍难以实现预期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