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43)
2023(9948)
2022(8494)
2021(7967)
2020(6470)
2019(15138)
2018(14752)
2017(29386)
2016(16176)
2015(18196)
2014(18358)
2013(18236)
2012(17250)
2011(15683)
2010(15828)
2009(14829)
2008(14855)
2007(13683)
2006(11894)
2005(10744)
作者
(45953)
(38626)
(38584)
(37117)
(24735)
(18448)
(17746)
(14998)
(14397)
(13963)
(13018)
(12694)
(12267)
(12243)
(12183)
(12150)
(11958)
(11402)
(11281)
(11222)
(9625)
(9565)
(9523)
(8997)
(8752)
(8709)
(8644)
(8498)
(7837)
(7699)
学科
(67504)
经济(67446)
管理(43672)
(42409)
(32834)
企业(32834)
方法(31488)
数学(28501)
数学方法(28197)
(21469)
(19937)
贸易(19932)
(19550)
(18821)
中国(17940)
业经(13911)
地方(13775)
农业(13756)
(13013)
(12976)
(12375)
(11113)
银行(11093)
(10760)
(10609)
(10389)
金融(10386)
(10154)
财务(10121)
财务管理(10090)
机构
学院(232734)
大学(230484)
(101698)
经济(99566)
管理(87976)
研究(79370)
理学(74856)
理学院(74076)
管理学(72880)
管理学院(72444)
中国(62347)
(48174)
(47728)
科学(46498)
(40467)
(39403)
财经(37500)
中心(37406)
(36418)
研究所(36384)
(33949)
业大(33111)
经济学(32148)
农业(31009)
北京(30239)
(30010)
师范(29761)
经济学院(29339)
(28688)
(28303)
基金
项目(148531)
科学(116354)
研究(111908)
基金(106640)
(91526)
国家(90756)
科学基金(77002)
社会(70197)
社会科(66611)
社会科学(66590)
(58188)
基金项目(55335)
教育(51827)
(49053)
自然(47863)
编号(47123)
自然科(46689)
自然科学(46673)
自然科学基金(45840)
资助(44846)
成果(39175)
(33803)
重点(33441)
(33145)
课题(32682)
(30708)
(29133)
教育部(29038)
创新(28730)
国家社会(28583)
期刊
(112091)
经济(112091)
研究(70644)
中国(44139)
(37046)
(36381)
学报(33091)
科学(30342)
管理(30069)
(27725)
金融(27725)
大学(25159)
教育(24516)
农业(24212)
学学(23651)
技术(20417)
业经(18811)
经济研究(18807)
财经(18335)
(15823)
(15757)
问题(15433)
国际(13330)
(12568)
技术经济(11975)
理论(11868)
统计(11500)
商业(11019)
世界(10730)
实践(10672)
共检索到3528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茜  时辰宙  
一、引言2008年7月,美国次贷危机骤然升级,并迅速演变成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全球主要经济体均陷入了衰退之中。面对危机,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各国央行及时启动以"三大法宝"为核心的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来缓解危机不断扩散的局面。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市场信心重挫,流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易宪容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无论是退出还是延续,都会对全球经济及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因为,当前以信用货币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的货币政策既是本国的也是国际的,因此美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化都会对国际市场产生巨大冲击,而现代金融市场的本质异化更是把这种影响与冲击无限地放大。本文全面分析了美联储五年来推出QE所产生的实际效果,美联储的决策机制,QE退出可能时机、路径及方式,以及对国内外市场的重大冲击,并指出QE退出是一种必然,中国政府要估足QE退出对全球和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尽早地准备最好的应对方式,以便减弱QE退出对中国经济与金融的影响和冲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谭小芬  郭强  
随着美国金融市场功能的恢复和经济的持续复苏,美国货币政策的退出问题渐行渐近,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判断、退出时机的选择、退出工具和次序以及退出的节奏和幅度,成为把握退出战略的关键因素。退出的工具包括大规模的逆回购、发行定期存款凭证、重启补充融资计划(SFP)、提高超额准备金利率、提高再贴现率和联邦基金利率,以及直接出售债券资产。退出的时机取决于未来通货膨胀水平、经济复苏和失业率的变化。在退出的过程中,美国债券收益率将会上升,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回落,美元会扭转颓势,步入阶段性的上升轨道。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永峰  
本文在回顾美国历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及未来可能的退出步骤的基础上,研究发现我国外汇资金净流入受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较大。针对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产生的影响,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杨辉  傅雄广  
文章结合美国经济金融现状及其历史经验对QE2退出后美国国债收益率和美元汇率走势进行了展望。通过梳理美国货币当局的政策逻辑,文章认为美国在结束QE2之后,短期内可能保持政策稳定,从中期来看进入紧缩周期的可能性较大。由于市场提前消化利空影响,QE2后美长期国债利率未必会大幅上行。联邦基金利率的回升、通胀水平的有效控制及财政赤字的削减,有助于美元汇率在中期阶段性走强;但美元汇率的长期反转,则需要美国经济步入由劳动生产率提高推动的新增长周期。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谭小芬  
次贷危机后,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向金融系统注入大量的流动性,金融市场在大规模流动性支持下开始企稳。随着金融市场功能的逐步恢复,经济复苏迹象显现,如果美联储不能有效地控制资产负债表规模和及时收回流动性,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可能卷土重来。本文通过分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质和效果,研究退出的时机和退出的路径,并指出退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展望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和冲击。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林果  
次贷危机发生后,很多国家中央银行都采取了大量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来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尤其以美联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最具代表性。虽然非常规货币政策复杂多变,但是通常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中清晰记录。借助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能够全面梳理次贷危机后美联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有助于深入理解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施和退出机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潘伟  
根据美联储数据特征构建LT—TVP—VAR模型,从加息和缩表两个层面实证研究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外溢影响。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表明:美联储加息将主要通过流动性供给冲击和跨境资本流动渠道导致我国货币和债券市场利率上行以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贬值,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有限;美联储缩表的目的是回收过剩流动性,并促进货币政策正常化,短期内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有限,其长期外溢效应取决于缩表的速度和力度。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对我国金融市场外溢影响的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要积极应对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外溢效应,提升金融市场应对非预期冲击的能力,防范外部冲击造成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吴培新  
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经过数次紧急、大幅的降息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已于2008年12月降至接近于零的水平并维持该低利率至今,货币政策极度宽松。尽管危机严重时期已经过去,但美国经济的复苏是缓慢且不稳定的,存在二次探底的风险,美联储将在今后较长时间内维持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文章分析了后危机时期美联储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机理及其退出策略,认为超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是渐进的,且退出将采用"先量后价,量价并行"的方式。文章最后提出了我国央行应对美联储宽松政策退出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管涛  陈之平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化将极大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和跨境资本流动。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和美国及其他经济体现实经济状况两个角度分析了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前景,认为这一政策是利弊权衡后的现实选择,但是退出的过程将充满风险。随着流动性的趋紧和美元利率的上升,当前国际经济体系中潜在的脆弱性有可能暴露,经济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上升。为了应对可能的不利局面,中国应及早练好内功,增强抵御和化解外部冲击的能力。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  王信  
随着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逐步退出,其资产负债表部分科目消失,结构发生较大调整,资产负债表的运作呈现六个特点:一是退出阶段资产负债表管理积极主动;二是退出策略安排相机抉择;三是退出操作体现在资产方和负债方两端;四是退出步骤采取"先量后价"方式;五是退出政策的实施注重与财政政策的配合;六是退出政策实施下资产负债表的理想状态仍保留可调整的空间。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对我国中央银行的启示在于,应加强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管理的研究和创新,发挥一般性和定向性资产工具的协同作用,探索发展多层次的融资体系,加强对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宣传和解释,关注中央银行财务状况对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铭利  
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随着经济逐渐步入正轨,过量货币对经济发展的副作用开始显现。但进入2010年,随着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全球经济有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我国货币政策面临两难选择。该文运用基本经济理论,对我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必要性、判断指标等进行了分析,认为宽松货币政策确实面临退出要求,但鉴于传统退出手段给市场带来压力过大,应当通过金融体制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吸收流动性,实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平稳退出。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小宇  
通过对泰勒规则的非线性机制进行理论分析,构建时变平滑迁移回归模型对可能存在的非线性特征进行描述和刻画,结果发现中国中央银行的利率操作针对通货膨胀存在明显的非对称反应;同时中央银行的利率规则还存在明显的结构转变。在经济新常态时期名义利率对通胀缺口的调整系数不显著,这与中国中央银行存在"惰性"和非对称偏好有关;而利率对产出缺口的调整系数显著,并符合稳定的"泰勒规则",表明经济新常态时期中央银行更关注产出缺口的波动,这将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新常态"。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小宇  
通过对泰勒规则的非线性机制进行理论分析,构建时变平滑迁移回归模型对可能存在的非线性特征进行描述和刻画,结果发现中国中央银行的利率操作针对通货膨胀存在明显的非对称反应;同时中央银行的利率规则还存在明显的结构转变。在经济新常态时期名义利率对通胀缺口的调整系数不显著,这与中国中央银行存在"惰性"和非对称偏好有关;而利率对产出缺口的调整系数显著,并符合稳定的"泰勒规则",表明经济新常态时期中央银行更关注产出缺口的波动,这将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新常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伍戈  
为应对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美联储积极配合美国政府的救援计划,采取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的非常规措施。随着近期全球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迹象,国际社会对非常规政策何时退出问题的讨论日益增多。本文在回顾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危机前有关应对通货紧缩和金融危机的重要学术观点的基础上,对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可能方式、时机、顺序等进行分析,并探讨"退出"政策的潜在影响及其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