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48)
2023(8486)
2022(7207)
2021(6568)
2020(5286)
2019(12016)
2018(11571)
2017(22385)
2016(12374)
2015(13306)
2014(13114)
2013(12864)
2012(11894)
2011(10856)
2010(10769)
2009(9870)
2008(9711)
2007(8446)
2006(7603)
2005(6654)
作者
(36963)
(30812)
(30679)
(29055)
(19688)
(14811)
(13941)
(12086)
(11755)
(11008)
(10549)
(10039)
(9927)
(9831)
(9665)
(9513)
(9512)
(9338)
(9022)
(8927)
(7818)
(7521)
(7486)
(7237)
(7017)
(6858)
(6775)
(6704)
(6225)
(6146)
学科
(46656)
经济(46604)
管理(36161)
(34699)
(27356)
企业(27356)
方法(21013)
数学(19023)
数学方法(18784)
(14716)
(13569)
中国(12548)
(12488)
贸易(12485)
(12231)
业经(10498)
农业(9639)
(9474)
(9319)
(9269)
(8336)
地方(8305)
银行(8303)
(8058)
财务(8032)
财务管理(8022)
(7909)
(7655)
金融(7655)
企业财务(7620)
机构
学院(173953)
大学(173129)
(74915)
经济(73472)
管理(67534)
研究(61661)
理学(58726)
理学院(58133)
管理学(57152)
管理学院(56862)
中国(47897)
科学(38375)
(35674)
(35238)
(34507)
(32017)
业大(29720)
研究所(29297)
中心(28080)
农业(27912)
财经(27151)
(25846)
(24837)
经济学(22786)
(22523)
北京(22365)
经济学院(20788)
(20622)
师范(20296)
财经大学(20271)
基金
项目(119205)
科学(93338)
基金(87784)
研究(81709)
(79152)
国家(78500)
科学基金(66188)
社会(52917)
社会科(50350)
社会科学(50336)
基金项目(46228)
(45826)
自然(44709)
自然科(43693)
自然科学(43677)
自然科学基金(42938)
(39655)
教育(36906)
资助(36212)
编号(31385)
重点(26925)
(26138)
(25380)
(25028)
成果(24501)
科研(23513)
创新(23417)
计划(23233)
国家社会(22115)
教育部(22046)
期刊
(78609)
经济(78609)
研究(51078)
中国(31236)
学报(31014)
(30590)
科学(27833)
(24702)
管理(23803)
大学(23081)
学学(22241)
(21258)
金融(21258)
农业(20321)
经济研究(14186)
教育(14104)
技术(13466)
业经(13292)
财经(12709)
(10869)
(10527)
问题(10161)
(9978)
国际(9207)
科技(8514)
(8508)
商业(8489)
业大(8430)
技术经济(8307)
理论(7934)
共检索到255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伟  
实施数量宽松政策,意味着短期内美联储将"窖藏"部分资产,同时释放更多货币,因此美元将更廉价,以美元计价的资产价格将得到支撑,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信心都会明显增强,这对美国经济整体上利大于弊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冯小初  
本文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就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美国的通胀状况才是决定中美间汇率问题的最主要决定因素,量化宽松释放出的流动性所引致的通货膨胀将在长时期内使人民币汇率保持升值的势头,中国经济也将为此受到较大的影响。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财政部国际司课题组  
2009年3月,英、美两国央行先后实施了"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操作。3月12日,英格兰银行向机构投资者收购政府债券20亿英镑,将资金直接注入英国实体经济。3月18日,美联储表示将购买不超过3000亿美元(含)的2—10年期美国国债、7500亿美元抵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原青  
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所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多数学者将其理解为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在二级市场购买包括国债等在内的中长期资产向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中国人民银行将其定义为"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干预方式。"理论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传导: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谭小芬  
次贷危机后,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向金融系统注入大量的流动性,金融市场在大规模流动性支持下开始企稳。随着金融市场功能的逐步恢复,经济复苏迹象显现,如果美联储不能有效地控制资产负债表规模和及时收回流动性,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可能卷土重来。本文通过分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质和效果,研究退出的时机和退出的路径,并指出退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展望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和冲击。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树同  刘明学  栾雪剑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美联储实施了非常时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文对美联储实施该政策的原因、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美联储未雨绸缪,提出该政策的退出机制,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如何在经济逐步启稳后把握恰当的时机和节奏实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及时转向,防范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易宪容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无论是退出还是延续,都会对全球经济及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因为,当前以信用货币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的货币政策既是本国的也是国际的,因此美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化都会对国际市场产生巨大冲击,而现代金融市场的本质异化更是把这种影响与冲击无限地放大。本文全面分析了美联储五年来推出QE所产生的实际效果,美联储的决策机制,QE退出可能时机、路径及方式,以及对国内外市场的重大冲击,并指出QE退出是一种必然,中国政府要估足QE退出对全球和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尽早地准备最好的应对方式,以便减弱QE退出对中国经济与金融的影响和冲击。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毕夫  
仰仗着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美联储赢得了超于全球各国中央银行的权重,也正是如此,美联储的一举一动都能招徕上到政府高层下至普通百姓的敏感眼光。不过,当美联储在11月4日按下了"定量宽松"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永峰  
本文在回顾美国历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及未来可能的退出步骤的基础上,研究发现我国外汇资金净流入受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较大。针对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产生的影响,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秀波  
美国量化政策退出引发全球“资金池”水位下降,日本、欧洲央行的“放水”行为无法弥补并抬升“资金水位”。美联储即将加息,美元的全面升值时代正在来临。历史经验表明,美元周期与金融危机如影随形。尽管大宗商品的价格下降会降低进口成本,但是中国也面临热钱流出、人民币汇率贬值、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外债较多企业负担加重、通缩压力加大等问题。本文分析了美联储结束第三轮量化货币政策和欧盟、日本近期的货币政策影响,提出了我国应对这一变化的策略,人民银行的不对称降息表明政府迈出应对变化的第一步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宗怡  
对伯南克来说,美联储和财政部应该合作并尽可能强化货币政策的"财政政策部分"从而达到提振宏观经济的目的。然而2009年伯南克提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和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在理论上自相矛盾,货币政策的"财政成分"是量化宽松政策起效的主要原因,缺乏财政政策配合的单纯量化宽松无法对美国实体经济起到提振作用。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杨辉  傅雄广  
文章结合美国经济金融现状及其历史经验对QE2退出后美国国债收益率和美元汇率走势进行了展望。通过梳理美国货币当局的政策逻辑,文章认为美国在结束QE2之后,短期内可能保持政策稳定,从中期来看进入紧缩周期的可能性较大。由于市场提前消化利空影响,QE2后美长期国债利率未必会大幅上行。联邦基金利率的回升、通胀水平的有效控制及财政赤字的削减,有助于美元汇率在中期阶段性走强;但美元汇率的长期反转,则需要美国经济步入由劳动生产率提高推动的新增长周期。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众敏  
美国主要通过增加存款机构在美联储的存款,扩大货币基础,启动了数量宽松货币政策。这一政策实际上却起到了紧缩的效果,对依靠银行贷款获得资金的中小企业造成严重影响,但依托数量宽松注入的流动性,增强了金融市场的信心,赢得了调整的时间。在考虑此政策的退出机制时,美联储必须考虑美国国债的需求,和它自己最终被迫购买美国国债的可能性。一旦美联储被动买入国债,美国短期国债将面临较大通胀风险。在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不断上升、短期国债通胀风险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中国应该"减短持长"。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吴培新  
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经过数次紧急、大幅的降息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已于2008年12月降至接近于零的水平并维持该低利率至今,货币政策极度宽松。尽管危机严重时期已经过去,但美国经济的复苏是缓慢且不稳定的,存在二次探底的风险,美联储将在今后较长时间内维持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文章分析了后危机时期美联储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机理及其退出策略,认为超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是渐进的,且退出将采用"先量后价,量价并行"的方式。文章最后提出了我国央行应对美联储宽松政策退出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管涛  陈之平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化将极大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和跨境资本流动。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和美国及其他经济体现实经济状况两个角度分析了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前景,认为这一政策是利弊权衡后的现实选择,但是退出的过程将充满风险。随着流动性的趋紧和美元利率的上升,当前国际经济体系中潜在的脆弱性有可能暴露,经济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上升。为了应对可能的不利局面,中国应及早练好内功,增强抵御和化解外部冲击的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