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45)
2023(17381)
2022(15078)
2021(13809)
2020(11558)
2019(26433)
2018(26192)
2017(51219)
2016(27557)
2015(31157)
2014(31198)
2013(30949)
2012(28677)
2011(26163)
2010(26538)
2009(24888)
2008(24202)
2007(21420)
2006(19293)
2005(17679)
作者
(78896)
(65728)
(65119)
(62359)
(42149)
(31417)
(29737)
(25474)
(24772)
(23675)
(22314)
(22039)
(21080)
(21009)
(20580)
(20187)
(19535)
(18991)
(18869)
(18866)
(16629)
(15984)
(15745)
(15125)
(14723)
(14698)
(14550)
(14372)
(13274)
(12748)
学科
(126922)
经济(126773)
管理(84222)
(76178)
(63828)
企业(63828)
方法(50167)
数学(43389)
数学方法(42922)
(32322)
中国(31069)
(29993)
地方(27138)
业经(26559)
(26415)
贸易(26405)
(25819)
(25732)
(24156)
(20266)
金融(20263)
(19873)
银行(19836)
农业(19539)
(19025)
环境(18555)
理论(18536)
(18316)
财务(18236)
财务管理(18197)
机构
大学(400951)
学院(398566)
(175252)
经济(171638)
管理(156122)
研究(138319)
理学(133784)
理学院(132349)
管理学(130375)
管理学院(129637)
中国(105922)
(84822)
(83134)
科学(79183)
(68790)
财经(65034)
研究所(61723)
中心(61634)
(59516)
(58974)
(57325)
经济学(54519)
北京(54188)
业大(53339)
(51256)
师范(50889)
(49923)
经济学院(48820)
财经大学(48155)
(47358)
基金
项目(259986)
科学(205647)
研究(194889)
基金(189985)
(163279)
国家(161950)
科学基金(139770)
社会(125443)
社会科(119102)
社会科学(119075)
基金项目(99430)
(99212)
教育(88921)
自然(87851)
自然科(85764)
自然科学(85747)
自然科学基金(84213)
(83104)
资助(78986)
编号(78916)
成果(65878)
(58855)
重点(57699)
(55727)
课题(54752)
(53603)
国家社会(51930)
教育部(51395)
(51048)
人文(50141)
期刊
(200918)
经济(200918)
研究(129262)
中国(78077)
(63215)
管理(60120)
学报(55938)
科学(52830)
(52687)
大学(43739)
(42776)
金融(42776)
教育(42233)
学学(41043)
农业(35942)
技术(34483)
经济研究(32991)
财经(32879)
业经(29816)
(28248)
问题(25995)
(24106)
国际(22381)
技术经济(20470)
理论(19850)
世界(19416)
现代(18420)
图书(18399)
(17994)
实践(17645)
共检索到614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创练  王浩楠  单敬群  
美国货币政策是全球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扰动因素之一,这种扰动同时具有隐蔽性和异质性特征,由此使得各经济体货币政策制定面临复杂的协调难题。鉴于此,本文在测算美国货币政策对全球29个经济体溢出效应基础上,构建国际政策协调或非协调模型,同时通过逆推的方式识别在协调或非协调情形下的各经济体货币政策规则,并以此为基础测算各经济体货币政策规则协调与否的福利损失。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美国紧缩货币政策并不能有效降低全球通货膨胀,但却导致部分经济体产出缺口下降和宏观杠杆周期上升;第二,美国货币政策向受其货币政策牵引更大的经济体输出金融风险;第三,当受美国货币政策牵引更大的经济体采取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时,美国货币政策对该经济体经济周期的负面影响以及货币政策福利损失都得到较大改善。结合各经济体特征可以发现,加强政府对经济体内部的干预能力,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可以降低美国货币政策对各经济体的负面效应,并以较低政策成本维护内部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这也为各经济体应对外部货币政策冲击的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马振宇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活动关联程度的不断增强,一国货币政策变动对其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国家间的货币政策协调也愈加重要。在此背景下,有关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的研究日益丰富,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也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对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及国际协调领域的现有文献进行回顾和展望。从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研究的发展历程来看,1990年以前相关研究主要基于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及博弈论等进行理论探讨,1990年至2000年多数研究开始借助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和经济计量模型探究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和渠道,200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将理论应用于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解释,其中以探讨中心国家货币政策的国际溢出效应为主。从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的研究方法来看,相关研究大多通过控制货币政策的内生变化来获取货币政策的外生冲击,主流研究方法也逐渐从基于MFD模型的纯理论分析转向基于VAR系列模型的实证分析和具有一致性框架的DSGE模型分析。从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的传导渠道来看,早期文献大多认为汇率和贸易是主要渠道,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推进,金融渠道的作用日益凸显,且比汇率渠道和贸易渠道传导更加迅速、后果更为严重,并逐渐成为近些年研究的重点。由于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在实践中存在一定难度以及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下的货币政策调整空间较小,目前关于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相关研究的观点并不统一。大部分学者认为随着世界经济联动趋势的不断增强,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是必然趋势并有利于各国经济发展,而部分学者认为政策协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政治成本,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应慎重。现有研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但仍需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一是大多数文献仅考察中心国家货币政策对外围国家(新兴经济体)的单向溢出效应,有必要进一步考察货币政策的双向国际溢出效应;二是关于金融渠道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对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全球金融风险传递等的研究较少,相关研究需要深化;三是关于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研究较少且观点不统一,尤其是对政策协调的有效路径缺乏系统研究,相关研究有待加强。中国学者应加强该领域的研究,尤其要在中国货币政策的国际溢出效应及其传导渠道、应对国外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有效政策工具、促进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等方面取得突破。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谢怀筑  于李娜  
由于会牵涉到不同的主权国家,货币政策溢出效应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外部性问题,不能使用传统的内部化等方式解决,而只能依靠国家之间的货币协调与合作。尤其对于一些大的经济体而言,货币政策的选择不再是一个单方面考量,而需要综合考虑其对本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对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副作用。本文是对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和国际协调的一个文献综述,通过对国外学者的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为下一步的研究指明方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霞  廖泽芳  
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非常规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溢出效应,给新兴市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增加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该文对2008年之后国际货币协调的演进做一个详细的梳理;总结了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对新兴市场央行的溢出效应,指出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进展与障碍。研究发现,国际货币政策协调仍主要局限于发达经济体内部,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间以及新兴市场经济体内部的国际合作相对不足,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均存在诸多障碍。建议在合理制定国内货币政策应对的同时,中国央行应充分利用双边或多边区域合作平台,加强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肖卫国  兰晓梅  
从退出量化宽松至今美联储已加息四次,并宣布将于2017年10月启动缩表,这将对我国宏观经济和资产价格波动产生显著影响。有鉴于此,文章利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研究了2008年11月至2017年3月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对我国经济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美联储加息、缩减资产负债规模通过资本流动渠道、汇率渠道以及利率渠道对我国物价、产出、房价以及股价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最后,文章从资产负债表视角分析了我国货币当局近期资产规模减少与美联储"缩表"不具有联动性,并提出应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中国货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成  赵轲轲  
文章主要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理论部分分析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两国模型关于货币政策跨国传输等相关问题。货币供给分为国内供给和外部输入,通过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的变化可以分析外部货币的输入影响到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在流通过程中由于乘数效应影响了货币供给量。外部货币的输入影响央行调控独立性的发挥,外部货币的输入容易形成对国内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某种程度的冲击,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增加。经验分析发现,美元输入对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溢出效应,影响到中国的基础货币投放,影响到中国的货币政策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皓  许佳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以美国为首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先后出台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良好,失业率和通胀率达到政策目标,美联储先后加息和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启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变化产生强烈的溢出效应,不仅引发欧洲银行和英国央行相继采取缩减购买资产规模和加息等相对紧缩性政策,还引发日元套利交易的兴起和汇率的大幅波动,同时导致新兴经济体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加剧、资产价格大幅波动、货币贬值、货币政策独立性受损等严重负面影响。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将引发国际资本从新兴经济体流向发达经济体,导致新兴经济体的流动性减少以及资产价格下跌,促使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另外,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不仅提升了短期利率,而且可能改变投资者风险偏好并提高风险溢价,进而推升其国内的中长期利率,不仅导致发达经济体的真实汇率上升,而且还将增加新兴经济体的债务压力。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将迫使盯住其货币的新兴经济体同样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海珍  王开阳  
货币政策协调过程中,对经济前景的预测信息会对央行的策略选择有决定性影响。本文将非对称信息引入两国开放经济模型中,分析并比较不同信息共享策略与协调策略对国家产出与通胀波动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1)掌握信息优势的国家应当将对经济前景的预测信息分享给他国,这样经济冲击能充分反映在经济预期中,同时减少两国的产出与通胀波动;(2)在信息共享的条件下,货币政策协调能同时提高两国福利;(3)对于信息无法充分共享的情况,本文进一步给出了央行选择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的条件;(4)多数情况下,更好的经济预测能力具有正外部性。以上结论启示我国央行应加强预期引导工作,并积极与国外央行和研究部门交流合作。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尧成  庄雅淳  
文章应用时变参数模型分析了美国等国际储备货币国家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机制,结果发现这些国家的货币政策变化能够对中国经济产生时变性影响。首先,国际货币政策在变化窗口期会给中国经济产生非常显著的溢出效应,其次,从影响的机制来看,国际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对中外利差产生影响,人民币汇率也会对中外利差的变化产生影响,而人民币汇率和中国贸易差额反过来也会引起中外利差波动,但是人民币汇率对贸易差额的影响并不符合传统的汇率弹性理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泽民  
本文旨在分析当今国际货币制度的特点,支撑这种货币制度存在的基础与方法,阐述货币制度与金融政策协调的关系,并指出现行国际货币寡头协调方式的不公正性。 一、国际金融政策协调的由来 重视国际金融政策协调是进入80年代之后的事,其根本原因是:(1)世界各国之间经济的相互依存性的加深;(2)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对外不均衡日益严重,即长期不均衡引起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尖锐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伯努瓦·科尔  赵园  
在联系日益密切的全球经济背景下,就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达成共识,对于抗击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至关重要长久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笼罩在历史的阴影之中。不过在过去的30年里,全球经济还是发生了一些决定性的变化,有三个方面尤其引人注目:一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某些跨国经济联系减弱的同时,金融因素成了各国相互联系的一个重要纽带;二是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周期对全球增长的影响及其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婧   李世恒   陈博  
本文选取2003—2020年中国上市非金融企业微观数据,考察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非金融企业债务风险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会通过影响中国非金融企业的融资成本、融资约束程度、杠杆率和短债长用水平,进而影响非金融企业债务风险承担。中国多领域去杠杆政策措施的配合实施以及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能够缓解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非金融企业债务风险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不同类型非金融企业债务风险的溢出效应存在显著差异,货币政策向紧缩调整会使民营企业、制造业企业及中小规模企业的债务风险更快上升。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叙果  陆凯旋  
开放经济下,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性越来越强。每个国家运用货币政策实现各自的宏观经济目标的同时,必然会对别国产生溢出效应。因此,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历来就是国际货币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回顾和梳理了目前理论界关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收益研究的理论框架、协调收益产生的来源、增加协调收益的机制设计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加以评述,认为应该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建立一个能够能用于分析和指导中国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模型,以提高中国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收益。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赵青松  
通过分析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各国采取的货币政策协调措施及其实施效果,提出了G20机制下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策略,即完善G20框架下的互评机制、提高其决策的有效性、建立G20机制下的多层次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框架和以G20为中心的全球金融治理架构。最后提出中国如何利用G20机制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