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41)
2023(3465)
2022(2832)
2021(2854)
2020(2313)
2019(5545)
2018(5270)
2017(9864)
2016(5047)
2015(6025)
2014(5733)
2013(5947)
2012(5634)
2011(5366)
2010(5086)
2009(4799)
2008(4627)
2007(3810)
2006(3371)
2005(3196)
作者
(13705)
(11487)
(11463)
(11153)
(7417)
(5456)
(5146)
(4544)
(4495)
(4160)
(3870)
(3834)
(3774)
(3764)
(3623)
(3614)
(3488)
(3343)
(3257)
(3016)
(2920)
(2722)
(2679)
(2652)
(2565)
(2564)
(2452)
(2356)
(2325)
(2269)
学科
(27117)
经济(27093)
方法(12660)
数学(12076)
数学方法(12048)
管理(11168)
中国(10944)
(9975)
(8410)
贸易(8405)
(8336)
(6608)
企业(6608)
(6001)
关系(5139)
(4940)
(4893)
(4710)
银行(4710)
(4645)
(4558)
(4351)
金融(4351)
出口(4117)
出口贸易(4117)
(4117)
(4071)
环境(4064)
业经(3802)
(3667)
机构
大学(78777)
学院(75087)
(44712)
经济(44336)
研究(33301)
中国(27496)
管理(27085)
理学(23252)
理学院(22982)
管理学(22842)
管理学院(22696)
(17788)
(17593)
科学(16505)
(16274)
经济学(16238)
研究所(14982)
财经(14802)
经济学院(14682)
(13937)
中心(13775)
北京(12019)
(11697)
财经大学(11353)
科学院(10732)
(9968)
研究中心(9910)
社会(9776)
(9224)
(9054)
基金
项目(49704)
科学(40536)
基金(40241)
研究(36912)
(35611)
国家(35424)
科学基金(29741)
社会(27079)
社会科(25903)
社会科学(25900)
基金项目(20198)
资助(17295)
自然(17108)
自然科(16759)
自然科学(16754)
自然科学基金(16505)
教育(16159)
中国(15212)
(14083)
(13672)
(13500)
国家社会(13303)
编号(12235)
教育部(11955)
重点(11442)
(10982)
重大(10660)
人文(10603)
社科(10407)
成果(10393)
期刊
(44363)
经济(44363)
研究(27458)
中国(14907)
(11960)
科学(11072)
管理(10463)
学报(10093)
经济研究(9135)
(8989)
(8420)
金融(8420)
(8356)
大学(8191)
财经(8158)
世界(7919)
国际(7787)
学学(7665)
(7226)
农业(6596)
问题(6443)
技术(5219)
(4751)
教育(4694)
业经(4266)
技术经济(4093)
(3891)
贸易(3891)
统计(3864)
经济问题(3724)
共检索到116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管涛  
2020年3月15日,美联储第二次紧急降息至零并启动7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QE),23日宣布对购买的国债和住房贷款抵押证券(MBS)不设上限,标志着美联储"零利率+无限QE"的"王炸"组合形成。与之相比,中国央行被认为无论降准还是降息都显得较为保守。那么,美联储火力全开,中国央行要不要跟呢?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管涛   刘立品   殷高峰  
为应对2008年、2020年美联储先后两次实施的极度宽松货币政策,中国外汇政策完成了从数量出清(外汇干预或者资本管制)向价格出清(汇率浮动)的转变。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了中国外汇政策转变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201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国内物价和金融稳定的影响大幅减小,汇率弹性增加不会威胁国内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亦不会掣肘国内货币政策,这正是中国外汇政策应对手段转变的底气所在。为巩固上述成果,要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强经济金融指标监测,同时继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统筹发展与安全,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重要体制保障。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王有鑫  赵雅婧  
3月16日,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提高25个基点至0.75%1%。本文分析美联储加息意图、前景及对中国外溢影响。作为非常规货币政策正常化背景下的加息周期,与以往相比,本轮加息周期经济复苏基础尚未完全稳固,主要是为防范经济过热和资产泡沫,未来加息还面临新兴市场溢回效应冲击和特朗普新政不确定性影响。本次加息将对我国经济金融市场造成较大外溢影响,对我国跨境资本流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王有鑫  
2017年9月20日,美联储召开议息会议决定正式启动缩表。美国作为世界经济龙头,美元处于国际金融体系核心,美联储的一举一动都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探究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演进路径和外溢影响,并对中国防范利率和汇率波动等风险建言献策。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主要内容本次议息会议后公布的货币政策声明略偏鹰派,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分别是:加息节奏、缩表细节及未来经济前景。一是决定本次不加息,但加息进程将持续。鉴于近期就业市场状况和通胀情况相对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谢剑  王勇  
本文采用1996年第1季度至2016年第4季度美国与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通过建立SVAR模型,定量分析美联储加息对中国产出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美国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导致中国的产出增加,进而提出了应对美国推进加息周期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马理  彭承亮  
自2015年以来,美联储连续九次加息,美国的加息对中国产生了较强的溢出效应。以往学者较少关注美国加息对中国的投资、消费与进出口的全面的结构性影响,以及美国加息对中国经济影响的传导路径,因此难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与政策建议。本文使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检验了美国加息可能存在的通过利率、汇率、股价和物价对中国的投资、消费与进出口的影响效应。研究结论显示:美国加息导致了中国国内投资下降、消费减少、进出口增加,而且中资企业会比外资企业承担更大的压力。相应的政策建议是:央行应向市场适度地定向补给流动性,政府应加大减税降费的力度,继续发挥进出口对于产业和需求结构的拉动作用,同时应警惕西方发达国家可能通过贸易转嫁风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启迪  
近期美联储停止缩表引起广泛关注。美联储停止缩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货币需求大幅上升,二是美联储控制短期利率的能力出现下降,三是美国经济前景存在不确定性。此外,美联储停止缩表还有助于继续发挥财政作用、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降低污名效应、降低私人部门安全资产的供应以及降低对美联储信用风险和银行清算风险。美联储停止缩表对美国和中国都会产生十分广泛的影响。对美国的影响主要有:资产价格将获得支撑、投资可能出现过热、通胀可能出现阶段性上升、金融风险可能加大、美联储独立性可能受到影响、可能加剧收益率曲线倒挂;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有:人民币汇率压力有望缓解、资产价格可能上升、短期资本流入可能增多。因此,中国货币政策应保持定力,密切关注国际资本流动趋势的变化,防范资产价格暴涨风险,同时,应加强人民币汇率风险管理。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黄建锋  
该文介绍了美联储的利率政策行为,指出中国目前在利率政策上存在着不足。中国应当借鉴美联储的利率政策,以建立可预期的、经常性的、前瞻性的、配套性的和市场化的利率政策为目标,真正发挥利率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强  王汀汀  
2016年底美联储加息已经成为一个大概率事件。本文回顾了美联储历次加息及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美元进入加息通道、全球货币政策出现分化的背景下,美元加息对我国资产价格、外债偿还、人民币汇率以及资本流动的影响。本文认为,美元加息对中国经济和金融运行的冲击尚在可控范围之内,我们应当客观看待人民币的汇率波动,通过推进供给侧改革优化经济结构,稳定经济增长,实施更为灵活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本·伯南克  牛筱颖  
回顾八年来在美联储的工作,有收获也有不足,这些日子对于国家、对于美联储乃至对于我本人都有着不平凡的意义。今天我将简要讨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关于透明度和问责制,金融稳定和金融改革和货币政策,以及探讨美国和全球经济的前景。透明度和问责制自2006年2月上任以来,提高美联储的透明度和问责制水平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鲁青   王立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杰拉尔丁-奥德里斯科尔  沈仲凯  
本文探讨了美国央行在现实意义上能够做些什么,并分析了三条美联储不能加息的理由:第一,美联储希望提升国内短期利率可能面临金融阻力;第二,加息会带来一些不合意的后果;第三,在技术层面上可能就无法实现加息。上述所谓金融阻力是指来自其他国家央行的措施。当下已有超过20家央行实行负利率政策,这本身使得更多国家陷入其中。如果美联储加息0.25%,那就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启迪  陈颖  
近期,美联储缩表问题引起广泛关注。首先,该文系统深入地分析了美联储缩表的原因。次贷危机期间,美联储通过实施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持续"扩表"压低了长期利率,促进了经济复苏,但同时也带来了长期利率过低、超额存款准备金大幅增加等一系列影响。上述影响将给美国经济复苏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因此,美联储必须"缩表"以避免潜在风险。之后,该文创新性地首次对缩表规模进行了详尽的测算,结果显示,2018年美联储的缩表规模将达到约4000亿美元左右,未来五年内缩表的规模约在2万亿美元左右。并且,到2019年当前缩表计划的缩表力度将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春雨  张龙  
近年来,美联储货币政策在典型和非典型政策之间频繁切换,这种"异质性"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动态影响,导致常参数模型所刻画的溢出效应缺乏实际的经济意义。为此,本文构建了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从宏观经济、私人经济和金融市场三个角度来研究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动态影响的表现形式及背后的机理。研究发现,动态影响体现在:一方面,不同时期美联储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都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负向影响,意味着不同时期的同向货币政策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反向影响;另一方面,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市场、私人经济的影响在时间维度上分别呈现递减、递增、平滑现象。动态影响的根源在于不同时期传导机理的差异。在固定汇率下,美联储通过影响中美利差作用于中国的资本与金融账户,进而影响中国经济;在浮动汇率下,美联储通过干扰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来影响中国的经常账户,进而影响中国经济。因此,建议中国人民银行缩小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结合数量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应对美联储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建议宽松财政政策与紧缩货币政策并行以及缩减美元在货币篮子中的权重,来应对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