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8.116.61.169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38)
2023(8441)
2022(7295)
2021(6384)
2020(5566)
2019(12778)
2018(12370)
2017(24316)
2016(13059)
2015(15016)
2014(15290)
2013(15510)
2012(14770)
2011(13763)
2010(13967)
2009(13247)
2008(13023)
2007(11955)
2006(10564)
2005(9606)
作者
(40493)
(34263)
(34262)
(32884)
(21788)
(16289)
(15617)
(13410)
(12693)
(12055)
(11819)
(11205)
(10899)
(10898)
(10753)
(10715)
(10279)
(10074)
(9899)
(9821)
(8543)
(8486)
(8295)
(7921)
(7856)
(7664)
(7414)
(7312)
(6919)
(6726)
学科
(82504)
经济(82441)
管理(36237)
(33167)
方法(32047)
数学(28925)
数学方法(28737)
(25688)
企业(25688)
地方(19028)
中国(16837)
(16457)
(15011)
(14827)
业经(13704)
地方经济(13121)
(12024)
贸易(12020)
(11573)
(11277)
农业(11106)
环境(10482)
(10176)
金融(10174)
(9891)
(9497)
银行(9476)
(9070)
经济学(8465)
(8426)
机构
大学(207223)
学院(206029)
(100327)
经济(98514)
管理(76759)
研究(73853)
理学(65955)
理学院(65206)
管理学(64208)
管理学院(63815)
中国(55084)
科学(43236)
(42766)
(42711)
(38244)
(34730)
研究所(34697)
财经(34622)
中心(33248)
经济学(33168)
(31318)
(31028)
经济学院(29889)
业大(29359)
农业(27380)
北京(27087)
(25804)
师范(25578)
财经大学(25532)
(25520)
基金
项目(130961)
科学(102953)
基金(96101)
研究(94418)
(83407)
国家(82765)
科学基金(70340)
社会(62612)
社会科(59504)
社会科学(59485)
基金项目(50715)
(50330)
自然(43744)
自然科(42714)
自然科学(42698)
教育(42663)
(42145)
自然科学基金(41953)
资助(39876)
编号(36908)
成果(30003)
(29853)
重点(29638)
(29541)
国家社会(26594)
(26530)
教育部(25742)
课题(25392)
科研(25144)
创新(24985)
期刊
(114236)
经济(114236)
研究(64197)
中国(35894)
(33138)
学报(31178)
(31128)
科学(28652)
管理(27245)
大学(23406)
学学(22270)
农业(20672)
经济研究(19959)
(19327)
金融(19327)
财经(18362)
技术(18031)
业经(16060)
(15972)
问题(15214)
教育(14862)
技术经济(12919)
(12153)
统计(11975)
世界(11316)
(11300)
商业(10553)
国际(10369)
(10356)
理论(9877)
共检索到309745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睿  
采用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评估了美联储加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的冲击效应。评估结果认为尽管美联储加息对各国宏观变量的影响有所不同,但是整体来说,美联储加息会导致实际GDP增加、汇率贬值、债券融资成本提高、通货膨胀下降、国家大宗商品的价格下降。本轮美元加息尽管可能会诱发巴西、南非等国爆发经济危机,但是诱发美国自身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较小。我国在应对美联储本轮加息的政策冲击时,仍然要坚持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作为优先选择。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肖强  张晓峒  滑冬玲  
本文首先利用动态因子模型从35个宏观变量中提取4个宏观共同因子。基于这些共同因子构建logistic平滑转移的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LSTFAVAR)模型。最后,基于LSTFAVAR模型分析国际油价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物价增长状态下,国际油价冲击对我国产出、价格和货币供给量存在非对称性效应。其中,在物价高增长状态下,国际油价对我国物价冲击比物价非高增长状态更为明显。而且在物价非高增长状态下,国际油价上涨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减少。而在物价高增长状态下,国际油价上涨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因此,面临国际油价上涨引起的经济"滞胀",政府当局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手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亚杰  
文章对改革以来的我国出口波动与世界经济波动进行了比较,通过回归分析可知,我国出口波动与世界经济波动存在着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出口波动的冲击作用随着出口波动本身的加剧而更加强烈,同时用TARCH模型来对世界经济对我国的出口冲击的乘数效应进行了验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春雨  张龙  
近年来,美联储货币政策在典型和非典型政策之间频繁切换,这种"异质性"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动态影响,导致常参数模型所刻画的溢出效应缺乏实际的经济意义。为此,本文构建了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从宏观经济、私人经济和金融市场三个角度来研究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动态影响的表现形式及背后的机理。研究发现,动态影响体现在:一方面,不同时期美联储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都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负向影响,意味着不同时期的同向货币政策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反向影响;另一方面,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市场、私人经济的影响在时间维度上分别呈现递减、递增、平滑现象。动态影响的根源在于不同时期传导机理的差异。在固定汇率下,美联储通过影响中美利差作用于中国的资本与金融账户,进而影响中国经济;在浮动汇率下,美联储通过干扰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来影响中国的经常账户,进而影响中国经济。因此,建议中国人民银行缩小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结合数量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应对美联储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建议宽松财政政策与紧缩货币政策并行以及缩减美元在货币篮子中的权重,来应对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春雨  张龙  
近年来,美联储货币政策在典型和非典型政策之间频繁切换,这种"异质性"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动态影响,导致常参数模型所刻画的溢出效应缺乏实际的经济意义。为此,本文构建了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从宏观经济、私人经济和金融市场三个角度来研究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动态影响的表现形式及背后的机理。研究发现,动态影响体现在:一方面,不同时期美联储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都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负向影响,意味着不同时期的同向货币政策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反向影响;另一方面,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马理  彭承亮  
自2015年以来,美联储连续九次加息,美国的加息对中国产生了较强的溢出效应。以往学者较少关注美国加息对中国的投资、消费与进出口的全面的结构性影响,以及美国加息对中国经济影响的传导路径,因此难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与政策建议。本文使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检验了美国加息可能存在的通过利率、汇率、股价和物价对中国的投资、消费与进出口的影响效应。研究结论显示:美国加息导致了中国国内投资下降、消费减少、进出口增加,而且中资企业会比外资企业承担更大的压力。相应的政策建议是:央行应向市场适度地定向补给流动性,政府应加大减税降费的力度,继续发挥进出口对于产业和需求结构的拉动作用,同时应警惕西方发达国家可能通过贸易转嫁风险。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利锋  
基于不同部门异质性显著存在的事实,以我国统计CPI的8大部门为例,采用2002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4季度的数据,考察部门外生供给冲击与总供给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的影响,发现食品部门供给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的冲击效应最大,并且不同部门的外生供给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具有不同的冲击效应;在此基础上,条件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食品部门、衣着部门供给冲击以及总供给冲击在推动整体通货膨胀波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其余部门供给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波动具有相对较小但却持续性较强的作用。研究表明,忽略不同部门的异质性而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彩虹  
文章分别建立二元和三元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实证检验了市级地方政府支出对市区经济增长的动态冲击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嫄  
自2003年底以来,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人民币升值2%,放弃钉住美元,采用了参考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制度,但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冲击作用一直存在争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国内外因素进行分析,并研究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冲击效应的强度和影响期限。通过汇率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和脉冲效应分析,本文发现,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消费的冲击是长期的,而对国民收入和投资的影响是中期的,对M1具有正向冲击,对M2在当期具有正向冲击,之后便为负向冲击。另外,人民币升值对进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出口有微弱的倒V型的正向冲击作用。尽管从国内...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文生  刘树林  
本文对传统货币理论CIU、CIA和OLG进行了评析,提出了货币稀释理论。货币稀释理论揭示了纸币的本质特征就是对产出价值的稀释或分割,找到了纸币的价值来源。在货币稀释理论基础上,我们建立了流动性过剩与全球失衡的一般均衡模型,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各国具有降低本国利率的动机,因而造成全球低利率压力。第二,高储蓄、高增长和低金融发展的中国与高消费、低增长和高金融发展的美国形成经济中的对偶关系,这造成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第三,受美国世界经济地位和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影响,中国资本更多地流向美国,使美国资产在世界资产组合中的比例增大进而形成所谓的"格林斯潘难题"。第四,美国选择具有操作性的金融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晓  陈煜  
新冠肺炎疫情的急剧扩散正在对世界经济产生严重冲击,使得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本文探讨了疫情对世界经济增长、深层次结构以及全球经济治理等领域可能造成的冲击,认为世界经济秩序和国际经济关系都将受到重大影响,全球化进程可能呈现出现碎片化发展趋势,全球治理赤字更加凸显且内容更加广域化,跨国公司的产业链重构进程将有所加快并更加注重安全因素。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中国应采取更加系统的应对措施,短期内宏观经济政策重心应该从"保增长"调整为"保就业",并努力确保外向型产业链稳定;中长期应该更加注重扩大内需,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开放和积极推进国际经济协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永亮  
2010年2月初以来,希腊等国的债务危机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引发欧盟金融市场震荡。希腊等国的债务危机具有重要的历史原因和传染效应,它不仅源于财政赤字过高,而且缺乏独立的货币政策,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希腊的经济失去了"生产性"。我国应未雨绸缪,提早做好准备,主动积极应对希腊等国的主权债务危机。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