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91)
- 2023(4036)
- 2022(3281)
- 2021(3072)
- 2020(2687)
- 2019(5952)
- 2018(5592)
- 2017(11076)
- 2016(5935)
- 2015(6382)
- 2014(6326)
- 2013(6341)
- 2012(5630)
- 2011(4935)
- 2010(4962)
- 2009(4783)
- 2008(5174)
- 2007(4737)
- 2006(3957)
- 2005(3781)
- 学科
- 业(24182)
- 济(21195)
- 经济(21172)
- 管理(20933)
- 企(19668)
- 企业(19668)
- 财(11516)
- 方法(10963)
- 险(10743)
- 保险(10652)
- 数学(9844)
- 数学方法(9759)
- 务(9495)
- 财务(9484)
- 财务管理(9469)
- 企业财务(9110)
- 中国(8930)
- 银(7951)
- 银行(7950)
- 制(7832)
- 行(7408)
- 融(6686)
- 金融(6686)
- 农(4922)
- 各种(4453)
- 业经(4423)
- 类型(4322)
- 种类(4308)
- 各种类型(4305)
- 体(4141)
- 机构
- 大学(81654)
- 学院(80969)
- 济(34838)
- 经济(34110)
- 管理(32649)
- 理学(27212)
- 理学院(26975)
- 管理学(26598)
- 管理学院(26448)
- 中国(24539)
- 研究(23282)
- 财(21722)
- 财经(16726)
- 京(16539)
- 经(15241)
- 财经大学(12867)
- 中心(12138)
- 江(11669)
- 科学(11574)
- 经济学(11562)
- 融(11468)
- 金融(11289)
- 所(10893)
- 北京(10687)
- 经济学院(10518)
- 商学(9786)
- 商学院(9719)
- 研究所(9552)
- 州(9515)
- 银(9462)
- 基金
- 项目(50143)
- 科学(40275)
- 基金(38452)
- 研究(37162)
- 家(32539)
- 国家(32249)
- 科学基金(28705)
- 社会(25106)
- 社会科(23710)
- 社会科学(23705)
- 基金项目(19977)
- 自然(18554)
- 省(18180)
- 自然科(18156)
- 自然科学(18152)
- 自然科学基金(17843)
- 教育(17507)
- 资助(16705)
- 划(15553)
- 编号(14631)
- 成果(12178)
- 部(11968)
- 教育部(10956)
- 重点(10952)
- 制(10680)
- 性(10671)
- 人文(10608)
- 国家社会(10606)
- 创(10246)
- 大学(9982)
共检索到126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小文
在当前美联储加息周期冲击下,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和汇率波动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亟需加强政策监管。文章构建一个包含跨境资本流动审慎监管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系统研究美联储加息造成的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并深入分析跨境资本流动的“双支柱”政策应对效果。结果显示:第一,美联储加息产生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导致汇率和资产价格波动加剧,造成经济下行。第二,面对美联储加息,小幅跟进式加息能缓解产出波动,但不能缓解汇率、跨境资本和资产价格等波动,而大幅加息对经济和金融风险的负面影响都较大;“双支柱”政策相比加息政策有明显优势,既能抑制跨境资本流出,又能降低经济波动与金融风险。第三,社会福利损失分析表明,最优的双支柱政策组合是货币政策钉住产出、通胀和汇率波动,宏观审慎政策钉住跨境资本波动;随着宏观审慎政策力度增大,社会福利损失逐渐减小。
关键词:
美联储加息 跨境资本流动风险 双支柱调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胡小文 项后军
后疫情时代美国超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其通胀高企,美联储开启史诗级加息周期,国际资本大幅快速回流美国,导致全球金融风险显著上升,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亟须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监管。本文构建一个包含无息外汇准备金逆周期调节跨境资本流动的小型开放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研究“双支柱”调控应对美联储加息冲击的效果。结果表明:第一,美联储加息冲击下,国内产出和通胀下滑,人民币贬值;此时采取降低外汇存款准备金政策能稳定汇率并降低经济波动,主要机制是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能增加国内金融机构外汇贷款的资金供给,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第二,提升利率政策虽然有助于稳定汇率,但会增大经济波动且削弱货币政策有效性;而“双支柱”调控不仅能降低产出和汇率波动,还不会降低货币政策有效性。第三,“双支柱”政策最优组合是货币政策盯住国内产出和通胀波动,宏观审慎政策盯住国际资本流动。据此,本文认为,我国应采用“双支柱”调控应对美联储激进加息,降低利率以应对通胀和产出下滑,降低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以促进汇率稳定。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贺立
2015年12月,美联储启动新一轮加息周期,引发了全球新兴市场国家对资本回流美国的担忧。近两年来,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形势一度较为严峻,2015-2016年外汇储备下降8000亿美元,尽管2017年形势有所缓和,但随着美国经济进一步提振,美联储加息预期不减,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形势仍存不确定性。本文回顾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联储历次加息中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不同表现,分析其中影响机理,并对当前加息预期下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形势作出展望、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美联储 加息 跨境资本流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瞿德林
文章回顾了美联储历次加息周期的背景及特点,定性分析了2006年后美联储两次加息对人民币汇率及我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并结合当前内外部宏观环境,对我国经济政策、人民币汇率深化改革和国际化进程以及风险预警与快速响应机制等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肖卫国 兰晓梅
本文通过构建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的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新一轮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溢出效应。脉冲响应结果显示:第一,美国隔夜拆借利率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各项目的冲击均在零轴以下,表明实际联邦基金利率对我国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银行部门的资本流动为负向溢出效应。第二,中美平均汇率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各项目的冲击均在零轴以下,但冲击幅度较美国隔夜拆借利率更大,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银行部门的资本流动有较强的负向溢出效应。第三,美国隔夜拆借利率、中美平均汇率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肖卫国 兰晓梅
本文通过构建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的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新一轮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溢出效应。脉冲响应结果显示:第一,美国隔夜拆借利率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各项目的冲击均在零轴以下,表明实际联邦基金利率对我国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银行部门的资本流动为负向溢出效应。第二,中美平均汇率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各项目的冲击均在零轴以下,但冲击幅度较美国隔夜拆借利率更大,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银行部门的资本流动有较强的负向溢出效应。第三,美国隔夜拆借利率、中美平均汇率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各项目的冲击幅度总体较小且不断变弱,这与新一轮美联储加息的节奏相对缓和以及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息息相关。因此,中国货币当局应及时关注和监测跨境资本流动,警惕和防范美联储加息对跨境资本流动的不利冲击;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双向浮动弹性,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币汇率预期的稳定,进而缓解汇率波动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兴华
"双支柱"调控框架中货币政策侧重稳定物价,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宏观审慎政策侧重逆周期调节以防范系统性风险,目标并不尽一致。针对跨境资本流动冲击,在一个经济周期里两种政策可能会产生冲突:复苏阶段产生I型冲突,即扩张的货币政策与扩流入的宏观审慎政策两者可能存在冲突;经济高涨阶段产生II型冲突,即紧缩的货币政策与控流入的宏观审慎政策两者可能存在冲突。运用我国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近些年以来存在4次可能产生冲突的时机:2010年3季度至2012年2季度、2014年3季度、2015年1季度和2018年2季度。最后提出通过识别风险、加强政策目标设计与协调、降低协调成本三大措施,促进双支柱在跨境资本流动领域良好运行。
关键词:
宏观审慎政策 货币政策 跨境资本 协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德旭 张庆君 陈思 刘蕴霆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资产数字化是经济转型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使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方法,将资产数字化因素和监管因素纳入宏观经济模型,研究资产数字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并讨论“双支柱”调控的效果。研究发现资产数字化能够有效抑制银行部门的风险积聚,资产数字化程度越高,银行风险降低程度越明显;监管强度和监管范围会影响资产数字化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银行资产数字化后,监管强度的增加和监管范围的扩大更有利于降低银行风险;相比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和贷款价值比工具更有利于降低数字化后的银行风险;相比于货币政策,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组合更有利于降低银行风险与社会福利损失。因此,在资产数字化过程中,“双支柱”调控框架能够更好地防范银行风险,增强政策有效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祁敬宇 刘莹
"双支柱"调控是中国在金融调控体系调整中的有益尝试,本文基于中国宏观审慎政策的实践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总指数和分类指数,利用2009—2019年244家中国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研究"双支柱"调控下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作用于银行风险承担的协调配合效应。实证结果显示,第一,宏观审慎政策能够削弱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效应。第二,不同类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有效性不同。第三,"双支柱"调控效果因银行性质存在异质性。第四,"双支柱"调控通过影响银行资产回报率和盈利波动性作用于银行风险承担。第五,"双支柱"调控效果因经济周期具有不对称性,不对称性因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不同而异。本文研究为"双支柱"调控的效果提供经验证据,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协调配合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智茂 杨森
伴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从而使金融系统及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受到严峻挑战。文章通过构建SV-TVP-VAR模型深入分析了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冲击影响,同时探究了货币政策对两者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短期跨境资本流入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平抑系统性风险,这一效应在国内外金融市场动荡时期更为显著;“价格型”货币政策相较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调控作用更为明显;此外,货币政策也会通过跨境资本流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间接调控效果。但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受跨境资本外流压力的影响,货币政策间接调控效果失效。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汤柳
伴随美元加息的步伐,人民币汇率存在贬值压力,这使得我国资金流出规模放大,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压力陡增。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此形势下,明确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成因并做好相关应对,对于维护我国金融稳定尤为重要。我国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成因分析风险成因之一:金融外部性贷款约束的放松。汇率和资产价格的上升提高了借款人抵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汤柳
伴随美元加息的步伐,人民币汇率存在贬值压力,这使得我国资金流出规模放大,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压力陡增。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此形势下,明确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成因并做好相关应对,对于维护我国金融稳定尤为重要。我国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成因分析风险成因之一:金融外部性贷款约束的放松。汇率和资产价格的上升提高了借款人抵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邰金怡 吴涛
本文首先对比分析了美联储应对两轮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冠疫情危机)时的货币政策特点,其次以此为背景对全球流动性进行量化,然后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构建TVP-SV-VAR模型)研究美联储货币政策及全球流动性变化对我国的溢出影响。研究发现,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变化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有显著溢出影响,且政策收紧阶段比扩张阶段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影响更大。但这种溢出影响具有一定的时滞效应,良好的国内经济基本面和适当的外汇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跨境资本波动性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龑 刘大志
文章利用中国银行业2011—2022年的季度数据,从轻资产、轻收入、轻资本和轻成本四个维度出发,选取指标构建了中国银行业轻型化指数。进而以上市银行为样本,检验了银行业轻型化转型与系统性风险的关系,结果表明:银行业轻型化转型加剧了系统性风险。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轻型化转型加快了各银行的资本周转速度,这会使其在自身资本的承载能力之外过度开展业务,加大风险外溢的可能性,最终导致系统性风险攀升。在现有的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金融监管框架下,轻型化转型会促使银行通过加快资本周转进行“监管套利”,弱化金融严监管政策的风险抑制效果。因此,轻型化趋势下要更加重视双支柱调控的应用,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银行业的轻型化转型,数量型货币政策的风险抑制效果会逐渐降低,价格型货币政策的风险抑制效果则会持续增强;宏观审慎政策可以抑制轻型化转型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但部分政策工具并未发挥预期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