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16)
- 2023(8564)
- 2022(7243)
- 2021(6766)
- 2020(5380)
- 2019(12187)
- 2018(11720)
- 2017(22923)
- 2016(12716)
- 2015(13624)
- 2014(13416)
- 2013(13054)
- 2012(12102)
- 2011(11040)
- 2010(10965)
- 2009(10092)
- 2008(9937)
- 2007(8716)
- 2006(7730)
- 2005(6740)
- 学科
- 济(45259)
- 经济(45197)
- 管理(35751)
- 业(34446)
- 企(26629)
- 企业(26629)
- 方法(19739)
- 数学(17939)
- 数学方法(17720)
- 农(15163)
- 财(13548)
- 贸(12662)
- 贸易(12659)
- 中国(12432)
- 易(12423)
- 业经(10507)
- 农业(9979)
- 制(9566)
- 策(9177)
- 学(8934)
- 银(8798)
- 银行(8762)
- 行(8374)
- 融(8295)
- 金融(8295)
- 地方(8037)
- 务(7783)
- 财务(7760)
- 财务管理(7748)
- 技术(7467)
- 机构
- 学院(176020)
- 大学(175127)
- 济(75216)
- 经济(73741)
- 管理(67412)
- 研究(62341)
- 理学(58384)
- 理学院(57767)
- 管理学(56835)
- 管理学院(56533)
- 中国(48749)
- 科学(38312)
- 京(36107)
- 农(35351)
- 财(35084)
- 所(32256)
- 业大(29509)
- 研究所(29438)
- 中心(28547)
- 农业(28080)
- 财经(27524)
- 江(26159)
- 经(25145)
- 经济学(23042)
- 院(22759)
- 北京(22704)
- 范(21721)
- 师范(21419)
- 经济学院(20986)
- 州(20499)
- 基金
- 项目(119783)
- 科学(93762)
- 基金(87783)
- 研究(83653)
- 家(78873)
- 国家(78212)
- 科学基金(65657)
- 社会(53919)
- 社会科(51227)
- 社会科学(51216)
- 基金项目(46110)
- 省(45761)
- 自然(43695)
- 自然科(42702)
- 自然科学(42687)
- 自然科学基金(41973)
- 划(39730)
- 教育(37897)
- 资助(35969)
- 编号(32655)
- 重点(26968)
- 部(26472)
- 成果(26289)
- 发(25617)
- 创(25172)
- 创新(23530)
- 科研(23414)
- 课题(22843)
- 计划(22803)
- 国家社会(22469)
共检索到260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树同 刘明学 栾雪剑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美联储实施了非常时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文对美联储实施该政策的原因、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美联储未雨绸缪,提出该政策的退出机制,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如何在经济逐步启稳后把握恰当的时机和节奏实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及时转向,防范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量化宽松 通货膨胀 资产泡沫 影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原青
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所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多数学者将其理解为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在二级市场购买包括国债等在内的中长期资产向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中国人民银行将其定义为"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干预方式。"理论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传导: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冯小初
本文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就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美国的通胀状况才是决定中美间汇率问题的最主要决定因素,量化宽松释放出的流动性所引致的通货膨胀将在长时期内使人民币汇率保持升值的势头,中国经济也将为此受到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量化宽松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人民币汇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扈文秀 王锦华 黄胤英
本文首先基于托宾Q理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视角,对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然后对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托宾Q值、货币政策及经济走势进行梳理总结,探索对我国当前货币政策走向的启示意义,最后得出以下结论:美联储的四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保持了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刺激创新型企业融资,起到了恢复市场信心、复苏房地产市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作用。在我国,随着股票市场在货币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托宾Q值逐步显现。2007年以来在中国人民银行实施偏紧的货币政策下,我国有效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201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继续稳定增长,但部分宏观经济指标呈下滑趋势,金融市场资金持续紧缺...
关键词:
量化宽松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托宾Q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谭小芬
次贷危机后,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向金融系统注入大量的流动性,金融市场在大规模流动性支持下开始企稳。随着金融市场功能的逐步恢复,经济复苏迹象显现,如果美联储不能有效地控制资产负债表规模和及时收回流动性,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可能卷土重来。本文通过分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质和效果,研究退出的时机和退出的路径,并指出退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展望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和冲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伟
实施数量宽松政策,意味着短期内美联储将"窖藏"部分资产,同时释放更多货币,因此美元将更廉价,以美元计价的资产价格将得到支撑,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信心都会明显增强,这对美国经济整体上利大于弊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易宪容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无论是退出还是延续,都会对全球经济及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因为,当前以信用货币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的货币政策既是本国的也是国际的,因此美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化都会对国际市场产生巨大冲击,而现代金融市场的本质异化更是把这种影响与冲击无限地放大。本文全面分析了美联储五年来推出QE所产生的实际效果,美联储的决策机制,QE退出可能时机、路径及方式,以及对国内外市场的重大冲击,并指出QE退出是一种必然,中国政府要估足QE退出对全球和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尽早地准备最好的应对方式,以便减弱QE退出对中国经济与金融的影响和冲击。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毕夫
仰仗着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美联储赢得了超于全球各国中央银行的权重,也正是如此,美联储的一举一动都能招徕上到政府高层下至普通百姓的敏感眼光。不过,当美联储在11月4日按下了"定量宽松"货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于加武 庞丽艳 金虹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虽然在短期内促进了美国经济复苏,但也同样给美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向影响。不断推升的财政赤字,酝酿着债务货币化的风险;美联储的独立性亦在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下受到威胁;而最为重要的是,大规模的政府干预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凸显,财政悬崖问题严重。危机下美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受损、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激增以及后危机时代的"金融加速器"效应,是货币政策出现负向效果的根源。因此,对于中国而言,正视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可能弊端,正确处理好经济目标的长短期关系,利用市场机制重塑经济活力,将是未来我国经济复苏与向好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永峰
本文在回顾美国历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及未来可能的退出步骤的基础上,研究发现我国外汇资金净流入受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较大。针对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产生的影响,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量化宽松 货币政策 跨境资金 美联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秀波
美国量化政策退出引发全球“资金池”水位下降,日本、欧洲央行的“放水”行为无法弥补并抬升“资金水位”。美联储即将加息,美元的全面升值时代正在来临。历史经验表明,美元周期与金融危机如影随形。尽管大宗商品的价格下降会降低进口成本,但是中国也面临热钱流出、人民币汇率贬值、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外债较多企业负担加重、通缩压力加大等问题。本文分析了美联储结束第三轮量化货币政策和欧盟、日本近期的货币政策影响,提出了我国应对这一变化的策略,人民银行的不对称降息表明政府迈出应对变化的第一步
关键词:
QE3 货币政策 美元升值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爱民 徐燕
美联储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将对我们科学把握中国经济运行的实质、合理促进中国货币政策转型升级、有效防范金融危机带来有益的启示美国量化宽松(下称Q E)政策自2009年3月推出至2014年10月份宣布结束资产购买计划,历时5年半,涉及金额近4万亿美元,在美国财政政策缺位甚至掣肘的背景下,带领美国经济率先从国际金融危机中复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经济面临"三期叠加"的复杂环境,又面临金融市场化改革的艰巨任务。2013年以来,中国出现了不良贷款抬头、信托延迟兑付、贷款需求萎缩、存款流失加剧等问题。美联储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将对我们科学把握中国经济运行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财政部国际司课题组
2009年3月,英、美两国央行先后实施了"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操作。3月12日,英格兰银行向机构投资者收购政府债券20亿英镑,将资金直接注入英国实体经济。3月18日,美联储表示将购买不超过3000亿美元(含)的2—10年期美国国债、7500亿美元抵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肖立晟 肖然
金融危机爆发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从三个方面影响了公共债务:央行向财政部上缴铸币税;降低再融资成本;刺激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从而有效提高公共债务的可持续水平。在此过程中,国债市场同时承担了货币政策传导和政府融资功能,中央银行致力于将投资者的资金从长期国债市场挤入短期资本市场,降低投资者的债务久期,而公共债务管理者则试图在低利率环境下发行长期债券延长债务久期,降低债务成本,二者的政策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抵消。随着发达国家相继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国债利息将会迅速增长,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对中国而言,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化国内债券市场;降低主权债务管理与货币政策、金融稳定的潜在冲突,建立国家层面的资产负...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杨辉 傅雄广
文章结合美国经济金融现状及其历史经验对QE2退出后美国国债收益率和美元汇率走势进行了展望。通过梳理美国货币当局的政策逻辑,文章认为美国在结束QE2之后,短期内可能保持政策稳定,从中期来看进入紧缩周期的可能性较大。由于市场提前消化利空影响,QE2后美长期国债利率未必会大幅上行。联邦基金利率的回升、通胀水平的有效控制及财政赤字的削减,有助于美元汇率在中期阶段性走强;但美元汇率的长期反转,则需要美国经济步入由劳动生产率提高推动的新增长周期。
关键词:
量化宽松政策 泰勒规则 产出缺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