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57)
2023(3822)
2022(3269)
2021(2963)
2020(2520)
2019(5436)
2018(5291)
2017(9596)
2016(5330)
2015(5929)
2014(5548)
2013(5573)
2012(5519)
2011(5031)
2010(5115)
2009(4670)
2008(4435)
2007(4182)
2006(3744)
2005(3540)
作者
(19255)
(16121)
(15936)
(15117)
(10504)
(7941)
(7060)
(6283)
(6215)
(5765)
(5579)
(5530)
(5528)
(5343)
(5306)
(5099)
(4872)
(4867)
(4856)
(4806)
(4155)
(4066)
(4049)
(3795)
(3730)
(3685)
(3644)
(3531)
(3444)
(3385)
学科
(18974)
经济(18949)
管理(11088)
(10654)
(8239)
企业(8239)
(7722)
方法(6681)
(5841)
中国(5648)
数学(5336)
数学方法(5238)
(4694)
贸易(4690)
(4568)
业经(4492)
地方(4050)
(3954)
(3839)
农业(3825)
(3435)
金融(3434)
水产(3420)
理论(3394)
(3220)
(3196)
银行(3152)
(3062)
及其(2903)
关系(2837)
机构
大学(77068)
学院(76728)
研究(37685)
(28052)
经济(27387)
中国(26507)
科学(26346)
(23076)
管理(22469)
(22459)
研究所(20791)
农业(19037)
理学(18710)
理学院(18385)
(18086)
管理学(17853)
管理学院(17746)
业大(15874)
中心(15518)
(14408)
(13423)
(12955)
(12161)
科学院(11852)
(11618)
研究院(11605)
北京(11592)
(11460)
(11327)
农业大学(11201)
基金
项目(53098)
科学(39227)
基金(36535)
(36155)
国家(35871)
研究(33326)
科学基金(27481)
(21187)
自然(20306)
自然科(19795)
自然科学(19780)
自然科学基金(19430)
(19394)
社会(18537)
基金项目(18524)
社会科(17396)
社会科学(17387)
资助(16200)
教育(14877)
重点(13560)
计划(13055)
(12503)
编号(12431)
科技(12338)
(11071)
科研(11016)
(10982)
(10839)
(10435)
成果(10240)
期刊
(34370)
经济(34370)
研究(22972)
学报(21153)
(20425)
中国(18312)
科学(16965)
农业(14391)
大学(14248)
学学(13589)
管理(9846)
教育(8781)
(8050)
(8035)
(7143)
金融(7143)
业大(6373)
经济研究(6073)
技术(5342)
业经(5320)
农业大学(5298)
国际(5272)
世界(4872)
(4750)
(4546)
林业(4354)
财经(4283)
问题(4026)
科技(4005)
中国农业(3865)
共检索到125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雷霁霖  卢继武  
美洲黑石斑鱼属于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Serraninae,俗名有翡翠斑、珍珠斑等美称,是美国近年成功开发的一个新养殖鱼种。它的养殖和市场潜力巨大,活鱼和加工产品极受美国和加拿大消费者的欢迎。我国从2003年引进,试养效果良好;2006年大规模生产苗种达100余万尾,为在我国推广养殖奠定了基础。本文重点介绍了该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养殖潜力、商业价值和在我国推广养殖的可行性,认为该品种很适合我国东部和东南沿海温带和亚热带水域开展深水网箱、工厂、池塘等模式的养殖,预测产品不仅可以内销而且有望远销欧美各国。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建国  陈超  李炎璐  孙曙光  邵彦翔  张廷廷  刘莉  孙涛  
养殖中患有"突眼症"的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的症状表现为眼球白浊、充血、异常增生。从眼球病灶部位分离纯化得到1株优势菌,在TCBS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菌落中部隆起,黄色,有黏性,杆状菌,端生单鞭毛,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定名为CJG0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对美洲黑石斑鱼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引起幼鱼眼球突出、脱落,肌肉溃烂,骨胳外露。解剖感染组的幼鱼发现,患病幼鱼的肝脏、肾脏红肿,脾脏肿大,肠道内有淡黄色液体。其半致死浓度LD50为2.67×105 CFU/ml。API 20N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郑磊  马振宁  吴斌  樊海平  唐凤翔  郭养浩  
采用蛋白A亲和层析法对健康美洲黑石斑鱼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M)进行分离纯化。实验结果表明,蛋白A亲和层析法一步纯化即可得到电泳纯IgM,其重链和轻链的分子量约74.1 ku和26.0 ku。用纯化的黑石斑鱼IgM免疫实验兔,获得效价高达1∶128 000的兔抗黑石斑鱼IgM血清。Western-blot和间接ELISA检测证明,本工作制备的兔抗美洲黑石斑鱼IgM血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为后续的黑石斑鱼免疫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学礼  李会明  李中香  
20 0 2年 7月份我们从澳大利亚引进宝石斑鱼苗 ,进行了养殖试验。对鱼苗运输、鱼苗暂养、鱼种培育以及越冬养成等环节试验情况进行总结 ,介绍各环节所采取的技术关键以及今后养殖、推广该品种应注意的事项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思行  
石斑鱼隶属鮨料,是分布于世界各国暖海域沿岸近底层大型名贵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各国人民的青睐,成为许多国家采捕和养殖的对象。 生态习性 生态特性 石斑鱼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共有30余种,我国近海约有20余种。多数为浅海种。栖息于沿岸岛屿附近和岩礁、珊瑚礁岩穴或缝隙,也有栖息于水深数百米。喜隐蔽躲藏,不作长距离洄游,栖息水层随水温而变化。最适水温为20~28℃,低于18℃时食欲减退,低于15℃时鱼体失去平衡。产卵期的水温一般为22~25℃,日本天然海域的产卵期为4~6月。适盐范围较广为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廷廷  陈超  邵彦翔  陈建国  孙涛  
通过形态学与连续组织切片的方法,对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1–34 d仔鱼消化系统的胚后发育进行系统观察,分析描述鱼体消化道(食道、胃与肠道)以及消化腺(肝脏与胰腺)的发育过程。对1–15 d仔鱼连续取样,每次取样30尾,15 d后隔天取样,每次取样15尾。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4±1)℃、盐度为30–32的条件下,初孵仔鱼卵黄囊体积很大,消化管为封闭的管状结构。美洲黑石斑鱼孵出3 d后,口裂形成、开始摄食,肛门与外界连通,消化道逐渐分化形成食道、胃及肠道,肝脏、胆囊和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覃映雪  池信才  苏永全  王德祥  陈信忠  
2002年夏季厦门同安湾一带气候炎热,降雨量少,海水盐度偏高,同安湾刘五店的网箱养殖石斑鱼大面积暴发溃疡病。本研究调查了石斑鱼溃疡病暴发的特征和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溃疡坏死、眼球脱落、鱼骨暴露等。从病鱼体表及内脏分离出优势菌群命名为TS 628,经回归感染证实TS 628就是引发本次石斑鱼溃疡病的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发现,该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电镜下观察菌体呈短杆状,极端单鞭毛,综合研究该菌在形态、生理生化、16SrDNA同源性及药物敏感性等方面的特性,基本确认分离到的病原菌为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该菌对氯霉素、壮观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敏感,对万古霉素、青霉素G等抗生素不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荭  江育林  
1998年 5月至 7月间 ,在中国南部养殖石斑鱼暴发“肿胀病” ,引起石斑鱼大量发病、死亡。从体表和鳍条的溃疡病灶处分离出 2个菌株。形态学观察和生化试验结果表明这 2个菌株均为鳗弧菌。将肝、脾、心和肾的上清液接种到CO、FHM、CAB、CK、PG和PC细胞上 ,没有观察到细胞病变。患病鱼的腹腔中有大量黑色的球状物和腹水 ,使患病鱼呈现明显的腹部肿胀的症状。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 ,这些黑色的球状物由多核细胞组成的增生性组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越  马建忠  郑伊诺  许凯伦  李敏  陈星星  胡园  曾国权  黄振华  
通过16S rRNA基因片段高通量测序研究了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和东星斑(Plectropomus leopardus)循环水养殖系统水体细菌种群结构。结果显示石斑鱼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优势细菌类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藻门(Cyan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其中养殖塘、固液分离池、沉淀池和蛋白分离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宋振鑫  陈超  吴雷明  李炎璐  王鲁  翟介明  
观测研究了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幼鱼和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幼鱼在封闭式循环养殖系统中的生长特性,用SPSS 17.0软件中的Curve Estimation对相关数据进行模型分析与参数估计。结果表明,经过122 d的养殖,七带石斑鱼幼鱼平均体质量由(114.836±25.343)g增加到(213.861±38.604)g,相对增长率为0.707%,全长(TL)与养殖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为TL=-0.006t3+1.622t+13.954,体质量(W)与体长(BL)的关系式为W=0.436BL2.055;云纹石斑鱼幼鱼平...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赵睿  娄方瑞  丁福红  马爱军  王婷  
本研究对不同养殖环境和食性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梭鱼(liza haematoCheila)、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的营养成分和加工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对鱼体的解剖测量结果显示,梭鱼头重占体重的比例为17.09%,低于黑石斑鱼和草鱼。对3种鱼的胶原蛋白和氨基酸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黑石斑鱼肌肉可溶性与不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0.22 mg/ml和2.12 mg/ml,梭鱼含量次之,分别为0.05 mg/ml和0.82 mg/ml。黑石斑鱼的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44.37%),梭鱼为32.80%,均显著高于草鱼(24....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仇登高  黄种持  郑乐云  吴水清  刘银华  邱峰岩  郑君飘  陈新明  
应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温(15.8℃、21.0℃、26.6℃、30.9℃、36.5℃)对小[(28.1?1.1)g]、中[(278.9?20.1)g]、大[(575.8?37.4)g]3种规格的珍珠龙胆石斑鱼(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呼吸和排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规格对珍珠龙胆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玉萍  田永胜  成美玲  李振通  张晶晶  王林娜  马文辉  庞尊方  张淞林  翟介明  
本研究利用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冷冻精子分别与褐石斑鱼(E. bruneus)、云纹石斑鱼(E.moara)卵进行人工授精,对2种杂交子代褐龙石斑鱼(E.bruneus♀×♂E.lanceolatus)和云龙石斑鱼(E. moara♀×♂E. lanceolatus)的变态发育、仔稚幼鱼的生长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显示,2个杂交后代受精率相近,但褐龙石斑鱼畸形率高于云龙石斑鱼,孵化率低于云龙石斑鱼。根据卵黄囊的消长、第2背鳍棘和腹鳍棘长度变化、鳞片及体色的变化,杂交后代的胚后发育划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在温度为24℃~26℃、盐度为29~31、溶解氧≥10mg/L的条件下,褐龙石斑鱼与云龙石斑鱼生长发育至5 d时卵黄囊消失;培育至41 d进入稚鱼期,此时第2背鳍棘、腹鳍棘长度分别为(9.74±0.42)、(7.79±0.39) mm和(9.59±0.46)、(5.81±0.09) mm,达到最长值,之后开始退化缩短;褐龙石斑鱼发育至51 d时,稚鱼完成变态进入幼鱼期,全长为(25.46±1.16) mm,云龙石斑鱼稍晚(56 d),此时,全长为(23.24±1.21) mm;62 d褐龙石斑鱼体表出现4条褐色斑带,云龙石斑鱼体表出现6条褐色斑带;生长至70 d时,褐龙石斑鱼全长是云龙石斑鱼的1.04倍。褐龙石斑鱼全长日生长公式为L=2.6208e0.0465x,R~2=0.9603;云龙石斑鱼全长日生长式为L=2.7158e0.0453x,R~2=0.9451。褐龙石斑鱼肛前距与日龄关系式为P=1.3371e0.0483x,R~2=0.9643;云龙石斑鱼肛前距与日龄的方程式为P=1.4017e0.0467x,R~2=0.944。褐龙石斑鱼与云龙石斑鱼全长日增长率均在1日龄时达到最大,分别为27.89%和30.03%;13 d时,褐龙石斑鱼肛前距日增长率达到最大(25.21%),云龙石斑鱼12 d时达到最大(27.01%)。研究表明,褐龙石斑鱼表现出较云龙石斑鱼生长更快的杂种优势,为同父异母石斑鱼杂交后代的生长及进一步育种提供了丰富的生物学数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艾红  巫特坚  李永振  陈丕茂  林金錶  
根据广东省惠阳县网箱养殖的生产统计数据 ,拟合了赤点石斑鱼的生产函数。该生产函数为不过原点的二次模型 ,其变量包括放养密度、养殖期、鱼种规格、养殖期以及成活率等。该模型的产量生产函数为 :Y =- 0 .0 0 0 4 59D2 +0 .930D - 0 .0 0 0 887D·FS- 0 .0 10 3D·CP+0 .686FS·S +5.4 4 8CP- 169.783,R2=0 .8970。据此求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放养密度与养殖规格、养殖期及上市价格之间的关系公式为 :D =〔0 .930 - 0 .0 0 0 887FS- 0 .0 10 3CP-P苗/ (P鱼 -FC·P料)〕/ 0 ...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施兆鸿  王建建  高权新  
采用16S r DNA-PCR菌群分离鉴定的方法,对循环水养殖条件下云纹石斑鱼(Epinehelus moara)幼鱼的胃、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和后肠的菌群结构进行了鉴定,用产酶菌筛选培养法对产消化酶的菌株进行了分离鉴定,并测试了各菌株消化酶的活力。研究发现,云纹石斑鱼幼鱼消化道内可培养的主要菌群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其中产消化酶的菌株占可培养菌的55.6%。在产酶菌中,同一株菌产3种酶的有5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