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29)
- 2023(6810)
- 2022(6080)
- 2021(5553)
- 2020(5152)
- 2019(12096)
- 2018(12049)
- 2017(23106)
- 2016(13512)
- 2015(15635)
- 2014(16034)
- 2013(16161)
- 2012(15686)
- 2011(14361)
- 2010(14612)
- 2009(13744)
- 2008(14222)
- 2007(13098)
- 2006(11309)
- 2005(10159)
- 学科
- 济(56753)
- 经济(56672)
- 管理(35487)
- 业(34863)
- 方法(29034)
- 企(28031)
- 企业(28031)
- 数学(25090)
- 数学方法(24810)
- 学(16882)
- 农(15739)
- 财(14231)
- 中国(12752)
- 贸(10951)
- 贸易(10944)
- 业经(10818)
- 地方(10693)
- 易(10601)
- 农业(10300)
- 制(9959)
- 和(9580)
- 理论(8899)
- 务(8717)
- 财务(8700)
- 财务管理(8673)
- 融(8671)
- 金融(8667)
- 银(8495)
- 银行(8429)
- 企业财务(8195)
- 机构
- 大学(212639)
- 学院(208098)
- 济(80112)
- 经济(78389)
- 研究(76020)
- 管理(74016)
- 理学(63902)
- 理学院(63041)
- 管理学(61653)
- 管理学院(61275)
- 中国(55358)
- 科学(52301)
- 农(47615)
- 京(46012)
- 所(42510)
- 研究所(39235)
- 农业(38450)
- 业大(37733)
- 财(36699)
- 中心(34010)
- 江(32728)
- 财经(29510)
- 范(28718)
- 北京(28638)
- 师范(28262)
- 经(26615)
- 院(26303)
- 州(25571)
- 农业大学(25073)
- 经济学(24869)
- 基金
- 项目(138294)
- 科学(105996)
- 基金(99233)
- 研究(93481)
- 家(89579)
- 国家(88889)
- 科学基金(72903)
- 社会(56155)
- 省(54245)
- 社会科(52948)
- 社会科学(52928)
- 基金项目(52601)
- 自然(50101)
- 自然科(48913)
- 自然科学(48889)
- 自然科学基金(48022)
- 划(47214)
- 教育(43785)
- 资助(42279)
- 编号(37078)
- 重点(32311)
- 成果(31963)
- 部(30765)
- 发(29620)
- 计划(28550)
- 创(27812)
- 科研(27542)
- 课题(26494)
- 创新(26217)
- 科技(25853)
共检索到303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袁新程 施永海 徐嘉波 于爱清 邓平平 张之文 蒋飞
为探明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雌鱼发育后期卵巢内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提高卵子受精率,采用生化分析、酶联免疫吸附及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对性腺发育期Ⅳ期和Ⅴ期的卵巢内氨基酸、脂肪酸、卵黄蛋白原(VTG)和组织蛋白酶D(CTSD)含量及其mRNA表达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Ⅳ期卵巢中水分含量(75.73%)显著低于Ⅴ期(90.64%)(P<0.05),而粗蛋白含量(16.07%)、粗脂肪含量(2.86%)和粗灰分含量(1.28%)均显著高于Ⅴ期 (5.83%、1.25%、0.81%)(P<0.05)。在Ⅳ、Ⅴ期卵巢内各检测出18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8.64%和8.13%);8种必需氨基酸中,Ⅳ期苏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Ⅴ期 (P<0.05),且二者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色氨酸;Ⅳ期氨基酸总量(TAA)、半必需氨基酸(HEAA)和非必需氨基酸总量(NEAA)均显著高于Ⅴ期(P<0.05)。两期卵巢内共检测出19种脂肪酸,Ⅳ期C17:0、C20:1n9、C20:4n6和C20:5n3含量显著高于Ⅴ期(P<0.05);其中∑MUFA、∑PUFA、∑UFA、∑n3PUFA和EPA+DHA含量均大于Ⅴ期,∑UFA (70.54%)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Ⅳ期卵巢中VTG含量高于Ⅴ期,但不显著(P>0.05);而Ⅳ期卵巢中CTSD含量明显比Ⅴ期低 (P<0.05)。Ⅴ期卵巢VTG 基因表达量是Ⅳ期的13.88倍(P<0.05) ;而Ⅴ期肝脏内VTG 基因表达明显低于Ⅳ期(P<0.05),是Ⅳ期的25%。从Ⅳ期至Ⅴ期,卵巢中CTSD mRNA表达出现下调,肝脏中CTSD mRNA表达出现上调,但均不明显。因此,当前养殖条件下,美洲鲥雌鱼亲本后期发育过程中,卵巢内营养物质积累不均衡,建议适当调整饲料配方,提高限制性氨基酸色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及含量较低的赖氨酸、苏氨酸比例和调高多不饱和脂肪酸C20:3n6、C20:4n6(AA)、C22:6n3(DHA)和C20:5n3(EPA)比例,降低C18:2n6c的比例,保证卵巢后期发育所需营养的均衡。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罗明坤 赵金良 Thammaratsuntorn Jeerawat 李传阳 魏继海 赵永华
通过组织切片、酶联免疫吸附及荧光定量PCR等方法,研究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卵巢发育过程中性类固醇激素(雌二醇E2、孕酮P)、卵黄蛋白原(Vtg)含量及Vtg mRNA相对表达水平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性腺指数(GSI)与卵巢成熟发育间呈同步性变化,Ⅴ期达到峰值。血清中E2含量自卵巢Ⅱ期开始显著升高,Ⅳ期达到峰值,Ⅴ期后显著下降;血清P含量自卵巢Ⅱ期开始不断升高,Ⅴ期达到峰值,Ⅵ期显著下降;E2、P分别在卵巢成熟发育前期与后期发挥作用。肝中Vtg含量先升、后降,Ⅳ期达峰值;血清、卵巢中Vtg含量均自Ⅱ期开始增加,Ⅴ期达峰值,Ⅵ期显著降低;不同组织中V...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媛媛 蔡生力 刘红
卵黄磷蛋白作为卵黄蛋白的主要成分,可为甲壳动物胚胎和早期幼体发育提供能量,为研究其来源及合成规律,实验应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了凡纳滨对虾和罗氏沼虾性腺不同发育时期卵巢和肝胰腺两种组织中卵黄蛋白原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凡纳滨对虾和罗氏沼虾的卵巢和肝胰腺中都有卵黄蛋白原mRNA的表达。随着卵巢的发育,凡纳滨对虾卵巢中卵黄蛋白原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前5个阶段不断增加,分别为1.1,5.9,10.4,26.9,85.0,恢复期急剧减少,为1.6。肝胰腺中的相对表达量也不断增加,分别为1.3,3.3,7.1,37.3,51.6,恢复期急剧减少,为1.0。罗氏沼虾肝胰腺中...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程翔 蔡生力 刘红 李媛媛
中国明对虾卵黄蛋白原mRNA基因在卵巢和肝胰腺中都有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在卵巢不同发育时期卵巢和肝胰腺这两种组织的卵黄蛋白原mRNA的表达水平,提取组织总RNA,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对卵巢发育的各个阶段,卵原细胞增殖期、卵黄发生前期、初级卵黄发生期、次级卵黄发生期和消退期的卵黄蛋白原mRNA表达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卵巢中,卵黄蛋白原mRNA在前3个阶段随着卵巢的发育,表达量不断增加,分别为0.04、0.23和1.03,次级卵黄发生期开始减少到0.16,消退期卵黄蛋白原mRNA表达量又增加到1.00。而在肝胰腺,前4个阶段随着卵巢发育,表达量逐步增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袁畅 李蔚 黄玉英 何苹萍 郑玉斯 李鑫 卢智发 张圣杰 李文红 彭金霞 王大鹏
【目的】研究克氏原螯虾在晒田环境胁迫条件下卵巢组织学特点、卵黄蛋白原浓度及营养物质代谢水平的变化,探索其性成熟过程中体内营养物质变化相关机制,为晒田环境胁迫促进克氏原螯虾卵巢成熟这一生产操作的改良和标准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对象分为晒田组与对照组克氏原螯虾,在晒田胁迫0、3、7、10 d时分别采集30只雌性克氏原螯虾,取卵巢进行石蜡切片和HE染色,并采集试验组的卵巢、肝胰腺和血清,检测卵黄蛋白原mRNA表达水平和浓度及营养物质代谢水平。【结果】雌性克氏原螯虾在晒田胁迫期间共鉴定出4个卵巢发育阶段,包括卵黄发生前阶段(I期,卵巢为黄色,卵母细胞直径150~250 μm)、初级卵黄发生阶段(II期,卵巢为橙色,卵母细胞直径250~600 μm)、次级卵黄发生阶段(III期,卵巢为棕色,卵母细胞直径高于600 μm)、成熟阶段(IV期,卵巢为黑褐色,卵母细胞直径高于1000 μm)。晒田胁迫0 d时,晒田组与对照组雌性克氏原螯虾卵巢成熟率相似;晒田胁迫10 d时,晒田组雌性克氏原螯虾卵巢成熟率升至96.67%,而对照组仅升至60.00%。随着胁迫时间增加,晒田组和对照组雌性克氏原螯虾的卵巢与肝胰腺的卵黄蛋白原mRNA相对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且卵黄蛋白原mRNA在肝胰腺的相对表达量大于卵巢;试验期间,晒田组和对照组雌性克氏原螯虾卵黄蛋白原在肝胰腺的表达总量均大于在卵巢的表达总量,且卵黄蛋白原在肝胰腺的贡献率均大于在卵巢的贡献率。晒田组与对照组雌性克氏原螯虾卵巢、肝胰腺和血液中的卵黄蛋白原浓度均随时间增加呈现上升趋势;晒田组浓度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肝胰腺卵黄蛋白原浓度与卵巢卵黄蛋白原浓度、肝胰腺卵黄蛋白原浓度与血清卵黄蛋白原浓度、卵巢卵黄蛋白原浓度与血清卵黄蛋白原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随着晒田胁迫时间增加,晒田组和对照组雌性克氏原螯虾血蓝蛋白(Hem)、总蛋白(TP)、乳酸(LA)和葡萄糖(Glu)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晒田组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晒田组和对照组雌性克氏原螯虾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含量呈现上升趋势,晒田组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晒田环境胁迫期间共鉴定出4个克氏原螯虾卵巢发育阶段。随胁迫时间增加,克氏原螯虾不同组织卵黄蛋白原mRNA相对表达量和浓度均呈上升趋势,卵黄蛋白原的肝胰腺贡献率大于卵巢贡献率。克氏原螯虾体内Hem、TP、LA和Glu含量降低,TG和TC含量升高,表明晒田环境胁迫对卵巢发育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齐茜 曲秋芝 张颖 索力 孙大江
采用ELISA方法、分光光度计法和组织学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年龄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血清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g)、血清钙离子(Calcium,Ca2+)含量与卵巢发育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血清Vg浓度、Ca2+浓度与卵巢的发育时期相关;在卵黄沉积期内,血清中Vg浓度与Ca2+浓度呈线性正相关(R2=0.9264);卵黄生成前期和沉积初期,血清中Vg浓度和Ca2+含量较低;卵黄沉积期内,卵母细胞由沉积初期的0.56mm增大到卵黄沉积末期的2.01mm,血清Vg质量浓度由110.65μg/mL上升到242.22μg/mL,血清Ca2+浓度由2.34mo...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春 李凯彬 王芳 王庆 聂湘平 王英英 吴淑勤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等方法,克隆获得剑尾鱼卵黄蛋白原C(Vg C)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剑尾鱼Vg C基因cDNA序列全长4 011 bp,其5'非编码区包含12 bp和3'非编码区包含246 bp;含有一个3 753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 250个氨基酸,推测其编码氨基酸分子量大小为141.7 ku,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鱼类卵黄白原C编码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44%~8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Vg C在剑尾鱼肝脏中表达量最高,脾、肾、卵巢中有微量表达,脑、肌肉、鳃中几乎没有检测到表达;对不同时间暴露在雌激素中剑尾鱼肝脏进...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红 崔俊 颜婕 蔡生力
从成熟的克氏原螯虾卵巢中提取总RNA,通过同源克隆得到了卵黄蛋白原受体c DNA部分序列,长度为506 bp,在NCBI网站上进行比对后发现,其与斑节对虾、短沟对虾、罗氏沼虾的卵黄蛋白原受体(Vg R)c DNA序列有较高的相似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了卵巢不同发育时期卵巢和肝胰腺两个组织中卵黄蛋白原受体m 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卵巢是卵黄蛋白原受体基因表达的主要部位,而肝胰腺只能检测到少量表达,卵黄蛋白原受体基因在卵巢的卵原细胞增殖期相对表达量最高,随后下降,成熟期达到最低值,恢复期开始回升。结合卵巢不同发育阶段卵巢质量的变化计算表达总量,结果发现,卵黄蛋白原受体基因的...
关键词:
卵黄蛋白原受体 克氏原螯虾 克隆 表达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丁立云 付辉云 侯迎梅 霍雅雯 孙蓬 金敏 周歧存
为探讨饲料磷脂对已交配和未交配雌性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组织学结构和卵黄蛋白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2双因子随机区组设计(日粮类型:0%和4%大豆卵磷脂;三疣梭子蟹交配处理:已交配和未交配),共4个处理组,以大豆卵磷脂0%和4%两种人工配合饲料分别投喂交配和未交配两组三疣梭子蟹雌蟹,进行了为期12周的饲养实验。结果显示,无论三疣梭子蟹是否交配,饲料中添加4%大豆卵磷脂可显著增加三疣梭子蟹的卵巢指数,提高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增大卵母细胞直径;同时上调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 RNA相对表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丁立云 付辉云 侯迎梅 霍雅雯 孙蓬 金敏 周歧存
为探讨饲料磷脂对已交配和未交配雌性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组织学结构和卵黄蛋白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2双因子随机区组设计(日粮类型:0%和4%大豆卵磷脂;三疣梭子蟹交配处理:已交配和未交配),共4个处理组,以大豆卵磷脂0%和4%两种人工配合饲料分别投喂交配和未交配两组三疣梭子蟹雌蟹,进行了为期12周的饲养实验。结果显示,无论三疣梭子蟹是否交配,饲料中添加4%大豆卵磷脂可显著增加三疣梭子蟹的卵巢指数,提高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增大卵母细胞直径;同时上调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 RNA相对表达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成锋 刘红 高祥刚 蔡生力
十足目甲壳类卵巢中卵黄的来源,在过去的几十年研究中一直存在争议,内源性合成和外源性合成都有报道。本文以雌性中国对虾为实验材料,根据组织学观察确定其发育阶段,试验虾可以分为:卵巢未发育期;卵黄发生前期;初级卵黄发生期和次级卵黄发生期4个时期。从处于不同卵巢发育期对虾的卵巢和肝胰腺中提取总RNA,用RT-PCR的方法初步探讨不同发育期的中国对虾卵巢和肝胰腺中卵黄蛋白原mRNA的表达,确定是否存在卵黄蛋白原的合成功能。结果发现,从卵巢未发育期到次级卵黄发生期的卵巢和肝胰腺中都有卵黄蛋白原mRNA的表达,说明二者为卵黄蛋白的合成部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韩英 王琨 张颖 霍堂斌 张澜澜 刘蔓 张贵学
采用分步沉淀法提纯虹鳟卵黄蛋白,以同发育期二倍体虹鳟为对照,用免疫组化法对不同发育阶段的三倍体虹鳟性腺、肝脏、血液和肠道进行卵黄蛋白原(Vg)的细胞化学定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所纯化蛋白为与卵黄蛋白原具有相似免疫原性的卵黄脂磷蛋白,呈雌性特异性。性腺发育Ⅲ~Ⅴ期的二倍体雌性虹鳟,血液和肝细胞呈卵黄蛋白原阳性,Ⅳ~Ⅴ期卵巢呈卵黄蛋白原阳性,各发育期肠组织呈卵黄蛋白原阴性;性腺发育至Ⅰ~Ⅴ期的三倍体雌雄虹鳟及雄性二倍体虹鳟,其性腺、肝脏、血液和肠道组织呈卵黄蛋白原阴性。二倍体虹鳟外源性卵黄蛋白原在肝细胞内合成,经血液运送至卵巢,最终在卵母细胞中形成卵黄颗粒。由于三倍体雌性虹鳟卵巢发育受阻,无滤泡细...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康奇 潘贤辉 刘奕 牟希东 郑曙明 胡隐昌 宋红梅 杨叶欣
为探究卵黄蛋白受体(Vitellogenin receptor,Vtgr)在双须骨舌鱼性腺发育的作用及组织表达规律,本研究运用RACE技术首次克隆获得双须骨舌鱼vtgr cDNA全序列,该序列全长为2 841 bp,开放阅读框(ORF)为2 556bp,编码氨基酸851个,5’端非编码区26 bp,3’端非编码区258 bp。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vtgr蛋白分子质量为93.6 ku,等电点为4.78,含有8个低密度脂蛋白受体A结构域(LDLa),5个低密度脂蛋白受体YWTD结构域(LY),2个类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EGF),1个钙结合类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EGF-CA),1个跨度为23个氨基酸的跨膜结构域,属于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vldlr),是亲水性跨膜蛋白。多序列比对分析表明,双须骨舌鱼vtgr高度保守,与美丽硬仆骨舌鱼(Scleropages formosus)相似度最高为95.96%。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与美丽硬仆骨舌鱼聚为一支,与鲽形目、鲤形目、鲑形目亲缘性较远。qRT-PCR结果分析发现,双须骨舌鱼vtgr在雌雄鱼的8个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卵巢和精巢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鳃、肝、脾、心脏、头肾、脑等组织(P<0.05)。此外,vtgr在雌雄鱼性腺发育Ⅱ、Ⅲ和Ⅳ期表达分析表明,在卵巢中vtgr相对表达量依次递减,且Ⅱ期显著高于Ⅲ和Ⅳ期(P0.05),但Ⅱ和Ⅲ期表达量显著低于卵巢(P<0.05)。研究表明,vtgr基因编码区序列有较高保守性。Vtgr在双须骨舌鱼前期卵巢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姚苗 韦智梅 BIZOZA 周针宇 李虹 王波 熊银林 刁晓明 翟旭亮
为探究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卵黄蛋白原Vtg基因的生物学信息与表达及其作为生理与毒理研究标志物的可行性,本实验克隆获得VtgAB1、VtgAB2、VtgAB3(GenBank登录号OK287927、OK287929、OK287928)基因序列,其cDNA长分别为5 055、5 537、5 306 bp,分别编码了1 684、1 760、1 725个氨基酸。三种亚型Vtg蛋白均由脂蛋白N-末端(Vitellogenin_N)、1943DUF、1944DUF、PV、D型血管血友病因子(VWD)5个保守结构域构成,为完整型Vtg。同源性分析发现皆与龟鳖目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同时在3种亚型中VtgAB2与VtgAB3更相似。荧光定量PCR显示,3种亚型Vtg只在雌性肝脏中强烈表达。在60日龄、2龄、4龄雌性个体肝脏中,Vtg表达量随年龄呈上升趋势,VtgAB1、VtgAB2为主要表达亚型。原位杂交结果显示,3种亚型Vtg在卵原细胞内未发现杂交信号;在生长期卵母细胞胞质和滤泡细胞中发现杂交信号;成熟期卵母细胞胞质中未发现杂交信号,在滤泡细胞和周围的网状组织中发现杂交信号。信号在初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分布较为均匀且表达最强,随着卵母细胞的发育信号聚集在核周区且信号逐渐减弱。以雄性中华鳖为对象,注射雌激素E2,3种亚型Vtg表达量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和剂量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华鳖卵黄积累过程中Vtg发挥重要作用,首次证实其Vtg存在内源性合成,并发现其可以作为雌激素暴露的生物标志物。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春 李凯彬 耿冬雨 聂湘平 王芳 吴淑勤
卵黄蛋白原是环境雌激素效应研究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广泛应用于水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污染的评价。本研究利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克隆获得了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的2种卵黄蛋白原基因—VgA和VgB,并对其基因结构和系统进化进行分析。VgA基因cDNA序列全长5159bp,开放阅读框(ORF)5058bp,编码1685个氨基酸。VgB基因cDNA序列全长5349bp,开放阅读框(ORF)5067bp,编码1688个氨基酸。2种cDNA序列均具有与已发现的卵黄蛋白原分子相似的主要特征和功能域,包括Vitellogenin结构域、VWFD结构域和多聚丝氨酸...
关键词:
剑尾鱼 卵黄蛋白原 克隆 序列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