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53)
2023(7492)
2022(6236)
2021(5637)
2020(4561)
2019(10346)
2018(10094)
2017(19731)
2016(10698)
2015(11873)
2014(12040)
2013(11910)
2012(11731)
2011(10962)
2010(11595)
2009(10840)
2008(10641)
2007(9770)
2006(9239)
2005(8583)
作者
(32251)
(27250)
(27147)
(25936)
(17748)
(12667)
(12206)
(10437)
(10315)
(9991)
(9642)
(9177)
(8913)
(8852)
(8778)
(8395)
(8041)
(7940)
(7886)
(7604)
(7112)
(6710)
(6669)
(6412)
(6287)
(6205)
(5985)
(5708)
(5499)
(5393)
学科
(67949)
经济(67898)
管理(30191)
(25913)
(20071)
企业(20071)
方法(19268)
地方(18189)
数学(17021)
数学方法(16789)
中国(14549)
(14277)
地方经济(12859)
(12852)
业经(12004)
(11263)
(10250)
(9900)
(9463)
贸易(9458)
农业(9379)
(9098)
环境(8969)
(8930)
金融(8928)
(8403)
银行(8389)
及其(8202)
(8181)
经济学(7818)
机构
学院(167308)
大学(166846)
(82397)
经济(80813)
研究(65203)
管理(60118)
理学(50689)
理学院(50038)
管理学(49200)
中国(48883)
管理学院(48871)
(37053)
科学(36640)
(34891)
(33646)
研究所(30214)
财经(28559)
中心(27881)
(26951)
经济学(26593)
(25768)
(25576)
经济学院(23482)
(23046)
(22913)
师范(22887)
北京(22477)
财经大学(20796)
(20700)
业大(20688)
基金
项目(100822)
科学(80163)
研究(75732)
基金(73803)
(63518)
国家(63009)
科学基金(53377)
社会(50064)
社会科(47478)
社会科学(47466)
(38208)
基金项目(37284)
教育(34137)
(32306)
自然(32270)
自然科(31500)
自然科学(31487)
资助(31252)
自然科学基金(30940)
编号(29838)
成果(26127)
(23756)
重点(23056)
(22870)
课题(21947)
国家社会(20935)
(20099)
发展(19925)
教育部(19796)
(19634)
期刊
(103751)
经济(103751)
研究(58639)
中国(32429)
(26570)
管理(24292)
(24103)
科学(22564)
学报(22118)
(19424)
金融(19424)
经济研究(17630)
大学(17214)
学学(16328)
农业(16147)
教育(16046)
财经(15177)
技术(14444)
业经(14135)
(13252)
问题(13006)
(11227)
国际(10603)
世界(10331)
技术经济(10076)
统计(9113)
经济问题(8235)
现代(8125)
改革(7855)
(7855)
共检索到271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晓通  郝念东  王优酉  
从谈判到签署,RCEP背后不仅蕴含成员国之间的地缘经济博弈,更牵涉到美国、欧盟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经济体的政经利益。美国将RCEP视为对其全球经济领导地位的威胁,为此可能调整亚太政策,加强高新技术发展,通过共同价值观联合盟友,巩固其霸权地位。欧盟将RCEP视为全球经济权力结构改变的象征和RCEP成员国支持多边主义的信号,未来在与中国保持经贸合作的同时可能开展制度竞争,与美国谨慎联合,大力提升内部产业及技术标准,实现所谓的"开放性战略自主"。为推动RCEP顺利落实,中国应洞悉美欧的利益关切和政策调整方向,通过价值链调整与国际制度合作引导建立中美竞争性合作关系,推进与欧洲合作,从而在中美欧战略三角关系中占据有利位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黎鹏  
地缘经济区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在地域表现上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合作开发地缘经济区,能有效地推动沿边地区的开放和发展。论文从地缘经济区的发展前景、主要特征和合作开发的普遍效应等问题的讨论入手,并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设为背景,在系统分析中国—东盟合作开发地缘经济区的实践成果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中国—东盟合作开发地缘经济区实践策略的调整思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毛汉英  
在对19世纪末和20世纪西方代表性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理论进行重点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历史和现状特点,阐述了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基本格局与发展态势,即:北部地缘政治关系紧密,地缘经济发展较快;西部地缘政治关系持续发展,地缘经济合作前景广阔;西南部为地缘政治破碎带,地缘经济极具潜力;南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关系总体良好,但南海问题是不稳定因素;东部地缘政治热点问题敏感复杂,地缘经济结构相对稳定。最后提出了改善提升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关系与发展地缘经济的"北联、西进、南合、东拓"地缘战略及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丽君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集团间较量的焦点从政治领域转移到经济领域。为此,我们要全面地了解地缘政治的涵义以及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去分析和研究冷战前后地缘政治的发展及对国际关系的重大影响;如何用发展的眼光去洞悉世界的发展方向——地缘经济必然代替地缘政治,并以此来作为制定国家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洪菊花  骆华松  
着力于地缘政治学与地缘经济学学科之争、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内涵之争。地缘经济学既不从属于也不会取代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地缘经济学对客观世界在时代特征、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国家安全、领土等关键要素上存在不同见解,国家联盟、争夺领域、争夺地域、博弈手段在地缘政治时期和地缘经济时期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殊途同归并有着深刻的互动作用。中国的现实是经济大国正在崛起、区域合作如火如荼地发展,但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地缘战略应以地缘经济为重心,地缘政治为根本。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熊理然  杜雯慧  张一方  刘保强  
冷战结束以后,东南亚地区在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了"东盟中心地位"作用,正是基于对区域经济合作收益的追求,东南亚地区近年来出现了地缘经济空间多重分割的格局。本研究首先从东南亚地缘经济空间的内部"碎片状"分割、外向"切割状"分割和外力"分化状"分割三个方面分析了东南亚地缘经济空间的多重分割格局,然后通过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推拉模型,解析了东南亚区域地缘经济空间多重分割的形成机制,接着进一步分析了东南亚地缘经济空间的多重分割对RCEP的可能影响,最后基于中国在东南亚地缘经济利益的最佳均衡目标,提出了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行动安排。本研究对于我们全面认知东南亚地缘经济空间,积极主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卜林  赵航  凡慧敏  
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和经贸关系网络化与复杂化的背景下,度量不确定性风险对全球外汇市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基于GARCH-MIDAS模型,本文利用混频数据探讨了地缘政治风险、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各国汇率波动的影响,并对全球不确定性风险的跨国溢出效应进行估计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多因子GARCH-MIDAS模型可以更好地捕捉跨国溢出效应长期成分的变化趋势。各国汇率水平对本国地缘政治风险冲击的反应在方向和程度上并不一致。各国汇率水平与国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之间大多呈现显著的同向变动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淑芳  薛霄  葛岳静  曹原  
地缘经济策略评估不仅能提高和改进策略本身的适用性和正确性,减少认识偏见所产生主观错误的概率,而且能发挥预警和预测的功能,减少策略实施的风险。为了进一步科学有效地评估并确定理想的地缘经济策略,文章建立了一个基于计算实验方法的地缘经济策略评估框架,包括地缘经济策略和评估指标的设计,实验系统的构建以及策略有效性的评估,并以中—印尼和中—越的海关通关时间调整为例进行应用验证,以期引入一种地缘经济定量化、动态化研究的新方法和新工具,提供一套地缘经济策略评估的研究范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志丁   毕诗瑶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商业和贸易越来越多地与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问题联系在一起,各国更加倾向于从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出发来考虑经济问题。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多极经济力量体系崛起,中美贸易战、科技战不断升级,极大地激发了学者们对于地缘经济研究的兴趣。但当前地缘经济研究仍缺乏清晰的理论和概念界定以及完整的质性分析框架,难以为中国和平崛起提供地缘经济理论支撑。基于此,论文对西方地缘经济学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发现:(1)西方地缘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可以划分为理论萌芽和理论初创两个阶段;(2)形成了地缘战略学派、经济地理学派、批判地理学派三大理论学派;(3)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分别基于“资本逻辑”和“领土逻辑”,并相互纠缠;(4)主要实证研究议题涵盖了地缘经济战略、地缘经济工具的实施及其有效性、地缘经济话语与想象等方面。最后,论文指出地缘经济是一种现实存在,而地缘经济学作为其对应的理论总结,是基于资本逻辑的政治地理学,关注地缘政治空间经济。它与地缘政治学辩证统一,既是一种外交政策实践,也是一种分析框架。基于已有研究和中国面临时代背景的耦合性,论文认为未来可以从地缘经济韧性、不同尺度下地缘经济工具的实施及其有效性问题、小国与第三国地缘经济实践、城市区域主义视角下的地缘经济、地缘经济话语与实践关系研究等5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有助于准确、全面理解地缘经济,把握西方地缘经济学发展动态,更好地引导国内地缘经济学发展,以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和平崛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焕成,张继宏  
国际地缘经济板块及其内在机制研究郭焕成,张继宏(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北京)近年来,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旧的两极体系被新的多极化体系所代替,与之相应的地缘经济格局也发生了重大调整,国际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宋效峰  
东南亚在亚太地缘政治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中湄公河次区域已成为大国东南亚外交的新焦点。美国把该区域视为亚太"再平衡"战略前沿,日本、印度等国也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加大对该区域的外交资源投入。在亚太格局重构背景下,次区域中小国家希望相关大国维持某种均势,而大国的权力运用及其互动则在深刻塑造着地区新秩序。鉴于湄公河次区域在中国周边战略中的重要性,中国需进一步调整自身的参与策略,积极应对西南方向上复杂的地缘博弈。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才  
经济区是社会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 ,是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 ,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发展过程中在地域上的表现形式。图们江地缘经济区有许多具体的发展特征 ,其运行规则与一国之内的各种类型的经济区有很大不同 ,但也必须遵守地缘经济区正确处理国家间关系 ,求得共同发展的共同原则。我国图们江地区开发事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已经取得很大成绩 ,但仍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因此 ,应依据地缘经济的运行规则加以改进 ,并面对我国入世和俄罗斯即将入世作好多方面的准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吴永钢  蒋铭磊  卜林  
本文以2008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三季度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地缘风险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金融化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随着地缘风险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企业金融化程度提高。且在地缘风险的调节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金融资产配置占比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加强。(2)区分长短期金融资产后,地缘风险对金融资产配置占比的影响更偏向长期,且在非制造业、小规模、盈利状况较弱的企业样本中更为显著;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则在非制造业、小规模、盈利状况较强的企业样本中更为显著。(3)地缘风险通过加强企业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进而导致企业金融化程度加剧。本文拓宽了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金融化的相关领域研究,对政府把握国内外不确定性事件冲击、治理微观企业金融化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周方召  于林利  于露  
本文基于我国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A股数据,使用GPR指数、EPU指数与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相结合,利用滚动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地缘政治风险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价暴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地缘政治风险暴露、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暴露与股价崩盘风险正相关,地缘政治风险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风险暴露越高,公司未来股价暴跌风险越大;地缘政治风险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风险有增强效应;此外,不同规模、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受到的影响不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