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29)
- 2023(7504)
- 2022(6307)
- 2021(6293)
- 2020(5089)
- 2019(11439)
- 2018(11326)
- 2017(22359)
- 2016(12594)
- 2015(13969)
- 2014(14058)
- 2013(14008)
- 2012(13354)
- 2011(11783)
- 2010(12354)
- 2009(11424)
- 2008(11767)
- 2007(10745)
- 2006(9729)
- 2005(8688)
- 学科
- 济(48128)
- 经济(48068)
- 业(45703)
- 农(45423)
- 管理(34541)
- 农业(30018)
- 财(25089)
- 企(24429)
- 企业(24429)
- 业经(15028)
- 中国(14614)
- 方法(14487)
- 制(14483)
- 财政(13546)
- 数学(12837)
- 数学方法(12630)
- 策(12134)
- 地方(11954)
- 政(11140)
- 务(10614)
- 财务(10600)
- 财务管理(10559)
- 体(10271)
- 贸(10143)
- 贸易(10140)
- 及其(10093)
- 企业财务(10047)
- 农业经济(10047)
- 易(9981)
- 政策(9570)
- 机构
- 学院(173447)
- 大学(167591)
- 济(76615)
- 经济(75029)
- 管理(66806)
- 研究(60364)
- 理学(56966)
- 理学院(56450)
- 管理学(55741)
- 管理学院(55412)
- 中国(49598)
- 农(46674)
- 财(42602)
- 农业(35180)
- 京(34369)
- 科学(33593)
- 所(30915)
- 业大(29344)
- 中心(29011)
- 财经(28943)
- 江(28484)
- 研究所(27089)
- 经(26108)
- 范(22624)
- 师范(22487)
- 州(21697)
- 经济学(21681)
- 北京(21638)
- 省(21228)
- 农业大学(21142)
- 基金
- 项目(106067)
- 研究(85297)
- 科学(83102)
- 基金(75113)
- 家(63401)
- 国家(62686)
- 社会(53517)
- 科学基金(53313)
- 社会科(50246)
- 社会科学(50235)
- 省(42316)
- 基金项目(38842)
- 编号(38104)
- 教育(37735)
- 划(34233)
- 成果(32530)
- 自然(31223)
- 资助(30809)
- 自然科(30443)
- 自然科学(30439)
- 自然科学基金(29899)
- 农(27807)
- 课题(25232)
- 部(24813)
- 发(24472)
- 性(23876)
- 重点(23095)
- 制(22175)
- 创(21782)
- 国家社会(21465)
共检索到2818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随新玉
“补贴+保护”是工业化国家农业政策的基本特征,美国和欧盟对农业的直接或间接财政补贴分属中、高层水平,并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农业财政政策的实施对其经济发展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从比较角度分析美国农业财政政策和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改革进程、财政支农政策的特点,不仅具有学理意义,而且对我国的农业财政政策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李辉煌
日本的国土面积很小,耕地面积421万顷,本国生产食物不足,不少品种依赖进口。但是近几年日本农业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与日本政府的财政支农政策是分不开的。一、日本财政支农的主要做法(一)对农业的财政投资日本农业属于小农经营,因此巨额的农业投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补助金和长期低利贷款,即依靠国家的财政投资。1960年日本财政支农投资占农业总投资的比重为23.4%。随着“农业基本法”的实施,财政对农业投资逐年增加,1965年达32.2%,1970年达34%,1975年增长到43.3%。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蔡禹农
欧盟的农业政策称为共同农业政策,其主要目标是促进生产发展,强调质量和食品安全性的提高;稳定市场价格;提高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对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的保护等等。2001年,欧盟用于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的支持总额为840亿欧元,按当时汇率折合为950亿美元。具体项目如下;第一,市场支持政策。市场支持政策属于黄箱政策。1992年以前,欧盟农业政策的核心是干预收购政策,其原理与我国实行的保护价收购或最低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霞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各级财政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上延续了好的势头。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财政支农工作又面临着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谋划好"十二五"时期的财政支农政策,更好地支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是财政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厅课题组 谢煊 朱美玲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民心工程,也是一项需要巨大财力投入且十分艰巨的长期任务。新疆作为一个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面对经济基础薄弱、农村建设落后、地方财政困难的现状,如何运用财政投入政策调动广大社会资源,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佳莹 郭天宝 闫雪
农业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各国政府对农业发展也极为重视。中国是农业大国,随着其经济的迅猛崛起,中国政府自2000年开始实施农业直补等财政支农政策,而与美国强有力的财政支农政策相比,中国如何在WTO规则下制定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补贴政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财政支农 比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保安
多年来,欧盟的财政条约和公约内容一直为中国财经界所关注。欧盟目前的财政政策状况如何。其政策要点有何由来,对中国财政有何借鉴启示,本文试图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 一、欧盟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一) 欧盟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 1993年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和1997年生效的《稳定与增长公约》(又称《阿姆斯特丹条约》,简称《公约》),规定了欧盟财政政策的基本规则。《马约》对成员国财政政策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即从1994年起,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赵鸣骥
党的十七大指出,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因此,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加大财政支农力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庆萍
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很多 ,立足于财税政策的角度 ,借鉴国外农业财税政策和制度 ,完善我国的财政政策和改革我国的税收制度 ,使之公平、合理、有效 ,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
农业发展 税收制度 财税政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赵亚琪 张怀清
中、美、欧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财政刺激政策侧重点不同,对消费和生产的影响差异明显。美国财政政策侧重于救助和纾困,特别是对居民部门进行直接补贴,使得消费复苏显著快于生产;欧洲财政政策侧重于企业就业补助和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就业和经济社会稳定,生产复苏较快,消费呈分化复苏态势;中国财政政策侧重增加政府投资与稳企业,生产恢复较快,但对居民部门救助不足,消费恢复偏慢,并将抑制生产复苏。财政政策施行方式对经济运行影响显著,我国应重视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提高财政政策效率,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优化收入分配格局中的作用,激发居民消费需求,加快形成国内生产、消费的良性循环。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彭新万
国家实施的财政支农政策成为缓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但是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消费差距、财产差距,以及公共服务差距等仍十分突出。究其原因,既有市场的,也有体制的。
关键词:
“三农”问题 城乡差距 财政支农政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国祥
选择合适的国内支持措施,对于应对入世后的挑战至关重要。中国成为世贸正式成员后,农业生产将受到重大影响,尤其是大宗田间作物的生产,明显处于劣势。粮棉油等农产品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典型农区的农民收入,关系到我国农村的全面发展和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实现。国内支持,与市场准入、出口补贴一起、构成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中的三大核心内容。我们在市场准入方面的承诺,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外生性,难以调整和改变。出口竞争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我国农业的竞争力,外在的出口补贴会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斌
长期以来,在我国,财政支农政策一直被作为政府干预农业的最重要的政策手段加以实施,对于整个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着重研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功能特征、内在结构及其与外部环境的依存关系等问题,并以此探讨提高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实效的具体途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晓达
在入世后的今天,我国财政支农政策需作相应调整。农民问题的主体不是粮食,而是经济收入。以下分析可以说明这一点。 1.受人多地少的国情制约,我国农民长期以来只能依靠精耕细作不断加大劳动与生产资料的投入而提高产量,致使谷物单产已与发达国家中的农业大国水平相近或更高,按照中国现有农业生产力的水平可说已达到极限了。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再加大投入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