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9)
2023(1730)
2022(1656)
2021(1605)
2020(1215)
2019(2999)
2018(2737)
2017(4663)
2016(3040)
2015(3830)
2014(4130)
2013(3663)
2012(3311)
2011(2900)
2010(3082)
2009(2563)
2008(2388)
2007(2278)
2006(1931)
2005(1666)
作者
(8701)
(7120)
(6980)
(6699)
(4264)
(3644)
(3446)
(3024)
(2643)
(2634)
(2631)
(2517)
(2351)
(2150)
(2125)
(2110)
(2096)
(2063)
(2063)
(1968)
(1958)
(1912)
(1806)
(1779)
(1677)
(1640)
(1636)
(1622)
(1613)
(1574)
学科
教学(9278)
(8134)
经济(8124)
学法(5746)
教学法(5746)
管理(5403)
理论(5050)
方法(4713)
(4476)
数学(4439)
数学方法(4199)
(4102)
企业(4102)
学理(3943)
学理论(3943)
教育(3227)
计算(2037)
算机(2008)
计算机(2008)
机化(1982)
计算机化(1981)
地方(1976)
组织(1935)
(1866)
(1857)
中国(1786)
(1752)
环境(1743)
研究(1656)
(1524)
机构
学院(41881)
大学(39753)
管理(12874)
研究(12147)
理学(11027)
理学院(10848)
管理学(10391)
管理学院(10331)
(10028)
经济(9580)
(9574)
师范(9458)
科学(9137)
(8779)
技术(8344)
教育(8072)
职业(7887)
师范大学(7463)
中国(7017)
(6851)
(6459)
业大(6055)
研究所(6038)
技术学院(5805)
中心(5803)
(5760)
北京(5670)
(5628)
职业技术(5620)
工程(4694)
基金
项目(27342)
研究(22309)
科学(19587)
基金(15014)
教育(13816)
(13417)
(12765)
国家(12626)
编号(10781)
(10675)
科学基金(10457)
社会(10309)
社会科(9657)
社会科学(9650)
课题(9204)
成果(8946)
基金项目(7955)
(7937)
重点(6736)
资助(6677)
自然(6639)
自然科(6471)
自然科学(6468)
自然科学基金(6295)
规划(6286)
教学(6097)
项目编号(5965)
大学(5904)
(5668)
(5545)
期刊
教育(19693)
中国(12676)
研究(11942)
(10337)
经济(10337)
技术(8562)
职业(6260)
学报(5485)
科学(4870)
管理(4719)
大学(4385)
(4327)
技术教育(4235)
职业技术(4235)
职业技术教育(4235)
(4091)
学学(3666)
农业(3393)
(2814)
统计(2765)
(2565)
论坛(2565)
资源(2558)
决策(2483)
(2367)
成人(2333)
成人教育(2333)
科技(2283)
高等(2188)
(2187)
共检索到61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彬彬  
美术课程以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其教学评价更是构建高效美术课堂的基石。生活美学,作为美学发展的新思潮,对美术课程内在的审美意义与美育价值有新的解读与意义诠释,创新了美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新路径,为建构美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新体系提供了新理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秦臻  
国内各艺术院校系统开设民间美术课程屈指可数,尤其在研究生教学阶段更为少有。然而,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教学的缺失,将直接导致我国艺术教育的不完整。文章从民间美术教学现状分析出发,叙述艺术院校建构民间美术课程教学体系的意义和作用,并就如何深化民间美术课程体系提出了见解。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何茜  
在课程研究范式转向和概念重建运动的推动下,课程研究走向了意义建构的历程,开始从一元文本走向多元理解,美学取向的课程研究便是其中的一种对课程意义重新解读的方式。借助美学的理论和方法理解课程,课程便成了生命美感体验的过程,同时更是一种诗化的智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雪  
文章以美术教育的特殊性为切入点,针对大学生"同伴合作"意识的分析,结合教育、教学实践,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接受特点设计美术教学,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既定目标,旨在将"同伴合作"概念重新进行细化与科学整合,注重在实际教学中合作意识的挖掘,在加强综合素质能力的训练方面开辟新的路径,为美术专业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倪岩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互相影响的过程,师生之间的联系受到所处场域的影响,最终对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成效造成影响。近年来,我国学界开始运用场域、资本和惯习等场域理论分析评价当下教育教学活动,思考其中出现的问题并运用场域逻辑改进课程教学活动。作为高校美术课程教学的组成部分,美术课程教学活动在学生审美水平提升和综合素养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需要得到保障。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尹少淳  
该文从修订背景、设计思路、学段划分、艺术核心素养、课程内容结构方式等方面对新近印发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做了详细的解读。重点描述在艺术综合的背景和框架中,美术课程的变化及其背后的理由。以期帮助美术教育研究者和广大一线美术教师快速而准确地理解美术课程的内容、要点和方法,进而更好地实施新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虹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明显的职业性特点。但是,在高职院校美术课程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差,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因此,在对高职院校美术课程进行改革时,应注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文章对高职院校美术类学生的特点,以及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就通过高职院校美术课程改革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策略进行探讨。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胡剑辉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美育的重要资源,是实施国家课程地方化、校本化的有效资源,因此,深入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形象美"的审美内涵,展示其鲜明的具有中国地方风韵的造型美、设计美、技艺美、综合美的特征,对重新构建地方中小学美术课程具有重要的价值;要构建充分体现优秀地方传统文化"形象美"的美术课程体系,一方面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要重视与国家课程的融合,实现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和谐统一;有效拓宽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形象美"的实践途径包括:发挥传统节日中包含的美学元素、充分利用相关的网络资源、提高校园文化、艺术实践活动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水平。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方明宝  
自近代以来,伴随着工具理性在我国的传播,科学技术日益被塑造成一种主导的意识形态并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教育是再生产科技意识形态的有力工具,通过学校的"选性传统"人为地赋予科技知识以"高位",然后经过教育者的不断宣传和强化,保持这种位知识的再造与延续。这正是教育再生产科技意识形态的机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施红卫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本课题研究通过现状调查、课题实验和总结反思三个阶段,着重从临摹、欣赏和创作应用三种常见的美术课堂教学形式展开小学高年级学生动漫学习的研究,探索美术课堂进行动漫教学的可行性、优势以及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继东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间竞争加剧,高素质人才培养已成为竞争获胜的最重要因素。面对基础教育全面推行“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新形势,作为培养美术教师的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如何转变观念,深化改革,确立科学、合理、系统的师范美术教育体系,培养出既有较强专业知识,又具有全面综合素养的美术教育人才,以适应中小学校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是一项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张云鹏  
高质量的美术课应该是一次愉悦的审美活动。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实际,创造生活化的教学场景,以情动人,培养学生的持久兴趣;加强学生的多种体验,让学生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发展物象感知的能力;学以致用,激发创意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个人的感受中去捕获美、去创造美。一、以情动人,培养持久兴趣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特性,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因此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田杰  
美国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不让一个儿童落后”。在这一理念支持下 ,其评价基准、功能 ,对评价结果负责的机构、维护学生择校权利以及评价导向等方面都有其特点。我国在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上的上述诸方面与美国存在着差异 ,其教学评价的一些做法有违于素质教育应使全体学生获得发展的宗旨。因此 ,应借鉴美国的一些做法 ,进行教育教学评价体制的改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柏华  
情境认知把学习视为人在自然与社会情境中,通过与他人或共同体进行互动活动,重构人与环境的意义,同时获得对事物和知识的理解的过程,行动认知、具身认知、分布式认知为其主要特征。与传统认知不同的是,情境认知下的教学观倡导教学内容的情境性、教学方式的互动建构、学习方式的合作分享、师生关系的实践共同体以及教学评价的全息性。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李胜凯  
江苏省美术特级教师黄黎敏在一次讲座中说道:"思维发生,并不一定生发,没有生发的思维,就不会生发成学生的美术素养。"指出当前美术课堂中部分教师虽然通过发问、讨论、实践等活动,以期引发学生的思维参与,促进思维发展,但是其间的快问快答、无目标导向的讨论、低幼化的美术实践,伪思维、浅思维的现象比比皆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