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41)
2023(4769)
2022(3876)
2021(3691)
2020(3144)
2019(7517)
2018(7619)
2017(15247)
2016(8300)
2015(9518)
2014(9640)
2013(9361)
2012(8380)
2011(7611)
2010(8020)
2009(7238)
2008(7144)
2007(6084)
2006(5446)
2005(4800)
作者
(23650)
(19421)
(19335)
(18576)
(12737)
(9202)
(8881)
(7568)
(7468)
(6954)
(6797)
(6536)
(6256)
(6219)
(6149)
(5880)
(5857)
(5645)
(5593)
(5588)
(4751)
(4690)
(4683)
(4534)
(4352)
(4316)
(4287)
(4221)
(3919)
(3755)
学科
(38509)
经济(38473)
管理(22246)
方法(19533)
(18540)
数学(17928)
数学方法(17402)
(15336)
企业(15336)
中国(11650)
地方(8327)
(7140)
理论(7057)
(6826)
城市(6519)
业经(6295)
(6221)
(5417)
贸易(5413)
环境(5339)
(5205)
(4917)
(4911)
城市经济(4690)
农业(4625)
(4620)
(4552)
技术(4444)
教学(4247)
(4235)
机构
大学(118393)
学院(117914)
管理(46609)
(45818)
经济(44562)
理学(40508)
理学院(39998)
管理学(38928)
管理学院(38717)
研究(38404)
中国(27839)
(26214)
科学(24099)
(19556)
(18683)
中心(17419)
(16996)
研究所(16986)
业大(16838)
北京(16604)
(16275)
师范(16125)
财经(15928)
(15741)
(14677)
(14426)
(14033)
经济学(13981)
师范大学(13181)
技术(12560)
基金
项目(80934)
科学(64122)
基金(58726)
研究(57106)
(51357)
国家(51014)
科学基金(44571)
社会(35995)
社会科(34260)
社会科学(34250)
(31192)
基金项目(30703)
自然(30094)
自然科(29476)
自然科学(29472)
自然科学基金(28880)
(27240)
教育(27194)
资助(25504)
编号(22881)
重点(18036)
成果(17920)
(17393)
(16951)
课题(16305)
(16294)
创新(15294)
科研(15191)
大学(14936)
教育部(14920)
期刊
(47097)
经济(47097)
研究(34874)
中国(21685)
管理(17045)
科学(16031)
学报(15459)
(14228)
教育(13746)
(13261)
大学(12163)
技术(12061)
学学(11388)
农业(9281)
统计(8566)
问题(7823)
(7791)
金融(7791)
(7742)
经济研究(7676)
城市(7588)
财经(7221)
业经(7193)
决策(7029)
(6775)
(6213)
技术经济(6075)
现代(5998)
资源(5813)
(5475)
共检索到168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郁  
发达国家在城市规划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规划立法制度模式。从规划立法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立法主体的特征及其关系、监督制约机制等方面入手,分析和总结了美英日三国规划立法制度模式的特点及其制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对于思考和探索适合我国当前城市规划的制度建设的路径和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高军波  张润朋  
城市本质上可看作是人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建筑物。基于此认识构建城市规划模式,以满足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出发点,从城市居住功能、就业功能、交通功能和游憩功能四个方面构建宜居城市空间环境,在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保证公众利益诉求、延续城市文脉,打造人文城市、关注弱势群体,实现人际公平、促进城市规划体制改革,注重价值层面真理的阐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庆钧  
城市规划是一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和资源分配的过程,因此要超越单纯就空间论空间的思维模式,推动城市规划模式的转型。引入参与式治理理论,构建城市规划新型的协商合作模式,可以将公民参与提升到治理的高度。城市规划协商合作模式的核心是建立一种权力—权利的制衡机制,将政府主导和公民赋权有机结合起来,夯实政府合法性基础,推动有序有效的公民参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强  杨开忠  张鲸  
在解析现代城市规划产生与发展历史背景的基础上 ,阐述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模式的演变过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浩  
"一五"时期的八大重点城市规划工作,集中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规划活动的一些科学技术特征。以八大重点城市规划编制为中心,通过广泛查阅有关规划档案和历史资料,阐述了城市规划工作与苏联模式的相互关系。档案资料表明,尽管"一五"时期的城市规划受到苏联城市规划理论的重要影响,但规划工作在学习借鉴苏联经验的肇始,即同步伴随着对中国现实国情条件的认识,在十分薄弱的技术力量状况和至为紧迫的形势要求下,还进行了一些有针对的"适应性改造",并且不乏根植于中国本土的创新性探索和努力,这是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规划工作应有的基本认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艺  张华  
近年来,国家级区域规划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力,为了更好的落实国家意图,促进区域发展,本文针对规划区内资源条件优越,急需发展的"二线城市"展开分析。剖析"国家战略"背景下此类城市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反思传统规划的不适应性,针对发展特性提出相应的规划思想。最后以辽宁省庄河市规划为实例,从规划模式、目标分析及战略制定等方面,探讨了此类城市的规划在国家战略中的变革思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明媚  冯奎  吴程程  
加拿大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已有30多年,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认为在城市中引入公众参与,会让公众对城市规划和管理采取更加合作的态度,可以让政府更好地管理城市。本文着重论述加拿大公众参与的起源、理念、技术和方法的先进经验,对比我国公众参与所处的历史阶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我国城市规划中完善公众参与需要从主体法、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及规划编制程序几个方面,通过城市试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模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高王磊  汪坚强  
城市规划评估是城市规划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检测规划有效性的主要手段,也是新编或修编城市规划的重要法定依据。本文从"谁来评估"、"评估什么"和"如何评估"三个层面,对中美城市规划评估的评估主体、评估内容和评估方法进行理论和实践比较,以期推动我国城市规划评估的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蔡琴  黄婧  齐晔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保障能源安全,世界上许多城市纷纷开展了低碳城市建设规划和实践。中外低碳城市规划之间有显著差别,表现在发展低碳城市规划的动机、目标、内容和实施途径等方面。低碳城市规划和建设肇始于西方发达国家,其积极性、主动性和规划目标较高。而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相对较晚,规划的动机更偏于经济增长,减碳的主动性较弱,目标贴近国家要求。中国的低碳城市规划内容多,以产业规划为核心;西方的规划内容相对较少,集中于市政领域。在规划实施上,西方的规划多采用市场手段,而中国的规划较多依靠政府推动和行政措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浩  
结合对中国生态城市研究发展历程的分析,从当代生态城市理念被西方所主导的内在原因、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生态城市"智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低碳、生态发展基本国策等方面,讨论了中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自主性"问题;进而针对中国特殊的资源条件、地理格局、体制环境、社会背景和发展阶段等基本国情,提出了以"中国范式"思维推进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要义:有序推进、因地制宜、安全至上、返朴归真、部门协同、政府转型、引导消费、文化传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影烈  包存宽  
战略环境评价是目前环境评价领域中令人关注的前沿课题,但是不确定性却客观地、广泛地存在于战略环境评价中,这给战略环评的有效性实施带来很多的障碍。在介绍不确定性概念及其在战略环评中内涵的基础上,针对战略环境评价的特点,基于应对不确定性,建立了战略环境评价的管理模式,包括"早期介入、工作程序互动、战略制定与战略环评的融合、跟踪评价"的4个方面。通过这种管理模式的实施运用,来顺应战略环评的不确定性,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能更好地满足战略环评的需要,并提高其有效性。以江苏省金坛市城南新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例,进行了该管理模式的初步运用。研究表明:通过早期介入、战略环境评价与规划编制过程的互动及融合,能确保...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昌明  张永勇  王中根  王月玲  白鹏  
海绵城市是低影响开发模式(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我国城市水问题的重要举措。论文从良性水循环理念的角度,针对城市防洪排涝、面源污染控制以及雨洪资源化利用等三大核心问题,以城市雨洪模拟技术和LID优化技术方法为重点,探讨了支撑海绵城市实施的关键技术方法,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雨洪模型;并以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常德市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研究得出:现状常德城区径流系数在0.33~0.81之间,平均值为0.64;按确保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采用渗、滞和蓄等多种LID消纳各地块径流,城区90%的地块均能达到控制目标,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和绿色屋顶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高忠  黄峥嵘  黄文  
近年来,怀化市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工作逐步面临"量大、面广、工期紧、拆迁难"的艰难局面,基于在困境中破题的需要,市国土资源局对迎丰公园、体育中心、小田1号、江秀片区等4个安置区进行了深入调研,对以往沿用的和正在拟定采用的一系列安置方式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安置成本分析政府划地安置。政府划地安置的成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接成本1.23亿元;二是间接成本为2.2亿元;两项成本合计3.4亿元。政府统规统建安置。以上述4个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生青杰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是城市居民能够直接而积极地参与城市规划、成为规划制定和规划实施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减少规划失误、促进规划的顺利实施及监督规划部门依法行政具有独特的法律价值。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原因在于解决规划失灵问题,是恢复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平衡的重要杠杆。借鉴各国公众参与制度,我国的公众参与机制应从城市规划信息公开、赋予社会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主体地位、确立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程序、明确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方式以及强化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司法保障等方面进行建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