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47)
2023(14734)
2022(12461)
2021(11261)
2020(9825)
2019(22433)
2018(22132)
2017(43478)
2016(23444)
2015(26379)
2014(26555)
2013(26576)
2012(24571)
2011(22087)
2010(22389)
2009(21239)
2008(21735)
2007(19852)
2006(17385)
2005(16116)
作者
(68778)
(57929)
(57877)
(54829)
(36960)
(27637)
(26449)
(22447)
(21461)
(20698)
(19708)
(19240)
(18720)
(18467)
(18078)
(17680)
(17674)
(17046)
(16901)
(16494)
(14414)
(14377)
(14091)
(13053)
(13034)
(12997)
(12972)
(12819)
(11756)
(11534)
学科
(101690)
经济(101548)
(96177)
管理(86759)
(85827)
企业(85827)
方法(47175)
数学(37473)
数学方法(37159)
(35521)
(32210)
业经(30941)
(26036)
(25648)
贸易(25635)
(24948)
(24920)
财务(24910)
财务管理(24868)
中国(23686)
企业财务(23569)
农业(22087)
技术(20120)
(17998)
(17700)
理论(17468)
(17459)
地方(17345)
(16975)
(16946)
机构
学院(348240)
大学(345485)
(149704)
经济(146640)
管理(138542)
理学(118735)
理学院(117558)
管理学(115988)
管理学院(115326)
研究(111777)
中国(88169)
(72979)
(71627)
科学(65985)
(61581)
(57070)
财经(56916)
(54563)
中心(51848)
(51450)
研究所(51006)
业大(50836)
农业(48432)
经济学(45464)
北京(44581)
(42759)
财经大学(41795)
经济学院(41236)
(40497)
师范(40091)
基金
项目(223073)
科学(176604)
研究(163847)
基金(163649)
(141520)
国家(140300)
科学基金(121294)
社会(105892)
社会科(100429)
社会科学(100403)
(87571)
基金项目(86588)
自然(77765)
自然科(75969)
自然科学(75946)
自然科学基金(74722)
教育(74117)
(72122)
资助(66444)
编号(66121)
成果(53766)
(50223)
重点(49651)
(49126)
(47248)
(45939)
(45414)
创新(45194)
课题(44507)
国家社会(43911)
期刊
(168817)
经济(168817)
研究(100601)
中国(67623)
(62017)
(57189)
管理(54396)
学报(51166)
科学(47928)
大学(39385)
农业(38605)
学学(37316)
(33810)
金融(33810)
技术(30462)
财经(28995)
业经(28904)
教育(28756)
经济研究(26484)
(24939)
(23252)
问题(23130)
(22115)
技术经济(19536)
国际(18641)
财会(17842)
世界(17033)
商业(16983)
现代(16618)
(16515)
共检索到526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汪琦  
随着产业的不断分化和价值链的延长,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贸易绩效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出口绩效的改善又对国内生产性服务业产生良性促动效应。美日作为典型的经贸大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贸易绩效间有着极为复杂但又具有代表性的关系,本文实证分析美日总体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各具体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贸易绩效互动性的异同,并就两国经济转型过程中这种互动性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凌丹  刘慧岭  肖德云  
本文从专业化分工效应、成本降低效应、技术创新效应三方面阐释了生产性服务业中间投入对制造业贸易利益的影响机理,并基于2005—2014年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整体层面上,只有交通运输、批发代理、信息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等中低知识类服务业中间投入对制造业贸易利益有提升作用,研发服务、商务服务等高知识类服务业中间投入的促进效果不显著;不同生产服务行业中间投入对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贸易利益的影响亦存在较大差异。此外,本文还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界定以及更为全面的贸易利益测度方法仍有继续探讨的必要和空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解季非  
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互动效率不仅关系到两大产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的发挥。文章通过构建互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从目前中国总体及各省份、东中西部划分、主要经济区域以及细分行业等多个视角,分析和揭示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效率的现状及特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沈飞  吴解生  
测度了我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性,分析了两业互动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并以能源要素消费、独立资本投入、劳动力流动等为变量构建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可拓展随机环境影响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区存在两业互动在中间品投入和行业及全消耗系数的碳生产率差异,且东部地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性相对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两业互动对碳生产率的改善存在显著结构性偏失,其现期效应以制造业劳动力的生产性服务业流动增加为前提,预测显示经劳动力流动和独立资本的两业互动投资可增加其碳生产率的改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孔令夷  邢宁宁  
评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两产业互动理论,梳理陕西两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关联程度进行投入产出比较实证分析。发现陕西两产业互动程度较弱,细分产业之间的互动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业互动水平较高;房地产、科研技术服务互动程度较弱;科研和技术服务的影响力系数较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孔德洋  徐希燕  
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有多种观点,但二者相互依赖、唇齿相依的双向互动关系越来越成为学界的共识。从专业分工与外包、生产价值链、生态群落的角度,可以剖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机制,并总结出二者互动共生的模型:中心型互动共生模型、金字塔型互动共生模型、平行型互动共生模型以及嵌套型互动共生模型。一个重要的挑战是,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如何通过二者互动,使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并选择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战略路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易莹莹  席艳乐  
基于我国1986-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本文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背景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内生性;通过测算其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并且构建两者的联立方程模型得出的结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且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更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辐射、拉动作用更需提高。因此,我国必须要充分重视并利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互动机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实现良性的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封思贤  徐月  
在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相互关系时,现有文献集中在整体性分析上,分析的对象也大多是一个国家。本文尝试以一个区域为例,重点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相互关系进行结构性分析。结果显示人才流、资金流、知识和信息流、物流等不同类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异;生产性服务业对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程度也明显不同。因此,只有以制造业为基础并与制造业联动,有针对性地推行各种类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济政策才是切实可行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汪琦  
随着产业的不断分化和价值链的延长,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IBS)对制造业的贸易竞争优势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美两国作为最重要的经贸大国,其KIBS嵌入对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的促动效应既体现了各自鲜明的特点,又显示了产业发展的共性。本文运用面板矫正标准误差(PCSE)模型实证分析两国KIBS对不同类型制造业贸易竞争优势所带来的促动效应,并对其中体现出来的异同性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炼出实现KIBS良性效益的经验教训。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伟  郑雯雯  
围绕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集聚的研究大多沿着二者间的互动联系展开,而忽略了作为产业集聚关键变量的贸易成本效应。本文从贸易成本角度切入,梳理了从生产性服务业到贸易成本再到制造业集聚之间的链条机理,并以贸易成本为中介变量构建了相应的实证模型,分两个层面引入中国现实数据做了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集聚的效应,主要是通过改变贸易成本施加的;生产性服务业改进的贸易成本缩减效应,因制造业要素密集特征不同而异。具体而言,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的贸易成本中介效应要大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这个结论的政策含义是,鼓励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制造业集聚,而且有利于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本刊承蒙广大作者的踊跃赐稿,为使作者们能更方便地与本刊联系,特作如下说明:一、本刊主要刊登经济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文章,着重刊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以及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文章。赐寄本刊的文章无论采用规范分析研究方法还是采用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均可。
[期刊] 预测  [作者] 曲绍卫  夏远  姚毅  
本文选取2010~2017年我国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并基于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构建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影响的理论模型。以产业互动视角作为实证研究的切入点,利用理论模型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转型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论得出:首先,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转型彼此间都具有促进作用;其次,由于中国制造业发展阶段的局限性,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不能很好地推动制造业转型;最后,区域金融发展和政府干预能够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但政府干预却会阻碍制造业转型升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从行业转型、人才培养、金融支持、政府调控这四个视角给予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童磊  荣亚飞  
为廓清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外部性(专业化外部性、多样化外部性)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不同协同集聚外部性存在差异,专业化外部性较多样化外部性更能促进产业升级,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机制;多样化外部性与产业升级表现为促进和抑制并存的交互作用,短期内虽表现为促进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抑制作用会逐渐显现;协同集聚外部性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具有区域异质性,专业化外部性与产业升级仅在东部地区表现为促进和抑制并存的交互关系,多样化外部性与产业升级在东西部地区表现为相互促进的交互关系,中部地区协同集聚与产业升级之间尚未形成良性互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强  
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作为当前的一种主要的对外开放的形式,对国家制造业发展的影响还没有统一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章通过构建理论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生产率影响假设,利用2008-2012年中的69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来对假设进行检验。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可以促进国内制造业生产率的提升,但是提升的作用在不同的国家收入水平和生产性服务业部门间体现出差异性。从国家的收入水平差异来看,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对高收入国家的影响要大于低收入国家。对于不同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自由化影响来看,显著地影响制造业生产率的是金融和商务服务生产性服务业,运输和电信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较小...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玲  李林玥  
基于服务贸易限制指数,分析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开放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从不同区域来看,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开放显著提升了我国上市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其中,东部地区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提升作用更为明显;从不同所有制来看,中外合资和中央国有上市制造业企业受到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公众制造业企业表现出负向的"挤出效应";从不同制造业行业来看,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皮革皮毛制品及制鞋业、木材加工及制品家具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受到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开放作用最显著,汽车制造业和专用设备等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虽然也受到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正向影响,但提升空间较小。因此,生产性服务业在扩大开放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好"鲶鱼效应",加快本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形成扩大开放与倒逼本土生产性服务业共进局面,还要在发挥好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基础上,激发本土生产性服务业活力,全面构建以本国制造为引领的完整产业链,为建设中国制造业自主产业链打好根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