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96)
- 2023(11384)
- 2022(9463)
- 2021(9046)
- 2020(7573)
- 2019(16856)
- 2018(16874)
- 2017(32102)
- 2016(17424)
- 2015(19527)
- 2014(19043)
- 2013(18189)
- 2012(16624)
- 2011(14943)
- 2010(15591)
- 2009(14566)
- 2008(14482)
- 2007(13108)
- 2006(11541)
- 2005(10431)
- 学科
- 济(64184)
- 经济(64085)
- 管理(58466)
- 业(54216)
- 企(48282)
- 企业(48282)
- 方法(28602)
- 数学(24433)
- 数学方法(23831)
- 财(18641)
- 制(17854)
- 中国(17816)
- 技术(17720)
- 业经(16572)
- 农(16445)
- 理论(13311)
- 学(13307)
- 技术管理(12612)
- 银(12487)
- 银行(12460)
- 体(12078)
- 行(11930)
- 融(11778)
- 金融(11774)
- 务(11320)
- 财务(11259)
- 财务管理(11230)
- 划(10903)
- 贸(10670)
- 贸易(10661)
- 机构
- 大学(244801)
- 学院(243540)
- 济(96544)
- 管理(95363)
- 经济(94412)
- 理学(82051)
- 理学院(81148)
- 研究(80348)
- 管理学(79450)
- 管理学院(78986)
- 中国(61538)
- 京(51717)
- 科学(48469)
- 财(47885)
- 所(39922)
- 江(38128)
- 财经(37014)
- 中心(36624)
- 农(36299)
- 研究所(36022)
- 业大(34417)
- 经(33464)
- 北京(32469)
- 范(31688)
- 师范(31354)
- 州(29932)
- 院(29608)
- 经济学(29415)
- 农业(28231)
- 财经大学(27467)
- 基金
- 项目(162389)
- 科学(129726)
- 研究(119890)
- 基金(118026)
- 家(103021)
- 国家(102185)
- 科学基金(88577)
- 社会(76481)
- 社会科(72555)
- 社会科学(72537)
- 省(64430)
- 基金项目(61495)
- 自然(57019)
- 教育(57002)
- 自然科(55821)
- 自然科学(55804)
- 自然科学基金(54843)
- 划(54255)
- 编号(47970)
- 资助(47796)
- 成果(40097)
- 创(39427)
- 重点(37042)
- 创新(36005)
- 部(35917)
- 制(34612)
- 课题(34359)
- 发(34075)
- 国家社会(31695)
- 教育部(31247)
共检索到3699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双美 王昶 耿红军
建立适合国情的系统高效的关键新材料创新突破模式,是支撑国家智能制造有序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综合应用技术创新系统和科学-技术-商业化理论,从创新突破主体、重点领域、着力点和举措四个方面构建分析框架,归纳美国和日本智能制造关键新材料创新突破模式,对比分析两国模式异同及其差异背后的原因。研究表明:美国采用政府引导-双轮驱动-多主体协同模式,日本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助推-科研院所配合模式。两国模式均呈现服务国家战略、加强顶层设计、注重知识管理、构建创新生态的特征,但在角色定位、重点领域、着力点、举措方面各有侧重,主要原因在于两国的历史文化、国际地位和资源禀赋存在差异。本文借鉴美国和日本的实践经验模式,结合中国情境,提出优化中国智能制造关键新材料创新突破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关键新材料 创新突破模式 启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昶 耿红军 宋慧玲 孙桥 卢锋华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智能制造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然而,关键新材料发展滞后,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硬约束。如何促进智能制造关键新材料创新突破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从智能制造关键新材料"高技术不确定性"与"高市场不确定性"的两大特征出发,提出智能制造关键新材料的创新突破需紧扣技术创新与商业化应用两大关键问题,未来需加强智能制造关键新材料创新突破的规律及趋势、技术创新突破路径、商业化应用模式以及战略与政策等议题的研究。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关键新材料 创新发展 主要议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昶 宋慧玲 耿红军 周依芳 张翠虹
制造强国梦、材料当先行"。关键新材料是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本文从关键新材料创新突破的演进规律、技术创新、商业化应用、战略与政策等四个方面梳理了近年来关键新材料创新突破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产业升级不断对关键新材料创新突破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而关键新材料的创新突破也会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为此,世界各国都根据本国新材料发展情况纷纷制定关键新材料创新突破战略和政策,争夺科技制高点。然而,关键新材料具有"高技术不确定性"和"高市场不确定性",这决定了关键新材料创新突破面临"技术创新"和"商业化应用"两大难题。未来需要加强智能制造技术经济范式变革和重点领域智能转型对关键新材料创新突破的影响、关键新材料技术创新突破的实现路径、不同类别关键新材料商业化应用模式的创新以及战略与政策的精准设计等方面的研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正楚 潘红玉 张蜜
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技术创新。考量新材料产业发展状况和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构成情况,按照技术创新难易程度以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不同的主导力量,构建为政府推动型、学研驱动型和市场导向型三类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模式模式。政府推动型模式适用于市场前景不明朗、创新风险大、政府直接或间接介入的重大技术创新领域;学研驱动型模式适用于科技含量较高的重点技术创新领域;市场导向型模式适用于企业有技术创新需求但需要合作研发才能实现的一般性技术创新领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依芳 王昶 何琪
在美国战略扼制和我国“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关键新材料产业面临“有材不敢用”的国产替代应用问题,现有理论缺乏有力解释。本文从组织创新采用视角出发,选取6家代表性案例,通过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运用程序化扎根编码步骤,对关键新材料国产替代问题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发现:(1)关键新材料国产替代应用分为3个阶段:有材试用、有材复用和有材常用阶段。不同阶段采用逻辑促使组织国产替代应用产生的关键驱动与障碍因素不断变化,形成组织对国产关键新材料的感知、满意和信任,激发组织国产替代意愿。(2)不同阶段遵循差异化替代应用逻辑:有材试用阶段遵循效益导向的短期合作,有材复用阶段遵循价值导向的中期合作,有材常用阶段遵循安全导向的长期合作。(3)有材试用阶段的刺激因素包括国产新材料特征及外部环境的模仿压力和政府支持;有材复用阶段刺激因素包括国产新材料的供需适配和组织期望确认;有材常用阶段刺激因素包括供应商资质和供需关系。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何亚琼 王大洲 左美云
本文基于克莱因和罗森堡的连锁联结创新模型 ,具体分析并比较了美日两国信息产业发展模式 ,提出了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的模式。
关键词:
信息产业 技术创新 模式比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傅国华 王涛 楼润平 潘依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在于创新。文章设计了一种面向突破式创新的新度量指标,并以2015—2021年A股上市制造企业为样本,研究了企业数字化投资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投资对突破式创新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数字化投资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仍是显著的。数字化投资主要通过知识吸收能力来影响企业的突破式创新;组织韧性正向调节数字化投资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中,数字化投资对资本密集型企业的突破式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字化投资对非国有企业突破式创新的提升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丰富了突破式创新理论成果,为企业通过数字化实现突破式创新提供了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余吉安 余潇 赵蕊
不同的创新模式有不同的特点及最优应用场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创新是一个系统,需要整合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和突破性创新等创新模式,使之契合于高端装备制造的层次与结构;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不同阶段,需要根据创新的层次-结构来集聚相关资源有效实施创新。基于此,以轨道交通制造业为例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
创新模式 整合 轨道交通装备 创新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涛 刘雪萍 陈志军
本文基于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新材料产业的自主创新融资约束现象以及产业集群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中国新材料产业的自主创新投资活动面临显著的信贷约束,而产业集群度与新材料产业的自主创新投资显著正相关,并能有效缓解自主创新融资约束。因此,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行业管理,积极培育竞争格局有序和合作氛围良好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是促进中国新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玉民 魏岚星 李普林 刘炯天 肖松文
受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与领域技术变革的双重影响,关键原材料供应的安全与创新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欧盟制定了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的原材料发展体制机制,为欧盟内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其发展路径﹑组织模式对于我国关键原材料供应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对欧盟创新与技术研究院原材料(European Institute of Innovation&Technology Raw Materials,EIT-R)知识和创新社区的体制机制﹑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及路径进行深度剖析,得出EIT-R具有战略目标明确﹑组织机构透明﹑转化模式高效﹑转化可持续等特点。最后针对我国原材料发展现状,提出我国关键原材料领域在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导向与组织实施的战术落实建议,以期建立科技成果为导向的关键原材料新型举国创新体制机制。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徐德顺 张宇嫣
2022年3月,《欧盟关键性原材料法案》正式发布。该法案旨在解决欧盟关键性原材料供应可持续和安全问题,增强欧洲在精炼、加工和回收关键性原材料方面的能力。该法案的出台,对欧洲乃至世界原材料的供应链、产业链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在比较分析美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相关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分析了《欧洲关键性原材料法案》对世界产生的外溢效应。针对该法案对中国的启示,提出了加快原材料领域相关的立法进程、增强原材料领域的战略自主性和供应安全、推进原材料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中国在关键性原材料规则体系中的国际话语权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欧盟关键性原材料法案 外溢效应 中国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建平 吴晓云
制造企业的知识搜寻方式对其渐进式和突破式创新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而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和知识冗余程度则对以上关系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式。本文以知识基础观和双元创新理论为理论基础,以228家制造类企业为样本,运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对跨界知识搜寻和本地知识搜寻影响渐进式和突破式创新选择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地知识搜寻对渐进式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突破式创新没有显著影响,吸收能力对以上显著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跨界知识搜寻对渐进式和突破式创新均具有促进作用,但与知识冗余的交互不利于促进企业渐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蕊 吴贵生
采用多案例建构理论研究方法,运用扎根理论数据分析手段,构建了突破性商业模式创新的要素体系。研究发现:价值主张、关键活动、伙伴网络、收入模型和成本结构是突破性商业模式创新的5个核心要素;至少一个核心要素的质变将导致突破性商业模式创新的发生;每个核心要素拥有若干细分维度,核心要素的质变意味着至少有一个该要素的细分维度发生质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光 钟方媛 明翠琴 刘凤
通过国内外文献可视化图谱和文献综述,提炼中国突破性创新的基本概念、研究主题和存在的关键问题,在中国突破性创新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突破性创新驱动模式和技术—政府双驱型特征。分析"中国情境"中突破性创新的发生机制,首次提出基于技术、市场、组织和政策互动耦合关系的中国突破性创新理论模型,即P-TMO模型。针对未来1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基于突破性创新理论模式的科技发展战略转向、政策设计思路和原创性突破创新的战略方向、技术路线、组织形态和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蕾
高价值制造(High Value Manufacturing)概念是由英国技术战略委员会提出,指制造企业应围绕制造产品生命周期提供服务,从制造和服务等多渠道获得收入。本文重点介绍了2008-2011年英国高价值制造关键技术领域发展战略的关键支柱即产品、生产工艺、服务系统和价值系统,以及在高价值战略下技术发展和创新的主要领域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战略给我国制造业转型带来的启示,即以创新为撬动我国制造业转型的着力点;发挥政府在转型中"桥梁和催化"作用;企业要擅长捕捉创新机会,以开放式创新参与高价值制造竞争,
关键词:
创新 战略 竞赛 制造业 转型 惯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