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56)
2023(10201)
2022(8596)
2021(7802)
2020(6654)
2019(14727)
2018(14413)
2017(27302)
2016(14134)
2015(15630)
2014(14870)
2013(14680)
2012(13900)
2011(12706)
2010(12992)
2009(11764)
2008(11891)
2007(10862)
2006(9548)
2005(8554)
作者
(41850)
(35139)
(35039)
(33043)
(22532)
(16591)
(15592)
(13402)
(13053)
(12478)
(12030)
(11771)
(11405)
(11393)
(10924)
(10875)
(10359)
(10352)
(10224)
(9963)
(8900)
(8678)
(8444)
(8085)
(7883)
(7797)
(7728)
(7362)
(7029)
(6992)
学科
(65111)
经济(65073)
(47030)
管理(43460)
(40412)
企业(40412)
方法(26505)
数学(21504)
数学方法(21301)
(21193)
贸易(21182)
技术(20906)
(20509)
中国(16895)
业经(16641)
(16520)
地方(14544)
技术管理(13545)
(13293)
产业(12717)
(12703)
(12022)
农业(10952)
理论(10951)
(9827)
银行(9794)
(9754)
金融(9753)
(9530)
(9462)
机构
学院(210838)
大学(209091)
(96263)
经济(94753)
管理(81548)
研究(75633)
理学(70907)
理学院(70090)
管理学(68961)
管理学院(68551)
中国(54299)
科学(44835)
(43609)
(39304)
(38109)
研究所(34854)
(33592)
中心(32743)
(32238)
财经(31963)
经济学(30203)
业大(30009)
(29090)
(27884)
经济学院(27485)
北京(27180)
(27141)
师范(26855)
农业(26365)
(25036)
基金
项目(143480)
科学(115204)
基金(105341)
研究(104583)
(92859)
国家(92203)
科学基金(79284)
社会(68956)
社会科(65910)
社会科学(65896)
(57044)
基金项目(55770)
自然(50131)
自然科(49115)
自然科学(49102)
自然科学基金(48322)
(47316)
教育(47102)
资助(41610)
编号(39424)
(36390)
重点(33270)
创新(33145)
(32894)
(31828)
成果(30951)
国家社会(29665)
课题(28484)
(27670)
教育部(27305)
期刊
(103786)
经济(103786)
研究(63213)
中国(41044)
管理(33821)
学报(31547)
科学(31453)
(29975)
(27941)
大学(24273)
学学(23045)
教育(21393)
农业(21102)
技术(20571)
经济研究(18530)
业经(17314)
(17282)
金融(17282)
(16943)
财经(15786)
国际(15040)
问题(14732)
(13987)
科技(13420)
技术经济(13348)
(12701)
商业(11536)
世界(11205)
(10274)
论坛(10274)
共检索到315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汪琦  
本文借用固定市场份额法,通过实证得出:美日两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技术创新产业选择方向出现了明显的不同,从而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的转换出现了较大差异,美国结构成功转型,贸易竞争优势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而日本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转型一直在摸索阶段,结构升级的缓慢是日本贸易竞争优势有所下降的内在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汪琦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技术创新和贸易强国,美国和日本技术创新绩效与贸易结构的优化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体现出明显的差异并导致贸易竞争力的较大反差。本文借用固定市场份额法,对美日两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技术创新的产业分布和出口市场份额变动的结构效应进行分解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两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技术创新产业选择方向出现了明显的不同,从而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的转换出现了较大差异,美国结构成功转型,贸易竞争优势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而日本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转型一直在摸索阶段,结构升级的缓慢是日本贸易竞争优势有所下降的内在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汪琦  
本文通过协整技术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分析美国服务业技术创新与贸易竞争优势的互动演变关系,从而得出结论:美国服务业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是获取和维持其贸易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而贸易竞争优势的获得又对进一步技术创新形成动力和压力机制,并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和市场条件,形成互动性良性循环。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汪琦  
日本钢铁业的崛起及国际竞争优势的获取和维持与美国钢铁业的衰落和国际竞争优势的丧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通过协整技术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分析日美两国钢铁业技术创新与贸易竞争优势的互动演变关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琳  
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对技术创新与贸易竞争优势的产业分布与动态变迁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使用出口绩效的不变弹性函数来分析技术创新对出口绩效改善的贡献。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创新的产业分布与贸易竞争优势基本吻合,滞后一期的技术创新与出口绩效显著正相关。与纺织、食品、家具等传统出口部门相比,汽车、化工等出口需求缺乏弹性的产业部门中较高的研发支出促进了产品品质的改善与新产品的创造,有效提升了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改善了贸易条件与出口绩效。尽管如此,制成品出口的技术结构并未显著提高,垂直专业化分工与垂直产业内贸易仍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的主要形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军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但技术创新因素在贸易竞争中发挥的作用有限。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国需要转变对外贸易发展观念和调整贸易战略,依托技术创新来建立国际贸易竞争新优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汪琦  
技术创新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在开放经济系统中,一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取决于本土技术研发,也受到外国技术溢出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本土技术研发与贸易竞争优势间形成了良性的正向互动关系,但外国技术溢出却与我国制造业贸易竞争优势的形成有明显的双向负面关系。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汪琦  
如何通过创新提升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已成为与国际高端竞争相关的关键问题。生产性服务业创新主要来自于产业自身的研发(R&D)行为、进口带来的溢出效应和制造业的技术关联等异质性创新活动。日本作为典型发达国家,其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培育却相对滞后并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掣肘。运用面板矫正标准误差模型分析异质性创新对日本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促动效应,结果表明:自主技术创新对劳动-资本密集型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优势产生了正面效应,但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作用不明显;制造业创新关联明显促进了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提升,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尤其具有重要作用;进口创新溢出对于劳动-资本密集型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优势产生了极大的负面效应,而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作用不显著。综合言之,异质性创新的错配、制造业外移带来的创新关联弱化、独特国情形成的进口溢出吸收能力薄弱等因素是造成日本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优势逐年下降的根本原因。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汪琦  
如何通过创新提升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已成为与国际高端竞争相关的关键问题。生产性服务业创新主要来自于产业自身的研发(R&D)行为、进口带来的溢出效应和制造业的技术关联等异质性创新活动。日本作为典型发达国家,其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培育却相对滞后并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掣肘。运用面板矫正标准误差模型分析异质性创新对日本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促动效应,结果表明:自主技术创新对劳动-资本密集型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优势产生了正面效应,但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作用不明显;制造业创新关联明显促进了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吕荣杰  何会文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文松  马燕  
本文从技术创新、价值链等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入手,分析了技术创新在价值链演变过程中的作用,进而提出技术创新价值链的框架体系,论述了技术创新价值链框架的构成动因、实施过程及运做机理。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小蒂  李风华  
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现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本文论述了政府对技术创新领域施加干预的理论依据 ,从三种角度对选择性干预政策进行了划分。作者认为 ,为了避免滑入以自发性、被动性、引进依赖、创新不足等为特征的静态比较优势发展陷阱 ,后发国家政府应当顺应市场导向 ,相机抉择运用选择性干预政策 ,主要手段包括强化基础性干预、增加创新投入、激励创新动力等等 ,将潜在的后发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喻登科  严影  
作为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在企业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验证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企业竞争优势的积极影响。结果表明:二者在整体上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它们之间的互促作用需要达到一定的门槛值后才能显著呈现;二者不仅是竞争优势的重要前因,而且它们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正向交互效应也得到了验证。研究结论对于企业组织统筹协调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以更好地谋求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孔善右  
一、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1.技术创新的涵义。“创新”(Innovation)这一概念的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J·A·Shumpeter)提出的。他在1911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建立了以“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兴坤  张文胜  
电气机械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产业内贸易成为中日贸易的主要部分,但是进出口贸易存在动态失衡现象,对双方贸易收支平衡产生不利影响。竞争力和比较优势指数进一步表明,中国只具有分工链的组装优势,而日本占据了上游研发、核心零部件的生产环节,导致中国在中日产业内分工和利益分配结构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必须着眼于"微笑曲线"的研究开发和关键零部件以及品牌和营销等上游环节,努力实现分工链条的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