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83)
- 2023(7139)
- 2022(6367)
- 2021(5682)
- 2020(5153)
- 2019(11951)
- 2018(11740)
- 2017(22851)
- 2016(12592)
- 2015(14430)
- 2014(14556)
- 2013(14435)
- 2012(13624)
- 2011(12320)
- 2010(12571)
- 2009(11612)
- 2008(11669)
- 2007(10891)
- 2006(9262)
- 2005(8221)
- 学科
- 济(55028)
- 经济(54968)
- 业(33098)
- 管理(31743)
- 方法(28555)
- 数学(25866)
- 数学方法(25641)
- 企(25451)
- 企业(25451)
- 农(15657)
- 财(14072)
- 中国(13539)
- 学(11707)
- 贸(10869)
- 贸易(10868)
- 易(10551)
- 农业(10343)
- 业经(10192)
- 地方(9931)
- 制(8969)
- 和(7931)
- 银(7893)
- 银行(7853)
- 融(7766)
- 金融(7764)
- 务(7604)
- 财务(7582)
- 财务管理(7556)
- 行(7463)
- 环境(7436)
- 机构
- 大学(189103)
- 学院(186630)
- 济(79097)
- 经济(77539)
- 管理(70360)
- 研究(64691)
- 理学(61009)
- 理学院(60278)
- 管理学(59168)
- 管理学院(58817)
- 中国(47353)
- 科学(41008)
- 京(39830)
- 农(37321)
- 财(34756)
- 所(33925)
- 研究所(31206)
- 业大(31194)
- 中心(30048)
- 农业(29835)
- 财经(28283)
- 江(28094)
- 经(25695)
- 经济学(25359)
- 北京(24862)
- 范(24690)
- 师范(24406)
- 经济学院(23262)
- 院(22416)
- 州(21622)
- 基金
- 项目(125902)
- 科学(97919)
- 基金(91491)
- 研究(88995)
- 家(81609)
- 国家(80566)
- 科学基金(67283)
- 社会(56381)
- 社会科(53422)
- 社会科学(53398)
- 省(49101)
- 基金项目(48719)
- 自然(43782)
- 自然科(42747)
- 自然科学(42729)
- 自然科学基金(42024)
- 划(41693)
- 教育(41424)
- 资助(37861)
- 编号(35612)
- 成果(29301)
- 重点(28686)
- 部(28491)
- 发(27077)
- 创(25829)
- 科研(24818)
- 课题(24346)
- 创新(24160)
- 教育部(24112)
- 计划(23793)
共检索到268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诚 刘瑜 尹志超
双循环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亟须消费拉动,这使得对中国居民“高储蓄率”之谜进行全面、客观解释尤为迫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数据和相关历史资料,从儒家文化视角分析了家庭高储蓄率的原因及背后的作用机制。为克服内生性偏误,选取明清时期状元数量作为儒家文化的工具变量。研究发现,地区儒家文化氛围显著提高了家庭储蓄率水平。机制分析表明:一方面,儒家文化氛围越浓厚的地区,家庭“男孩偏好”的观念越强,储蓄率水平越高;另一方面,儒家文化氛围显著提高了居民的风险厌恶程度,抑制了家庭投资风险资产,进而提高了家庭储蓄率水平。异质性结果显示,儒家文化对低教育水平、中西部地区和中低收入群体的家庭储蓄决策影响较大。因此,政府部门在制定居民储蓄和消费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同时,应加强文化宣传和教育,完善养老金保障制度,消除生育偏好等对扩大内需带来的束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尹志超 张诚
中国家庭的高储蓄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女性劳动参与的角度对中国家庭的高储蓄给出解释。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女性劳动参与和家庭储蓄率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为克服内生性的影响,采用同一社区、同一年龄段的其他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作为家庭中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工具变量,实证检验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已婚女性劳动参与显著增加家庭储蓄率。异质性分析发现,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对20岁到30岁女性家庭、大学及以上教育水平和有二孩意愿家庭的储蓄率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已婚女性劳动参与促进家庭储蓄率增加的原因是,家庭的收入水平显著增加,而家庭消费水平未发生显著性改变。同时,现阶段中国女性劳动参与没有显著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动机,反而进一步提升了家庭储蓄率。本文为理解中国家庭的高储蓄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以为未来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已婚女性 家庭储蓄率 劳动参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蕾 吴斌珍
中国的家庭储蓄率与户主年龄呈现U型关系,这与生命周期理论预测的倒U型不符,被学术界称为"中国年龄—储蓄率之谜"。本文为其提供了一个解释:在生活成本高昂、养老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低储蓄率的年轻人(老年人)倾向于选择与他们的中年父母(子女)居住在一起,这不仅拉低了中年户主家庭的储蓄率,还提高了其余独立居住的青年户主家庭和老年户主家庭的平均储蓄率,进而使得家庭储蓄率与户主年龄呈现出U型关系。实证研究发现,以家庭为研究对象时户主年龄—家庭储蓄率呈现稳健的U型关系;以个人为研究对象时个人年龄—个人储蓄率则呈现倒U型,与生命周期理论相符;居住成本越高,青年户主家庭的储蓄率越高;养老体系越不完善,老年户主家...
关键词:
年龄—储蓄率之谜 家庭结构 选择性样本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鹏飞
"少子化"并没有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从而释放家庭消费,本文通过引入效用利他因子构建的扩展三期世代交叠模型对上述现象进行理论解析,并运用2013、2015、2017年CHFS的家户面板跟踪数据对这种现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少子化"对家庭储蓄率有"挤入效应"。(2)"少子化"对家庭储蓄率的"挤入效应"存在城乡、性别、年龄差异,在农村"少子化"的储蓄"挤入"弹性要高于城镇,家庭教育支出和医疗支出的增加会加剧这种差距;"少子化"使得性别为男性的户主和处于工作年龄段的户主更倾向于储蓄,女性户主和退休后的户主则表现得不明显。(3)"少子化"对低收入家庭的储蓄率的"挤入效应"显著高于高收入家庭。(4)通过动态数值模拟发现,面对少儿抚养比的正向冲击,低少儿抚养比的家庭边际储蓄递减能力高于高少儿抚养比家庭。本文认为"少子化"提高了教育、医疗支出的储蓄替代效应,高储蓄率的发生不能忽视"少子化"的贡献,应继续优化、调整生育政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志君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业的发展,特别是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居民储蓄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储蓄倾向由原来单一的储蓄存款向储蓄存款、有价证券和兴办私人企业多种方式并重的方向发展,居民储蓄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本文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重点讨论我国居民储蓄倾向的变化规律。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吉恒 顾薪宜 杨灿
本文基于多元函数模型建立居民储蓄率与工资增长率、利率、通货膨胀率、人口增长率的关系,分析各因素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程度,找出中国银行储蓄利率变化对居民储蓄影响不显著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利率 居民储蓄 居民收入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瞿凌云
本文首先利用孤波理论分析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结果发现前期生育率的高峰和低谷必会转化为当下的出生波、教育波、就业波、老龄波等一系列社会孤波,对储蓄率、教育投资率、养老支出等经济变量造成深远影响。然后建立了一个包含养老储蓄、家庭教育投资、代际转移支付和预期寿命内生化的一般均衡世代交叠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在当前生育率水平下,预期寿命延长对家庭教育投资率、养老储蓄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是非单调性的。理性行为人对子女"投资品"属性的认可程度超过"消费品"属性,导致家庭教育投资率和养老储蓄率居高不下
关键词:
储蓄率 人口年龄结构 孤立波 教育投资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卫星 张旭阳 吴锟
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参与金融市场的门槛与成本迅速降低,金融产品也不断丰富,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异质性增加,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决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本文研究发现:(1)家庭在安排储蓄与消费时,金融素养有显著影响,金融素养与家庭储蓄率呈倒U型关系。(2)理财规划和借贷约束是影响家庭储蓄率上升的两个渠道。(3)金融素养由低逐渐升高时,家庭的理财规划意识增强,通过提高储蓄率来保障资金充足。当金融素养增加到一定程度,理财规划意识优化资产配置的作用增强,抑制消费的作用减弱,同时借贷约束缓解会帮助家庭增加消费。本文的发现有助于厘清家庭储蓄率差异的成因,对提升居民福利,增强金融教育政策的针对性,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金融素养 家庭储蓄率 理财规划 借贷约束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尹志超 刘泰星 张诚
中国农村家庭低消费、高储蓄的现实问题由来已久。当前,制约消费扩大和消费升级的因素依然突出。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研究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显著提升了家庭储蓄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显著增加了家庭收入,但由于收入波动、失业、医疗和健康等不确定性而未能对家庭消费产生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农村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和保险参与作为风险应对的重要方式,能有效降低劳动力流动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此外,异质性分析显示,劳动力流动缩小了农村家庭的储蓄率差距,对中低收入群体和社会网络较低的家庭储蓄率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农村家庭的不确定性,提高流动人口家庭的消费水平。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理解中国家庭的储蓄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可为扩大消费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葛永波 陈琦
中国家庭高储蓄率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从农民工回流的角度对中国农村家庭高储蓄率现象给出解释,首先从理论上阐释农民工回流与其家庭储蓄率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实证检验农民工回流对农村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农民工回流显著促进家庭储蓄率的提高,即使采用不同的代理变量,该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收入在农民工回流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机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以上结果为理解中国家庭高储蓄现象提供一个新视角,对未来制定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农民工回流 家庭储蓄率 中介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甘犁 赵乃宝 孙永智
本文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三个相互独立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微观数据库为基础,从收入分布和流动性约束相互作用的视角研究中国家庭高储蓄率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1)高收入家庭的储蓄率远高于低收入家庭;(2)尽管都有可能面临流动性约束,低收入家庭受流动性约束的概率远大于高收入家庭,并且流动性约束的存在会显著提高家庭储蓄率;(3)收入差距扩大和流动性约束增强时,家庭总储蓄率会随之升高;(4)低收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远大于高收入家庭。这些实证结果不仅与异质性家庭跨期储蓄模型的推论相一致,也为政府促进消费的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缩少收入差距不仅是降低我国家庭储蓄率的可行政策,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增长和转型的政策。
关键词:
家庭储蓄率 收入不平等 流动性约束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庆虎
人口增长与家庭储蓄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人口增长目标数据与CFPS家庭收入数据进行匹配,研究人口增长与家庭储蓄率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发现,设定合理的人口增长目标对家庭储蓄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以上结论在控制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村家庭和男孩家庭因受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其储蓄率提升更为显著。这一结论不仅丰富了人口增长经济效应的理论体系,也为理解中国家庭储蓄行为提供了新视角,据此提出构建有利于全面放开“三孩”的生育激励政策体系、实施激发家庭消费活力的宏观策略、加大对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等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口增长目标 家庭储蓄率 婚姻 性别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天宇 唐雪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8年的4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长期护理保险对中老年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可以起到降低中老年家庭储蓄率、刺激中老年家庭消费的作用,此结论在一系列有效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之下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降低中老年家庭储蓄率的主要渠道是预期效应,而不是收入效应或支出效应。这意味着大多数中老年家庭在没有实际使用长期护理保险的情况下,就已经产生了足以减弱预防性储蓄动机的预期效应,说明推广长期护理保险是一种低成本的促消费政策。要更大程度上发挥长期护理保险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扩大长期护理保险的覆盖面,鼓励居民实际使用长期护理保险,以全方位发挥收入效应、支出效应和预期效应对中老年家庭消费的刺激作用。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储蓄率 消费 预期效应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谢勇
本文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微观数据,在综合考虑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和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持久收入、收入的不确定性与农村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收入差距的上升将会导致农村居民储蓄率的明显上升;其次,农村居民储蓄率的生命周期特征并不明显,但在考虑了家庭的教育、医疗支出以后,储蓄率却表现出显著的"U型"生命周期特征,并且在45~49岁达到整个生命周期的最低点;第三,家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农村居民储蓄率具有显著的影响;第四,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其财富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户主的政治...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储蓄率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