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56)
- 2023(5370)
- 2022(4402)
- 2021(4057)
- 2020(3247)
- 2019(7043)
- 2018(6831)
- 2017(13056)
- 2016(6642)
- 2015(7350)
- 2014(6739)
- 2013(6476)
- 2012(5858)
- 2011(5400)
- 2010(5394)
- 2009(4917)
- 2008(4745)
- 2007(4475)
- 2006(3845)
- 2005(3393)
- 学科
- 济(32204)
- 经济(32190)
- 管理(23408)
- 业(21560)
- 企(19294)
- 企业(19294)
- 技术(12028)
- 地方(10768)
- 技术管理(9532)
- 方法(9010)
- 中国(7868)
- 业经(7518)
- 数学(7358)
- 数学方法(7267)
- 地方经济(7195)
- 农(6708)
- 贸(5621)
- 贸易(5616)
- 制(5606)
- 易(5385)
- 学(4939)
- 理论(4877)
- 融(4847)
- 金融(4845)
- 体(4726)
- 环境(4717)
- 和(4692)
- 农业(4683)
- 银(4669)
- 银行(4661)
- 机构
- 学院(92122)
- 大学(91114)
- 济(39161)
- 经济(38366)
- 管理(38330)
- 理学(33196)
- 理学院(32806)
- 管理学(32359)
- 管理学院(32157)
- 研究(31216)
- 中国(22614)
- 科学(18472)
- 京(18336)
- 财(15517)
- 中心(14514)
- 所(14493)
- 江(14014)
- 研究所(13301)
- 范(13122)
- 师范(13056)
- 财经(12468)
- 院(11775)
- 农(11718)
- 州(11703)
- 经济学(11487)
- 业大(11400)
- 经(11256)
- 北京(11214)
- 师范大学(10484)
- 经济学院(10288)
- 基金
- 项目(65782)
- 科学(54381)
- 研究(50159)
- 基金(48349)
- 家(41915)
- 国家(41632)
- 科学基金(37023)
- 社会(33901)
- 社会科(32220)
- 社会科学(32213)
- 省(26935)
- 基金项目(25861)
- 自然(22670)
- 教育(22312)
- 自然科(22214)
- 自然科学(22209)
- 划(22103)
- 自然科学基金(21810)
- 编号(20112)
- 资助(17535)
- 创(17306)
- 创新(16427)
- 成果(15819)
- 发(15648)
- 重点(14904)
- 国家社会(14541)
- 部(13957)
- 课题(13765)
- 发展(12971)
- 制(12917)
共检索到136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景全 程鹏翔
美日在网络及太空等新空域正在展开前所未有的互动。美日在网络空间的合作由关注经济向关注国家安全过渡,表现出起点高、跨机构、机制化、功能明确等鲜明特点。美日太空合作其趋势是合作内容由简单向复杂演化,合作领域由民用向安全深入,合作对象由双边向多边拓展。美日太空合作与网络空间合作相比,表现出起步早、近期提速快等特征。目前,美日网络合作与太空合作出现战略设计、机构协作以及机制推进的同步化。美日欲打造"网络同盟"、"太空同盟",还需要面临战略设计、法律界定、技术合作以及互信确立等方面的挑战。同时,美日在新领域迅疾而富有特色的合作,迫使我们不得不审慎地思考网络与太空安全议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雪威 王晓璐
美韩同盟积极拓展网络空间安全合作,在全球、区域、双边层面的互动日益频繁。但美韩在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国内法律体系、与既有网络安全规则对接、网络空间国际规则讨论参与度、技术水平、信任构建方面尚存在差距,在网络空间信任度也有待提高。随着美韩同盟的双边性网络空间安全合作的凸显,将会对东北亚地区安全产生不利的冲击。中国应该积极倡导开放和兼容的网络安全观念并推进东北亚网络空间安全合作,坚决反对以军事同盟为手段推进网络空间安全合作。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扬
责任分担是国际政治同盟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它对同盟的存在与发展有重大影响。美日同盟自成立以来,就面临着深刻而突出的责任分担问题,这一问题伴随着美日同盟的转型与发展。美日同盟责任分担的调整将直接推动日本走向国家"正常化",美日双边关系将从依附型逐渐走向"平等伙伴"。同时,日本在同盟体系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将对美日双边、东亚地区乃至整个世界政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责任分担 美日同盟 美日关系实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扬
责任分担是国际政治同盟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它对同盟的存在与发展有重大影响。美日同盟自成立以来,就面临着深刻而突出的责任分担问题,这一问题伴随着美日同盟的转型与发展。美日同盟责任分担的调整将直接推动日本走向国家"正常化",美日双边关系将从依附型逐渐走向"平等伙伴"。同时,日本在同盟体系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将对美日双边、东亚地区乃至整个世界政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责任分担 美日同盟 美日关系实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扬
有关美日同盟的争论时来已久,由于是冷战的附属产品及其历史遗产,其在冷战后存在的必要性有诸多争议。但现实国际政治的发展,并没有阻止美日同盟强化的步伐。这一历史遗产能持续性发展,存在诸多的内外动因,即国际战略环境的不断变化、美日同盟职能的不断演进、可靠性需求在不断增加与同盟机制建设不断完善。
关键词:
美日同盟 持续性发展 内外动因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娄伟
日本政权更迭是亚洲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一个最新迹象。民主党在竞选中获胜表明了寻求"更加平等"的日美关系获得了国内民众的认可,这是民主党制定对美政策的国内背景。在国际层面,中国的实力地位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日美关系上必然要有所反映,民主党执政则在客观上为日美同盟变化提供了可能。民主党追求自主性的基本方式是构建东亚共同体和更多地参与联合国事务,这预示着:与自民党相比,民主党将更多地以亚洲身份和在多边框架下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而非对美国的一味盲从。民主党对"自主性"的追求并不意味着同盟弱化,相反,在解决朝鲜核问题、防核扩散、能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日美有可能继续加强协调以维持对两国都必不可少的同盟关系。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马修·P.古德曼 朱子阳
在战后的大部分时间内,美日关系被称作"不自然的亲密关系",意指存在于文化、历史、地理差异的两个原敌对国家组成的伙伴关系。但是这一关系却为亚太地区提供了稳定与和平。目前,这一关系处于数十年中的顶峰,并且根植于共同价值观和战略利益。但在奥巴马总统的最后一年任期中,这一亲切关系难以维系。美日关系并非一直牢固。在1960年代,美日关于安保协议的争议很大,甚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苗吉 李福建
在亚太地区,存在着以美日同盟与东盟主导地区进程、地区秩序主张和未来秩序形态,并在经济、文化与安全领域展开密切互动与激烈竞争。在经济领域,存在美国主导的TPP和东盟主推的RCEP;在政治文化领域,存在美日同盟所倡导的美式民主与价值观念和以东亚共同文化传统;在安全领域,则存在着以美日同盟为基轴的同盟模式和以东盟通过权力均衡与多边机制确保安全的集体安全模式。两种模式并驾齐驱,相互竞胜,使东亚出现了两种差异化的地区进程,其互动模式必将对未来亚太地区秩序造成重大影响。
关键词:
美日同盟 东盟 模式 亚太秩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韦铁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淡化国与国之间的地域界限,呈现出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目标下的跨国一体化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涉及中国和东盟十国的跨国经济合作区域,如何在该区域内构建高效的技术创新网络是在新经济形势下提升该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本文结合区域技术创新理论,提出构建中国东盟区域技术创新网络的必要性,并从技术创新网络平台、创新制度保障、创新网络组织等方面提出了构建中国东盟区域技术创新网络的设想。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栋
在东亚“寡头垄断”的安全结构中,美日同盟“再定义”是其在冷战后应对中国崛起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当前东亚安全结构出发,以博弈论为视角对冷战后美日同盟与中国可能出现的对局进行了理论分析,从而可以更清晰地看出东亚“寡头垄断”结构对双方政策选择的影响与制约因素,并由此阐述中国的应对举措。
关键词:
美日同盟 “寡头垄断” 博弈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巴殿君
20 0 1年美国布什总统与日本小泉首相相继上任。美日双边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具体表现在“集体自卫权”的行使与“有事法制”的立法上。由美国全力推动、日本积极响应的美日同盟得到进一步强化。美日军事同盟的进一步强化 ,造成无法克服的一种“安全困境”。如何通过多方的合作 ,实现共同安全 ,是冷战结束以来摆在各国面前的新课题。“合作安全”作为一种新的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关键词:
集体自卫权 有事法制 安全困境 合作安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潘国政
就20世纪90年代强化后美日同盟的未来发展,美国学者提出了“维持同盟现状”、“适应日本的崛起”、“渐进主义”、“成熟的伙伴”等观点,其中对美国新政府影响最大的是“阿米蒂奇-奈报告”,这一报告呼吁美国政府基于美英特殊关系的模式提升美日双边安全关系,并确定有6个领域需要作重大调整才能创造一种成熟的伙伴关系和持久的美日同盟。这些主流思想学派存在着一个共同观点和目标,即都支持美国政府维持或加强美日同盟关系。他们都认为美日同盟对于亚太地区的长期和平与稳定,特别是两国的安全利益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必须予以维持或强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家成
作为冷战产物的美日同盟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终结而走向衰亡,相反却日益巩固。这一战略态势的形成,主要是美国基于同盟内外状况深思熟虑、运筹帷幄的结果。控制日本"异动"的战略需要,孕育了美日同盟日益巩固的内部动力;而遏制朝鲜"威胁"和制衡中国"崛起"的战略诉求,则构成了美日同盟不断强化的外部推力。在这三重同盟战略目标的导引下,美国对美日同盟的角色定位和功能指向进行了深入调整,使它逐渐适应了冷战后的新现实。
关键词:
美日同盟 战略转型 一箭三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威威
冷战后,美日同盟与美韩同盟从冷战结束之初同时弱化,发展为世纪之交"一强一弱"(美日同盟强、美韩同盟弱),而经过韩国李明博政府和日本鸠山内阁时期强弱态势的短暂逆转,自2010年中开始,两同盟出现冷战后的首次同步强化态势。地区冲突爆发是直接诱因,美日韩三国安全政策调整是决定性动力,日韩两国的国内政治形势则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两同盟同步强化加剧了朝鲜半岛的战争危机、东北亚地区的战略紧张和军备竞赛的危险。
关键词:
美日同盟 美韩同盟 朝鲜半岛 钓鱼岛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归泳涛
在对华“脱钩”政策难以奏效的情况下,美国开始推进“集体韧性”战略,即纠集所谓的志同道合国家构筑排除中国的技术联盟和供应链联盟。日本在这一新的联盟网络中处于关键地位。美日两国在出口管制、外资审查、半导体制造、移动通信网络和数字贸易规则等一系列经济安全政策领域启动了双边及多边合作,迈出了走向经济安全同盟的步伐。但美国的政策服务于本国优先的国内政治和遏制中国的地缘战略,与日本等盟友的立场存在分歧。日本则试图在美国与中国之间、在安全与经济之间保持平衡。面对经济安全政策、经济民族主义和经济全球化这三股相互竞争的潮流,美日两国都提升了经济安全的重要性,有可能形成“联手制华”的格局。对此,中国应坚持竞争与合作并重的战略方向,在加强自身竞争力和韧性的同时,深化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