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30)
2023(6892)
2022(5641)
2021(4871)
2020(3666)
2019(8411)
2018(8263)
2017(15235)
2016(8289)
2015(9112)
2014(9261)
2013(9272)
2012(9232)
2011(8658)
2010(8841)
2009(8045)
2008(7924)
2007(7197)
2006(6702)
2005(6481)
作者
(26213)
(22049)
(21857)
(20491)
(13919)
(10529)
(9945)
(8498)
(8435)
(8003)
(7565)
(7290)
(7147)
(7088)
(6980)
(6687)
(6563)
(6387)
(6307)
(6268)
(5685)
(5542)
(5361)
(5016)
(4991)
(4990)
(4889)
(4881)
(4528)
(4452)
学科
(43703)
经济(43662)
(19411)
管理(19120)
地方(19053)
中国(15910)
(14328)
(11965)
企业(11965)
地方经济(11055)
业经(10934)
农业(10475)
(9401)
方法(9042)
(8735)
金融(8731)
(7991)
银行(7978)
(7910)
(7860)
数学(7512)
数学方法(7443)
环境(7421)
(7391)
贸易(7378)
(6995)
发展(6992)
(6973)
(6683)
技术(6158)
机构
学院(122895)
大学(119916)
研究(52336)
(51886)
经济(50763)
管理(40885)
中国(39167)
理学(33470)
理学院(32945)
管理学(32346)
管理学院(32118)
科学(32086)
(27819)
(27757)
(25312)
研究所(25035)
中心(22998)
(22357)
(20410)
农业(19601)
(19581)
师范(19362)
(18843)
北京(18413)
业大(18270)
(17247)
(16947)
科学院(16677)
财经(16646)
师范大学(15469)
基金
项目(77393)
科学(59943)
研究(58343)
基金(52915)
(46793)
国家(46353)
科学基金(38003)
社会(36440)
社会科(34455)
社会科学(34452)
(31811)
基金项目(27529)
(26675)
教育(25388)
(24220)
编号(23983)
自然(22449)
自然科(21851)
自然科学(21847)
自然科学基金(21414)
资助(20774)
成果(20307)
发展(19638)
(19273)
重点(18217)
课题(18121)
(16023)
(15938)
国家社会(14977)
创新(14959)
期刊
(70079)
经济(70079)
研究(41796)
中国(32296)
(25845)
学报(19631)
科学(18978)
农业(18036)
教育(17391)
管理(16955)
(15021)
(14915)
金融(14915)
大学(14397)
学学(13454)
业经(12939)
技术(11268)
经济研究(10750)
(9827)
问题(8950)
财经(7946)
世界(7673)
(7121)
论坛(7121)
国际(7071)
(7003)
(6926)
资源(6794)
(6489)
商业(6227)
共检索到2098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冯瑞云  
冷战结束后 ,国际形势趋向缓和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然而 ,美日两国却决定搞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共同开发研究直至最后部署 ,对世界和平、特别是东北亚地区安全构成威胁。主要表现为 :( 1 )破坏了东北亚地区国际战略平衡 ,造成了该地区政治形势动荡不安 ;( 2 )引发新的军备竞赛 ;( 3)增大了日本走军事大国之路的危险性 ;( 4 )进一步加剧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 ;( 5)如把中国台湾省也拉入其中 ,将激化中国台湾省与大陆间的矛盾 ,使台海局势复杂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胜今,李国夫  
]随着冷战结构的崩溃和东北亚各国(地区)经济互补性的增强,该地区的人口转换也取得了迅速进展。在东北亚地区的人口转换过程中,人口转换的速度由于国家的多样性而明显不同,其中,邻国的直接或间接投资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特别是随着东北亚地区国际环境的变化和近年来地区经济、技术交流的扩大,已经迎来了人口、产业转换相互作用的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我国的人口转换和产业转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东北亚地区人口和产业的转换,将极大地促进和加快地区间资本循环——技术转移——产业转移——劳动力移动的过程,这将对21世纪该地区的变革及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志恒,金京淑  
尽管近年来东北亚各国签署了多项能源合作意向或者协定,有的甚至是政府间协定,但总的看来,执行情况并不尽人意,还没有建立起一个为区内各方所接受的合作框架。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东北亚能源合作的现实基础,构建包含组织协调体系、信息咨询体系、投资融资体系、生产储运体系以及共同市场体系的能源共同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朱式毅  
1991年10月联合国计划开发署(UNDP)向世界宣布:用10~20年时间,筹资300亿美元,在中、俄、朝三国毗连的10万平方公里的图们江下游地区,兴建一个特别的多国经济技术合作开发区,使其成为世界第二个鹿特丹或第二个香港。该区将使东北亚地区的3亿人口从中受益。从此,图们江地区的国际合作开发震动了全世界,成为当今联合国出面组织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多国联合区域开发的范例。珲春处于该地区开发的极核位置,区位十分重要,本文试对珲春—图们江地区开发条件和模式的分析,探讨我国在未来时期里将如何参与对该
[期刊] 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赵永利  王圳  李隽业  
东北亚图们江地区区域经济合作时至今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多极化发展及朝鲜半岛和平进程的加快,使得图们江地区的开发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抓住机遇,面对挑战是图们江地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本文提出了关于加快东北亚图们江地区开发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杨鲁慧  
中日关系经济上的合作依存度与政治上的纷争摩擦常态化这一结构性的矛盾日趋显现。从更深层次上探究中日政治经济所处的这种分裂状态根源,从本质上讲背后蕴涵着东北亚大国关系中的域外因素:即美国的第三方因素,其对东北亚的和平稳定发挥着特殊作用。东北亚大国在地区的竞争摩擦时常较为突出,但中美日在东亚地区还是蕴涵着许多重大的共同利益。东北亚传统的"管制型"安全模式需向大国共同"治理型"模式转变趋向,意味着大国区域安全治理的权利、利益、责任的平等与分享,地区安全治理是在大国协作框架下的共同治理,应注重大国在地区安全事务中的关键作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磐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城市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东北亚地区的城市发展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强相互合作互补关系,强化城市的中心作用,发挥城市网络结点的枢纽功能,加强城市自身的建设。东北亚各国政府要为本地区创造和平稳定的睦邻友好的国际环境以及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苦练内功”加强城市自身的建设,从而达到东北亚各国共同繁荣和发展的目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丁四保  
东北亚目前的产业布局与其自然条件、经济资源的分布格局相对照是矛盾的,文章概括了产业布局中南北的梯度差异和结构松散这两个突出特征,指出图们江地区在这个格局中的地位和可能产生的作用,即,如果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的形势发展顺利,图们江地区的合作性开发会对“北部”资源开发、“南部”工业转移、各国开发其落后的“边缘地区”均有深刻影响,而且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产业布局的结构趋向更加合理。文章分析了结构性演变的趋势,认为图们江地区和我国东北地区将在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合作和产业布局进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塚本知行  余昺雕  
一、会议简况 1992年8月5日至8日,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和珲春市政府在珲春市召开了“珲春开发与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国际研讨会”,我作为日方代表之一有幸参加了这次盛会。吉林大学同综合研究开发机构的交流,迄今已有10余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机构”的前理事藏褂直忠先生应邀在吉林大学作过有关战后日本经济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劲鸿,李春龙  
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机要介绍东北亚各国矿产资源和开发利用状况,列出许多珍贵的调研数据;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东北亚地区对外地质勘查和经济开发的成就和不足;评估金、铜、铝、铁、煤等几种主要矿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走势。第二部分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参予东北亚矿产合作开发勾画了战略设想:基于中国是矿产资源总量大国和人口资源大国,同时又是人均资源的穷国和具有一定科技实力的情况,在与东北亚各国合作中,我国一定本着互补互惠的原则,坚持“有进有出”、“扬长避短”的方针,充分发挥我方的优势。建设东北亚应朝着组织联合矿产勘查、科研和开发的方向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叶宝明  于国政  
我国吉林省东南部珲春市敬信乡的防川村,地处图们江三角洲中枢部位,与俄罗斯的哈桑镇、朝鲜的豆满江里山水相依,是“一眼望三国、犬吠闻三疆”的金三角地带。这里地势开阔、江宽水深,是建设港口的理想场所。在振兴东北亚经济呼声日高的今天,建设防川港,使之成为维系东北亚各国经济合作的中枢和纽带,是确立我国立足于图们江三角洲多国经济技术合作开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庆四  
由于错综复杂因素的交织,东北亚的安全两难一直是该地区国家寻求密切合作的最大障碍。并非区域内国家的美国却在东北亚安全关系中扮演主角,然而它深刻介入东北亚安全事务的结果是使地区安全困境愈益显现。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矛盾角色自有其复杂的内在动因,即通过轴心—辐条的安全格局把美国霸权利益凌驾于东北亚地区安全之上。东北亚畸形的安全态势对地区一体化进程及其安全构建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沈海涛  
冷战后 ,东北亚区域大国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 ,已逐步处于相对稳定的局面。但朝鲜半岛的统一和安全问题等东北亚地区安全格局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特别是“9·11”后的日本对外战略的转变及政策体制的调整又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加强国际协调 ,积极寻求各国合作 ,增强政治信任 ,共谋化解策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红梅  
朝鲜核危机爆发后,一度升级并演变为僵局,对东北亚地区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国为缓解危机作了大量的调解斡旋工作,促成了北京三方会谈和六方会谈,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表明中国作为上升中的地区大国,正对地区安全与稳定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同时,美国在东北亚的大规模军事存在及其盟国体系仍然是亚太地区安全的重要力量。中国必须妥善处理与美国及其盟国体系为核心的东亚安全机制的关系,立足自身国家利益,寻找各国利益交汇点,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