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82)
2023(7060)
2022(5959)
2021(5594)
2020(4703)
2019(10676)
2018(10407)
2017(20502)
2016(11532)
2015(12936)
2014(12869)
2013(12463)
2012(11495)
2011(10237)
2010(10396)
2009(10001)
2008(10400)
2007(9365)
2006(8362)
2005(7881)
作者
(31260)
(25987)
(25942)
(24688)
(16724)
(12314)
(11933)
(10040)
(9815)
(9310)
(8873)
(8854)
(8433)
(8411)
(8340)
(7882)
(7745)
(7636)
(7583)
(7530)
(6628)
(6336)
(6237)
(6035)
(5982)
(5741)
(5731)
(5725)
(5255)
(5067)
学科
管理(44535)
(41851)
经济(41750)
(39947)
(36414)
企业(36414)
(19967)
方法(17380)
(15371)
数学(14639)
数学方法(14465)
(14375)
财务(14352)
财务管理(14325)
企业财务(13808)
(11319)
业经(11048)
(10543)
中国(10298)
体制(9829)
(8157)
金融(8154)
(8024)
银行(8009)
(7967)
(7584)
(7570)
环境(7493)
技术(6917)
(6639)
机构
大学(164779)
学院(161833)
(68215)
经济(66829)
管理(63447)
理学(54291)
研究(54041)
理学院(53726)
管理学(53070)
管理学院(52740)
中国(42473)
(37762)
(34015)
科学(29102)
财经(28926)
(26573)
(26210)
(24736)
中心(24437)
研究所(23349)
(21833)
财经大学(21639)
北京(21499)
经济学(21219)
业大(20542)
(20093)
师范(19897)
(19870)
(19114)
经济学院(18957)
基金
项目(103349)
科学(82629)
研究(78160)
基金(76688)
(65838)
国家(65306)
科学基金(56587)
社会(51848)
社会科(49095)
社会科学(49084)
基金项目(40283)
(38544)
教育(36438)
自然(34961)
自然科(34102)
自然科学(34096)
自然科学基金(33528)
(32831)
编号(30960)
资助(30824)
成果(27156)
(25997)
(24782)
重点(23472)
教育部(21888)
国家社会(21786)
(21638)
课题(21613)
(21291)
(21133)
期刊
(78215)
经济(78215)
研究(50844)
中国(34039)
(33158)
管理(25853)
学报(21935)
科学(21227)
(20728)
大学(17929)
(17433)
金融(17433)
教育(17134)
学学(16866)
财经(15190)
农业(13643)
(12893)
技术(12488)
经济研究(11699)
业经(11408)
问题(10196)
财会(9712)
会计(9235)
(8560)
世界(8390)
国际(7924)
(7712)
现代(7666)
(7416)
理论(7275)
共检索到2514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邵学峰  王志刚  
公司治理是公司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受一国的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的影响。通过以美国、日本为例对公司治理的制度比较分析,说明文化传统、价值观、市场模式、要素市场的发展水平、法律政策等在公司治理模式演进过程中具有影响作用,从而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造与调整、公司治理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传谌  庄慧彬  
本文通过论证市场化制度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东北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制度变迁差异、市场化水平差异与经济发展程度差异的比较,提出改革滞后、制度变迁缓慢、市场化程度低是东北老工业基地落伍的主要原因,要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必须加快市场化进程,加快市场化制度创新。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传谌,王志刚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国务院继建设沿海经济特区、开发浦东新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又一重大战略举措。目前,东北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仍以国有经济为主。国有经济在产品、价格等方面已进入了市场,但在深层的产权、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上,却未能与时俱进。东北地区的要素市场化程度低,特别是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处于全国最低水平,这种状况已严重制约着东北的发展。因此,制度创新在降低东北要素市场交易费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强制性的制度供给才能改变东北地区制度供给不足的局面,才能真正提高东北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汤吉军  
本文从国有企业沉淀成本补偿角度出发,重新反思现有的制度或政策处方的有效性,不仅需要将大力发展市场价格制度,理顺各种成本与价格比例,包括资源环境成本,而且还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协调、全面与可持续发展,必要时成立补偿基金机构等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出路。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传谌  杨圣奎  
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落后原因,国内观点不一,但归纳起来制度落后应为主要原因。因此,通过实证分析老工业基地制度落后现状及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际对制度变迁的诺思模型进行修正的分析,可以充分说明导致老工业基地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围绕制度“锁定”原因的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珏  
1999年,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发展重心的一次重大调整,也是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局面的重要举措。然而5年以来,不仅各个省市区的GDP规模和排序未发生大的改变,而且综观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状况,西部地区在全国所占的份额也非但没有提高反而连续下降。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3个方面:一是国际直接投资惯性因素;二是比较优势的演变;三是地区调试的压力。 (一)改善投资环境:国际直接投资惯性 一般而言,国际直接投资存在一种“惯性”,这种惯性从两个层面上得以呈现:一是国际直接投资“零惯性”,一是国际直接投资“正惯性”。“零...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关晓丽  
上海浦东新区作为我国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试点单位,在政府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创新;深圳市和重庆市也分别在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探索“低成本”行政管理模式上有新的创意。这些经验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行政府管理模式创新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启示,如精简机构、减少中间管理层次、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等。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王洋  李波  
西方企业繁荣的重要原因是企业能根据市场机制所反应的信息,调整生产和经营方向,以最快的速度满足消费者需求,并能根据市场的繁荣和萧条,决定企业的规模大小。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却受到国家制度刚性的约束,不能根据市场机制所反应的信息调节企业的规模大小,其改革往往滞后,渐渐失去竞争力。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应该以此为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晓军  李诚固  黄馨  
立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宏观视角,分析了大城市社会空间发展演化的主要特征,并对当前社会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从重构途径、政府职能、城市规划等角度,提出了治理大城市社会空间的对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德宏  丁国杰  
本文以东北老工业基地GDP、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与其吸引FDI业绩之间的“剪刀差”现象为出发点,选取了近15年来东北三省、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全国相关年份的统计数据,计算并比较了FDI对相应地区的资本形成、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出口以及GDP的贡献弹性,在一定程度上考察和比较FDI的地区经济效应,从而对东北老工业基地FDI利用绩效作出实证判断。在实证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东北三省在FDI利用方面存在着系统性的绩效低下问题,并对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实证比较分析,得出了一些具有政策启示意义的结论。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焦方义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比较优势,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原则来确定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结构,依据科学的结构调整方案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确定支柱产业,发展优势产品,培育优势企业。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马延吉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进入新世纪以来,仍然是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产业集聚机制的角度探讨老工业基地优势发挥与竞争力提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产业集聚机制研究是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研究的切入点。体制创新是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有效途径,也是难点,而固有的工业结构特征,也成为社会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因此,要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演替,同时发展多产业部门,发展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产业,发挥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相互促进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毅  綦良群  于丽艳  
产业空间协调既是从区域的整体协调角度来审视区域产业发展,又是以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整合化为目标来促进区域发展,它强调了区域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能力和协同效应。文章系统地阐述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空间协调的背景,深入地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空间协调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空间协调的路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卢英敏  刘佳丽  
东北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既是多年累积的内在矛盾爆发,又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三期叠加"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然表现:微观市场主体活力不足,未能形成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大中小企业协作共进的市场竞争机制,"病态"的产业结构惯性演化为市场化不足的"体制缺陷";制度创新缺失,个别时段的经济发展呈现出逆工业化特征,尚未形成新兴产业发展和新旧动力转换的营商环境,亟待把地方政府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纳入研究视野。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调整东北经济的产业结构应立足于生产方式和各类产业的结构性变革,通过机制、体制及制度创新对政府治理能力进行顶层设计,夯实东北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现实基础,着力提升各类产业的竞争力,全方位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供给侧存在的结构性矛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