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08)
2023(9058)
2022(7719)
2021(7302)
2020(6179)
2019(13652)
2018(13836)
2017(26769)
2016(14361)
2015(15886)
2014(16024)
2013(15943)
2012(14846)
2011(13445)
2010(13902)
2009(13296)
2008(13127)
2007(12036)
2006(10941)
2005(10200)
作者
(40232)
(33284)
(33236)
(31657)
(21306)
(15697)
(15128)
(12714)
(12486)
(12029)
(11353)
(11082)
(10799)
(10678)
(10248)
(10202)
(9952)
(9721)
(9624)
(9597)
(8618)
(8049)
(7991)
(7653)
(7602)
(7504)
(7486)
(7432)
(6580)
(6521)
学科
(54870)
经济(54776)
管理(52564)
(51605)
(44104)
企业(44104)
方法(21628)
技术(20676)
中国(18951)
(18454)
数学(18329)
数学方法(18189)
(17875)
(15687)
业经(14179)
技术管理(13567)
(12913)
银行(12894)
(12402)
(12252)
(11532)
贸易(11521)
(11363)
金融(11361)
(11215)
体制(10437)
(10202)
财务(10177)
财务管理(10151)
农业(9989)
机构
大学(210457)
学院(209222)
(91913)
经济(90003)
管理(82449)
理学(69965)
理学院(69295)
研究(69097)
管理学(68500)
管理学院(68075)
中国(54866)
(47167)
(44104)
科学(36957)
财经(36097)
(33893)
(32585)
(32560)
中心(31422)
研究所(29781)
经济学(28438)
北京(28424)
(27541)
财经大学(26661)
(25787)
业大(25639)
(25632)
经济学院(25614)
师范(25575)
(24897)
基金
项目(128889)
科学(103217)
研究(100961)
基金(93359)
(79420)
国家(78743)
科学基金(68077)
社会(65633)
社会科(62325)
社会科学(62313)
(50359)
基金项目(49129)
教育(47087)
(42053)
编号(40770)
自然(40550)
自然科(39619)
自然科学(39612)
自然科学基金(38978)
资助(36734)
成果(34788)
(33273)
(31121)
(30292)
创新(30142)
课题(28924)
重点(28837)
(27838)
国家社会(27271)
教育部(26700)
期刊
(106223)
经济(106223)
研究(69402)
中国(47176)
(36743)
管理(35857)
教育(26831)
(26000)
科学(25790)
学报(24941)
(23541)
金融(23541)
技术(21327)
大学(20539)
学学(18949)
财经(18488)
农业(17721)
经济研究(16884)
业经(16663)
(15963)
问题(14094)
(12944)
技术经济(12495)
科技(12475)
国际(11280)
(10973)
论坛(10973)
理论(10658)
现代(10222)
(9927)
共检索到331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时椿  
技术创新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自 1912年熊彼特提出技术创新理论以来 ,发达国家对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已逾半个世纪 ,对西方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中尤以美日两国的成就最为显著。研究、借鉴美日两国技术创新的机制和经验 ,对于我国政府转变职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工业企业的现代化建设 ,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靳军宝  郑玉荣  白光祖  吴新年  李莉  
原创颠覆性技术更多在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出现,我国鲜有原创颠覆性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机制与环境的不尽相同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为此,以基因编辑技术这一典型颠覆性技术为例,从创新体系(主体)、技术转移扩散模式、技术创新阶段、立法监管、投融资环境、合作网络、创新成果质量和核心专利等8个方面,对中美两国颠覆性技术创新机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美国创新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我国企业的主体地位还未充分体现;美国产学研结合非常紧密,颠覆性技术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过程十分迅速;美国投融资体系相对更健全,初创公司的上市融资政策体系也相对更为完善;美国在相关领域的立法监管等较为严格,我国则相对宽松,因此我国往往在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由此得到启示:我国要进一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立健全颠覆性技术发现与遴选机制,并完善对颠覆性技术的投融资支持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金碚  谢晓霞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四大  荆玉兰  傅崇伦  李长虹  
论我国技术创新机制的模式选择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市科委刘四大,荆玉兰,傅崇伦,李长虹一、引言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技术创新是实现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实践表明:技术创新;之路,是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荣辉  
世界高新技术的发展都是跨国经营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结果,跨国经营企业已成为推动当今世界高新技术水平的核心力量。而跨国经营企业的高新技术创新机制主要通过如下形式来运作:母公司的研究与开发;创办海外高新技术创新机构;参与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与其他高科技企业组成研究与开发战略联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宋东林,侯青  
企业竞争能力主要取决于其是否拥有独特的核心技术能力,而核心技术能力的培育需要完善的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动力源。美国企业竞争力普遍较强,是与其高效的技术创新机制分不开的。我们应借鉴美国的经验,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推动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的构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明  
加入世贸组织必将对我国开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带来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将不断增多,另一方面面对的竞争也将更为激烈。如何把握机会应对挑战,是我国发展国际技术贸易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而关日两国在二战后发展国际技术贸易中成功的经验为我国提供了可资借鉴之处。本文通过对美日两国发展技术贸易的概况及特点的分析比较,并结合目前我国技术贸易的发展状况,得出了一些对我国开展国际技术贸易有益的结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向东  
对外技术贸易与企业内部创新机制──我国企业对外技术贸易的实践启示陈向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学院)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技术贸易已有相当规模,1979年到1994年,我国进口技术合同总金额达到448.9亿美元,进口技术5926项,分别为改革...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艺  龙明莲  
以西方海洋强国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所采取的产学研合作联盟为研究样本,试图从海洋科技创新价值链视角来理清产学研合作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影响机制,同时通过调研比较分析,发现我国涉海类企业与学研机构在创新价值链上合作互动出现了"脱节"问题,尚未形成"创新链前端的基础研究促进后端的产业技术开发和生产经营,创新链后端进一步反哺前端"的良好态势。基于此,从海洋科技创新3个环节(知识产生、开发与商业化)来梳理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与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严北战  
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内容与微观基础,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功能。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对现阶段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发育存在的问题加以剖析,提出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成长的相应对策、措...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黄国雄  蔡文浩  
本文认为,我国作为连锁商业制度创新的后进者,应该通过追寻连锁商业在美国、日本的发展轨迹,比较三国在发展连锁商业过程中的主客观条件差异,从而明确我国连锁商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武元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安排大致分为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两种,不同的制度安排对高校经费筹措方式有着很大的影响。从历史和国际比较两个视角来系统分析市场主导型的美国高校和政府主导型的日本高校的经费筹措方式,可以归纳出各自的经费筹措模式或经验。我国应在重视教育立法、引入市场机制、改革财政拨款分配方式、为民办高校发展营造环境和培育捐赠文化等方面学习借鉴美日两国高校经费筹措的有益经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茂长  
两用技术政策是当今世界各国国防工业转型的主要政策之一。本文以美英两国的两用技术发展为例,论述了这两个国家两用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最后简要概括了其两用技术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洪涛  郑斯彦  
一、高新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南京高新区是我省第一家也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经过几年建设,它不仅为企业生产创造了一个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硬环境,同时也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了一个较好的软环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