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40)
- 2023(6008)
- 2022(5151)
- 2021(4756)
- 2020(3883)
- 2019(9416)
- 2018(8932)
- 2017(16042)
- 2016(8291)
- 2015(9319)
- 2014(9265)
- 2013(9500)
- 2012(9277)
- 2011(8982)
- 2010(9215)
- 2009(8833)
- 2008(8384)
- 2007(7150)
- 2006(6812)
- 2005(6588)
- 学科
- 济(59522)
- 经济(59471)
- 管理(18301)
- 地方(16713)
- 方法(15104)
- 业(14344)
- 中国(13515)
- 数学(13255)
- 数学方法(13125)
- 地方经济(12480)
- 企(10654)
- 企业(10654)
- 学(10269)
- 业经(9467)
- 农(9322)
- 融(8124)
- 金融(8124)
- 财(7422)
- 制(7369)
- 贸(7092)
- 贸易(7085)
- 经济学(6946)
- 易(6768)
- 关系(6662)
- 环境(6517)
- 农业(6506)
- 银(6441)
- 银行(6424)
- 和(6412)
- 行(6314)
- 机构
- 大学(126665)
- 学院(122117)
- 济(64662)
- 经济(63566)
- 研究(53703)
- 管理(41307)
- 中国(40647)
- 理学(34123)
- 理学院(33572)
- 管理学(33064)
- 管理学院(32778)
- 财(28212)
- 科学(27832)
- 京(27729)
- 所(27351)
- 研究所(24315)
- 中心(22916)
- 经济学(21600)
- 财经(21363)
- 经(19381)
- 范(19091)
- 师范(18994)
- 经济学院(18993)
- 江(18953)
- 院(18784)
- 北京(18753)
- 农(16741)
- 师范大学(15975)
- 财经大学(15605)
- 科学院(15593)
- 基金
- 项目(71728)
- 科学(56625)
- 研究(55351)
- 基金(52430)
- 家(44998)
- 国家(44631)
- 社会(37675)
- 科学基金(37080)
- 社会科(35702)
- 社会科学(35692)
- 基金项目(26177)
- 省(25633)
- 教育(25045)
- 划(22316)
- 资助(21709)
- 编号(21233)
- 自然(20362)
- 自然科(19858)
- 自然科学(19852)
- 自然科学基金(19484)
- 成果(19405)
- 发(17480)
- 重点(16795)
- 部(16763)
- 国家社会(16485)
- 课题(15857)
- 发展(14993)
- 济(14951)
- 教育部(14850)
- 经济(14807)
共检索到2188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夏清成 菅明军
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大量银行倒闭、工厂破产,数千万人失业,成千上万家庭无家可归,全国上下处于一派萧条和动荡之中。从1929年5月到1932年7月,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55.6%,国民生产总值从1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昌忠泽
从 30年代开始 ,人们一直对大萧条的成因进行研究。迄今 ,经济学家对美国如何陷入萧条 ,如何走出萧条的问题存在激烈的争论。本文将有关大萧条成因的不同观点分为两大类 :凯恩斯主义解释和货币主义解释 ,对两类解释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分析 ,概括了美国如何走出大萧条的不同论点 ,最后对大萧条进行了若干反思和总结。本文的现实意义在于可大大增强人们预防大萧条发生的能力 ,对当前我们制定反通货紧缩的政策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大萧条 凯恩斯主义 货币主义 反思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管汉晖
本文对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中的中国经济进行历史回顾和经济理论分析,并与西方主要金本位国家进行比较,力图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本文的研究发现,有两个因素在大萧条时期的中国经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个是银本位,一个是竞争性的银行体系。银本位使中国经济萧条的进程迥然不同于西方金本位国家;不同于西方国家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度过大萧条,中国由于特殊的银行体系,货币供给始终没有减少,银行危机也没有普遍发生,这是中国经济在整个大萧条中表现较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
大萧条 宏观经济 银本位 银行体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丽智
本文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评析了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在当时中国经济思想界的反响,深入探讨了国人对于大萧条性质与原因的认识、对于统制经济思潮与自由主义思潮的争论以及对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关系的审视,以期为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
经济大萧条 中国经济思想 统制经济 白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产业政策与财政政策》考察团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1932年,约有200万美国人到处流浪——其中有25万人以上是在16~21岁之间。这些被当时媒体称为大萧条时期的"漂泊无依的人"中,有两手空空的佃农;有因为大旱三年,离乡背井的农场主;有一大批刚从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青年;还有忽然失业
关键词:
大萧条时期 三年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克里斯·哈曼 王少国 苏东旭
文章对1930年代经济危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并详细介绍了各经济学派对当时危机的理论解释。通过比较1930年代大萧条和当前经济危机,文章发现这两次危机虽然存在巨大差异,但是都出现了利润率下降的现象。此次经济危机并不简单是由于金融系统内部缺乏监管造成的,反映的是整个系统的问题。政府应加强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而这会对政治和意识形态产生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
1930年代 大萧条 经济危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 澄
本文通过对美国经济增长原因的深入研究,对我国加入WTO后的经济发展借鉴外国经验,有许多有益的启示,尤其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更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结构调整 借鉴启发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周子衡
本文从货币经济史的视角考察了1933~1948年中国货币经济现代转型的历史主线,揭示出大萧条的外部冲击是导致中国转型由渐进到激进的主因,并最终诱发了中国货币经济的总溃败。分析指出,外部冲击下的白银经济向纸币经济的急进的现代转型及其最终的全面失败,根本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性质与方向,为政府部门全面掌控经济资源创造了条件,进而为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提供了历史契机。
关键词:
大萧条 法币政策 恶性通货膨胀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杜恂诚
近代中国货币供应结构的改变(存款比例增大)解决了现金货币供应不足的问题。文章测算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的货币化程度,认为它是稳步增长的。在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的情况下,主要依靠中国、交通两银行等核心金融机构力挺工商业的带头示范和同业合作,以及政府对中交两行接管初期的某种督促,保持了货币供给的增加,使中国市场较快走出困境;但政府统制金融的另一面则是扼杀了市场的活力,缺乏制约政府行为的配套改革,因此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埋下了非常不利的伏笔。
关键词:
货币 货币化 经济危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梁睿睿 韩冬冬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爱兰
从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发挥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构建生产组织体系和循环生产技术体系等八个方面,概括总结了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并通过对我国现实情况的分析得出相应的启示,对加快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发达国家 循环经济 经验 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才杰
信用快速扩张和乐观情绪交织导致经济繁荣,贸易顺差快速增长,本币升值。本国为了减轻本币升值的压力,采用更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信用支撑的繁荣必然导致资源错配,坏账大量积累,迫使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停止,生产和消费不能继续,大萧条降临。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必须控制信用规模,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关键词:
信用扩张 繁荣 大萧条 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