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03)
2023(10761)
2022(9515)
2021(9375)
2020(7731)
2019(18324)
2018(18481)
2017(34071)
2016(19883)
2015(22805)
2014(23264)
2013(22038)
2012(19957)
2011(18177)
2010(18236)
2009(16163)
2008(15330)
2007(13237)
2006(11631)
2005(10048)
作者
(54022)
(44441)
(44191)
(42256)
(28246)
(21496)
(20425)
(17773)
(17201)
(16091)
(15466)
(14655)
(14020)
(13885)
(13817)
(13796)
(13399)
(13239)
(12679)
(12598)
(11122)
(11118)
(10578)
(10216)
(10162)
(9959)
(9897)
(9750)
(8932)
(8886)
学科
(66729)
经济(66656)
管理(49767)
(45313)
(38254)
企业(38254)
方法(33380)
数学(29115)
数学方法(28674)
教育(23665)
中国(22386)
(17275)
(17267)
(16146)
理论(15849)
业经(14421)
地方(13941)
技术(12299)
(11578)
农业(11558)
(11233)
贸易(11225)
教学(11047)
(10877)
环境(10818)
(10215)
(10129)
财务(10068)
财务管理(10048)
(9709)
机构
大学(270987)
学院(264927)
管理(102801)
(92677)
经济(90255)
理学(89804)
研究(89533)
理学院(88671)
管理学(86922)
管理学院(86427)
(59826)
中国(58602)
科学(57148)
(46519)
师范(46243)
(44739)
研究所(41188)
(41161)
教育(39377)
业大(39130)
中心(39118)
北京(38762)
(38466)
(38243)
师范大学(37964)
财经(33646)
(32647)
技术(32358)
(31461)
(30610)
基金
项目(184143)
科学(145045)
研究(141721)
基金(128580)
(110536)
国家(109454)
科学基金(93350)
社会(84304)
社会科(79492)
社会科学(79469)
(73920)
教育(72666)
基金项目(68589)
(64168)
编号(61184)
自然(60376)
自然科(58925)
自然科学(58910)
自然科学基金(57784)
资助(53023)
成果(52157)
课题(44959)
重点(42117)
(41910)
(39408)
(38137)
项目编号(37667)
(36753)
教育部(36345)
大学(35863)
期刊
(97325)
经济(97325)
研究(85382)
教育(66021)
中国(56468)
学报(40140)
科学(36752)
管理(35075)
(33868)
大学(31323)
(29209)
学学(27415)
技术(27265)
农业(24788)
图书(16535)
(16406)
金融(16406)
职业(15889)
业经(15664)
财经(15103)
经济研究(14607)
科技(12956)
(12949)
(12728)
理论(12666)
(12346)
论坛(12346)
(12238)
问题(12194)
技术经济(11936)
共检索到383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灿明  
学生评价肇始于 2 0世纪 2 0年代的哈佛大学 ,兴盛于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期。大量研究表明 ,学生评价完全可以有效地评价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 ,但班级大小、学生期望、学科领域、课程类型、教龄、教师个性等对评分也存在一定影响。学生评价的偏差也值得引起我国高教界的关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娟娟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德文  
本文简要回顾了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扩张情况及其影响。鉴于“十一五”期间我国就业面临着劳动力总量和18~22岁年龄组别的供给双高峰,“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应在适度扩大招生规模的基础上,重点转向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做好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以及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等工作,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高明  
二战以后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是美国高等教育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张期,进入80年代人们对战后这30多年的高等教育发展进行了反思与批判。通过重点对80年代5篇著名教育改革文献的深入剖析,发现扩张期中的美国高等教育存在着严重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5条改革的对策与建议:提高高等教育的标准与要求;形成"完整的核心"和"充实的专业";平衡教学与科研,丰富完善教学方法及手段;将学校环境改善为教师工作的场所;构建学习社区,让学生投身学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蒋帆  张学志  
文章基于2006~2015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与国家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与断点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高等教育扩张对劳动者技能失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高学历劳动力供求失衡,这不仅降低了高等教育人口从事高技能工作的概率,也通过挤出效应对非高等教育人口的就业质量造成了消极影响。在高等教育人口内部,大专与本科及以上毕业生会相互挤占对方的就业资源,且前者对后者造成的冲击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高等教育扩张不是决定劳动力供求状况的唯一因素,上述影响会随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和第三产业发达的地区,高等教育扩张对劳动者技能失配的影响相对较小。这意味着在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应努力实现劳动力供求两端的良性互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产业升级为推手解决技能失配问题,释放高等教育扩张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作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子江  张斌贤  
19世纪中后期是美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确立的重要历史时期,"扩张"和"转型"是这个时期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一方面,以州立学院和大学等为代表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的出现丰富了高等院校的类型和结构,适应了不同人群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和社会对不同层次和类型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美国的高等院校开始了从传统的"殖民地学院"向现代的"研究型大学"转型的"学术革命",促进了大学学术组织和学术管理的现代化,标志着美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形成,奠定了美国高等院校迈向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坚实基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厚丰  刘承波  
1999年启动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政策有着特定的背景和原因。七年来,高等教育入学率快速提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与再就业的压力,扩大了高等教育资源,提高了效益,优化了高等教育结构,但也引发了一些体制、机制上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对此,要辩证分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创新政策和规制加速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适度控制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完善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加快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实现教育公平。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姜尔林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OECD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低质量就业日渐增多、收入分配调节弱化。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对个体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接受高等教育可能预示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就业质量、更高的收入水平以及更高的生活质量,这导致了个体高等教育需求的强化。社会上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成为驱动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基本动力。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候玉娜  
基于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借鉴工具变量——断点回归方法的基本思路,使用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对于在不同年份入读大学人群的受教育水平及劳动收入造成的外生冲击,实证估计了我国居民的个体教育收益率。研究发现:(1)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对我国居民受教育水平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高等教育领域,而是贯穿了教育系统的多个阶段;(2)我国居民个体教育收益率的工具变量估计值为12.3%,男性样本和女性样本的教育收益率分别为10.3%和14.4%,为传统最小二乘法估计值的两倍左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常园  
研究通过理论推导与文献剖析,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估模型,并以9所高校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预警模型的有效和适用性。研究发现:尽管各校财务风险主要影响因素有所不同,但流动比率、净资产增长率、收入增长率、招生人数增长率、经费自给率等5个指标对这9所高校的财务风险都影响较大。然而,仅仅考虑这些直观财务风险因素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考虑高校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发展潜力和综合实力等综合因素,通过量化的方法科学检测高校的财务状况。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常园  
研究通过理论推导与文献剖析,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估模型,并以9所高校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预警模型的有效和适用性。研究发现:尽管各校财务风险主要影响因素有所不同,但流动比率、净资产增长率、收入增长率、招生人数增长率、经费自给率等5个指标对这9所高校的财务风险都影响较大。然而,仅仅考虑这些直观财务风险因素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考虑高校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发展潜力和综合实力等综合因素,通过量化的方法科学检测高校的财务状况。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伟宜  
在MMI和EMI理论及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本文以福建省为例,对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过程中社会阶层子女入学机会分布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各阶层子女总体的入学机会不均等程度有所改善。就不同层次高校而言,部属重点高校中的入学机会不均等程度经历了一个先扩大后缩小的过程,当前入学机会已开始下移,惠及部分中间阶层子女;普通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中的入学机会一直朝着均等化方向迈进,底层社会子女在此两类院校中获得的入学机会逐渐增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谷宏伟  
中国20世纪末开始的高校扩招,其实质是以招生人数增长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高等教育扩张,从持续的时间和规模来看,这次扩张在世界各国中是比较罕见的。这既符合高等教育模式发展变化的国际潮流,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扩张的影响是私人教育费用的上涨和学习成本的下降。基于Spence的信号理论,本文的研究发现,在高等教育扩张之后,高能力者如果想继续发送文凭信号以使自己在劳动力市场上被识别的话,就必须在教育上做进一步的投资,而这种投资仅仅是为了实现劳动力市场上的分离均衡,并不会提高个体的劳动生产率。所以,高校扩张的后果是文凭信号的贬值以及对教育的过度投资,从经济上看,这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无效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邵宜航  徐菁  
本文从量与质两个方面探讨高等教育扩张过程中不同阶层子辈的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的演化情况。我们首先构建理论模型解析高等教育扩张如何影响不同收入阶层家庭的高等教育选择。理论分析解释了高等教育扩张将有助于缩减高等教育机会量的不平等,即缩小不同收入阶层间子辈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不平等;但高等教育扩张可能导致高等教育机会质的不平等加剧,即阶层间高水平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状况可能进一步扩大。进一步利用我国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随着高考录取率的逐步提升,家庭的经济背景对子辈上高等院校(大专以上)的影响不断减小,但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陆雪琴  马汴京  陈慧文  
本文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2015年数据,利用1999年高校扩招这一政策冲击,研究高等教育扩张对阶层间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校扩招总体上缩小了阶层间相对教育机会不平等,在变换了出生队列分界年、度量指标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回归结果仍然成立。扩招引起的阶层间教育机会不平等缩小仅发生在省属高校,扩招对教委直属或部委所属高校的教育机会不平等没有显著影响,而在地区所属高校中扩招反而扩大了教育机会不平等。进一步分析发现,扩招对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影响程度与家庭经济能力、人员和信息流通以及家庭教育背景有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