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23)
- 2021(32)
- 2019(69)
- 2018(67)
- 2017(93)
- 2016(64)
- 2015(83)
- 2014(129)
- 2013(115)
- 2012(112)
- 2011(83)
- 2010(118)
- 2009(86)
- 2008(111)
- 2007(97)
- 2006(113)
- 2005(90)
- 2004(81)
- 2003(92)
- 2002(77)
- 学科
- 教育(231)
- 管理(223)
- 中国(197)
- 业(153)
- 企(132)
- 企业(132)
- 济(130)
- 经济(128)
- 教学(108)
- 学校(97)
- 理论(88)
- 图书(71)
- 策(69)
- 财(68)
- 思想(67)
- 高等(67)
- 政治(66)
- 德育(64)
- 思想政治(64)
- 政治教育(64)
- 治教(64)
- 学(62)
- 组织(59)
- 学法(50)
- 教学法(50)
- 税(48)
- 银(47)
- 银行(47)
- 高等教育(47)
- 政策(45)
- 机构
- 大学(966)
- 学院(749)
- 教育(347)
- 研究(334)
- 范(308)
- 师范(307)
- 师范大学(256)
- 中国(254)
- 京(252)
- 江(243)
- 科学(197)
- 管理(197)
- 所(188)
- 北京(184)
- 济(173)
- 图书(171)
- 书馆(170)
- 图书馆(170)
- 研究所(162)
- 经济(162)
- 州(161)
- 技术(161)
- 财(153)
- 中心(142)
- 省(142)
- 职业(139)
- 理学(134)
- 市(133)
- 理学院(129)
- 院(124)
共检索到23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婷婷 任玥
学生资助政策是美国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教育政策研究关注的主要内容。本文是这一研究领域系列访谈的提炼,概括地介绍了美国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的研究内容和状况,包括学生资助政策的体系、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在学生资助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学生资助政策的发展阶段和趋势、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优越点等内容,以期为我国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学生资助 学生事务管理 美国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尚金兰 冯加渔
罗彻斯特会议的召开,北美课程领域开始了由"课程开发范式"到"课程理解范式"的范式转型。会议至今已有40余年,课程领域概念重建已发展到新的阶段。当年会议的主要组织者威廉·派纳教授对课程概念重建的历史、现状与未来问题接受了访谈。通过本次访谈,以期能对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一点启示。
关键词:
课程研究 概念重建 泰勒原理 自传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杜伟宇 杨翠蓉
Lauren B.Resnick 教授是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研究与开发中心主任,曾任美国教育研究学会主席,美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分会主席。她对学习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有着重大贡献。2004年8月中旬应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之邀来到上海参加"21世纪学习新原理与课堂教学改革全国研讨会",因此作者有机会深入地与她交流,了解她的基于努力教育的学习原理和在美国教育中的实践,及对中国教育改革的看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盛群力 程景利
查尔斯 M·赖格卢特(Charles M.Reigeluth),教育心理学博士,当代国际著名教学设计理论家。现系美国印第安那大学教育学院教学系统技术系教授,曾任过该系系主任和锡拉丘兹(Syracuse)大学教学设计、开发和评价中心主任。他的专业特长和研究旨趣主要包括学校改革系统理论、精细加工与任务分析理论、基于计算机的模拟、教科书评价和教学策略研究等。代表性著作是主编了《教学设计理论与模式》(第1卷1985年,第2卷1999年)。另外还著(编)有《教学应用理论》(1987年),《教学策略与方式》(1992年),《教育中的系统变革》(1994年)和《综合性系统设计:一种新的教育技术》(1993年...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谷平 杨凯良
学术背景、学术师承、学术网络是考察学术谱系的三个维度。通过对9位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学者的访谈资料,考查他们对学术谱系及相关概念和问题的见解,探讨学术谱系的作用及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学者的学术谱系特点,并对于学术谱系进行重新解读。学术师承由学业师承与职业师承构成。在"前"学者阶段,学术背景和学业师承这两个层面起主要作用,学术谱系是偏向于学业发展的谱系,作用于学者的初步养成及进入学术圈;而在学者阶段,则主要受职业师承和学术网络这两个层面影响,学术谱系是着眼于职业发展的谱系,职业发展的谱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文军
艾利斯(Arthur K.Ellis)教授是美国西雅图太平洋大学的国际课程研究中心主任。他曾在中小学任教,并曾在明尼苏达大学任教育学教授。他是美国政府教育顾问,曾经承担几个州的教育委员会的政策咨询工作。多年来在俄罗斯、西班牙等国家开展课程研究和比较工作。他独立完成及合著的著作有18部,并发表过许多论文。代表作有:《小学社会科教学(再版七次)》,《教育革新研究(再版三次)》,《教学与评价一体化:反思性课堂》,《课程理论及其实践范例》等。他曾经参与小学《探索者之旅》这一综合课程的教科书和教学用书的编写。2004年12月,艾利斯教授应邀在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做学术讲座并接受了本次专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姚加惠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彭正梅
本文首先概述了教育的自身逻辑的一般特征,然后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教育的自身逻辑的发展,最后,考察了自身逻辑的探讨对于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的意义,并且指出,教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参与能力。
关键词:
自身逻辑 判断能力 参与能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洪明 丁邦平 黄忠敬
肯尼斯·M·沙科纳(Kenneth M.zeichner)现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育学院副院长,课程与教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和实践者研究。沙科纳曾任密西根州立大学"美国教师教育和教师教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美国教育研究学会"教学与教师教育部负责人、美国教师教育学院协会主任委员会委员。不仅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著作,而且将自己许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校本教师研究、行动研究、反思性教学、多元文化教育等专业实践的推进上。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光陆
以复杂性理论为基础的新课程概念不同于传统的具有新教文化色彩的课程概念,具有丰富性、循环性以及探究性等特征。此种类型的课程的实施需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一种游戏精神以及开放的态度。此种课程理论必将给予我们看待教与学新的深刻洞察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日本京都大学栀田叡一(Kajita Eiichi)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心理学、教育学。曾任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大阪大学教授、京都大学教授、京都女子大学校长。现任兵库教育大学学长、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委员(教师教育部会会长)。栀田教授的代表作有《自我意识心理学》、《教育评价理论》(3卷本)、《创新大学教育》等。他的学术研究的经历、教育行政的经验,以及他的一系列著作,奠定了他作为日本教育学术界权威学者的地位。本文围绕日本中小学教育中实施的形成性评价问题,梳理了提田教授有关教育评价的主要见解。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自我评价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晶莹
李德曼(Norman G.Lederman)教授是伊利诺理工大学数学和科学教育学系的主席,全美科学教学研究联合会(NARST)和科学教师教育联合会(AETS)的前任主席,也是全美科学教师教育协会(NSTA)的主管。并且是《学校科学和数学》杂志的主编。他曾教授中学科学教师的全科课程,指导教师的实习,并且曾在中学教授10年的生物。李德曼教授以其对学生和教师科学本质概念发展的研究而闻名,他也从事教师职前和在职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的研究,包括教学内容知识,教师的信念等方面。他创作和编辑了7本书籍,参加了15本书的编写工作,在专业杂志上发表150多篇文章,在世界各地的专业会议做报告400多场。笔者利用...
关键词:
科学教育 科学本质观 科学探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文
SanneDijkstra是荷兰土温蒂大学教育科技学院教授。他的主要专业领域是工业、实验与教育心理学。他的主要研究性论文与著作大多数是有关内容领域概念学习的教学设计。目前 ,他最感兴趣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如何通过问题解决掌握知识与技能。他现在的工作主要涉及工业组织中的培训和交流。他还就职于培训化学、物理和数学教师的研究生院。作为当代教学设计领域的国际级专家 ,他参与了《教学设计———国际观点》上下两卷的主编工作。这次 ,他作为特邀专家出席了我所首届课程理论国际研讨会( 2 0 0 0年 1 0月 9— 1 1日 )并为会议带来了反映自己在教学设计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认识论、学习心理学和教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黄新炎
对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许钧教授进行了访谈。访谈中,许均教授回顾了他成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的经历,总结了发现、培养博士生的独特体会;鼓励广大研究生导师形成自己独有的学术面貌。
关键词:
许钧 导师 研究生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陶阳 莫纳·格里森
相较于中国儿童史而言,西方儿童史研究积累了更为丰富的经验。加国儿童与教育史学者格里森教授长期致力于深入理解儿童在教育等专业实践下以及学习中的具身化经验,尤其擅长运用微观叙事结合宏观叙事的混合写作方法,从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领域中吸收和改造理论视角,对自传、口述、信函等史料展开解读。同时,格里森重视以历史经验为基础,对关于儿童的理论预设和方法途径进行反思和创新,比如其所提出的关系性、情境化、差异性的儿童主体性概念。她认为,历史学者可以在理论和方法创新上更为大胆,并且要对现实困境和问题保持关切和参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