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21)
- 2023(9722)
- 2022(8259)
- 2021(7644)
- 2020(6730)
- 2019(15331)
- 2018(14970)
- 2017(27781)
- 2016(16305)
- 2015(18585)
- 2014(18683)
- 2013(17842)
- 2012(16454)
- 2011(14956)
- 2010(15097)
- 2009(13978)
- 2008(14011)
- 2007(12908)
- 2006(10878)
- 2005(9534)
- 学科
- 济(57822)
- 经济(57752)
- 管理(41810)
- 业(38576)
- 企(30204)
- 企业(30204)
- 方法(29531)
- 数学(26683)
- 数学方法(26423)
- 农(16617)
- 财(15625)
- 中国(15251)
- 学(13690)
- 贸(13146)
- 贸易(13145)
- 易(12793)
- 教育(12479)
- 业经(11750)
- 制(11441)
- 农业(11054)
- 地方(10508)
- 务(9815)
- 财务(9802)
- 财务管理(9775)
- 理论(9407)
- 企业财务(9233)
- 技术(8794)
- 和(8689)
- 环境(8686)
- 银(8636)
- 机构
- 大学(236929)
- 学院(230009)
- 济(88113)
- 经济(86039)
- 管理(82848)
- 研究(79179)
- 理学(72240)
- 理学院(71308)
- 管理学(69748)
- 管理学院(69340)
- 中国(55266)
- 科学(51852)
- 京(49624)
- 农(49296)
- 业大(41664)
- 所(41573)
- 农业(39732)
- 财(39097)
- 研究所(38316)
- 中心(35898)
- 江(35125)
- 范(33183)
- 师范(32731)
- 财经(31659)
- 北京(30953)
- 经(28713)
- 院(28032)
- 州(27786)
- 经济学(27198)
- 农业大学(26812)
- 基金
- 项目(156955)
- 科学(120629)
- 研究(110768)
- 基金(110568)
- 家(98451)
- 国家(97556)
- 科学基金(81361)
- 社会(67562)
- 社会科(63857)
- 社会科学(63834)
- 省(63826)
- 基金项目(59547)
- 教育(54595)
- 自然(54391)
- 划(54294)
- 自然科(53130)
- 自然科学(53104)
- 自然科学基金(52178)
- 编号(45524)
- 资助(44577)
- 成果(37996)
- 重点(36073)
- 部(34472)
- 发(33228)
- 创(33203)
- 课题(32770)
- 科研(31285)
- 大学(31115)
- 计划(31035)
- 创新(30802)
- 期刊
- 济(91020)
- 经济(91020)
- 研究(65326)
- 中国(48619)
- 学报(45326)
- 农(42898)
- 教育(37283)
- 科学(36837)
- 大学(33196)
- 财(30686)
- 学学(30410)
- 农业(29065)
- 管理(26217)
- 技术(17756)
- 融(16846)
- 金融(16846)
- 业(16596)
- 财经(15454)
- 经济研究(14769)
- 业经(14652)
- 经(13263)
- 版(12974)
- 图书(12956)
- 问题(12359)
- 业大(11642)
- 科技(11288)
- 技术经济(10780)
- 贸(10545)
- 商业(10543)
- 农业大学(10023)
共检索到331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英宰
反歧视行动追求的目标已从个人机会的平等转向种族集团间的平等,种族偏向已经成为美国高校招生中的优先考虑因素。许多人认为,这一政策帮助更多的少数族群学生进入高校并增加其未来利益。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种看法是一种误解。实际情况却是,种族偏向的招生对少数族群学生有意想不到的后果,其中包括辍学率增加、预期表现低、对成功的质疑、自我怀疑、成绩差、不信任和敌意。由于种族偏好,对亚裔学生坚持采用更高的入学标准,甚至高于白人,减少了亚裔学生就读大学的机会。种族偏好的高考政策会给那些有着各种背景的学生增加社会、心理和经济等负担,应予以废除。考虑到学生的父母收入、父母职业、父母所受教育、家庭结构、财富或净资产状况、...
关键词:
高校招生 少数族群学生 反歧视行动 美国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额尔敦吐
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秉承共同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海峡两岸尽管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不一样,但受同一种传统文化等因素的长期影响,在民族教育特别是高校少数民族招生政策的内容等方面具有一些相似之处。当然,因产生的政治背景等原因,海峡两岸高校少数民族招生政策在本质上和实行的目的、内容和惠普对象等方面也有不同之处。
关键词:
海峡两岸 高校招生 少数民族政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魏玉亭 宋向楠 高长完
"一考定终身"的高考特征助长了课外辅导市场的繁荣,更衍生了学生和家庭负担过重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因此,韩国教育部不断深化高校入学制度改革,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多元化评价学生。在此过程中,政府还持续优化制度、人力、实践和意识驱动策略,基于此,以"学生簿综合招生"为主的自主招生制度逐步得到推广。尽管该政策推行后暴露出教育公平问题依旧堪忧、大学获得"伪自主权"、学生和家长负担依然沉重等问题,但是此项政策有利于优化高校招生制度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侯佳伟
对北京某高校自主招生学生和普考生的对比分析发现,无论是个体特征还是家庭特征,前者都明显优于后者。但进入大学学习和生活后,自主招生学生在学习、体育锻炼、志愿活动、师生交往、恋爱等方面都与普考生非常相近,只是对未来就业的期望显著高于普考生,对专业就业前景比普考生更多地持乐观态度,而且期望获得更高层次的教育。在找工作的渠道上,他们更寄希望于各种亲属关系的介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建华
民办高校中为什么有的院校招生一直红火?有的院校却一直不尽人意?有的院校招生又起伏不定?通过研究,笔者认为,政策、收费和办学现状等对我国当前民办高校招生影响较大。生源是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之本,在当前民办高校转折期,民办高校将继续在生源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余海波
美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实施了招生考试可选择政策,这是基于"肯定性行动计划"政策面临的挑战和标准化考试的局限性,以及美国高校对无种族色彩的教育政策不断探索的结果。该政策期望能给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来自弱势群体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从实施效果来看,该政策增加了学生报考高等学校的人数,扩大了高等学校对学生的选择面,增强了高等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同时,该政策也促进高校招收到了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家庭第一代大学生以及佩尔奖学金获得者。招生考试可选择政策为美国高校招收到多元的学生群体提供了一条途径。实践证明,虽然学生没有提交标准化考试成绩,但是并没有影响其在大学的学业表现。
关键词:
考试可选择政策 高等教育 招生 美国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姜华 方水凤 李海雄
美国精英高校的招生制度十分复杂,与我国招生制度差异甚大。从招生标准上看,非常多元而且有层次之分,从录取方式上看有提前录取与常规录取。提前录取既受到精英高校的青睐,也受到学者的批评。精英高校招生行为受其价值取向的指导,通过多样化的招生评价标准和二元化的录取方式选拔具有学术潜质、领导能力、挑战精神并充分利用资源的申请人,为社会培养精英。美国精英高校的招生是多方主体博弈的过程,在各方激烈的竞争中,有些问题开始出现,例如:教育不公平、招生标准的负面导向作用。这些都促使美国精英高校不断尝试改进招生制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吴向明
公平与效率是各国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两难选择,对教育公平与效率的不同理解决定了高校招生录取标准采用同一尺度还是多元尺度。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的发展表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政府通过立法和政策导向来保障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体现了公平的价值取向;而高校追求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人才选拔效率。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发展的经验可以为我国高考制度改革提供启示。
关键词:
招生 公平 效率 美国 高等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会杰
美国高校招生过程中学生享有多重选择权。学生不但可以立足自身优势自主地选择采用不同招生模式的高等学校、不同考试机构供给的标准化的高校入学考试、高校预科课程及其统一考试,还可以独立申请多所高校并有机会同时被多所高校预录取,以及进入大学后校际转学等。招生选拔制度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的多重选择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引发了一系列积极效应。高中生在取舍行动中学习和练习如何选择,有助于整体性地提升自主选择的能力;多重选择的"安全性"和"自主性"有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并为学生充分运用理性留出了空间。学生的多重选择亦可直接促进高校的招生能力建设、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以及特色多元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杜庆
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办法的实施,是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多元化选拔人才的改革举措。加强对这部分以特殊方式入学的学生的关注与研究,有利于纠正自主招生录取方式中的各类偏差,不断完善高等教育多元化选拔录取的机制,更有利于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大潮中的改革和发展。本文以天津市多所自主招生试点高职院校为研究重点,对2009级部分自招生与统招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多角度比较研究,对自招生在学业上的优劣势进行了剖析,提出促进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学生扬长避短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进 杨一平 陈海春
94级学生是实行"上学缴纳部分培养费,毕业后大部分自主择业"这一政策措施的第一届大学生。全面评价这项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其与政策预期相符的程度,还为时尚早。为了及时了解这项政策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以及执行政策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为学校制订更为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我们在1995年4月组织了一次调查。本文以此次调查为基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朱平 张庆君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学生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教育公平问题,尤其是农村学生的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一个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社会难题。我国出台的重点高校对农村学生的单独招生政策是一种旨在保障农村学生权益的补偿性优惠政策。从教育公平的视角看,罗尔斯提出的补偿原则对于分析我国重点高校对农村学生的单招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单独招生政策 补偿原则 农村学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唐苏琼
近几年部分高校实施"大类招生"引起了不少考生的兴趣,也引起了高教界的关注。大类招生在强化基础教学、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实行"大类招生",或有意向实行"大类招生"。在大类招生中需要注意分流方案的制订、办学效益的兼顾、特殊行业的处理、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管理的顺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大类招生的长处,培养出更优质的人才。
关键词:
大类招生 专业分流 人才培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胡乐乐
美国高校本科招生"考试可选择"政策始于1969年,现在越来越多美国高校实行这一政策。考试可选择政策的初衷和实行结果显示这一政策对弱势群体学生和高校双赢。虽然如此,但这一政策也引起争议,支持者和质疑者展开激烈交锋。尤其是SAT和ACT主办方为维护其巨大的商业利益,不断组织研究者抛出标准化考试仍是大学招生录取应该考虑的研究结果,遭到支持"考试可选择"政策倡导者的猛烈抨击。美国"考试可选择"政策同时兼具内在、中间层面及外在价值。
关键词:
美国高校 本科招生 “考试可选择”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