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75)
2023(8876)
2022(6175)
2021(5420)
2020(3933)
2019(8535)
2018(8942)
2017(15682)
2016(9443)
2015(11016)
2014(11290)
2013(10179)
2012(9183)
2011(8225)
2010(8215)
2009(7427)
2008(7435)
2007(6764)
2006(6009)
2005(5791)
作者
(25739)
(20998)
(20899)
(20191)
(13467)
(9986)
(9934)
(8207)
(8190)
(7776)
(7160)
(7110)
(6645)
(6601)
(6563)
(6454)
(6366)
(6250)
(6180)
(6153)
(5453)
(5185)
(5145)
(5030)
(4897)
(4687)
(4657)
(4625)
(4350)
(4320)
学科
(29214)
经济(29166)
管理(19536)
(14950)
中国(14431)
业经(13741)
(11723)
企业(11723)
图书(10744)
产业(10743)
(10221)
书馆(10176)
图书馆(10176)
信息(8774)
教育(8509)
工作(8486)
总论(8415)
信息产业(8343)
理论(8187)
(7777)
教学(7240)
农业(7231)
地方(6980)
(6807)
方法(6461)
(6214)
(6042)
金融(6041)
(5787)
银行(5771)
机构
大学(127040)
学院(120975)
研究(42509)
(39227)
管理(39006)
经济(37985)
理学(31593)
理学院(31109)
中国(30963)
管理学(30295)
管理学院(30007)
(27710)
科学(26099)
(23780)
师范(23580)
图书(22417)
书馆(21845)
图书馆(21842)
(21367)
(21126)
(19610)
(19575)
中心(19334)
研究所(19151)
师范大学(18528)
(18405)
北京(17766)
业大(16542)
教育(16092)
技术(15816)
基金
项目(78138)
研究(65035)
科学(59028)
基金(50575)
(43112)
国家(42642)
社会(38332)
社会科(36080)
社会科学(36072)
科学基金(35182)
(32129)
教育(31662)
编号(30793)
成果(29469)
(26392)
基金项目(25516)
课题(21478)
项目编号(19797)
(19416)
资助(18426)
自然(18393)
(18030)
自然科(17917)
自然科学(17911)
(17692)
重点(17663)
自然科学基金(17566)
研究成果(16592)
(16289)
(16257)
期刊
(46675)
经济(46675)
研究(38750)
中国(33435)
教育(32106)
图书(30771)
书馆(24909)
图书馆(24909)
学报(21447)
(19528)
大学(16409)
科学(15098)
管理(14812)
(14629)
农业(13725)
学学(12351)
技术(11173)
(11129)
金融(11129)
(10594)
论坛(10594)
职业(8619)
情报(8513)
(8510)
业经(7712)
经济研究(7011)
财经(6842)
(6357)
问题(6287)
世界(6128)
共检索到2067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春迎  朱坤豪  李春秋  吴晓雅  
为推进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文化遗产资源的建设、开发与利用,文章采用网络调查法,从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流程与规范、数字文化遗产资源体系建设、数字文化遗产研究团队、数字文化遗产人才培养与素养教育等方面对美国排名前30的高校图书馆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与开发利用实践展开调研。同时,文章以此为基础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如下建议: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加强数字文化遗产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完善数字文化遗产资源体系,组织专业研究团队推进数字文化遗产活化研究,推动数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徐彤阳  韩怡敏  
图书馆肩负着保护文化遗产的功能,在开展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通过文献研究与网络调查,对日本图书馆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剖析了项目的实践特征,据此总结出日本图书馆开展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的经验,提出了加大地方特色文化遗产传承力度、加强资源数据库建设、促进多方协作以及拓宽开发渠道四个方面的建议,以期推动我国图书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付跃安  
中华文明源源流长,积累下来的文化瑰宝数不胜数,开展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积极意义。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机构,负有保管本地文化遗产的责任。文章从资源建设、资源组织、数据加工、文本建设、服务与版权等五方面探讨图书馆地方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结合图书馆业务特点提出实施对策。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文琴  
本文梳理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政策,明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基本理念,即全面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重点加强特定项目的数字化、有效保障数字化建设经费,并阐明图书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主要从传统文化资源、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方面展开,最后提出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扮演着重要参与者的角色,同时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开发。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徐彤阳   黄映思  
文章梳理法国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遗产的相关战略计划,探析其驱动因素。以4所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图书馆作为研究主体,对法国图书馆的数字文化遗产项目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参与数字文化遗产保护战略的有益启示。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怀诗  胡文静  张华  
数字图书馆技术的发展使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新的契机。文章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应用5S模型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图书馆概念模型;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些关键技术及应注意的问题。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赞梅  顾金孚  周群英  罗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地方高校图书馆发挥资源优势、建好特色馆藏对服务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通过明确工作任务和建设目标、建立良好的组织管理与工作机制、开展合作研究、收集与整理相关资源、利用数字化保护技术、建设浙北地区蚕桑丝织文化网上服务平台等方式,建设蚕桑丝织文化的特色馆藏,从而服务于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徐彤阳  黄映思  
文章梳理加拿大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遗产数字开发与保护的相关实践与工作保障,探析加拿大公共图书馆参与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的政策扶持和文化价值,选取7所加拿大公共图书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出加拿大公共图书馆在面向土著文化、地方区域历史文化、艺术类文化遗产以及融合数字遗产资源库等方面文化遗产的开发模式和特色实践案例。这些实践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参与文化遗产有以下启示:倡导多元化主体合作,建构数字保护联盟联合创作;以技术为核心驱动力,兼顾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开发;运用地方馆藏资源推动本土文化数字开发;创设基金协会,以申请制资助计划模式支持文化遗产数字保护。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周志容  
从保护白鹤梁题刻实例着手,分析地方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优势,从立档保存、价值研究、合理利用三个层面探讨地方高校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对无形文化遗产的有形物化、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精髓、开展非物质物化资料的特色服务等。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甘明  
贵州凯里学院图书馆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些探索,得出民族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最佳角色应该是"服务大众阅读—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觉性"。民族高校图书馆除了应采取一些具体保护措施,还应建议尽早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有序的法制轨道。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周亚  许鑫  
[目的 /意义]全面梳理近年来国内外非遗数字化的研究进展,为非遗数字化研究与实践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过程]分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形态研究三大方面,对非遗数字化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综述,并讨论现有研究重点与不足,包括以非遗数字化的技术与形态等应用研究为主,对基础理论与方法体系的研究不足;多微观具体层面的研究,少宏观全局层面的研究;研究视角单一化,系统化多视角分析不足;重数字化资源建设保存,轻数字资源的传播和共享;等等。[结果/结论]在梳理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指出需要加强对非遗数字化基本理论与方法、综合影响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龙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特殊的活态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然而,当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非遗活态性难以展现、可利用性差、资源共享困难等问题。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平台,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将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化保护方式,拓展传播领域,扩大社会影响,从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乌永志  
文化独特性是文化遗产型景区的核心吸引力,了解和欣赏异质文化遗产是文化旅游者的主要动机,解说翻译是跨文化遗产旅游的桥梁。由于国内旅游规划对文化遗产旅游解说特点研究不够,景区管理者对双语解说信息创作对象不了解,导致文化遗产解说与翻译的质量影响了跨文化遗产旅游的解说教育效果,错过了通过文化遗产旅游平台对外宣传中华文化的良好机会。综述了旅游解说的概念、内涵以及有效解说和信息创作的原则,在总结文化遗产旅游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遗产型景区英文解说翻译应针对国际旅游者特点的信息再创造的观点。建议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制定针对国际旅游者消费特点的双语解说规划;旅游规划和翻译学术界应重视旅游双语解说规划和翻译的研究...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李英杰  
为呼吁各国政府强化对"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1.4及16.10条款的支持,国际图联发布了《图书馆保护文化遗产》声明,声明在总结图书馆参与文化遗产保存和保护多元化路径以及国际图联对图书馆记录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支撑实践的基础上,强调图书馆文化遗产保存和保护工作的若干重点。对声明的背景和内容的分析,以及对国内外图书馆界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对比分析,可为国内图书馆开展文化遗产保存和保护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储济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