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29)
- 2023(14974)
- 2022(12340)
- 2021(11373)
- 2020(9253)
- 2019(20628)
- 2018(20387)
- 2017(38795)
- 2016(21090)
- 2015(23076)
- 2014(22775)
- 2013(22975)
- 2012(21371)
- 2011(19438)
- 2010(19850)
- 2009(18706)
- 2008(18677)
- 2007(16970)
- 2006(15401)
- 2005(13995)
- 学科
- 济(94499)
- 经济(94368)
- 业(90443)
- 企(72029)
- 企业(72029)
- 管理(69275)
- 农(47365)
- 方法(33257)
- 业经(32343)
- 农业(31783)
- 中国(27033)
- 财(26508)
- 数学(24997)
- 数学方法(24841)
- 地方(23069)
- 制(19798)
- 技术(18996)
- 务(18653)
- 财务(18630)
- 财务管理(18609)
- 贸(17803)
- 贸易(17788)
- 企业财务(17644)
- 易(17289)
- 和(17011)
- 策(16551)
- 发(15772)
- 划(15078)
- 环境(15017)
- 学(14852)
- 机构
- 学院(309775)
- 大学(302385)
- 济(132335)
- 经济(129885)
- 管理(121773)
- 研究(106945)
- 理学(104072)
- 理学院(102960)
- 管理学(101671)
- 管理学院(101086)
- 中国(84546)
- 农(70342)
- 科学(64861)
- 京(64476)
- 财(58791)
- 所(55414)
- 农业(54241)
- 业大(51442)
- 研究所(49959)
- 中心(49186)
- 江(49117)
- 财经(46061)
- 经(41795)
- 北京(40613)
- 范(39727)
- 师范(39290)
- 州(38820)
- 经济学(38764)
- 院(37402)
- 省(35968)
- 基金
- 项目(201978)
- 科学(159573)
- 研究(147884)
- 基金(145885)
- 家(127861)
- 国家(126535)
- 科学基金(108318)
- 社会(96691)
- 社会科(91400)
- 社会科学(91371)
- 省(81511)
- 基金项目(77832)
- 自然(68678)
- 划(66983)
- 自然科(66968)
- 自然科学(66948)
- 自然科学基金(65811)
- 教育(64914)
- 编号(60288)
- 资助(57258)
- 发(49460)
- 成果(47357)
- 重点(44954)
- 创(44850)
- 业(44700)
- 部(44196)
- 创新(41148)
- 课题(40696)
- 国家社会(39926)
- 发展(39563)
- 期刊
- 济(160390)
- 经济(160390)
- 研究(88975)
- 农(71537)
- 中国(66658)
- 学报(49227)
- 农业(48145)
- 科学(46846)
- 管理(46797)
- 财(45618)
- 大学(37270)
- 学学(35366)
- 融(33306)
- 金融(33306)
- 业经(33291)
- 教育(29059)
- 技术(26056)
- 业(25638)
- 经济研究(23063)
- 财经(22306)
- 问题(21746)
- 经(19286)
- 世界(17242)
- 技术经济(17005)
- 版(15831)
- 资源(15812)
- 商业(15738)
- 农村(15257)
- 村(15257)
- 现代(15192)
共检索到479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裴宏伟 王彦芳 沈彦俊 马宏 Bridget R.Scanlon 刘昌明
全球范围内的高强度灌溉农业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地下水危机,威胁农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运行。在中国北方农耕区,依靠地下水支撑的农业系统正面临严重的水资源问题,其中以华北平原最为严重。美国高平原在近60年中依靠消耗地下水支撑农业生产,小麦、玉米的生产总量分别增加了2倍和10倍,这些农业上的成就却以累积消耗地下水约3 360亿m3为代价,并降低了农业系统应对极端干旱事件的能力。1980年以后,高平原北部地区依靠良好的地下水补给条件并通过地下水的禁采限采、推广喷灌技术等措施降低了地下水的消耗速率。然而由于高平原中、南部地下水采补依然失衡而导致地下水资源持续减少;北部地区在地下水保护的同时却未能有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雷鸣 孔祥斌 张雪靓 吴芳芳
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以及衍生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黄淮海平原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资源量的效应,对于地下水位下降原因的诊断,调整土地利用以缓解地下水危机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构建了1km网格地理信息数据库,利用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单元网格水平衡分析方法,计算出了1990年、2010年两期黄淮海平原区310 863个网格地下水蓄变量。研究发现,黄淮海平原区的土地结构变化趋势是生态用地转换为耕地,耕地转换为建设用地,而其中各地类的耗水强度排序为建设用地>耕地>草地以及未利用土地,建设用地耗水强度从107万m~3/km~2增加到2010年的166万m~3/km~2,耕地耗水强度从51.90万m~3/km~2增加到57.50万m~3/km~2,草地与未利用地耗水强度分别从43.91万m~3/km~2、46.78万m~3/km~2变化到50.93万m~3/km~2、49.39m~3/km~2。低耗水强度的用地结构向高耗水强度用地结构变化,以及建设用地和耕地耗水强度不断增加,导致了黄淮海平原区各流域地下水蓄变量减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雷鸣 孔祥斌 张雪靓 吴芳芳
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以及衍生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黄淮海平原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资源量的效应,对于地下水位下降原因的诊断,调整土地利用以缓解地下水危机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构建了1km网格地理信息数据库,利用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单元网格水平衡分析方法,计算出了1990年、2010年两期黄淮海平原区310 863个网格地下水蓄变量。研究发现,黄淮海平原区的土地结构变化趋势是生态用地转换为耕地,耕地转换为建设用地,而其中各地类的耗水强度排序为建设用地>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友宏
本文利用河南省1963—1978年的县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新中国地下水利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双重差分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20世纪70年代机电井密度越高的地区,当地的粮食亩产和总产量较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都出现了更显著的增长;并且,机电井的建设显著地缓解了降水异常(干旱或多雨)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利用地质富水程度作为机电井密度的工具变量,两阶段回归结果同样肯定了地下水利用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促进农业发展的途径方面,地下水利用不仅提高了耕地的灌溉比例,同时也减少了盐碱地面积。因而,地下水利用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地下水 农业发展 气候冲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邵景力 赵宗壮 崔亚莉 王荣 李长青 杨齐青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华北平原三维地下水流模型,并用于评价模拟区地下水资源量。首先在对华北平原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概化,垂向上分为3个含水层组。运用地下水模型软件GMS建模,将模拟区剖分为164行、148列4km×4km的规则网格。以2002年~2003年作为模拟期,通过深浅层地下水流场和65个典型观测孔的拟合对模型进行识别,并进行了模拟期的地下水均衡分析。运用所建立的地下水流模型,评价出1991年~2003年华北平原平均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256.68×108m3/a;总可开采资源量为213.49×108m3/a,其中浅层水可开采资源量为191.65×108m3/a,深层为22.64×108m3/a...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兆吉 雒国中 王昭 刘春华 李亚松 姜先桥
本文通过对华北平原1991年~2003年系列地下水资源潜力及供需分析,浅层地下水总体处于采补平衡状态,但黄河沿岸及中东部平原古河道带尚有54.95×108m3/a潜力,而在山前平原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地下水超采27.83×108m3/a;深层地下水除豫北平原、鲁北平原部分地区尚有一定潜力外基本处于严重超采,总超采量12.44×108m3/a;南水北调工程虽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但在短期内可满足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因此利用南水北调的契机涵养水源是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基本保障。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玉娟 张玉清 何俊仕 张朝龙
地下水是支撑西辽河平原区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安全的核心因素。为探索该区地下水埋深变化的趋势及导致其变化的诱因,分析了30年间地下水埋深的演变规律及趋势,并根据水量平衡原理确定了影响研究区水资源补排关系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2000年以前该区地下水各项补水量充足,灌溉用水为主的排泄量小于补给量,地下水资源能够达到补排均衡,埋深处于稳定状态。2000~2009年的年均降雨量仅是上20世纪90年代的75.9%,地下水的各项补给量都显著减少,补排均衡条件下的地下水可开采量明显下降;此阶段的灌溉农业却已经发展到较高的程度,农业灌溉用水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地下水补排均衡被打破。水资源系统质量下降及全球气候演...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影响因素 灌溉农业发展 降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叶水根
通过对北京西郊农场节水型农业示范区地下水资源的调节计算,建立了地下水动态预测模型,并得到了不同年份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用此模型预测了2010年的地下水动态。预测结果表明:该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按现在的开采水平到2010年地下水水位理深将达54.2m;节水灌溉可明显减缓地下水水位的下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建锋 万书勤 陈兴华
在我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地下水资源所起的支撑作用是有明显差异的。对地下水资源所起的支撑作用进行定量评价,不仅可以直观地测度地下水的重要性,而且能够为水文地质调查宏观部署提供基础依据。通过构建地下水资源支撑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下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资源支撑度最高的10个省份依次是山西、北京、河北、内蒙古、山东、河南、宁夏、贵州、陕西和辽宁;地下水资源支撑度最低的5个省份是江西、湖南、福建、浙江和上海;从区域来说,地下水资源支撑度最高的是黄淮海地区、鄂尔多斯高原与银川河套平原区、黄土高原东部地区及贵州省,其次是东北地区和西北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邵景力 赵云章 崔亚莉 阎振鹏 焦红军
论文研究黄河下游影响带(河南段)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问题。在概要介绍河南省黄河影响带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运用FEFLOW建立研究区三维地下水流模型,计算出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资源28.35×108m3/a和可开采资源量19.43×108m3/a。重点阐述新增9个水源地的开采条件,并通过地下水模型预测新增133×104m3/d开采量条件下,浅层地下水位最大降深小于20m,开采5~10年后地下水趋于稳定,新增开采量的62.58%来自黄河水的补给。研究表明,黄河对研究区地下水具有重要的补给作用,新增地下水开采量是有保证的。同时阐述了研究区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黄河影响带 地下水模型 可开采量 水源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去凡 王数 张凤荣 张蚌蚌 石建初
以历史统计资料和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探讨了地下水位下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通过对曲周县主要种植模式需水量及投入产出分析得出: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灌溉成本的增加,制约曲周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成本的增加会促使农民耕种收益更高、风险更大的经济作物,增加了农村经济的风险,同时给粮食安全带来隐患。曲周县地下水位在快速下降,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农民耕种的积极性,增加了粮食安全风险。建议曲周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最优化配置,完善水利设施,推广节水农业,同时应用科学的种植方法,提高耕地的播种面积,达到提高粮食产量和持续土地利用的目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中培 张光辉 严明疆 王金哲
本文通过对石家庄平原区粮食产量和地下水开采量及埋深动态变化特征的分析,揭示了粮食产量增加对地下水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除丰水年和枯水年份外,研究区地下水埋深不随主要补给项降水量的增减而表现出明显的增减变化,而与主要排泄项开采量关系密切,表现出明显的开采特性。小麦玉米产量的增加是驱动地下水开采量和埋深变化的根本动因,1982年以前,小麦玉米产量每增加1×104t,开采地下水量将增加1400×104m3,地下水埋深增加0.0448m;从1982年开始,小麦玉米产量每增加1×104t,地下水累积超采量平均增加3000×104m3,地下水埋深增加0.0705m。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汪林 于福亮
在阐述银川平原浅层地下水形成分布规律性的基础上 ,首次在该区采用三维地下水有限差分模型计算了地下水资源量、补排组构和可利用量。论证和提出用有害盐量取代以往惯用全盐量评价盐害和计算排引比的传统做法 ,通过水盐均衡计算指出 30多年来灌区一直处在脱盐状态。论证和提出了银北灌区各类水量的宏观调控意见 ,动态模拟计算了不同规划水平年引、排水 9套方案 ,提出了不同地区和采用不同方案引用黄河水量和开发利用地下水量的意见
[期刊] 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保民 曹钦臣
1977年~1984年,华北地区八年间的持续干旱少雨,青岛市受其影响十分严重。水库、塘坝、河流干涸,水井枯竭。给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困难。缺水地区由山区迅速发展到平原’群众配水、争水、抢水,据不完全统计这种连群众吃水都发生困难的地方,当时已占青岛市广大农村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1985年8月受九号台风影响.大沽河上游两个大型水库(产芝和尹府)以及三个中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晓青 齐邦峰 乔德明
曲阜市地下水资源集中分布于中部河谷平原地带的第四系沉积物及寒武奥陶系岩溶裂隙中。文章分析了近年来开发利用不当造成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污染等问题,并探讨合理利用的对策和途径。
关键词:
曲阜,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