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84)
2023(11749)
2022(10282)
2021(9820)
2020(8260)
2019(19041)
2018(19243)
2017(36096)
2016(20429)
2015(23441)
2014(23692)
2013(22732)
2012(20715)
2011(18678)
2010(18627)
2009(16759)
2008(16060)
2007(13897)
2006(12013)
2005(10324)
作者
(58629)
(48622)
(48314)
(46103)
(30933)
(23264)
(22025)
(19247)
(18602)
(17409)
(16740)
(16163)
(15488)
(15426)
(14869)
(14850)
(14667)
(14461)
(13916)
(13796)
(12189)
(12012)
(11811)
(11088)
(10871)
(10840)
(10836)
(10630)
(9790)
(9682)
学科
(69948)
经济(69852)
管理(54875)
(49006)
(41292)
企业(41292)
方法(32628)
数学(27982)
数学方法(27641)
中国(19933)
(19227)
(18996)
(17886)
业经(15663)
地方(14651)
理论(14637)
教育(14115)
(13883)
(12444)
农业(12404)
(11892)
贸易(11886)
(11494)
技术(11351)
(11318)
财务(11248)
财务管理(11227)
环境(11175)
(10849)
银行(10799)
机构
大学(282394)
学院(275953)
管理(107655)
(98923)
经济(96407)
研究(95238)
理学(93336)
理学院(92189)
管理学(90379)
管理学院(89879)
中国(67810)
科学(62481)
(61420)
(48605)
(47273)
(45831)
研究所(44787)
业大(44229)
中心(42325)
(40668)
(40450)
师范(40251)
北京(39053)
农业(37286)
财经(36857)
(35363)
(33580)
(32910)
师范大学(32739)
技术(31589)
基金
项目(195001)
科学(151702)
研究(142897)
基金(138484)
(121593)
国家(120550)
科学基金(102071)
社会(85488)
社会科(80681)
社会科学(80657)
(77194)
基金项目(74322)
自然(68093)
教育(67189)
自然科(66447)
自然科学(66428)
(66049)
自然科学基金(65191)
编号(59720)
资助(56624)
成果(50040)
重点(43986)
(42394)
课题(42167)
(40855)
(40403)
科研(37676)
大学(37583)
创新(37459)
项目编号(36964)
期刊
(106928)
经济(106928)
研究(83631)
中国(55703)
学报(48930)
教育(44316)
科学(42895)
(42553)
管理(38344)
大学(37050)
学学(33434)
(33318)
农业(30040)
技术(23249)
(19997)
金融(19997)
图书(17912)
业经(17739)
财经(16785)
经济研究(16362)
(15544)
科技(14579)
(14152)
问题(13644)
理论(13505)
(13351)
业大(12666)
实践(12622)
(12622)
资源(12502)
共检索到402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曹峰  林元启  刘婉华  王佳  
薪酬是大学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满意度、增强大学凝聚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已有关于大学薪酬的研究,选取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和美国劳工统计局有关薪酬战略、薪酬水平、薪酬构成、薪酬结构、薪酬调整的相关数据对美国具有代表性的11所顶尖大学的薪酬体系进行了研究,借鉴美国顶尖大学的经验提出改进我国高校薪酬体系的建议,以配合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中的薪酬改革工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史秋衡  陈志伟  
高等教育在社会各界顶尖人才的培养方面作用巨大。通过对英、美、法、德等四国的一流高教体系的特征背景展开资料整理和分析研究,发现其各自具有高度集中、相对集中、多元分散和高度均衡等国别特点,其高校在专业设置、社会支持、数量规模、类型特色、国际声誉等方面也有显著差别。相关研究发现将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自身模式改革,为培养和锻造不同领域的顶尖人才而进行相对科学的整体框架规划和专业结构优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史秋衡  杨玉婷  
积极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培养顶尖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高等教育构建顶尖人才培养体系,要以制度创新打造顶尖人才协同培育机制,促进区域、院校、学科、专业和师资协调联动,建立网格化的多层次顶尖人才培养结构,畅通各类顶尖人才成长路径和衔接培养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柯文进  姜金秋  
为分析世界一流大学薪酬体系的特征,选取了美国5所世界一流大学为研究对象,从薪酬目标、薪酬水平、薪酬类型、薪酬增长机制、薪酬管理、福利计划6个方面归纳了美国一流大学薪酬体系的主要特征,对我国高校薪酬改革的启示是:提高大学教师相对其他行业的外部竞争力;定期开展全国高校教师薪酬调查;简化教师薪酬构成,提高基本工资的比例;探索对大学副教授、教授实行协议年薪制;建立多样化可选择的特色教师福利项目;建立教师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段世飞  梁晶晶  
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机制是美国顶尖大学尊重学术创新、捍卫学术诚信的重要保障。通过对美国四所顶尖大学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政策和实践的分析,发现美国顶尖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机制由处理依据、处理主体、处理程序和监督救济构成,在制度保障、组织支持、过程保障和理念引领方面具有以下特征:提供制度规章,确保有章可循;职责分工明确,兼顾专业性和自主性;注重程序规范,保障审理及时严密;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美国顶尖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机制对我国高校完善学术诚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春梅  罗鸣  
美国作为目前世界科技领先的国家,其大学已与工业界建立起举世瞩目的创新伙伴关系。国家工程院(NAE)是美国工程科技界最高水平的学术机构,当选国家工程院院士是美国工程领域最高的专业荣誉。截至2008年2月,美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少雪  
少数美国顶尖大学招生方面的改革,对美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高等学校都有引领作用。从形式上看,美国顶尖大学招生要求一直是公开的,但对社会及申请者来说,招生操作过程则一直是模糊的。如何保证大学招生规则足够公开透明以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同时又能使大学招生自主权不会完全被规则束缚,是美国顶尖大学历年招生,特别是20世纪中叶之后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超  
企业组织的扁平化是管理学家为解决组织效率低下,社会经济衰退所提出的新的管理战略。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晋升职位的明显减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丧失。宽带薪酬作为一种新型的与企业组织扁平化战略相适应的薪酬模式应运而生。本文在阐明宽带薪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与传统薪酬模式相比宽带薪酬的优势,提出我国企业推行宽带薪酬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多劳多得、多增多得、多交多得。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钻探)立足于薪酬分配的公平性、创新性和竞争性,坚持效率优先、注重公平、合法合规的分配原则,着力推行多劳多得、多增多得、多交多得的分配理念,深入实践岗位管理、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的有机结合,大力发挥薪酬分配的导向激励作用,构建了效率与公平统一的薪酬分配体系。主要做法如下:一、构建效率与公平统一的薪酬分配体系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爱东  
企业如何通过薪酬体系来有效传达公司理念、充分激励员工、提高企业和员工的绩效,是一个现实的挑战,相信全面薪酬体系会是一个可能的选择。本文分析了若干在华跨国公司实施全面薪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并与国有企业的薪酬体系相比较,归纳出全面薪酬的影响扩散模型,以及全面薪酬体系的决定因素。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徐秋栋  
该书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丛书"之一。该书阐述薪酬体系与机制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薪酬体系的三种表达方式:函数表达方式、表格表达方式和几何表达方式作了论述,并对企业中三类重要员工的奖酬设计也作了详尽论述。该书最后列出了三个较为常用的企业薪酬体系方案。薪酬设计的最高"境界"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方妙英  
如何重新构建和丰富企业的激励机制,是企业在快速发展时期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许多企业随着规模的不断增大和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原有制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普遍出现员工抱怨不断增加,工作积极性下跌,人员流失越来越严重等现象。这些现象或多或少地表明原有的企业薪酬激励机制已经开始失效。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郑江锋  王锋  张永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