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67)
- 2023(15738)
- 2022(13684)
- 2021(13182)
- 2020(11008)
- 2019(25330)
- 2018(25030)
- 2017(48375)
- 2016(26342)
- 2015(29419)
- 2014(29111)
- 2013(28705)
- 2012(26332)
- 2011(23952)
- 2010(23803)
- 2009(22127)
- 2008(21333)
- 2007(18286)
- 2006(16144)
- 2005(14475)
- 学科
- 济(102757)
- 经济(102643)
- 管理(72097)
- 业(67713)
- 企(55664)
- 企业(55664)
- 方法(46971)
- 数学(41312)
- 数学方法(40826)
- 中国(30019)
- 农(28063)
- 财(26303)
- 贸(22624)
- 贸易(22613)
- 易(22090)
- 业经(21978)
- 学(21494)
- 制(20202)
- 地方(19368)
- 农业(18090)
- 银(17246)
- 银行(17205)
- 行(16494)
- 融(16411)
- 金融(16409)
- 理论(16368)
- 和(15992)
- 务(15913)
- 财务(15842)
- 财务管理(15815)
- 机构
- 大学(367542)
- 学院(365277)
- 济(152994)
- 经济(149888)
- 管理(142989)
- 研究(128143)
- 理学(123449)
- 理学院(122102)
- 管理学(120078)
- 管理学院(119436)
- 中国(97607)
- 京(78555)
- 科学(76744)
- 财(69615)
- 所(64149)
- 研究所(58474)
- 中心(56976)
- 财经(55766)
- 农(55529)
- 江(51684)
- 业大(51372)
- 经(50912)
- 北京(50488)
- 范(49470)
- 师范(49063)
- 经济学(46814)
- 院(46493)
- 农业(43430)
- 经济学院(42194)
- 州(41955)
- 基金
- 项目(246918)
- 科学(194890)
- 研究(183242)
- 基金(180416)
- 家(156527)
- 国家(155264)
- 科学基金(133032)
- 社会(115696)
- 社会科(109681)
- 社会科学(109656)
- 基金项目(94552)
- 省(93376)
- 自然(85503)
- 教育(84578)
- 自然科(83499)
- 自然科学(83479)
- 自然科学基金(82000)
- 划(79908)
- 资助(75554)
- 编号(74843)
- 成果(61843)
- 部(55807)
- 重点(55410)
- 发(52907)
- 课题(51849)
- 创(50961)
- 教育部(48254)
- 创新(47605)
- 国家社会(47583)
- 科研(47046)
- 期刊
- 济(165862)
- 经济(165862)
- 研究(114363)
- 中国(67243)
- 学报(54611)
- 管理(52316)
- 科学(51761)
- 财(50762)
- 农(50582)
- 教育(42451)
- 大学(41752)
- 学学(38962)
- 融(36568)
- 金融(36568)
- 农业(35430)
- 技术(30124)
- 经济研究(28341)
- 财经(26960)
- 业经(26300)
- 经(23123)
- 问题(21386)
- 贸(19573)
- 图书(18966)
- 业(18750)
- 国际(17745)
- 世界(17470)
- 理论(17423)
- 技术经济(17160)
- 科技(16602)
- 现代(16278)
共检索到540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易晓溦 陈守东 刘洋
为了摆脱金融危机以来在联邦基金利率面临零利率下界约束情景下常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的困境,美联储开始借助量化宽松等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来平滑收益率曲线以提振宏观经济活力。利率期限结构的变动使得与美国经济高度关联的中国市场的融资成本也相应受到冲击。本文利用含有潜在门限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冲击与中国金融市场利率期限结构之间的动态关联。结果表明,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施对中国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的冲击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中国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对该冲击的反应的敏感性还取决于美联储在各阶段所实施的前瞻指引规则类型。
关键词:
非常规货币政策 零利率下界 利率期限结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战明华 李帅 吴周恒
21世纪以来,较为频繁地遭受外部负向重大冲击的时代背景催生了对中国非常规货币政策理论体系构建与实践指引的双重需求。基于非常规货币政策效果取决于金融市场摩擦程度的理论逻辑,从近年来给中国金融结构和金融运行机制带来颠覆性影响的数字金融出发,本文尝试从理论上回应上述问题。研究发现,常规与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区别可归结为中央银行资产总量和结构调整的差异,前者调控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后者调控不同金融资产市场间的利差。在经济遭受严重负向冲击时期,基准利率调控受到有效利率下限的限制,而冲击会放大利差水平,因而非常规货币政策更为有效。数字金融影响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相对效果,是基于利率和利差变动对企业投资影响的相对大小实现的,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影响效果越大。本文将中国特色经济发展与传统理论逻辑纳入统一的框架,并提出中国常规与非常规货币政策选择不仅是经济波动的函数,还是金融发展水平的函数。本文对于新时期如何根据经济冲击特征创新和健全货币政策调控方式,以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强 徐大争 王达
在全球经济出现低利率、低通胀、低增长的“三低”现象的背景下,有效利率下界约束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在一个包含金融中介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中引入有效利率下界(ELB)约束,对发达经济体在低利率环境中常用的三种非常规货币政策进行了建模,并在外生需求冲击的背景下评价了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结果显示,前瞻性利率指引和扭转操作能够有效绕开有效利率下界的束缚,实现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有助于改善商业银行的挤兑风险,但并不适合作为常备工具频繁使用。福利分析结果印证了上述政策特征,同时发现,对政策工具及其组合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央行对稳定产出及控制金融风险两个目标的权衡,对金融风险因素的忽视虽然带来更低的产出和通胀波动,但会加剧系统性风险的累积。最后,本文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珍惜正常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加强对公众的货币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积极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文革 林丹丹
基于货币政策溢出效应传导渠道的异质性,分析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对中国物价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大宗商品价格渠道效应最明显,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正向冲击对物价带来上涨压力,PPI上涨尤为明显;利差渠道次之,汇率渠道效应则相对不明显,这两个渠道效应均在短期内对物价带来上涨压力,在较长期将导致物价下降。但在美国实施QE4时,正向冲击均会导致物价下降。因此,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外双循环,完成“双支柱”宏观调控框架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组合,才能更好地应对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对中国物价的影响。
关键词:
非常规货币政策 传导渠道 政策选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阳 干杏娣
本文使用2007-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季度数据,从社会融资额与利率传导的视角,考察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1)总体来说,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促进了我国上市公司投资。(2)通过社会融资额与利率传导机制对企业投资产生影响,且社会融资额传导机制占主导。(3)基于异质性研究发现,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对面临融资约束的企业、流动性水平较差、民营企业以及东南沿海地区的企业投资促进作用更显著,对融资约束低、流动性好、国有企业以及中西部地区的企业投资促进作用有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丽萍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均采取了非常规货币政策措施,并突破了传统货币政策的操作框架,不仅丰富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实践,也为货币经济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经验材料。本文就美联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进行分析,追溯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从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与作用机制方面分析政策的实施框架及其特征,并对政策效果进行探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淑娥
为应对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全球各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纷纷采取非常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发展。本文对美国两轮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和比较,并指出其潜在影响和启示。
关键词:
非常规货币政策 金融危机 流动性 美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许争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为严重的发达国家先后采用了非常规货币政策,帮助本国经济摆脱经济衰退的困局。随着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广泛实施,对其的研究也成为学术界重点关注的议题之一。文章围绕着非常规货币政策所涉及的主要核心问题展开探讨,具体包括界定与特征、理论框架、政策有效性以及退出机制等几个方面,梳理和评述了非常规货币政策相关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已有研究文献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郭强 张明 宋佳馨
不平等的加剧通常被归因于全球化、技术进步、人口趋势以及劳动力市场等因素。传统观点认为,旨在降低通货膨胀和稳定总需求的货币政策有助于长期改善穷人的状况。但是,自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前所未有的宽松货币政策引起了各界对货币政策可能导致不平等的担忧。本文旨在梳理非常规货币政策对收入与财富不平等的影响渠道,实证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以及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秦伟广 安辉 邹千邈 李竹薇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在面临名义零利率约束下,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先后实施了大规模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并实现了经济的复苏和增长。作为新的货币政策手段,系统研究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理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本文系统讨论了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以及不同传导渠道之间的内在关系,包括货币政策沟通机制、扩大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和调整资产负债表结构机制,为深入研究非常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非常规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资产负债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若涵 阮加
本文对日本非常规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的冲击方向和传导路径进行理论推导后,通过构建带有参数时变特征的TVP-VAR模型,探究日本央行全面宽松政策CE、量化质化双宽松宽松政策QQE和负利率政策NIRP时期对我国经济的溢出效应是如何从货币政策路径、中日贸易路径和资产价格路径传导的。之后,对不同规模企业的产出受到日本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日本货币政策变动主要是通过中日贸易路径来对中国产出水平产生负面影响的。另外,本文发现日本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我国小型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是有利的,而对大型制造业企业是不利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长平 张凯
运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采用共词聚类、时区跃迁等方法对2006年以来的484篇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分析国内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研究现状、热点和新颖的研究方向,从中探讨中国非常规货币政策研究发展的趋势特征。研究表明,国内非常规货币政策相关主题研究自2008年后呈激增趋势,成为学术界关注热点;热点词聚类集中反映为"国际货币体系""安倍经济学""通货膨胀""美元贬值""非常规货币政策""债务危机"等九大类,涵盖了国内非常规货币政策研究的大多数领域;"量化宽松""溢出效应""信贷宽松"等问题则受到较多关注;而"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汇率传递"则是较为新颖的研究方向。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阳 干杏娣
基于考虑参数时变特征的TVP-VAR模型,研究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的溢出效应,并详细考察了利率、汇率以及资产价格三个渠道的传导机制及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第一,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总体上恶化了中国产出,降低了货币市场与债券市场收益率,导致人民币汇率升值、资产价格上升以及通货膨胀加剧。第二,利率、汇率以及资产价格三个渠道中,利率和资产价格渠道改善产出,汇率渠道则恶化产出,不过汇率渠道占主导;第三,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退出对我国产出有小幅改善作用,但影响十分有限,其间还可能引发资本外流以及人民币贬值压力上升。以上结论表明,面对美联储货币政策不确定的潜在冲击,中国应进一步推动汇率改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宏涛 王晓芳
基于金融摩擦的市场环境,本文构建新凯恩斯DSGE模型以拓展泰勒规则分析大规模债券购买等非常规货币政策对债券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观察外生冲击对长期和短期利率、储蓄、消费、总产出和通货膨胀的作用,并比较不同政策组合的福利损失。研究发现:债券购买会通过"期限偏好"渠道传导至总产出和价格;与单独使用常规货币政策相比,常规和非常规货币政策结合的最优货币政策,将明显降低福利损失;即使在非金融危机期间,央行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对稳定总产出和通胀也有利,尤其在零利率附近作用更为明显;常规货币政策的通胀调节是对非常规货币政策总产出缺口反应的有益补充,相互配合可以降低福利损失。
关键词:
非常规货币政策 市场分割理论 金融摩擦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巍
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却少有关于常规货币政策的探讨。文章构建了基于异方差约束识别方法的SVAR模型来分析常规货币政策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对现有文献做出贡献,丰富了此领域的研究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