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50)
2023(4007)
2022(3386)
2021(3180)
2020(2812)
2019(6409)
2018(6212)
2017(13048)
2016(6828)
2015(7642)
2014(7739)
2013(7747)
2012(7011)
2011(6407)
2010(6403)
2009(6104)
2008(6347)
2007(5640)
2006(5060)
2005(4783)
作者
(18441)
(15153)
(15115)
(14360)
(9644)
(7300)
(7185)
(6061)
(5701)
(5437)
(5131)
(5082)
(4957)
(4867)
(4802)
(4678)
(4661)
(4356)
(4331)
(4242)
(3908)
(3651)
(3589)
(3410)
(3407)
(3390)
(3386)
(3270)
(3051)
(3026)
学科
(22741)
经济(22713)
(22087)
(18612)
银行(18467)
管理(18015)
(17056)
(14464)
(14251)
企业(14251)
方法(13393)
数学(12477)
数学方法(12398)
业务(10951)
(10801)
保险(10710)
(10525)
制度(10523)
(10414)
金融(10414)
(10023)
银行制(9264)
(8623)
贸易(8614)
(8497)
中国(8171)
(7352)
产品(5066)
市场(4827)
(4789)
机构
大学(92147)
学院(90791)
(43551)
经济(42645)
管理(37696)
中国(35716)
理学(30860)
理学院(30627)
管理学(30344)
管理学院(30173)
研究(28351)
(23416)
(22069)
银行(21080)
(19604)
(19571)
财经(18006)
(16543)
(16445)
中心(16285)
(15331)
金融(15103)
经济学(14345)
(14256)
(13815)
财经大学(13766)
科学(13578)
农业(13153)
经济学院(13086)
人民(13044)
基金
项目(55110)
科学(43778)
基金(42193)
研究(40797)
(35519)
国家(35262)
科学基金(30865)
社会(27452)
社会科(26168)
社会科学(26162)
基金项目(21353)
自然(19525)
(19414)
自然科(19114)
自然科学(19111)
资助(18953)
自然科学基金(18818)
教育(18305)
(16661)
编号(15998)
(13443)
成果(12715)
教育部(11986)
重点(11725)
国家社会(11686)
人文(11613)
(11253)
(11237)
(11190)
(10866)
期刊
(43076)
经济(43076)
研究(35211)
(32751)
金融(32751)
中国(18241)
(17591)
(14946)
管理(12698)
科学(9892)
学报(9785)
财经(9201)
农业(8854)
大学(8456)
学学(7921)
(7635)
经济研究(7082)
技术(6966)
理论(6818)
业经(6452)
国际(6423)
实践(6359)
(6359)
(6032)
世界(5714)
问题(5607)
教育(5542)
(5534)
农村(5346)
(5346)
共检索到1548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纽芬  
美国银行业对付信用风险的新工具信用派生产品□纽芬信用派生产品(CreditDerivatives)自从90年代初在美国银行业产生以来,只不过短短几年的历史。鉴于许多银行对此产品还不熟悉,愿意参与交易的对手方匮乏,该产品的运用重心普遍放在消除美国银行对...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贺卫  陆剑锋  王冬  
文章在分析了信用衍生产品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作用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信用衍生产品的品种、功效、避险机理及其发展中所存在的障碍,最后根据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分析了信用衍生产品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文瀚,王燕  
信用衍生产品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用于信用风险管理的崭新工具,在过去几年中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创新的一大热点。按照国际互换和衍生产品协会(ISDA)的定义,信用衍生产品是用来分离和转移信用风险的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谢清河  
信用衍生产品(Credit Derivative)是一种使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类型中分离出来,并从一方转让给另一方的金融合约,是一种新的管理信用风险的工具。目前主要有两种分类:一类是根据信用风险保护买方是否获得了相应的融资,分为融资性和非融资性信用衍生产品;另一类是根据基础资产所涉及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郑良芳  
从目前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三大风险比较来看,最主要的风险还是信用风险。这是由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收入中八成以上还是靠吃存贷款利差收益而获得,它决定了信用风险是银行业的主要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曹麟  
三大信用风险模型在国际银行业宏观压力测试实践中被广泛使用,CreditRisk+要求数据较少且计算量较小但难以考虑贷款违约的行业相关性;CreditMetrics很好地考虑了违约行业相关性但要求数据较多且面对较大的贷款组合计算量过大;CreditPortfolioView建模过程中不需额外设计风险传导及情景模型,能直接用于宏观压力测试,但其损失分布计算量较前面2种模型都大。本文为了克服以上不足,在压力情景生成及风险传导部分采用分行业的CPV模型,信用风险计量部分采用违约概率固定的CreditRisk+计算损失分布。该压力测试方法考虑了贷款违约的行业相关性,数据要求较少且计算量小。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郑良芳  
当前,我国银行业经营风险增大,其中最主要的是信用风险。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管理银行信用风险的十点建议,指出不能崇拜数学模型防范风险,预测风险要靠集体智慧、靠理性的战略分析。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翟金林  周强  
1988年的《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及1999年的《新的资本充足比率框架》等后续文件是国际银行业监管史上划时代的纲领性文件,它推动了风险监管的规范和统一,并成为国际银行业监管信用风险的指导蓝本和实践框架。对这一框架的分析研究既是把握信用风险监管最新趋势的基础,也是指导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监管实践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巴塞尔协议》及后续文件关于银行业信用风险的监管演变分析,探讨银行信用风险及其风险暴露的计量、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的标准要求及资本充足率的计算等,为防范银行业信用风险进行技术及理论上的铺垫。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申韬   黄艳香  
本文基于2014—2021年中国203家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考察借贷便利创新工具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借贷便利创新操作会显著增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显示,这一政策效应在区域性商业银行、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中介效应模型检验表明,借贷便利创新工具通过抑制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的渠道增加信用风险。调节效应模型检验结果说明,资本监管力度和银行家乐观度的提高均会减弱借贷便利创新工具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加剧效应。该研究结论对于中央银行适时适量地进行借贷便利操作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防控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魏荣  魏婧  
本文介绍了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信用衍生产品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以及信用衍生产品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清河  
信用衍生产品作为金融市场分散和转移信贷风险的创新工具,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市场获得了快速发展和成功实践,但信用衍生产品在大大提升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因此,本文分析比较了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在论述信用衍生产品发展与信用风险管理互动效应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巴曙松  高英  
国际银行业资本监管改革《巴塞尔Ⅲ:后危机改革的最终方案》中对信用风险标准法的改革,对全球乃至我国银行业监管标准、资本计量与资本管理、业务运营管理等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回顾巴塞尔Ⅲ信用风险标准法监管改革背景、思路,以及对《最终方案》信用风险标准法监管准则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剖析了巴塞尔Ⅲ信用风险标准法监管改革对全球及我国银行业的影响与应对举措。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庆  石静  
巴塞尔委员会的新资本协议将于2006年底在成员国开始实施,作为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范本,其主要创新———内部评级法一经面世便引起了国际银行界的高度关注,其最终实施必然对全球银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种大环境下,应认真探讨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面对新资本协议将采取的应对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屠新曙  林欣  
本文首先介绍了信用风险管理的传统方法和度量手段及影响,然后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引出信用衍生产品。信用衍生产品主要通过将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中剥离出来,转嫁其他机构以达到降低自身的风险的暴露水平,然后在系统地分析各种主要的信用衍生产品的基本原理之上,分析了利用信用衍生产品管理信用风险并说明了意义所在,最后对如何在中国金融市场上应用它提出了几点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