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24)
2023(11624)
2022(9725)
2021(9128)
2020(7807)
2019(17891)
2018(17319)
2017(34227)
2016(17610)
2015(19448)
2014(19053)
2013(18611)
2012(16697)
2011(14682)
2010(14629)
2009(13563)
2008(11702)
2007(9547)
2006(7894)
2005(6737)
作者
(45705)
(38159)
(37735)
(36070)
(24019)
(18395)
(17419)
(14922)
(14631)
(13201)
(12858)
(12727)
(11947)
(11723)
(11713)
(11464)
(11257)
(10949)
(10931)
(10879)
(9298)
(9246)
(8893)
(8735)
(8696)
(8508)
(8259)
(7916)
(7463)
(7368)
学科
(71054)
经济(70986)
(50424)
管理(50355)
(42854)
企业(42854)
方法(36606)
数学(33272)
数学方法(32896)
(26670)
金融(26669)
(23988)
银行(23961)
中国(23456)
(23137)
(21505)
(17484)
(15976)
业经(15397)
(15000)
财务(14961)
财务管理(14930)
地方(14775)
企业财务(14329)
(13122)
贸易(13111)
(12794)
(12171)
农业(12071)
中国金融(11267)
机构
大学(235519)
学院(234393)
(101927)
经济(100159)
管理(94929)
理学(83662)
理学院(82798)
管理学(81377)
管理学院(80945)
研究(74249)
中国(62427)
(47128)
(46996)
科学(42569)
财经(38885)
中心(37198)
(35722)
(34724)
经济学(33593)
(32872)
业大(32268)
研究所(31994)
(31471)
经济学院(30667)
财经大学(29638)
(29451)
师范(29142)
北京(28814)
(27434)
商学(26117)
基金
项目(169044)
科学(136265)
基金(127391)
研究(123531)
(110006)
国家(109127)
科学基金(96078)
社会(82070)
社会科(78188)
社会科学(78172)
基金项目(67815)
(64127)
自然(61976)
自然科(60659)
自然科学(60645)
自然科学基金(59585)
教育(57419)
(54468)
资助(51588)
编号(48403)
(38798)
重点(38401)
成果(37244)
(36310)
(36235)
国家社会(35141)
教育部(34334)
创新(33981)
人文(33501)
科研(33201)
期刊
(97264)
经济(97264)
研究(66391)
中国(38109)
(36418)
(35064)
金融(35064)
管理(33454)
学报(32497)
科学(31869)
(28241)
大学(26275)
学学(24947)
教育(20050)
技术(19731)
财经(19107)
农业(18619)
经济研究(17025)
(16443)
业经(15805)
问题(12905)
理论(11494)
统计(11067)
技术经济(10770)
商业(10659)
(10475)
财会(10368)
实践(10352)
(10352)
(10309)
共检索到328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永立  
以美国1963~2010年48年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系统考察了金融结构变迁下的美国金融部门利润率变化与金融危机关系。研究表明,美国金融部门利润率的上升会导致其实体经济部门利润增长率下降;美国过度发达的金融部门已在制约其实体经济部门的发展,并逐步远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能。这使得美国的资源配置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优质资源不断流入金融部门,而相对应的实体经济部门逐渐空心化。美国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部门发展的"马太效应"使金融危机的爆发具备了条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兰凤云  张军  
金融危机和公允价值的关系主要有"元凶说"、"帮凶说"、"替罪羊说"。金融危机微观层面的根本原因是美国金融机构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高管层激励机制异化,管理层薪酬高且没有与风险挂钩。这导致金融机构积极从事高风险业务,并采用高杠杆持有,故意模糊证券化过程,欺骗消费者,造成房地产泡沫,泡沫破灭酿成金融危机。金融业高管层为逃避责任,利用其话语权,将公允价值指为"元凶",公允价值成为替罪羊。本文认为预防金融危机应标本兼治,治本之策是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优化激励机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亚伟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利润率的经验考察大多针对非金融部门或整体经济,有关金融部门利润率的专门研究相对较少。不同于固定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和税后利润率等角度,拓展利润率更能反映金融企业自有资金的收益状况,并适用于金融部门与非金融部门的利润率比较。中国金融部门的拓展利润率自21世纪初期以来持续高于非金融部门,此利润率对比状况与资本积累的金融化演变图景相切合。近年来,金融部门的拓展利润率虽呈现下降趋势,但依然在波动中明显高于非金融部门,这意味着资本积累仍有继续金融化的风险,从利润率着手的研究则蕴含着促进资本自动回归非金融领域的可能性。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亚力山大·斯查弗  伊莎贝尔·斯科纳贝尔  比特莱斯·韦德·蒂·毛罗  邹晓梅  
金融危机期间,大部分金融体系濒临崩溃,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都采取了史无前例的支持措施。自那以后,20国集团的领导人们一致认为有必要彻底改革金融体系。很多国家实施了雄心勃勃的改革,推出一系列结构性措施,从禁止某些金融活动、限定零售银行业的经营范围,到针对系统重要性银行采取特别的解决方案和资本制度。但是,公众普遍认为金融部门并没有发生什么重大的改变,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力军  齐春宇  
股市由于规模小且估值已经相对合理,外债指标都在安全线以内,因而股市崩溃和外债危机的风险极小;银行系统的资本充足率已获得改善,坏账比例近几年来下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政府金融监管机制运作正常。我们预测,短期内(比如说5年内)中国爆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可能性极小。但是,银行体系大量产生坏账的机制并没有铲除,而资本产出比率的持续上升也意味着经济增长的效益不高,因而远期中国金融安全仍然面临严重挑战。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秦国楼  孟辉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中,传统的华尔街独立投行不复存在,由此引发了对独立投行运作模式及我国证券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讨论。本文研究了美国独立投行发展、运作的特点及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出现风险的原因,认为华尔街独立投行已是综合化经营的金融机构,在监管错位和相关制度缺失的背景下,引发了系统性风险。国内证券公司目前的发展阶段不同于华尔街独立投行,应继续专业化发展,并接受审慎监管,保证我国证券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维护金融稳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小军  
金融危机理论总是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而不断发展演进,至今已形成了三代公认的金融危机理论,而其演进的重要进展在于从宏观层面分析深入到了微观领域研究。正是第三代金融危机理论在微观领域内的突破,越来越多的经济金融学者开始从流动性角度对金融危机的产生及蔓延进行细致考察。本文从关于流动性及其特征入手,对危机期间典型的流动性事件及其表现、流动性与银行危机、流动性怎样引发金融市场危机并蔓延以及银行危机与金融市场危机的相互联系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文君  李博  
本文着重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举措。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对我国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负面影响主要是短期的,从长期看,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基本没有改变,金融危机使工业企业加快自主创新的动力增强,使产业梯度转移得以加速,可以说机遇大于挑战。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继勇  盛杨怿  周琪  
在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灭与美联储先松后紧的货币政策等因素促使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并加速其向全球蔓延。金融危机不仅重创美国实体经济,而且通过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多种渠道侵蚀全球实体经济,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日益凸现。面对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应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重建全球实体经济,循序渐进调整世界经济失衡。为此,中国应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基础,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并积极主动地参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重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金龙  周小燕  
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虽已持续几年,其影响尚未结束,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致了欧债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因此现阶段对美国金融危机成因的分析仍具有重要意义。从次贷产品链的视角入手,分析危机发生的最直接因素,得出次贷产品链缺乏止损机制、信用评级不可靠、收益脱离实体经济、衍生品本身存在缺陷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苗永旺  
始于2007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破坏力和影响力都与美国1929~1933年的大萧条有着极其相似的特性。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反危机政策,其效果将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世界经济摆脱衰退的步伐。由于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反危机政策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经验与教训,出于借鉴的目的,本文将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金融机构的救助及金融制度的改革等角度,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苗永旺  王亮亮  
本文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金融机构的救助及金融制度的改革等角度对美国大萧条和新金融危机时期政府的救助方案进行了系统评述。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两次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政府各种救助方案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简要评价。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福明  
针对美国次贷危机从局部危机到全球金融危机,从金融领域到实体经济领域的演变和蔓延,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救援措施,然而收效甚微。其原因在于,全球金融市场已经发生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现有金融制度不再能够适应变化了的市场结构对风险监管的要求。因此,重构金融制度已迫在眉睫,而重构金融制度的核心是构建全面、及时、国际化的风险监管制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昌忠泽  
历史上的任何一次金融危机过后,都会有一个痛定思痛、检讨和变革的过程。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对其成因和教训的研究立即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大热点问题。对于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学术界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和争论,代表性观点主要有金融脆弱性说(Wolf,2008)、金融创新过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