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90)
- 2023(9039)
- 2022(7355)
- 2021(6983)
- 2020(6045)
- 2019(13203)
- 2018(12754)
- 2017(24699)
- 2016(13278)
- 2015(14719)
- 2014(14805)
- 2013(14435)
- 2012(13600)
- 2011(12094)
- 2010(12545)
- 2009(12296)
- 2008(11642)
- 2007(10740)
- 2006(9376)
- 2005(8904)
- 学科
- 济(45097)
- 经济(45024)
- 业(41165)
- 管理(38738)
- 企(33698)
- 企业(33698)
- 融(28459)
- 金融(28459)
- 银(27291)
- 银行(27276)
- 行(26326)
- 中国(21728)
- 方法(20728)
- 财(18182)
- 数学(17791)
- 数学方法(17504)
- 制(17312)
- 务(13303)
- 财务(13267)
- 财务管理(13225)
- 企业财务(12729)
- 农(11520)
- 中国金融(11435)
- 学(11107)
- 险(10990)
- 业经(10920)
- 保险(10898)
- 体(10084)
- 理论(9755)
- 地方(9646)
- 机构
- 大学(185276)
- 学院(182001)
- 济(71373)
- 经济(69512)
- 管理(65972)
- 研究(62217)
- 中国(59973)
- 理学(54825)
- 理学院(54186)
- 管理学(53034)
- 管理学院(52693)
- 财(40760)
- 京(39983)
- 科学(37445)
- 中心(32445)
- 所(32158)
- 财经(31305)
- 农(30988)
- 研究所(28807)
- 江(28569)
- 经(28448)
- 北京(25947)
- 业大(25803)
- 银(24568)
- 农业(24429)
- 融(24268)
- 州(23973)
- 金融(23852)
- 财经大学(23735)
- 银行(23427)
- 基金
- 项目(115906)
- 科学(90206)
- 基金(84857)
- 研究(82232)
- 家(74451)
- 国家(73819)
- 科学基金(62727)
- 社会(52049)
- 社会科(49345)
- 社会科学(49331)
- 省(43995)
- 基金项目(43904)
- 自然(41294)
- 自然科(40423)
- 自然科学(40409)
- 自然科学基金(39721)
- 教育(38014)
- 划(37866)
- 资助(36414)
- 编号(32151)
- 成果(27749)
- 重点(26576)
- 部(25889)
- 创(23982)
- 性(23603)
- 发(23469)
- 科研(22694)
- 课题(22694)
- 创新(22540)
- 教育部(22225)
共检索到2964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郭敏 岳霖
2008年肇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除了各国金融监管出现漏洞之外,混业经营造成的系统性风险加剧了金融危机的蔓延扩散。危机过后,欧美各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而从美国金融监管新政中可以管窥未来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新方向和思路。未来金融监管发展趋势将受混业经营背景下的系统性风险这一因素深远影响,并呈现出以下特点:逐步拆分金融机构的高风险业务,适当借鉴分业经营模式;金融机构"大而不倒"或将成为历史;削弱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影响;监管要求提高导致金融自由化时代暂时终结。中美两国的金融实务和系统性风险水平尽管所处层次存在差异,但美国金融改革法案设定的相关规则及其优质内核,对于我国在防范系统性风险具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左晓慧 刘思远
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政策要求下,金融监管当局应如何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对金融安全、金融稳定及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视角,通过选取四维指标变量用以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体系,使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维度权重并通过降维合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变量,使度量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再通过省级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及金融监管协同度测度,实证探讨分析我国31个省级(不含港、澳、台)金融监管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效应及金融监管系统的协同度,并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优化金融监管相关措施的可行性建议。研究结论和建议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腾龙
在未来国际冲突的风险、危机的传递可能、内在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与危机并存的战略机遇期交织的背景下,我们应当树立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思维。党和国家的宏观政策和机构改革等举措体现了这一导向。对于所涉及的机构改革和监管文件所伴随的具体监管措施,我们可以通过合法性分析阐述其正当性。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明彦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为完善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防范系统性风险,有效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于2018年11月27日联合印发《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红权 杜晓薇
后金融危机时代,系统性风险的治理和宏观审慎监管成为近年来国际金融变革的重心,美国、英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以及主要国际金融组织纷纷出台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和措施。本文从金融市场失灵、行为金融学理论、复杂网络理论3个角度剖析系统性风险的产生机理,并对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动态进行系统梳理,最后立足于国内现实环境分析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提出了具体的金融监管改革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靖国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持续蔓延表明,以保证单个金融机构稳健经营为目标的微观审慎监管不能有效维护金融稳定,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当前,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防范,建立健全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已经成为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高度关注的内容和改革的重点。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韩扬
<正>近年来,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传统金融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融科技的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为金融服务提供了更高效、便捷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推动了金融业务的数字化转型。然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特别是在地方金融领域。随着金融风险的迅速蔓延,地方政府正在成为抗击金融风险的关键力量。当前的金融监管体系存在一些漏洞,对金融科技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构成了威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怡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金融体制也经历了深刻而全面的改革,但也应当看到,银行的风险问题正迅速扩展到银行业各个方面,对现行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因此,遏制金融风险,建立与我国现行银行业相互适应的金融监管体系,是当前亟...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薛建波 刘兰设 刘长霞 李玉
宏观审慎监管的提出由来已久。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坚持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成为各国金融监管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在对境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借鉴的基础上,对我国推进实施宏观审慎监管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以期对我国银行监管有所启发。
关键词:
银行监管 宏观审慎 系统性风险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利军
"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是新时代下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必须毫不动摇地贯彻落实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十九大报告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下的金融监管大方向和基本框架,科学研判我国经济金融周期性规律,加快金融去杠杆步伐,努力做到业务经营与风险防控平衡发展、资产负债规模稳健增长与资产质量加快改善同步推进,更好实现现代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
关键词:
金融监管 金融去杠杆 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童中文 范从来 朱辰 张炜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具有协同性,央行专注于维持物价稳定的货币政策可以熨平金融资产价格波动,达到防止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监管目标。在不同经济状态下,货币政策对经济和金融变量的效应具非对称性。在本文的DSGE模型中,系统性风险的产生是内生的,由于其他变量的反应,简单货币政策意外收紧并不一定会降低系统性风险,当金融部门脆弱时往往会造成强冲击。宏观审慎货币政策添加了逆周期资本要求和金融脆弱性反应,高风险状态下其"逆周期缓冲"机制会减弱意外性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获取更高的福利收益,同时兼顾通货膨胀和产出的目标要求,从而更有效地平缓经济波动和维护金融稳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童中文 范从来 朱辰 张炜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具有协同性,央行专注于维持物价稳定的货币政策可以熨平金融资产价格波动,达到防止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监管目标。在不同经济状态下,货币政策对经济和金融变量的效应具非对称性。在本文的DSGE模型中,系统性风险的产生是内生的,由于其他变量的反应,简单货币政策意外收紧并不一定会降低系统性风险,当金融部门脆弱时往往会造成强冲击。宏观审慎货币政策添加了逆周期资本要求和金融脆弱性反应,高风险状态下其"逆周期缓冲"机制会减弱意外性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获取更高的福利收益,同时兼顾通货膨胀和产出的目标要求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田娇 王擎
我国经济近年处于下行期,金融风险不断上升,央行、银监会等相继提出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通过金融政策来防范风险是常规之举,但多重金融政策之间可能存在不一致性。文章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比较分析表明,在资本监管要求下,取消银行存贷比约束或银行间市场的政府隐性担保等弱化流动性干预的措施,将起到一定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当经济金融领域遭受各类负向的外生冲击时,就减缓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而言,取消政府隐性担保的措施更为稳健。可见,应重视不同的银行流动性干预政策对资本监管宏观审慎性的影响,通过政策之间的兼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田娇 王擎
我国经济近年处于下行期,金融风险不断上升,央行、银监会等相继提出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通过金融政策来防范风险是常规之举,但多重金融政策之间可能存在不一致性。文章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比较分析表明,在资本监管要求下,取消银行存贷比约束或银行间市场的政府隐性担保等弱化流动性干预的措施,将起到一定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当经济金融领域遭受各类负向的外生冲击时,就减缓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而言,取消政府隐性担保的措施更为稳健。可见,应重视不同的银行流动性干预政策对资本监管宏观审慎性的影响,通过政策之间的兼容匹配来强化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文章的研究对于评价现有政策效果以及提升我国金融政策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圆圆
随着金融机构混业经营和金融衍生品的发展,金融体系的联动性、复杂性和外溢性等特征愈发突出,近年来我国金融风险不断累积,其传染性、系统性和破坏性日益显著,且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的金融风险带有结构性和体制性特征,与财政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国此,财政在以最后贷款人、微观审慎监管和存款保险制度共同构筑成的金融安全网下,理应"有进有退",明确财政作为经济主体和公共主体的职能定位。本文在明确系统性金融风险内涵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当前阶段潜在的金融风险及其特殊性,深入分析在防范化解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时提高财政参与度的合理性;从财政作为风险责任主体、防范化解风险的参与主体和公共救助主体三个层级来探讨财政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作用机制,构建财政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制度框架;提出应当进一步加强"出资人"的风险监管职责,运用结构化工具分类引导化解风险和实现多渠道的财政资金供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