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49)
2023(8767)
2022(7450)
2021(6795)
2020(6062)
2019(13933)
2018(13557)
2017(26481)
2016(14285)
2015(16243)
2014(16197)
2013(16259)
2012(15293)
2011(13811)
2010(14166)
2009(13644)
2008(12947)
2007(11777)
2006(10179)
2005(9274)
作者
(41909)
(34939)
(34838)
(33475)
(22050)
(16871)
(16217)
(13600)
(13229)
(12369)
(11823)
(11800)
(11122)
(11064)
(10964)
(10933)
(10739)
(10232)
(10150)
(10112)
(8631)
(8621)
(8614)
(8050)
(7963)
(7946)
(7760)
(7718)
(7141)
(7005)
学科
(56680)
经济(56616)
(40089)
管理(38705)
(32716)
企业(32716)
(27492)
金融(27490)
方法(27383)
(25534)
银行(25509)
数学(24742)
(24712)
数学方法(24547)
中国(21406)
(18718)
(15943)
(15628)
地方(13283)
(12976)
财务(12952)
财务管理(12923)
企业财务(12364)
(12192)
业经(12182)
(11538)
贸易(11528)
中国金融(11225)
(11223)
农业(10741)
机构
大学(203805)
学院(201808)
(84613)
经济(82658)
管理(74948)
研究(69924)
理学(63636)
理学院(62908)
管理学(61840)
管理学院(61459)
中国(61264)
(42873)
科学(42217)
(41946)
(36510)
(36372)
中心(35389)
财经(33191)
研究所(33058)
(30888)
业大(30121)
(30089)
农业(28979)
北京(27373)
经济学(27220)
(26099)
师范(25822)
(25290)
经济学院(24919)
财经大学(24819)
基金
项目(131137)
科学(102190)
研究(95073)
基金(94926)
(82722)
国家(82038)
科学基金(69157)
社会(59361)
社会科(56401)
社会科学(56383)
(51072)
基金项目(50607)
自然(44460)
教育(43609)
(43455)
自然科(43409)
自然科学(43395)
自然科学基金(42652)
编号(39142)
资助(39106)
成果(32683)
重点(30218)
(29551)
(28752)
(27475)
课题(26761)
科研(26014)
创新(25762)
(25136)
教育部(25133)
期刊
(88675)
经济(88675)
研究(60625)
中国(38956)
(37046)
金融(37046)
(33634)
(32542)
学报(32163)
科学(28537)
管理(24367)
大学(24021)
学学(22609)
农业(20813)
教育(18841)
财经(16510)
技术(15594)
经济研究(14363)
(14024)
业经(13525)
(11957)
问题(11887)
理论(11324)
实践(10299)
(10299)
(10005)
技术经济(9724)
财会(9564)
(9406)
国际(9371)
共检索到3071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哲兵  韩立岩  
本文考察了1994—2009年间破产的60家美国金融机构CEO的薪酬数据,重点分析了破产前美国金融机构CEO的薪酬结构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变化趋势,全面分析了破产前美国金融机构激励机制失效的表现形式与原因。研究表明:第一,破产前,美国金融机构CEO的收入并没有因为公司业绩不佳而有所下降;第二,CEO薪酬中年薪与年度奖金计划等现金收入占比较小,限制性股票,养老金计划及其他福利津贴收入占CEO总收入的1/3左右,但是相关信息披露有限,无法准确估值;第三,公司高管可利用内部信息,在公司股票价格下跌之前通过行使股票期权等行为获利。美国的教训对于中国商业银行高管薪酬制度建设有着借鉴作用,本文进而对于商业银行...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丹  
企业高管薪酬激励的有效性是公司治理中的重要问题。我国金融机构高管薪酬中存在着中长期激励运用和探索不足以及薪酬与绩效相关性表现不明显两大主要问题。在对于高管薪酬的改革中,一种新的规制思路是关注债权在高管薪酬激励计划中的作用。或有资本证券则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兴起的一种新型混合资本工具,是在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时能自动转换为股权的债券。在高管薪酬激励计划中引入或有资本证券对于提高金融机构高管薪酬激励的有效性、改善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是现有股权激励的一种有益补充。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董培轩  
如今,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影响着世界经济。此次危机暴露了全球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中存在的诸多制度缺陷——金融机构高管过高的薪酬水平便是其中之一。截至目前,世界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对高管薪酬的规制已经在"薪酬的有效治理"、"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监督"以及"薪酬同审慎的风险倾向相匹配"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不过,有关当局在未来仍有必要从事前、事中、事后3个方面对薪酬制度继续进行完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奕明  张爱萍  
本文以2005-2016年的A股上市金融机构为样本,从高管的薪酬结构入手,对高管薪酬与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采用了六种方式来衡量金融机构的风险:市场风险(贝塔系数)、非系统风险、股票收益率波动性、业绩指标ROA和ROE的波动性以及是否违规。研究发现:金融机构高管薪酬与业绩呈显著正相关;金融机构高管薪酬与市场风险有着正向关系,但与其他风险无明显关系;金融机构高管薪酬以货币性薪酬为主,低风险的金融机构往往有着较高的固定薪酬(即固定工资)和较低的变动薪酬(即业绩薪酬),高风险的金融机构则相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戴新竹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薪酬监管在金融监管中的重要性凸显,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和主要国家在金融业薪酬监管的目标范围、薪酬结构、信息披露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规则。在吸收、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我国逐步形成了金融机构薪酬监管框架。但在监管实践中,国内各监管部门对薪酬监管的目标不统一,国有金融机构面临着双重监管,浮动薪酬支付规则不清晰,信息披露制度也不健全。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机构薪酬监管安排,应当将薪酬与金融机构的长期风险挂钩,重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高管薪酬,将监管对象扩展至高风险岗位操作人员,设计多样化的浮动薪酬支付工具,制定明晰的薪酬信息披露细则,并定期对金融机构薪酬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林火平  林翰文  
发达国家金融机构高管薪酬长期以来远远超过其他行业平均水平。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发达国家对高管薪酬采取了较为严格的监管政策,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金融机构高管薪酬的主要特点和问题,总结了其薪酬监管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机构高管薪酬制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清华  胡世超  毛庆  
基于中国上市金融机构2008-2016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研究金融机构高管薪酬风险敏感性问题。结果表明: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与高管薪酬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意味着金融机构高管薪酬契约存在风险敏感性;相较于非国有金融机构,国有金融机构高管薪酬风险敏感性较低;以监事会人数、监事会会议次数、独立董事占比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代理变量,管理层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风险承担与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春  倪来华  
近年来,高管薪酬差距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尤其是金融行业高管的天价薪酬问题已被推上风口浪尖。本文根据锦标赛理论和行为理论,结合当前国内相关研究成果,采用回归方程模型,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上市金融公司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指出目前我国上市金融公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锡元  陆杨  
高管薪酬既被视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最大化股东价值的有效激励机制,又被认为是公司长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管的薪酬取决于很多方面的因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金融企业与其他制造性企业又有较大的不同,影响薪酬的因素较为特别。本文从绩效、金融人才供求、薪酬激励的有效性以及股权激励的实施,这四个方面分析金融业高管天价薪酬的背后的合理因素,同时也深刻剖析了金融业高管天价薪酬的背后不合理因素,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张必武  石金涛  
以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2001年为数据来源的窗口期,实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结构改革对高管薪酬水平及薪绩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薪酬委员会设置以及董事长与总经理二职兼任对高管薪酬水平有显著正影响。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独立董事制度建设与董事长总经理二职兼任均显著提高了薪绩敏感性,薪酬委员会的设置对薪绩敏感性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一系列公司治理改革可以有效抑制行为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提高上市公司高管薪绩敏感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步丹璐  罗蓉曦  李华  
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06—2011年从事航油套期保值业务的交易规模、盈亏状况以及该公司高管薪酬变化特征,考察了该公司高管薪酬与净利润、营业利润以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之间的关系。基于公允价值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被广泛应用的制度背景,将公司业绩分为营业业绩和风险业绩,并比较分析高管薪酬与不同风险业绩的粘性程度,以期从高管薪酬机制中关于对高管投资行为规定的特点找到对管理层投资行为的直接解释。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驰  
如何融合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利益,一直都是公司治理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机构投资者作为介于大股东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第三方力量,有足够的动机参与并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文章采用2004年~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中管理层薪酬的决定因素及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进行分析。文章的研究发现:前十大股东中有机构投资者股东的上市公司中,公司治理机制更加完善,高管权力滥用得到一定的遏制,管理层的薪酬与其经管才能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天华  
2008年经济危机中金融机构"前赴后继"地卷入暴风眼,引发了各学界对金融机构退出市场的相关机制的思考。我国新《企业破产法》已于200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首次专门就金融机构破产作出规定。但金融机构毕竟不是一般的企业法人,破产程序必有其特殊性。新《企业破产法》仅对其破产程序作了一些原则性规定,这些规定如何具体实施.将有赖于一系列具体措施的支撑,如个人债权的清偿顺序及保障问题、破产管理人的选任问题和破产金融机构资产的变现问题、存款保险制度问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戴书松  黄楠  
本文以2011-2015年A股全部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平衡面板数据,基于"薪酬辩护假说"及"高层梯队理论",探讨了薪酬辩护需求对高管实施应计盈余管理及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并分别依据产权性质以及高管特征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存在薪酬辩护需求时,高管会采用盈余管理的方式调节业绩进行薪酬辩护,掩饰自身的自利行为,而且这种情况在非国企中更加明显。同时,年轻高管以及任期较短的高管更容易这么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睿智  
根据高阶管理理论,管理者团队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显著影响到组织的行为策略,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绩效。笔者以此理论为基础,深入研究了管理者团队的人口统计学特征、高管薪酬以及盈余管理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管理者年龄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管理者学历与正向盈余管理负相关,但是与负向盈余管理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的薪酬激励对于管理者背景与正向盈余管理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负向调节作用。笔者发现,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高管的薪酬制定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