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85)
2023(6256)
2022(5142)
2021(4830)
2020(4076)
2019(8846)
2018(8387)
2017(16748)
2016(8659)
2015(9389)
2014(9222)
2013(9043)
2012(8274)
2011(7446)
2010(7947)
2009(7949)
2008(6862)
2007(6064)
2006(5395)
2005(5148)
作者
(22158)
(17960)
(17826)
(17035)
(11427)
(8740)
(8529)
(7143)
(6848)
(6531)
(6126)
(6115)
(5880)
(5610)
(5551)
(5514)
(5332)
(5208)
(5074)
(5035)
(4477)
(4317)
(4171)
(4108)
(4101)
(4079)
(3966)
(3860)
(3624)
(3536)
学科
(27221)
经济(27175)
(27027)
金融(27027)
(25917)
(24811)
银行(24804)
(24033)
管理(21024)
(19776)
企业(19776)
中国(18375)
(11948)
(11833)
中国金融(11216)
(10856)
方法(10809)
保险(10765)
数学(9649)
数学方法(9559)
(8924)
财务(8899)
财务管理(8882)
企业财务(8551)
(8509)
业经(7543)
地方(7402)
业务(6428)
(6399)
(6340)
机构
大学(111893)
学院(111386)
(47742)
经济(46615)
管理(40364)
中国(40266)
研究(36419)
理学(33051)
理学院(32700)
管理学(32248)
管理学院(32018)
(27671)
(23069)
财经(21190)
(20548)
(20441)
金融(20092)
中心(19888)
银行(19731)
(19245)
(18516)
科学(18061)
(17668)
(16783)
人民(16472)
财经大学(16065)
经济学(15977)
研究所(15616)
国人(15475)
中国人(15427)
基金
项目(67116)
研究(53225)
科学(52494)
基金(48379)
(40176)
国家(39765)
科学基金(34193)
社会(34085)
社会科(32287)
社会科学(32278)
(25592)
基金项目(24597)
教育(24483)
编号(22522)
(21506)
资助(20476)
自然(20015)
成果(19595)
自然科(19571)
自然科学(19566)
自然科学基金(19247)
课题(15542)
(15405)
(15392)
重点(15099)
(14566)
(14487)
项目编号(14485)
教育部(13907)
(13903)
期刊
(51234)
经济(51234)
研究(41200)
(36850)
金融(36850)
中国(23846)
(21170)
(15216)
管理(14538)
教育(13150)
学报(12697)
科学(11716)
大学(10901)
财经(10338)
学学(9987)
农业(9531)
(8623)
经济研究(8285)
技术(7562)
业经(7396)
国际(7320)
理论(7160)
实践(6562)
(6562)
世界(6247)
中国金融(6242)
(6225)
问题(5905)
财会(5878)
现代(5232)
共检索到186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自力  
此次由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更深层次的诱因来自于自由市场竞争的失败和对金融创新产品监管的严重缺失当前,美国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危机的中心华尔街危如累卵。五大投资银行中,贝尔斯登和美林证券相继被银行收购,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而剩下的高盛、摩根斯坦利也因形势所迫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世界各国都为美国金融危机而震惊。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邓斌  张涤新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中,信用违约互换蕴含的道德风险使其成为危机发生和发展的助推器。本文通过构建信用违约互换交易的合约设计模型,研究该产品的作用以及控制其道德风险的最优合约设计。分析发现:交易双方资金成本差异决定了信用违约互换具有优化配置信用风险、提高银行收益和拓宽市场主体投资渠道等有利作用,但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会降低银行监督信贷资产的努力水平,导致信用风险积聚和增加。通过引入不完全保护机制,我们给出了有效控制信用违约互换道德风险的最优合约。本文的研究结论为防范和控制信用衍生品隐含的道德风险提供了借鉴,有利于促进其发挥分散信用风险等积极作用。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倪楠  刘立新  
投资银行最初起源于欧洲,是资本市场中主要的金融中介。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是为企业做IPO、证券经纪、资产管理等,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佣金和手续费,而使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的比例较小,因此承担的风险较小。2008年次贷危机以前,在世界范围内,投资银行按照组织形态主要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独立的投资银行形式(代表公司为美国高盛集团、摩根士丹利),该模式下的投行业务专业化程度高,但缺乏存款来源,因此较容易产生流动性危机;第二类为全能型银行形式,即银行既从事商业银行业务,也从事投行业务(代表公司为德意志银行、巴黎银行),该模式的优点在于,利用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充足的特点,可以有效降低流动性风险,且投行业务产生的亏损可以通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游  
本文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进行了反思,总结了多家华尔街投资银行在金融危机中走向困境的教训,提出了完善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建议。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雷曜  
文章回顾了国际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的四次冲击,指出作为衡量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压力和交易对手风险的指标——Libor-OIS,对于市场冲击具有较为敏感的反应。为进一步完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促进货币政策效力,应明晰市场利率的风险构成及其变化,关注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重视交易对手风险的识别,由中央银行开发处置交易对手风险的工具,并改善Libor等报价利率的定价机制。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郑仁杰  
金融危机重创了全球经济,也让各国重新审视自身的金融监管制度,强化金融监管成为了各国的普遍共识。中国金融业虽然未在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但不断出现的金融创新对中国目前的分业监管和监管联席会议的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认为中国目前的金融监管存在功能性监管缺失、监管联席会议不具备决策职能和执行决策的能力、割裂金融监管与金融调控关系等问题。故本文提出:明确法律法规的授权,组建一个有明确法律权限、有实体组织的协调机构,以完善中国目前的金融监管制度。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沃纳·罗斯  梅文  
对于了解冲击亚洲和俄罗斯并波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这次金融危机的起因及教训,“管理式发展”和“道德风险”之说十分重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米歇尔·康德苏将管理式发展描述为政府、国内银行与公司之间为刺激行业的创立,使国家迅速崛起,早日加入先进国家行列而形成的“不适当的密切联系”。这一方法的特点是“采用干预资源市场分配的机制”。这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婕  
2009年以来,美国经济持续温和复苏。拉动美国经济实现稳健增长的深层次动因应从两个维度加以分析,一是强力的财政、货币、产业等政策组合的支持;二是增长理论框架下不同要素变动对经济增长潜力的拉动作用。当前,中国正处于化解结构性矛盾、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借鉴美国经验,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保持宏观政策的协调匹配是确保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基础;推进经济转型应保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平衡发展;着力构建政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为长期持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奠定坚实的基础;平衡不同经济部门的杠杆率,为资本积累创造条件;多维度保障我国长期能源安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志洋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对金融风险压力的测试逐渐从基于微观审慎监管的关注个体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向基于宏观审慎监管的关注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转变,具体表现为压力测试模型融合了偿付能力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但系统性金融风险压力测试模型主要采用的还是银行业的微观数据,反映出监管当局希望通过控制银行业的经营行为来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与传染,是一个从微观到宏观的逐渐上升的监管思路与过程。应进一步明确系统性金融风险压力测试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工具之一,与其他风险管理工具是互为补充的,也具有其局限性;要基于中国国情完善压力场景的设计,并借鉴最新研究成果设计有效的压力测试模型,进而提高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忠东  贾荣  
2007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各国金融业损失惨重,作为金融业三大支柱之一的保险业也未能幸免。文章分析了此次金融危机冲击下全球保险业的风险变动和随之引发的保险业风险管理策略新动向,同时这些变革也给我国保险业在未来的改革与发展中,如何防范风险、健康成长带来深刻的启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凤英  刘凯旋  
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有密切关系,但公允价值不是金融危机的"原凶",充其量只是"帮凶"。正确认识公允价值,充分发挥公允价值会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对应对和解决当前的金融危机有现实意义。我国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做法,而应结合具体实际,对公允价值会计进行改进和完善,使之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鲁桐  
公司治理的失效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国际社会在金融危机后的公司治理改革,重点应放在提高董事会的责任、加强风险控制和改善薪酬制度等方面。从近年来公司治理改革的发展趋势看,维护监管与灵活性的平衡已经成为新一轮公司治理改革的出发点。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公司治理规范的"服从或解释"规则。在给予公司充分的治理选择权的条件下,通过提高透明度,加强市场约束和问责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军  董方军  户海印  
近期,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加之不久之前的"房利美"和"房贷美"被美国政府收归国有、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联邦政府宣布接管美国国际集团(AIG),各主要金融机构人人自危,纷纷寻求买主、忙于自救,以避免破产风险。一系列消息极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提摩西·詹姆斯·邦德  
两年前,我也参加了这个论坛。现如今,全球经济正处于关键时刻,所以在这个时候和诸位分享一些想法,正当其时。我就职于美林证券,此前还曾代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印度尼西亚、泰国、韩国工作了五年。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这些国家都被卷入其中。所以,就亚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