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06)
- 2023(8112)
- 2022(6557)
- 2021(6180)
- 2020(5160)
- 2019(11924)
- 2018(11126)
- 2017(21579)
- 2016(10958)
- 2015(12504)
- 2014(11928)
- 2013(12089)
- 2012(11403)
- 2011(10487)
- 2010(10584)
- 2009(10253)
- 2008(8937)
- 2007(7546)
- 2006(6784)
- 2005(6536)
- 学科
- 济(48408)
- 经济(48364)
- 业(27916)
- 管理(27428)
- 融(26162)
- 金融(26162)
- 中国(23428)
- 银(23127)
- 银行(23125)
- 行(22590)
- 方法(21900)
- 企(21632)
- 企业(21632)
- 数学(20573)
- 数学方法(20488)
- 贸(16994)
- 贸易(16981)
- 易(16828)
- 财(14747)
- 制(12364)
- 出(12044)
- 农(11929)
- 中国金融(11267)
- 业经(9337)
- 地方(9021)
- 口(8719)
- 出口(8718)
- 出口贸易(8717)
- 务(8261)
- 财务(8245)
- 机构
- 大学(157305)
- 学院(152870)
- 济(80159)
- 经济(79042)
- 研究(58545)
- 管理(55384)
- 中国(53664)
- 理学(47084)
- 理学院(46625)
- 管理学(46108)
- 管理学院(45834)
- 财(36584)
- 京(33505)
- 财经(29538)
- 科学(29447)
- 经济学(28901)
- 所(28399)
- 中心(28040)
- 经(27292)
- 经济学院(26366)
- 研究所(25749)
- 财经大学(22481)
- 融(22034)
- 北京(22009)
- 金融(21688)
- 农(21534)
- 院(20710)
- 江(19972)
- 银(18856)
- 范(18410)
- 基金
- 项目(99947)
- 科学(80148)
- 基金(77314)
- 研究(74746)
- 家(66824)
- 国家(66367)
- 科学基金(56661)
- 社会(52452)
- 社会科(50256)
- 社会科学(50249)
- 基金项目(39071)
- 省(33950)
- 教育(33409)
- 资助(33158)
- 自然(33055)
- 自然科(32399)
- 自然科学(32390)
- 自然科学基金(31860)
- 划(29747)
- 编号(27402)
- 部(24818)
- 国家社会(24235)
- 中国(23320)
- 成果(22959)
- 重点(22582)
- 发(22276)
- 教育部(22091)
- 创(21116)
- 人文(20557)
- 创新(20021)
共检索到2443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杜晓蓉
美国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阴影至今仍未消散,各国经济受到这场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很多国家甚至陷入新一轮主权债务危机。因而,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考察和反思美国金融危机的传染性仍然是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以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溢出的传染渠道为切入点。通过构建指标并估算贸易传染渠道和金融传染渠道指数,发现二者均是美国金融危机冲击中国的重要传染渠道。然后利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方法,区分了这两个传染渠道对中国溢出的作用程度。实证结果表明,在美国金融危机期间,这两个传染渠道确实存在;并且贸易传染渠道对中国的作用程度更强烈,作用时间更长久。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志超 邓翔
采用VAR和BEKK模型研究了美国金融危机前后美国股票市场、货币市场、汇率市场与我国股市收益率之间的均值及波动溢出效应,并通过对比危机前后溢出效应的变化,分析了其是否对我国股市产生了传染效应。研究发现,通过美国股市、货币市场和汇率市场,金融危机对我国股市收益率均值水平的传染效应显著,仅通过美国货币市场金融危机对我国股市波动性的传染效应显著。
关键词:
美国金融危机 传导渠道 传染效应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黄飞鸣
论文使用包括美国在内的28个经济体的股票指数的日收益率,进行相关系数及其费雪Z转换来检验美国金融危机的跨国传染效应;并运用单因素模型回归来验证纯传染效应的存在以及用经异方差调整后的相关系数对此纯传染效应进一步判断,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在本次危机中不仅存在金融危机传染效应,而且存在金融危机纯传染效应,而另外8个存在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经济体则不存在纯传染效应。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跨国传染 实证检验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严丹屏 徐长生
本文通过研究金融危机的传染渠道,使人们认识到金融危机的国际性,从而在面临危机时,我们可以积极采取措施,减轻或隔离危机的传递,最大限度地降低金融危机所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传染渠道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耿志祥 孙祁祥
本文通过引入两类风险测度对保险股票指数和沪深300指数进行风险测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等外生事件冲击下的VAR-BEKK-MVGARCHDUMMY-T模型。研究表明:(1)整个样本期内,保险股票指数的两类风险测度都大于沪深300指数,沪深300指数对保险股票指数存在负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而反之却不成立;(2)金融危机增加了保险股票指数的波动性,但对我国整个股票市场影响较小,而保险指数对自然灾害反应更敏感;(3)金融危机增加了两指数的相关性,而自然灾难却降低了两指数的相关性,投资者可以通过持有市场资产组合来分散化自然灾害风险;(4)溢出效应在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冲击下具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年华 黄佳耿 徐浩宇
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使得SDR篮子中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溢出效应成为关注焦点。本文基于TVP-VAR-DY模型,构建汇率时变溢出指数,实时考察人民币汇率与美元、英镑、欧元、日元汇率的波动溢出关系,进而识别人民币汇率对主要货币汇率的溢出影响,旨在为增强汇率改革效果和规避汇率风险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改革强化了人民币汇率的净溢出效应,尤其"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对SDR其他货币汇率的净溢出效应增强。然而,汇改期间爆发的极端金融风险冲击会削弱改革效果,尤其危机爆发中心所在国汇率首当其冲,若当局通过汇率贬值抵御危机,则会弱化本国汇率的溢出影响。此外,汇率改革虽然提升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溢出影响,但与美元、欧元等汇率相比,人民币汇率的时变净溢出水平仍较低,在SDR货币体系中的溢出影响地位仍待提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柳勇 周强
2007年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几乎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发生。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考察了跨国银行在金融危机国际传染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经济状况良好时期,资产证券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存在使得银行私人最优的流动性准备低于社会最优水平,二者在降低银行融资流动性风险的同时,扩大了市场流动性风险。即使从长期来看银行也是稳健的,短期资产价格波动也可能导致挤兑,引发系统性风险。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维护国内金融体系稳定的启示。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资产甩卖 系统性风险 传染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嘉嬴
自2007年上半年起,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了世界的每个角落,其波及范围之广史无前例。首先,本文采用14个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从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8日的汇率日数据,利用Granger检验以及VAR系统下的脉冲分析检验,得到了14个国家相互之间的传染关系。随后,本文分别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两个角度对传染性关系检验结果加以剖析。最后,本文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和金融监管机构分别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陈兵 孙立坚
对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研究进行综述。金融危机的传染性研究主要集中于两大主题:一是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是否确实存在;二是金融危机传染的渠道和机制。目前对这两大主题的研究都存在争议,这与对传染的界定有很大关系。文章首先探讨金融危机传染的概念;其次重点分析了金融危机传染的渠道(基本面传染渠道和非基本面传染渠道);最后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传染 渠道 国际金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靖佳 张龑 孙浦阳
为了验证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渠道的有效性,本文使用我国匹配后的微观企业数据首次构建了微观企业对危机溢出渠道的敏感度指标,分别检验了信号渠道、贸易渠道和融资渠道对危机跨国溢出效应传导的有效性。研究发现,我国微观企业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周期信号敏感度最为显著,危机的"自我实现"效应降低了我国实体经济的投资和消费,最终影响生产环节。而金融市场开放度相对较低、企业出口产品需求弹性较小的特征使得我国微观企业对贸易和融资的敏感度并不显著。此外,企业自身的异质性、所处城市的差异性对上述传导渠道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考虑了样本选择性偏误、内生性以及指标有效性等因素后,本文的主要结论依然稳健。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传导途径 微观作用机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安仲
目前,对于金融危机国际传染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危机传染渠道上,而较少关注危机传染效应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以及政府政策对传染性的影响。本文利用Lotka的传染模型研究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欧盟和日本的传染性,结果发现,在没有政策干预的情况下,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传染滞后于其他国家,且影响的严重性相对较小,但中国经济恢复的速度比较缓慢。而在有政策干预的情况下,中国受影响的严重性明显降低,但是政策干预并不能使得中国迅速从美国金融危机中恢复。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传染效应 政策干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曾忠东 谢志超 丁巍
金融危机的贸易溢出效应主要是通过价格效应和收入效应实现的。中美两国存在密切的互补型贸易关系,本文就美国金融危机通过价格效应对我国贸易状况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与收入效应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贸易溢出的价格效应显著,而收入效应较小;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贸易的溢出效应主要是显著影响了出口,而对进口的影响较为短暂。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韦艳华 齐树天
对金融市场信息传导机制的研究发现,市场收益率和波动的变化及它们对市场间相关性的影响是检验金融危机传染的基础。Copula函数能够捕捉非线性和非对称相关,避免线性相关系数可能带来的误导,结合Copula理论、Bayes时序诊断以及Z检验,可以更加有效地检验金融危机传染。本实证研究表明,越南金融市场相对独立,即使在金融危机后,越南与亚洲其他主要国家或地区金融市场之间的相关性依然很弱,不存在对其他金融市场的危机传染,2008年以来在越南爆发的金融危机引发更大规模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吴婷婷 王天浩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剧烈震荡,在危机不断升级的过程中,美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救助政策,不仅较好地稳定了国内市场,对全球经济复苏也作出了贡献。近年来经济形势不甚乐观,伴随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重温美国金融危机救助政策有利于更好地指导我国金融改革。本文将从美国金融危机救助政策着手,重点考察救助政策对其国内市场的影响以及国际溢出效应,通过分析政策利弊来得出对我国金融风险防范与管理的针对性建议,研究表明,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无论对于国内市场救助还是国际溢出效应均表现良好,而常规性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在单独使用时效果均不明显,但两者协调运用对经济复苏有较大帮助。基于此,本文总结出以下几点对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政策启示: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加强国际协作;重视信心在金融危机期间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成 王建军 张国柱
文章用金融危机四阶段周期理论剖析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通过构造金融渠道危机传染模型及贸易渠道危机传染模型,对20国集团国家金融危机隐蔽期、危机爆发期、危机深化期和危机恢复期的数据进行检验,得出结论:金融渠道具有显著地周期性危机传染特质;贸易渠道具有次显著地周期性危机传染特质,传染性变化与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渗透同步;贸易渠道传染性周期演进滞后于金融渠道;金融危机恢复期宏观经济变量显著性增强,表明调节宏观经济政策可以降低金融危机的传染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