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98)
- 2023(11001)
- 2022(9223)
- 2021(8418)
- 2020(6707)
- 2019(15241)
- 2018(14620)
- 2017(28298)
- 2016(15091)
- 2015(16767)
- 2014(16696)
- 2013(16610)
- 2012(15961)
- 2011(14694)
- 2010(15577)
- 2009(14710)
- 2008(13825)
- 2007(12659)
- 2006(11788)
- 2005(11192)
- 学科
- 济(66601)
- 经济(66535)
- 业(44917)
- 管理(41877)
- 企(34940)
- 企业(34940)
- 中国(28356)
- 融(27317)
- 金融(27316)
- 银(25561)
- 银行(25552)
- 行(24935)
- 地方(24296)
- 农(21507)
- 方法(18061)
- 财(17237)
- 业经(17035)
- 制(16317)
- 数学(15242)
- 农业(15115)
- 数学方法(15031)
- 贸(13203)
- 贸易(13185)
- 策(12964)
- 易(12739)
- 地方经济(12559)
- 发(11756)
- 中国金融(11334)
- 务(10416)
- 技术(10394)
- 机构
- 学院(215190)
- 大学(211315)
- 济(94699)
- 经济(92539)
- 研究(81412)
- 管理(78386)
- 中国(69033)
- 理学(64785)
- 理学院(63982)
- 管理学(63129)
- 管理学院(62678)
- 京(46514)
- 财(46205)
- 科学(45032)
- 所(41375)
- 中心(38297)
- 研究所(36744)
- 江(35005)
- 财经(34611)
- 农(33874)
- 经(31180)
- 范(31057)
- 师范(30820)
- 北京(30776)
- 州(29128)
- 院(29061)
- 经济学(28772)
- 业大(26671)
- 银(26461)
- 农业(25861)
- 基金
- 项目(129881)
- 科学(102355)
- 研究(101711)
- 基金(91356)
- 家(77771)
- 国家(77007)
- 科学基金(65566)
- 社会(64434)
- 社会科(61213)
- 社会科学(61203)
- 省(51441)
- 基金项目(46744)
- 教育(45872)
- 划(43154)
- 编号(42825)
- 自然(38655)
- 自然科(37743)
- 自然科学(37735)
- 资助(37734)
- 自然科学基金(37045)
- 成果(36853)
- 发(34885)
- 课题(31142)
- 重点(29704)
- 发展(29001)
- 展(28497)
- 部(28476)
- 创(27437)
- 性(27031)
- 国家社会(26080)
- 期刊
- 济(117610)
- 经济(117610)
- 研究(75468)
- 中国(51600)
- 融(41872)
- 金融(41872)
- 财(33911)
- 农(33835)
- 管理(32223)
- 教育(29178)
- 科学(26957)
- 学报(26351)
- 农业(22493)
- 大学(21190)
- 业经(19990)
- 学学(19481)
- 技术(18743)
- 经济研究(18532)
- 财经(17154)
- 经(14783)
- 问题(14781)
- 国际(13405)
- 贸(13094)
- 世界(11995)
- 坛(11603)
- 论坛(11603)
- 业(11568)
- 现代(10774)
- 理论(10436)
- 技术经济(10251)
共检索到3648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肖辉
当人们对虚拟资本(比如次级债券)未来收益的现值丧失信心时,将纷纷抛售虚拟资本,追逐货币,货币内在矛盾激化,金融危机爆发。美国金融危机是信用危机,根源在于货币和资本内在矛盾的激化。东北地区经济对外开放度不高,金融机构发展迟缓、银行不良贷款水平较高、直接融资比重偏低,美国金融危机对东北地区经济和金融业的冲击不大。在美国金融危机背景下,东北地区金融发展策略包括防止不良贷款产生、促进具有区域特色的金融创新、加强企业直接融资、完善信用体系、加大对农村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洪梅 任怀谨
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保障地区经济短期利益并提升长期竞争力,东北地区要顺应世界经济绿色增长的潮流和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主旨,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环境条件、绿色发展基础和工农业传统优势,将绿色发展作为应对经济增长"内忧外患"的突破口,以经营和管理体制创新为动力引擎,将经济危机的挑战视为绿色增长的机遇,力求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关键词:
绿色经济发展 可行性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萌 王小万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加剧,保证政府卫生支出的稳定或持续增长成为各国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文章在梳理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的卫生发展策略框架的基础上,从政府卫生支出、政策工具和效果3个维度,系统地分析了国际社会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在卫生改革过程中所采取的相关政策与措施及其经验与教训,为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与学习的相关经验。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卫生筹资政策 卫生支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童佳 刘小刚
本文认为,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标志着美国超前消费模式和自由资本主义模式的终结,也标志着旧的世界金融体系的崩溃,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大的调整和动荡时期。受其影响,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外部需求增长将明显下降,并导致工业增速相应放慢,以住房、汽车为对象的信用消费可能出现明显下滑。但从长期来看,我国国内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国际位势相对有利,为了降低风险、把握机遇,应采取积极措施,刺激内需增长,加速经济结构的转型,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第一,宏观调控取向应调整为保增长,调结构;第二,适度放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第三,采取积极措施,加速推进节约型经济与循环经济发展;第四,加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加快实现城乡一...
关键词:
次贷危机 消费 增长潜力 内需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浩进
美国金融危机主要在于金融风险内生力量和外部环境两个因素,其所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减速。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应该在扩大投资、促进国内消费、扩大政府支出、继续促进出口等方面,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同时要继续注重环境与生态的保护。
关键词:
美国金融危机 金融风险 经济衰退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亮 衣保中
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深入实施,东北地区经济呈现快速增长势头。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社会的核心,在促进东北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整体金融发展水平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应从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加大银行业建设力度、深入推进资本市场发展、提升区域金融合作水平、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等方面促进东北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东北地区 金融发展 评价 差距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君霖
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实现"双碳"目标任重道远,资金需求庞大,需要坚持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的作用。从东北地区的情况来看,农业在地方生产总值中占比较高,老工业基地资源使用效率偏低,碳排放压力较大,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绿色金融在支持东北地区实现双碳目标、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大有可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胡斌 张宝祥
近年来,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资金的结构在发生重大变化,银行贷款的占比不断降低,债券融资、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新型融资渠道占比不断提升。东北地区金融业发展水平与全国相比,在规模增长、结构调整和创新优化等方面都相对滞后。因此,东北地区应进一步明确"政府调控引导优先,培育市场竞争繁荣"的战略思路,树立以增加金融供给为核心目标的金融扩张理念,健全功能配套完善的金融体系,做强做大地方金融机构,加快金融集聚区建设,以强势的政策因素驱动东北地区金融业提速成长。
关键词:
东北地区 金融业 融资规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高静文
当前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项重大方针政策中,无论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区域经济结构,还是进行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接续产业,首要面临的问题还是资金的筹集和运用。单纯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不可能满足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资金需求,而且不符合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因此,要摆脱依赖国家政策倾斜和援助的传统发展思路,从根本上解决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资金问题。本文从金融中介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发展及融资方式的创新等几方面阐述了东北振兴中的资本供给将主要依靠市场化运行的金融渠道来筹集。
关键词:
东北振兴 资金需求 金融发展 资本供给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业华 刘杰
由于金融危机使得技术、竞争和消费者的品位等产生快速变化,企业必须持续开发新产品和服务。本文通过分析"口红效应"的特征、针对金融危机下企业新产品开发的现状,提出了新产品开发的"口红效应"策略。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新产品开发 “口红效应”策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武魏巍
一、城市碳金融悄然兴起2010年1月2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政策驱动的不同步复苏"为题发布了《2010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2010年全球经济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期"。随着全球第一轮救市措施的效果显现,全球经济复苏超过了预期。很多国家都把发展城市碳金融作为走出金融危机阴霾、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和重振金融业的重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碚
中国不仅要发展高技术产业,也必须长期努力将传统产业发展为"精致产业",培育更多"精致企业"当前,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一次严重的危机。危机发生于美国房地产的贷款领域,迅速伤及整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华迎 陈进 吴贤彬
一、金融危机演变为主权债务危机2007年7月爆发的金融危机源于美国次贷泡沫破裂,在华尔街创新性金融衍生工具推动下,迅速波及国际市场每个角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芳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企业、特别是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及其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内部审计须根据利益相关者的期望重新进行战略定位,在预算约束条件下关注公司治理,扩大风险管理审计,调整审计方式方法,为组织增值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