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92)
- 2023(16145)
- 2022(13611)
- 2021(12485)
- 2020(10682)
- 2019(24410)
- 2018(24134)
- 2017(45962)
- 2016(25346)
- 2015(28723)
- 2014(28881)
- 2013(28661)
- 2012(27408)
- 2011(24876)
- 2010(25466)
- 2009(24164)
- 2008(23279)
- 2007(21156)
- 2006(18823)
- 2005(17462)
- 学科
- 济(102936)
- 经济(102810)
- 业(65733)
- 管理(64922)
- 企(50047)
- 企业(50047)
- 方法(39812)
- 中国(36932)
- 数学(34690)
- 数学方法(34341)
- 融(30780)
- 金融(30772)
- 农(30766)
- 银(30441)
- 银行(30385)
- 行(29283)
- 地方(28817)
- 财(27382)
- 制(25087)
- 业经(22971)
- 学(22148)
- 农业(20816)
- 贸(19370)
- 贸易(19351)
- 易(18698)
- 理论(16989)
- 务(16771)
- 财务(16718)
- 财务管理(16668)
- 体(16157)
- 机构
- 学院(358279)
- 大学(358212)
- 济(144204)
- 经济(140657)
- 研究(131329)
- 管理(127636)
- 中国(109228)
- 理学(106463)
- 理学院(105116)
- 管理学(103138)
- 管理学院(102475)
- 科学(81262)
- 京(79375)
- 财(71085)
- 农(70423)
- 所(69395)
- 研究所(62568)
- 中心(62392)
- 江(58467)
- 农业(55534)
- 业大(55348)
- 财经(54350)
- 北京(51075)
- 范(49112)
- 经(49033)
- 师范(48507)
- 州(47219)
- 院(47177)
- 经济学(44213)
- 省(42580)
- 基金
- 项目(227988)
- 科学(175697)
- 研究(166167)
- 基金(160473)
- 家(141081)
- 国家(139785)
- 科学基金(116611)
- 社会(101623)
- 社会科(96000)
- 社会科学(95972)
- 省(91387)
- 基金项目(84194)
- 划(77284)
- 教育(76487)
- 自然(74990)
- 自然科(73169)
- 自然科学(73145)
- 自然科学基金(71811)
- 编号(69014)
- 资助(67097)
- 成果(58064)
- 发(53611)
- 重点(52183)
- 课题(49715)
- 部(49493)
- 创(46854)
- 创新(43907)
- 科研(43802)
- 性(42416)
- 发展(42403)
- 期刊
- 济(168803)
- 经济(168803)
- 研究(114867)
- 中国(83371)
- 农(65432)
- 学报(60821)
- 融(56302)
- 金融(56302)
- 财(55659)
- 科学(53430)
- 管理(46599)
- 大学(45215)
- 教育(43922)
- 农业(42946)
- 学学(42210)
- 技术(30989)
- 业经(27580)
- 财经(26834)
- 经济研究(26458)
- 业(23151)
- 经(22930)
- 问题(22138)
- 图书(18096)
- 版(17985)
- 理论(17956)
- 贸(17846)
- 国际(16840)
- 技术经济(16829)
- 世界(16410)
- 实践(16195)
共检索到5768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云林
本文通过实证方法探讨次贷危机引发和扩散中的利率风险问题。主要结论是:从长期利率角度看,对房市的"松"货币政策从2001年降息一直持续到2005年6月;过低的长期利率会过度挤压金融机构放贷的长期收益,进而增大金融体系的利率风险。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是,高利率、强美元导致的大量外资流入与混合调息抵押初始低利率相结合,共同推动了高风险次贷的发放;在高息和房价下跌条件下,大量混合调息抵押集中进入初次利率重置期,导致次贷违约状况的急速恶化。次贷危机扩散中,尽管联邦基金利率快速下降,但高风险的金融环境导致低利率对增加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刺激作用失效。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杨 张宗新
金融加速器理论是关于金融市场通过信贷渠道对于宏观经济波动的周期性放大效应的理论。金融加速器理论有三个重要的假设:资产负债表状况是企业支出的重要决定因素;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状况在经济衰退时期比其它时期对于企业支出更具解释力;金融加速器影响小企业的可能性大于大企业。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波及中国经济,金融加速器"小冲击、大波动"的特点在中国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中国经济自身的特点又对金融加速器的研究和利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关键词:
金融加速器 中国 次贷危机 存在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惠晓峰 杨川 刘斯旸
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给中国带来了严峻考验,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此次危机向我国金融体系蔓延?本文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危机传染具有波及效应、净传染效应、免疫效应与寄生效应;其中外债市场膨胀、通货膨胀压力与外贸依存度是导致金融危机国际传播的主要因素。在全球金融环境不容乐观的背景下,施行适度紧缩的利率政策与扩张的财政支出政策能有效抑制金融体系进一步恶化的进程。
关键词:
次贷危机 金融危机传染 结构方程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信 周晴
从本轮次贷危机我们可以看出:"大而不倒"问题比危机之前显得更加严重,关于防止危机再次发生之前提条件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系统性重要机构或"大而不倒"银行上面。文章认为,解决"大而不倒"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涉及资本金、流动性管理、对手方风险管理等诸多方面。目前,理论界对解决"大而不倒"问题是有分歧的。文章试图从多维视角对其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继志
早期金融危机生成机制分析强调的是经济周期变化使企业经营状况恶化,进而导致金融体系不稳定。现代金融危机生成机制分析注重的是投机冲击和金融体系脆弱等因素的作用。美国次贷危机由房地产泡沫、房贷市场风险、房贷资产过度证券化和金融监管失灵等因素共同促成。金融危机一经发生,就会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传导扩散,造成金融市场动荡乃至经济衰退。对金融危机生成和扩散机制进行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对维护金融稳定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投机冲击 次贷危机 资产证券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海洲 许成钢
导言东亚金融危机向经济学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危机以前,东亚经济体的表现一直相当优异──高增长率、高储蓄率以及合理的财政政策。危机的爆发除了归因于外部冲击以外,是否各个经济体内部还存在根本性的缺陷?本文分析金融制度问题是如何导致金融危机的。对亚洲危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志杰 程磊 张海霞
文章把房地产金融体系作为整体,从衍生品风险控制机制、房地产周期、替代性等角度出发,对于住房抵押债券体系和房地产投资信托体系进行了对比研究和总体分析,提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是破解房地产金融难题的首选。
关键词:
房地产金融 信托投资基金 抵押债券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彭兴韵 吴洁
本文对美国次贷危机到全球金融危机的演进过程进行了简要回顾,认为危机的根源是过去20多年里美国过分地追求完全自由市场竞争的结果,它再次暴露了自由竞争市场的缺陷。文章还分析了从次贷危机到全球金融危机演变与深化的机制,以及政府应对这次危机所采取的方方面面的措施和危机后的金融发展。文章最后总结了这次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几个方面的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瑞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武力超
本文采用包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金融体系结构会有一个短期逆转的现象。而在大多数新兴经济体中,由于股票市场发展并不十分充分,金融危机发生后,新兴经济体金融体系结构变化的广度会小于那些金融体系结构均衡发展的国家。因此,新兴经济体由于经济衰退和金融体系破坏而承担的成本更高,经济恢复需要的时间更长。研究结论表明,政府不应仅仅关注金融体系的发展,应该致力于建立更为均衡发展的金融体系结构,而且注重提升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质量和法治完善程度,将有助于金融危机的治理。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金融体系结构 政府治理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宇 刘洪玉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美国住房金融体系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特点,重点分析了公共住房政策在美国住房金融体系中的体现,以及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总结了美国住房金融体系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住房金融市场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住房金融 公共住房政策 次贷危机 美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清 韩颖慧
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可简单的分为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和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银行在金融体系中为全社会提供流动性、管理支付清算,银行的稳定对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至关重要。传统的银行危机传导理论并不能有效解释近期银行危机传染事件。运用三期模型比较了不同金融体系下银行挤兑在区域间的传导条件,对发展中国家、转轨国家频繁爆发的银行危机的原因给出体系层面解释。
关键词:
银行危机 金融体系 资产价格波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陶昌盛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本次金融危机再次暴露出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重大缺陷,特别是以美元本位为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潜存着巨大风险,成为引发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势在必行,次贷危机为改革提供了新契机。对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目标和效果,我们应当要有清醒的认识,注重政策方案的可操作性,避免过于理想化。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不断提高区域金融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努力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同时要量力而行,正确处理好角色定位。
关键词:
美元本位 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明
次贷危机已经演变为美国金融史甚至全球金融史上最深重的危机之一。这场危机可能将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拖入衰退的深渊,它也因此引起了各国对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反思。美国政府应对次贷危机的表现与美国在全球所推行的市场原教旨主义背道而驰,这对美国政府的信誉构成了严重打击。次贷危机也将对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格局构成冲击,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在危机中不可能全身而退。且看本文对危机深层次影响的剖析。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易宪容
"信用扩张过度"是指信用货币膨胀速度快于实体经济产出的增长速度。它可以是价格型的、数量型的,也可以是制度型的及市场型的。它是金融危机的根源。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是信用无限扩张的结果。这种信用无限扩张的主要工具是影子银行。影子银行的目的就通过信用的无限扩张来提高金融资产的杠杆率,过度地使用公共性的金融体系,从而为金融机构谋取利润最大化,但其风险要整个社会承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