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97)
2023(8421)
2022(7003)
2021(6816)
2020(5444)
2019(12655)
2018(12129)
2017(23866)
2016(12796)
2015(14334)
2014(14032)
2013(14072)
2012(13385)
2011(12523)
2010(12410)
2009(11674)
2008(11471)
2007(9926)
2006(8946)
2005(8288)
作者
(34716)
(28978)
(28804)
(27777)
(18748)
(13677)
(13141)
(11254)
(11114)
(10365)
(9975)
(9419)
(9388)
(9337)
(9187)
(8981)
(8722)
(8476)
(8383)
(8007)
(7395)
(6978)
(6917)
(6567)
(6519)
(6503)
(6319)
(6159)
(5819)
(5738)
学科
(54385)
经济(54315)
管理(33190)
(30929)
方法(23474)
(23248)
企业(23248)
数学(21748)
数学方法(21545)
中国(18598)
(15541)
贸易(15534)
(15317)
(15149)
(13573)
(11177)
(10522)
银行(10516)
业经(10270)
(10256)
(10251)
金融(10251)
(10143)
农业(9506)
环境(8433)
及其(8271)
(8239)
(8084)
地方(8049)
关系(7522)
机构
大学(185362)
学院(181582)
(91040)
经济(89584)
研究(70921)
管理(67921)
理学(57655)
中国(57239)
理学院(57030)
管理学(56394)
管理学院(56031)
(42026)
(39730)
科学(37065)
(35395)
财经(33080)
研究所(31923)
中心(31009)
经济学(30642)
(30501)
经济学院(27732)
北京(26549)
(25644)
(25530)
财经大学(24786)
(24756)
(24497)
师范(24386)
业大(21319)
科学院(20265)
基金
项目(115851)
科学(93291)
研究(88225)
基金(88103)
(76470)
国家(75911)
科学基金(64407)
社会(59617)
社会科(56814)
社会科学(56807)
基金项目(44301)
教育(40471)
(39401)
自然(38510)
自然科(37671)
自然科学(37662)
资助(37632)
自然科学基金(37075)
(35457)
编号(33904)
成果(29419)
(28679)
国家社会(26371)
重点(26110)
中国(25897)
(25412)
教育部(25372)
课题(24214)
(23688)
人文(23651)
期刊
(97032)
经济(97032)
研究(65365)
中国(35726)
(29423)
管理(25981)
(25564)
金融(25564)
科学(23934)
(22849)
学报(22597)
教育(20133)
大学(18656)
经济研究(18033)
学学(17174)
财经(16803)
农业(15882)
(15238)
国际(14708)
(14634)
技术(13685)
世界(13506)
业经(12968)
问题(12958)
(9474)
技术经济(8767)
统计(8525)
理论(8147)
现代(8056)
(7998)
共检索到2876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于加武  庞丽艳  金虹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虽然在短期内促进了美国经济复苏,但也同样给美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向影响。不断推升的财政赤字,酝酿着债务货币化的风险;美联储的独立性亦在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下受到威胁;而最为重要的是,大规模的政府干预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凸显,财政悬崖问题严重。危机下美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受损、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激增以及后危机时代的"金融加速器"效应,是货币政策出现负向效果的根源。因此,对于中国而言,正视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可能弊端,正确处理好经济目标的长短期关系,利用市场机制重塑经济活力,将是未来我国经济复苏与向好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闾海琪  
近期,为应对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和价格水平走低,美联储开始不断释放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会通过多个渠道促进美国经济增长和扩大出口,但也会对其他经济体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产生诸多负面冲击,其中美元贬值和其他主要货币升值正引发各国竞相贬值的汇率战甚至贸易保护加剧,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重大不确定性因素,后果十分严重。其对我国的负面冲击尤其巨大,需要统筹考虑,妥善应对。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树同  刘明学  栾雪剑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美联储实施了非常时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文对美联储实施该政策的原因、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美联储未雨绸缪,提出该政策的退出机制,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如何在经济逐步启稳后把握恰当的时机和节奏实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及时转向,防范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永刚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影响的逐渐深化,美国在采取第一轮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失效后,还可能采取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和刺激经济。此种极端货币政策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并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对此,文章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产生的机理出发,在着重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可能造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所应采取的应对策略,以减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陶士贵  姜智翔  
本文采用2008年10月—2021年10月的月度数据,探究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物价水平的影响。机制方面,考虑到量化宽松政策在国际上传导的方式,本文将汇率和贸易作为主要渠道,并加入金融渠道作为补充,分别代入VAR和SVAR模型中进行验证,以更全面地反映中美间的传导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的通货膨胀水平的确会受到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随着美联储逐步扩张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中国物价有上涨的趋势。而当美联储采取加息等措施时,中国将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但是这种压力并非是长期的,大约在5—6个月后逐渐减弱。同时,本文对疫情后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进行单独分析后发现,由于中国及时采取稳健措施,此轮的影响较之前而言并不明显。对此,我国应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加强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监测;合理引导和管控国际资本流动;加强对美国货币政策变化的预测、监控和应对。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虹  马永健  
文章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研究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与退出对以G20国家为主要样本经济体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溢出效应差异比较显著;相对浮动汇率经济体,政策对钉住汇率经济体的影响较大;对中国而言,贸易渠道和输入性通货膨胀效应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作用于我国宏观经济的主要传导途径。另一方面,以美联储加息为主要标志的退出机制可能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正常运行带来不小挑战,尤其应警惕潜在的通货紧缩和币值下行风险;此外,加息有助于缓解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但对我国股市可能造成短暂的负向冲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渤  苏宇慧  于震  
本文采用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模型),选取24个代表性的国家和经济体实证考察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溢出效应。不仅考察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直接溢出效应,即集中分析美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中国经济各方面的影响,以此衡量中国经济受到冲击;而且评价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间接溢出效应,即从美国整体经济情况变化、对发达国家政策示范效应、对发展中国家冲击压力和国际经济波动等4个角度,分析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之后,由于政策引致的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中国经济可能带来的间接影响。此外,还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进行了展望。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肖芍芳  黄洁文  
次贷危机后,美国选择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贸易渠道和货币渠道传导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出口额、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有长期正效应,对产出则有短期的正效应,且贸易渠道是该政策传导的重要途径。中国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冲击,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扈文秀  王锦华  黄胤英  
本文首先基于托宾Q理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视角,对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然后对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托宾Q值、货币政策及经济走势进行梳理总结,探索对我国当前货币政策走向的启示意义,最后得出以下结论:美联储的四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保持了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刺激创新型企业融资,起到了恢复市场信心、复苏房地产市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作用。在我国,随着股票市场在货币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托宾Q值逐步显现。2007年以来在中国人民银行实施偏紧的货币政策下,我国有效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201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继续稳定增长,但部分宏观经济指标呈下滑趋势,金融市场资金持续紧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冯香珍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美国先后两次推出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创造定量的货币来实现较为宽松的货币流动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货币政策的一举一动都将对世界各国产生重大影响。我国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实体,很容易受到国际资本的追捧,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边卫红  陆晓明  高玉伟  陶川  
在2013年6月联邦市场公开委员会会议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向市场发出了调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伯南克的这一表态不仅通过预期作用于美国经济的增长路径,也使得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着外溢性政策冲击的风险。本文就当前市场对于美联储退出QE的预期逐渐强化的情势下,美联储将如何选择QE退出的时点和路径,美联储退出QE的后续影响以及对我国影响的传导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如何化解这一潜在的政策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姚斌  
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影响的逐渐深化,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采取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和刺激经济。此种极端货币政策将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深远影响并在各个层面引发共振。对此,本文在着重分析美、英、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基础上,从我国立场出发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理  余慧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实施了大规模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些政策促进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同时也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产生了较强的溢出效应。本文选取2008年7月至2013年11月的月度数据,以美联储的基础货币与购债规模为自变量,以金砖五国的经济产出、物价水平、进出口贸易、汇率、资本市场波动、货币供应量为因变量,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的技术方法,研究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金砖五国的溢出效应。结论显示,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金砖国家的影响效果持续而稳定,尤其在短期内会导致金砖国家的实体经济产出上升、促使金砖国家的货币升值,并推动金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晓芬  张羽  卢嘉聪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的重创,阻止危机的进一步蔓延,美联储三次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每次推出的规模和针对的问题都不同。本文通过近几年来美国的经济增长及就业率等数据,简要地分析了每一次量化宽松所带来的影响,并且比较了美联储三次推出政策的背景和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石凯  黄剑  
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美国的经济衰退得到了显著遏制,但失业率却持续在高水平运行,表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降低失业水平无效。研究显示,金融危机造成了美国金融生态的明显恶化,银行体系采取了紧缩信贷的应对措施,因此,美国政府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释放的流动性被截留在银行体系内部,不能形成满足市场投资需求的流动性供给,国内投资不能扩张,失业率就不可能下降,其结果必然导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就业效应的失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