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55)
2023(18078)
2022(15139)
2021(14414)
2020(11915)
2019(27477)
2018(26948)
2017(51664)
2016(28040)
2015(31692)
2014(31448)
2013(31108)
2012(29063)
2011(26417)
2010(26179)
2009(24422)
2008(23972)
2007(20983)
2006(18538)
2005(16818)
作者
(78079)
(65643)
(65171)
(62307)
(41903)
(31310)
(29801)
(25553)
(24984)
(23391)
(22347)
(21923)
(20851)
(20648)
(20534)
(20353)
(19341)
(19244)
(18915)
(18861)
(16312)
(15984)
(15896)
(15021)
(14937)
(14763)
(14276)
(14171)
(13085)
(12896)
学科
(130105)
经济(129981)
管理(76195)
(70813)
(56189)
企业(56189)
方法(53297)
数学(47705)
数学方法(47149)
(33978)
中国(33771)
(29065)
地方(27647)
业经(25746)
(24923)
贸易(24911)
(24232)
(23519)
农业(22172)
(22096)
(18766)
银行(18742)
(18665)
金融(18661)
环境(18143)
(17995)
(17406)
(17007)
理论(16995)
财务(16952)
机构
大学(397920)
学院(397642)
(177436)
经济(173956)
管理(151424)
研究(139780)
理学(129508)
理学院(128087)
管理学(126014)
管理学院(125263)
中国(108186)
(84028)
科学(80685)
(79754)
(69604)
中心(64428)
财经(63345)
研究所(62925)
(60898)
(59306)
(57530)
经济学(55766)
业大(54726)
北京(53645)
(53060)
师范(52639)
(50506)
经济学院(50082)
农业(47531)
财经大学(46740)
基金
项目(260231)
科学(206045)
研究(193548)
基金(190182)
(164598)
国家(163255)
科学基金(140140)
社会(124605)
社会科(118141)
社会科学(118115)
基金项目(99511)
(99497)
教育(89407)
自然(88331)
自然科(86246)
自然科学(86219)
自然科学基金(84704)
(84277)
资助(78660)
编号(78454)
成果(64362)
(58833)
重点(58432)
(57330)
课题(54646)
(53580)
国家社会(52104)
教育部(51050)
创新(50181)
科研(49732)
期刊
(198093)
经济(198093)
研究(123483)
中国(75273)
(61274)
管理(55663)
学报(55592)
(55412)
科学(54192)
大学(43646)
教育(41532)
学学(40846)
(40774)
金融(40774)
农业(37902)
技术(35795)
经济研究(32964)
财经(31603)
业经(29916)
(27334)
问题(26015)
(23608)
国际(21277)
世界(21096)
(20702)
技术经济(20672)
统计(20380)
理论(19568)
(17974)
现代(17400)
共检索到604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杜婕  朱欣乐  赵宣凯  
美国推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能够通过多种传导路径对中国的宏观经济产生影响。本文选择2000年1月至2013年2月的月度数据,以美国总准备金水平作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替代变量,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就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冲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一单位美国总准备金的冲击,将以世界石油价格为传导路径,引致中国1年期存款利率持续下降,并将导致M2在短期内大幅波动,同时也将引致物价水平和零售商品总额表现为短期内下降后逐渐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余升国  郭文璇  胡婧玮  
为了研究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货币数量论构建一个五变量的TVP-VAR模型,运用2007-2017年的月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得中国出现输入型通胀,这种溢出效应的持续性不强;美国货币供应量的冲击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在不同滞后期波动幅度较大,从长期来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利于中国同美国的出口贸易;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长期不利于中国产出水平的发展;中国的货币供应量随着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调整呈现较显著的反应。据此建议:加强对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的研究、提高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及推动我国出口工业产业升级,以提升我国抵御国外货币政策变化冲击的能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波  
美国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导致大量资本经由贸易顺差和热钱两条途径进入中国,加剧了国内资产的泡沫程度;大量国际资本的流入导致中国外汇占款增加,推高货币价格,挤压中国货币政策空间,减弱人民币政策自主性;同时还致使中国市场流动性增强,抬高物价,增加了通货膨胀调控压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斌  徐建炜  
本文回顾了石油价格波动对国内生产总值和物价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以此为基础建立VAR模型分析了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最后讨论了货币政策应该如何应对石油价格上涨。主要结论包括:(1)石油价格上涨带来了广泛的相对价格变化和结构性调整意义上的产出下降和物价上升,石油价格上涨触发的过度货币政策反应也会对产出和物价的影响。(2)从实证角度看,只有当油价变化传导至一般价格水平上涨、要素投入变化以及货币政策调整的时候,才会显著影响中国宏观经济。(3)货币政策无法避免油价冲击带来的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容忍石油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避免货币政策过度反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盛夏  
次贷危机后,美国持续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及宏观金融风险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本文结合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和或有权益分析方法(CCA)试图对其影响进行量化研究。模型引入宏观金融风险指标和宏观经济指标,选用2007~2010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说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不同部门风险冲击不一,对公共部门冲击的时滞较短,其金融脆弱性明显升高,对金融部门和企业部门冲击的时滞较长,短期影响大于长期影响。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肖芍芳  黄洁文  
次贷危机后,美国选择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贸易渠道和货币渠道传导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出口额、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有长期正效应,对产出则有短期的正效应,且贸易渠道是该政策传导的重要途径。中国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冲击,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  潘淦  
美联储在2012年12月12日宣布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QE4),QE3的冲击还未结束,QE4又再次推出,其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从引导经济上行预期、缓解财政悬崖、货币政策"去独立性"和全球流动性释放四个方面阐释了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从货币政策调整压力、出口贸易冲击、资本流动不确定性、输入型通货膨胀、资本市场风险投资、外汇贷款波动、大宗商品及房地产价格上涨、美元储备缩水八个方面分析了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我国的应对之策。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晓莉  孙晓红  
本文主要研究美国数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对中国宏观经济变量,特别是对中国物价和产出的影响。文章通过构建含有块外生性的结构VAR模型,对比检验数量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前后的不同影响。脉冲响应结果表明,美国数量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和物价均存在正向影响,其中对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方差分解结果显示,美国实施数量宽松货币政策以后,美国货币政策指标对中国产出和物价波动的贡献率显著上升。总体而言,通过金融市场渠道传导的货币政策效应强于国际贸易渠道。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陈晓玲  陈登科  
本文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分析石油价格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石油价格上升对我国产出水平带来正面影响,而跨国面板数据回归显示,这可能与石油价格上升对我国主要贸易伙伴一般物价水平影响更大有关,这导致我国贸易条件相对改善相关;此外,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呈现典型的"逆周期"操作特征,且利率"逆周期"特征更加明显;非线性石油价格情形下,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对石油冲击反应方向不变,但反应幅度减少,该情况下,货币政策的"不作为"优于微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晁江锋  
本文构建一个包含石油价格因素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通过将石油消费分别引入家庭部门与厂商部门,研究石油价格、消费偏好及生产技术等外生变量对我国宏观经济及石油类消费品的动态影响。研究表明:(1)石油价格下降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负效应;巨灾情境下的石油价格暴跌,其对宏观经济的负面作用极大。(2)石油价格下降能够在短期内提升家庭与厂商的石油消费量,对家庭非石油消费的影响相对较小,中长期内对三者的影响均不显著;石油价格暴跌对石油消费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对家庭非石油消费表现为负效应。(3)生产技术改善对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同时提升家庭与厂商的总消费水平;巨灾情境下生产技术的大幅下降导致宏观经济的下滑速率较石油价格暴跌相对平缓,且使得石油总消费量也出现相对匀速的下降。(4)短期内石油消费受到石油价格的影响较大,而中长期内生产技术决定了石油消费的总体规模。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晁江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沁  赵洪斌  于文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叶亚飞  石建勋  
自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美国已先后实施4次量化宽松(QE)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不同影响。研究发现,美国QE实施会引发人民币升值、中国国内货币供给增加、中国物价水平波动、上证指数升高、资金使用成本下降等,整体上会对中国GDP造成负向冲击。值得注意的是,在QE4政策力度和实施速度都空前的情况下,我国宏观经济受QE4的影响反而要小于QE3时期,甚至在某些领域的影响也小于QE2时期,充分表明我国已有能力摆脱美国QE政策的"裹挟",呈现更大的自主性与合理性。在当前中美货币政策"背离"情况下,我国需要合理搭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激发国内市场潜力,扩大开放合作,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以更加适当灵活的政策应对复杂国际经济形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学胜  张建波  
文章回顾了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制,以此为基础建立结构VAR模型分析了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会导致国内物价水平上涨,并且会通过财富效应和价格效应影响到居民消费水平。但是由于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不足,所以并不能最终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货币政策能够迅速反应并发挥效应但却存在两难境地,为了应对石油价格上涨可能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需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但这又会使得产出下降从而抑制经济增长。因此为了避免货币政策的频繁调整和过度反应,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容忍石油价格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伯英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面板数据分析法,实证研究货币政策冲击下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反应,以及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差异性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一是货币政策操作对低等级企业债信用利差影响程度高于对高等级企业债信用利差的影响,对短期(1年及以内)、长期(10年以上)企业债信用利差的影响程度高于对中长期(5~10年)企业债的影响;二是我国企业债信用利差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不显著,而货币政策变动所导致的融资环境改变对信用利差有显著影响,融资环境是信用利差变动的主导因素;三是货币政策对信用利差的影响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存在非对称效应,货币政策对信用利差的影响在经济下行阶段更为显著,非对称效应在低等级债券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根据本文研究结论,可以得到以下政策启示:第一,基于货币政策工具对债券市场信用利差的差异性影响,优化债券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完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有利的金融环境;第二,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在优化融资环境中的作用,引导债券市场信用利差保持在合理水平,为企业"去杠杆"打下有利的货币信用基础;第三,根据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下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信用利差之间的关系特点,完善逆周期货币政策操作,充分发挥债券市场信用利差对市场主体融资的调节功能,引导市场主体主动应对经济周期变化带来的不利冲击,为经济平稳发展创造有利的货币信用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