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76)
2023(10021)
2022(8439)
2021(8165)
2020(6728)
2019(15183)
2018(14982)
2017(28302)
2016(15443)
2015(17270)
2014(16759)
2013(16388)
2012(15253)
2011(14167)
2010(14218)
2009(13564)
2008(13284)
2007(11596)
2006(10612)
2005(9928)
作者
(40821)
(33798)
(33585)
(32481)
(21758)
(16038)
(15314)
(13047)
(12992)
(12271)
(11549)
(11103)
(10956)
(10839)
(10676)
(10587)
(10144)
(9878)
(9848)
(9634)
(8704)
(8209)
(8102)
(7682)
(7640)
(7576)
(7514)
(7485)
(6796)
(6665)
学科
(59004)
经济(58931)
管理(40477)
(36317)
(28234)
企业(28234)
方法(23686)
数学(21392)
中国(21138)
数学方法(21130)
(18444)
(16890)
贸易(16878)
(16595)
(15627)
(13968)
业经(12303)
(12161)
银行(12159)
(11796)
(11344)
农业(11336)
(10764)
金融(10763)
(10029)
地方(9956)
环境(9048)
及其(8951)
(8723)
理论(8310)
机构
大学(210227)
学院(209464)
(96403)
经济(94568)
研究(78404)
管理(76441)
中国(64219)
理学(63808)
理学院(63142)
管理学(62245)
管理学院(61839)
(46484)
(45398)
科学(42026)
(38938)
中心(35866)
财经(35678)
研究所(34721)
(32583)
(32283)
经济学(31145)
北京(30076)
(29036)
(28972)
师范(28872)
(28382)
经济学院(27958)
财经大学(26372)
(25601)
业大(24928)
基金
项目(129552)
科学(103158)
研究(101067)
基金(95357)
(81834)
国家(81176)
科学基金(68947)
社会(65593)
社会科(62292)
社会科学(62287)
基金项目(47770)
教育(47314)
(46805)
编号(41485)
自然(41035)
(40919)
资助(40611)
自然科(40094)
自然科学(40083)
自然科学基金(39399)
成果(36113)
(30691)
课题(29815)
重点(29461)
(28700)
国家社会(27855)
教育部(27136)
中国(27061)
(27002)
(26661)
期刊
(111045)
经济(111045)
研究(74931)
中国(45051)
(34321)
管理(29752)
(29365)
金融(29365)
教育(28454)
(27893)
科学(26896)
学报(26028)
大学(21177)
经济研究(19790)
学学(19221)
农业(18909)
财经(17937)
技术(17115)
业经(16988)
(16006)
(15617)
国际(15147)
问题(14306)
世界(13530)
图书(10990)
(10273)
(9994)
论坛(9994)
理论(9674)
技术经济(9565)
共检索到341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燕  
本轮全球性大危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长期持续。美国持续的量化宽松政策对作为生产型经济体的中国将产生长期不利影响。本文分析了美国持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两个层面的不利冲击,得出了人民币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的压力将长期伴随中国经济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中央银行应谨慎论证和抉择货币政策"币值稳定"目标值:在生产要素价格低估下人民币不宜过快升值,传统的通胀预警指标需要修正和提高;提出了未来货币政策总趋势应该是中性的、应注重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整并重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爱俭  武常命  
面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流动性冲击,中国应加强外汇流入流出的监测和管理,加强对流入中国热钱冲击目标、渠道和方式的分析及评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路妍  刘亚群  
美日欧三大经济体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分别实行了各具特色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会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增加了中国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难度。本文采用VAR模型对美日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日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显著影响,并通过M2、实际有效汇率和利率进行国际传导。鉴于美日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整或退出会对中国货币政策带来一定的冲击,文中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降低美日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整或退出对中国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效果的冲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永刚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影响的逐渐深化,美国在采取第一轮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失效后,还可能采取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和刺激经济。此种极端货币政策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并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对此,文章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产生的机理出发,在着重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可能造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所应采取的应对策略,以减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亮亮  苗永旺  
在金融危机救助的过程中,美国推出了大规模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对遏制金融危机的蔓延和促使经济复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条件下,美国在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规则、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对待资产价格的态度上都出现了新的变化,与常态时期的货币政策框架相比,体现了较大的差异性,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美国量化宽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框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陶士贵  姜智翔  
本文采用2008年10月—2021年10月的月度数据,探究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物价水平的影响。机制方面,考虑到量化宽松政策在国际上传导的方式,本文将汇率和贸易作为主要渠道,并加入金融渠道作为补充,分别代入VAR和SVAR模型中进行验证,以更全面地反映中美间的传导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的通货膨胀水平的确会受到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随着美联储逐步扩张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中国物价有上涨的趋势。而当美联储采取加息等措施时,中国将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但是这种压力并非是长期的,大约在5—6个月后逐渐减弱。同时,本文对疫情后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进行单独分析后发现,由于中国及时采取稳健措施,此轮的影响较之前而言并不明显。对此,我国应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加强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监测;合理引导和管控国际资本流动;加强对美国货币政策变化的预测、监控和应对。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方晓波  
本文针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实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起的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分析需求、科技进步,美元币值等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最后得出了大宗商品价格在中长期不一定会上涨的结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万铮雨  
论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等方法,对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溢出效应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对比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和效果,信贷渠道突出传导效果的时效性、显著性,而货币渠道侧重传导效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制定具体货币政策应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时,中国央行仍然应该以货币供应量M2作为比较合意的中介目标。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冯香珍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美国先后两次推出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创造定量的货币来实现较为宽松的货币流动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货币政策的一举一动都将对世界各国产生重大影响。我国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实体,很容易受到国际资本的追捧,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边卫红  陆晓明  高玉伟  陶川  
在2013年6月联邦市场公开委员会会议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向市场发出了调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伯南克的这一表态不仅通过预期作用于美国经济的增长路径,也使得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着外溢性政策冲击的风险。本文就当前市场对于美联储退出QE的预期逐渐强化的情势下,美联储将如何选择QE退出的时点和路径,美联储退出QE的后续影响以及对我国影响的传导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如何化解这一潜在的政策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姚斌  
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影响的逐渐深化,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采取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和刺激经济。此种极端货币政策将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深远影响并在各个层面引发共振。对此,本文在着重分析美、英、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基础上,从我国立场出发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石凯  刘昊虹  
美国超宽松货币政策的目标原本是拉动经济增长和降低失业水平,然而就是在这两方面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却与预期相去甚远2012年9月13日,美联储宣布开始以每月400亿美元规模购入机构抵押贷款支持债券,此举标志着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田俊领  
一、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一)量化宽松政策概述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英国和欧元区国家采用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当传统的货币政策失效时,中央银行可以使用QE政策工具,比如,从商业银行和其他私人机构那里购买一定数量的金融资产,提高金融资产的价格,增加流通中的货币数量。通过购买长期政府债券,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以降低长期利率(伯南克,2009),防止通货紧缩。但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肖芍芳  黄洁文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种非传统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后,美国选择了这种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本文对该政策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运用计量模型对该政策的效果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发现,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对于增加流动性、防止通货紧缩有一定作用,但长期效果不明显。而在刺激经济复苏方面,效果微弱。因此,本文认为,美联储应谨慎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才能提高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闾海琪  
近期,为应对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和价格水平走低,美联储开始不断释放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会通过多个渠道促进美国经济增长和扩大出口,但也会对其他经济体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产生诸多负面冲击,其中美元贬值和其他主要货币升值正引发各国竞相贬值的汇率战甚至贸易保护加剧,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重大不确定性因素,后果十分严重。其对我国的负面冲击尤其巨大,需要统筹考虑,妥善应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