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80)
- 2023(20486)
- 2022(17511)
- 2021(16402)
- 2020(13766)
- 2019(31331)
- 2018(31065)
- 2017(59576)
- 2016(32766)
- 2015(36628)
- 2014(36616)
- 2013(36101)
- 2012(33711)
- 2011(31041)
- 2010(31604)
- 2009(29642)
- 2008(29062)
- 2007(26136)
- 2006(23563)
- 2005(21498)
- 学科
- 济(141734)
- 经济(141590)
- 管理(91933)
- 业(86928)
- 企(70011)
- 企业(70011)
- 方法(55165)
- 数学(47152)
- 数学方法(46607)
- 中国(40404)
- 农(37992)
- 财(33207)
- 地方(31993)
- 学(31149)
- 业经(30865)
- 制(27667)
- 贸(26683)
- 贸易(26666)
- 易(25843)
- 农业(25382)
- 银(24096)
- 银行(24025)
- 行(23135)
- 融(22900)
- 金融(22897)
- 理论(22259)
- 环境(20803)
- 和(20729)
- 技术(20046)
- 务(19365)
- 机构
- 大学(478948)
- 学院(476412)
- 济(195973)
- 经济(191701)
- 管理(178100)
- 研究(169768)
- 理学(151665)
- 理学院(149913)
- 管理学(147281)
- 管理学院(146433)
- 中国(128249)
- 科学(104011)
- 京(103535)
- 财(92402)
- 所(87982)
- 农(81370)
- 研究所(79478)
- 中心(74775)
- 江(72488)
- 财经(72384)
- 业大(71033)
- 北京(66581)
- 范(65890)
- 经(65542)
- 师范(65235)
- 农业(63660)
- 院(60670)
- 经济学(59395)
- 州(58652)
- 财经大学(53368)
- 基金
- 项目(307610)
- 科学(239525)
- 研究(224480)
- 基金(220244)
- 家(193198)
- 国家(191522)
- 科学基金(161584)
- 社会(140920)
- 社会科(133391)
- 社会科学(133357)
- 省(119729)
- 基金项目(115447)
- 自然(103946)
- 教育(103737)
- 划(101805)
- 自然科(101421)
- 自然科学(101395)
- 自然科学基金(99567)
- 编号(91856)
- 资助(91572)
- 成果(77245)
- 重点(69579)
- 发(68281)
- 部(67640)
- 课题(64945)
- 创(62911)
- 创新(58741)
- 科研(58193)
- 教育部(57779)
- 国家社会(57248)
- 期刊
- 济(229042)
- 经济(229042)
- 研究(151904)
- 中国(95303)
- 学报(78775)
- 农(74855)
- 科学(70489)
- 财(69217)
- 管理(67507)
- 大学(59171)
- 教育(57783)
- 学学(55470)
- 农业(50727)
- 融(49763)
- 金融(49763)
- 技术(40060)
- 经济研究(37033)
- 财经(36923)
- 业经(36654)
- 经(31793)
- 问题(29942)
- 业(25638)
- 贸(25005)
- 图书(24887)
- 技术经济(23633)
- 理论(22503)
- 国际(22475)
- 科技(22396)
- 版(22319)
- 商业(21751)
共检索到7342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叶亚飞 石建勋
自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美国已先后实施4次量化宽松(QE)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不同影响。研究发现,美国QE实施会引发人民币升值、中国国内货币供给增加、中国物价水平波动、上证指数升高、资金使用成本下降等,整体上会对中国GDP造成负向冲击。值得注意的是,在QE4政策力度和实施速度都空前的情况下,我国宏观经济受QE4的影响反而要小于QE3时期,甚至在某些领域的影响也小于QE2时期,充分表明我国已有能力摆脱美国QE政策的"裹挟",呈现更大的自主性与合理性。在当前中美货币政策"背离"情况下,我国需要合理搭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激发国内市场潜力,扩大开放合作,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以更加适当灵活的政策应对复杂国际经济形势。
关键词:
美国量化宽松 宏观经济 政策选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 潘淦
美联储在2012年12月12日宣布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QE4),QE3的冲击还未结束,QE4又再次推出,其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从引导经济上行预期、缓解财政悬崖、货币政策"去独立性"和全球流动性释放四个方面阐释了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从货币政策调整压力、出口贸易冲击、资本流动不确定性、输入型通货膨胀、资本市场风险投资、外汇贷款波动、大宗商品及房地产价格上涨、美元储备缩水八个方面分析了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我国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
美国量化宽松 中国经济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余升国 郭文璇 胡婧玮
为了研究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货币数量论构建一个五变量的TVP-VAR模型,运用2007-2017年的月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得中国出现输入型通胀,这种溢出效应的持续性不强;美国货币供应量的冲击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在不同滞后期波动幅度较大,从长期来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利于中国同美国的出口贸易;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长期不利于中国产出水平的发展;中国的货币供应量随着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调整呈现较显著的反应。据此建议:加强对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的研究、提高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及推动我国出口工业产业升级,以提升我国抵御国外货币政策变化冲击的能力。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晓莉 孙晓红
本文主要研究美国数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对中国宏观经济变量,特别是对中国物价和产出的影响。文章通过构建含有块外生性的结构VAR模型,对比检验数量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前后的不同影响。脉冲响应结果表明,美国数量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和物价均存在正向影响,其中对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方差分解结果显示,美国实施数量宽松货币政策以后,美国货币政策指标对中国产出和物价波动的贡献率显著上升。总体而言,通过金融市场渠道传导的货币政策效应强于国际贸易渠道。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冯香珍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美国先后两次推出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创造定量的货币来实现较为宽松的货币流动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货币政策的一举一动都将对世界各国产生重大影响。我国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实体,很容易受到国际资本的追捧,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姚斌
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影响的逐渐深化,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采取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和刺激经济。此种极端货币政策将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深远影响并在各个层面引发共振。对此,本文在着重分析美、英、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基础上,从我国立场出发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次贷危机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对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杜婕 朱欣乐 赵宣凯
美国推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能够通过多种传导路径对中国的宏观经济产生影响。本文选择2000年1月至2013年2月的月度数据,以美国总准备金水平作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替代变量,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就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冲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一单位美国总准备金的冲击,将以世界石油价格为传导路径,引致中国1年期存款利率持续下降,并将导致M2在短期内大幅波动,同时也将引致物价水平和零售商品总额表现为短期内下降后逐渐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谢怀筑 肇越 于李娜 何亮
美联储推出的两轮量化宽松政策,主要基于令人失望的失业率和持续低迷的宏观经济指标。但通过对美国当前失业率和新增投资的结构性分解,我们发现剔除房地产业、建筑业和相关行业的影响,美国经济的其它部分已出现快速复苏,2011年美国将会逐步从结构性复苏扩展为全面经济增长。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迅速膨胀和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的加速积累,一旦美国经济走势在近期释放出更强劲信号,大量超额储备很有可能进入实体经济,为美国的货币局势制造大的动荡。届时为了维持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政策的迅速转向可能就是美联储无奈的选择,而这将促使2011年成为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态的一年。
关键词:
超预期复苏 结构分析 量化宽松政策退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锐
美元作为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关键货币,如此大规模的连续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势必给世界经济带来深远的影响。中国作为最大的美国债权国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成为博弈的牺牲品,而中国的金融体制尚不完善,如何在保持自身稳定发展的同时又能抵抗强大的美国,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一道难题。中国要应对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减少购买美国国债的同时,加强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完善金融结构,加强自主工业化进程,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加快我国城乡城镇化进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资本流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小荣 杨东
本文从研究每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不同背景及措施入手,研究该政策对我国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深入探讨了该政策对中国通货膨胀造成冲击的途径:分别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利率汇率引起的国际资本流动两个途径进行具体分析,研究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如何影响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并进行预测。通过分析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的通货膨胀带来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防范正在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造成的负面冲击。
关键词: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国际资本流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金亮 杨水清 刘园
自2008年底以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实施了三轮大规模的资产购买计划(LSAP)和国债展期计划。大量的机构抵押支持债券,机构债务证券与长期国债的推出,为全球资本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这些资金一部分在美国本土银行体系内循环,降低了美国本土的融资成本;一部分通过利差交易流向全球高风险市场,导致美元全面贬值、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飚升、新兴市场资产价格膨胀等。2013年12月美国相继减少证券购买、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国债金额,实施5年多的量化宽松政策迎来重要的转折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
关键词:
量化宽松政策 国际资本 资产购买 MBS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金亮 杨水清 刘园
自2008年底以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实施了三轮大规模的资产购买计划(LSAP)和国债展期计划。大量的机构抵押支持债券,机构债务证券与长期国债的推出,为全球资本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这些资金一部分在美国本土银行体系内循环,降低了美国本土的融资成本;一部分通过利差交易流向全球高风险市场,导致美元全面贬值、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飚升、新兴市场资产价格膨胀等。2013年12月美国相继减少证券购买、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国债金额,实施5年多的量化宽松政策迎来重要的转折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
关键词:
量化宽松政策 国际资本 资产购买 MBS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金亮 杨水清 刘园
自2008年底以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实施了三轮大规模的资产购买计划(LSAP)和国债展期计划。大量的机构抵押支持债券,机构债务证券与长期国债的推出,为全球资本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这些资金一部分在美国本土银行体系内循环,降低了美国本土的融资成本;一部分通过利差交易流向全球高风险市场,导致美元全面贬值、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飚升、新兴市场资产价格膨胀等。2013年12月美国相继减少证券购买、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国债金额,实施5年多的量化宽松政策迎来重要的转折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后,国际资本出现回流,加速了新兴经济体市场泡沫的破灭,有效降低了通货膨胀水平与大宗商品价格,也将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政策陷入两难境地。新兴经济体政策当局如何调节市场利率与加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管理来调控本国经济是当前宏观调控的核心问题。文章以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与退出为研究对象,侧重分析其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并探讨新兴市场如何应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维持本国金融市场与经济稳定。
关键词:
量化宽松政策 国际资本 资产购买 MBS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永刚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影响的逐渐深化,美国在采取第一轮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失效后,还可能采取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和刺激经济。此种极端货币政策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并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对此,文章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产生的机理出发,在着重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可能造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所应采取的应对策略,以减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资本流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边卫红 陆晓明 高玉伟 陶川
在2013年6月联邦市场公开委员会会议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向市场发出了调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伯南克的这一表态不仅通过预期作用于美国经济的增长路径,也使得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着外溢性政策冲击的风险。本文就当前市场对于美联储退出QE的预期逐渐强化的情势下,美联储将如何选择QE退出的时点和路径,美联储退出QE的后续影响以及对我国影响的传导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如何化解这一潜在的政策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