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32)
- 2023(13094)
- 2022(10899)
- 2021(9889)
- 2020(8338)
- 2019(18549)
- 2018(18241)
- 2017(34688)
- 2016(18738)
- 2015(20558)
- 2014(20387)
- 2013(20199)
- 2012(18281)
- 2011(16403)
- 2010(16454)
- 2009(16012)
- 2008(16164)
- 2007(14421)
- 2006(12931)
- 2005(11827)
- 学科
- 业(85702)
- 济(81901)
- 经济(81764)
- 企(77641)
- 企业(77641)
- 管理(73617)
- 方法(35921)
- 财(30076)
- 业经(29565)
- 农(29294)
- 数学(27164)
- 数学方法(27002)
- 贸(24009)
- 贸易(23997)
- 易(23360)
- 务(21744)
- 财务(21727)
- 财务管理(21701)
- 农业(20888)
- 制(20831)
- 企业财务(20568)
- 中国(18130)
- 技术(17424)
- 体(15612)
- 划(15189)
- 策(14719)
- 理论(13884)
- 和(13750)
- 体制(13521)
- 地方(13142)
- 机构
- 学院(279459)
- 大学(276278)
- 济(122186)
- 经济(120114)
- 管理(111075)
- 理学(96093)
- 理学院(95153)
- 管理学(93936)
- 管理学院(93444)
- 研究(89552)
- 中国(69894)
- 财(58509)
- 京(56468)
- 农(52998)
- 科学(52197)
- 财经(46174)
- 所(45099)
- 业大(43315)
- 江(42356)
- 农业(41964)
- 经(41926)
- 研究所(40425)
- 中心(39952)
- 经济学(37153)
- 北京(34911)
- 财经大学(33957)
- 经济学院(33776)
- 商学(32707)
- 州(32663)
- 商学院(32429)
- 基金
- 项目(182535)
- 科学(144825)
- 基金(135355)
- 研究(131256)
- 家(118143)
- 国家(117057)
- 科学基金(101153)
- 社会(87239)
- 社会科(82861)
- 社会科学(82842)
- 基金项目(72131)
- 省(71139)
- 自然(65361)
- 自然科(63904)
- 自然科学(63882)
- 自然科学基金(62858)
- 划(58936)
- 教育(58885)
- 资助(53930)
- 编号(50634)
- 业(41696)
- 创(41493)
- 部(40997)
- 重点(40686)
- 成果(40072)
- 制(38750)
- 发(38638)
- 创新(37942)
- 国家社会(36501)
- 教育部(35426)
- 期刊
- 济(137106)
- 经济(137106)
- 研究(80458)
- 中国(51351)
- 农(50386)
- 财(48816)
- 管理(45196)
- 学报(43524)
- 科学(40428)
- 农业(34358)
- 大学(33913)
- 学学(32588)
- 融(26347)
- 金融(26347)
- 业经(25070)
- 财经(23398)
- 技术(22134)
- 经济研究(21712)
- 教育(20614)
- 业(20225)
- 经(20117)
- 贸(19443)
- 问题(19268)
- 国际(17523)
- 世界(15452)
- 技术经济(15128)
- 商业(14759)
- 财会(13944)
- 版(13838)
- 现代(13758)
共检索到4162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庄芮
美国重振制造业的关键领域并非传统、低端的制造业,而是意欲引领全球制造业的未来,因此,美国重振制造业对中美贸易规模总体影响不大,但进出口结构变化不一;美国重振制造业将对美国在华新增直接投资产生负面影响,在华美资存量会保持稳定,但新增美资的规模或比重可能下降,与此同时,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尤其是对美制造业的投资可能增加,由此导致中国FDI净流入减少。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向晨
美国实施重振制造业战略存在产业、科技及金融等方面的优势;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是,全球化对制造业全球分工的影响不会根本逆转,低端制造业会继续向更低成本的国家和地区转移,而不可能大量回归美国。当前,对其效果全面进行评估为时尚早。美国重振制造业战略对中国吸收美资有如下影响:一是存量美资中有少数不稳定迹象,主要局限于加工贸易订单的分流;二是大型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态度仍较积极,对美投资政策的变化相对平淡;三是不少外资高科技企业有扩大在华业务的意愿,但存在一些疑虑;四是美资在华中低端领域的整体布局已初步形成,但向高端领域的转型升级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五是成本上升影响外资稳定,不利于转型升级。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长湧
重振制造业是美国对全球经济失衡和本国经济困境的战略回应,可称为美国版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奥巴马政府为重振制造业设计了完整的政策框架。美国重振制造业战略通过贸易、投资、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政府采购、节能减排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途径,将对我国经济产生诸多方面的影响。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美国重振制造业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都是挑战大于机遇。就我国而言,应从美国重振制造业战略中得到两点启示:一是制造业乃大国立国之本,二是中产者乃国家之福。我国应对美国影响的根本之道还在国内体制机制改革。具体而言,应从下大力气调整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选择人民币汇率改革恰...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佐军 唐波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迅速采取了包括加强制造业立法、增加先进制造业研发投入、扩大出口与贸易保护等一系列措施扶持制造业发展。虽然短期放松出口限制的政策有利于中国引进美国先进技术,但美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的长期转变将阻碍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挤压中国传统制造业的生存空间。为尽快提高中国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应完善制造业长期发展顶层设计,促进高端制造业与中低端制造业协调发展,优化企业规模结构与产品出口结构,积极反击贸易保护主义等。
关键词:
美国制造业 中国制造业 产业结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牛秀明
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美国制造业出现"回流"现象。由哈里·莫瑟尔创办的非盈利性组织-回归倡议协会(Reshoring Initiative)指出,美国制造业"回流"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1)海外劳动力成本上升。像中国等加工贸易集中的国家,在过去10年间劳动力成本以年均18%左右的速度递增。(2)美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晓峰 汪文卿
为阻止经济继续下滑,美国政府于2009年制定了重振制造业政策,并通过了一系列立法保障政策的施行。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第一个任期中,该政策在提高产出和增加就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且奥巴马在连任后继续保持了对重振制造业政策的重视。文章主要考察该政策的可持续性,首先通过经济数据的分析对短期政策效果进行评述,其次从施政条件、施政动力以及制约因素等三个方面分析该政策的长期趋势,最后提出我国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振兴 可持续性 对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政府认识到经济发展不能仅依赖于金融创新和信贷消费,出台了一系列财税支持举措实施重振制造业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我国发展高端制造业提供了借鉴。一、美国重振制造业举措2009年2月,奥巴马总统签署了《2009年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推出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其中对制造业为主的科研投入达133亿美元。2010年8月,美国政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楠 杨院
为重振制造业,美国社区学院基于其办学定位和时代使命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社区学院等在经费资助、新型校企合作教育等方面纷纷出台举措推进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职业教育可以"注重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保证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经费的充裕""探索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创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三个维度进行改革。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袁冬梅
当前美国为摆脱金融危机所实行的制造业重振战略正面临人才储备不足的困境。长期以来在去工业化的过程中,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且制造业人才储备不断减少。为此,美国从重视理工科教育入手制订长期人才储备战略,通过改革移民政策与提高特殊专业人员临时工作签证上限留住高技能留学生,运用贸易、税收优惠等手段提升本国制造业竞争力,为制造业创造更多的吸纳人才空间。对我国而言,面对来自于美国制造业的长期挑战,需要高度重视工科人才的培养,并积极吸引留学生回国创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应贵
中美贸易顺差年年扩大,引起美国国内的担心,也是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该文基于2005年中国海关统计以及美国商务部2005年对华贸易统计数字,以制造业的就业状况和中美出口贸易额的行业分布为切入点,力求用数据说明美国制造业产业调整跟中美国际贸易的密切联系,并得出以下结论:中美贸易较全面地反映了美国制造业产业调整的特点和趋势;美国制造业就业状况变化跟我国出口贸易数据所反映的情况基本吻合,且有着惊人的一致性;中美贸易顺差并未引起美国全国性失业率上升。
关键词:
产业调整 中美贸易 就业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宾建成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盟"再工业化"的呼声不断高涨,欧盟及其成员国纷纷制订重振制造业的具体方案,涉及战略规划、资金补贴、政策倾斜等措施,"再工业化"从经济主张变成政策行动。欧盟提出"再工业化"的背景,是金融危机对其经济地位造成严重冲击,而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导致欧盟社会经济模式优越感逐渐丧失。为扭转不利局面,欧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周德文
疫情暴发后,一些实体企业通过调整经营策略,寻找创新性的运营模式以及办公模式,并在危机中寻找新的商机。可以预见,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大健康产业不断壮大,疫情倒逼线上办公、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业的应用不断深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程慧 张威
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在重创美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证明了以透支消费、信贷扩张和房地产市场繁荣为支点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奥巴马政府不遗余力地寻找缓解危机后续效应的发展思路,期望通过"再工业化"重塑美国的竞争优势。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郭友群 赖艳丽
美国新贸易政策的基本宗旨是公平贸易和出口扩张。中美经贸摩擦的实质是美国要迫使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中美两国存在巨大的互补性和互利性,良好的经贸关系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所以中美经贸关系将在摩擦和冲突中发展。
关键词:
美国新贸易政策 中美经贸关系 贸易摩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