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35)
- 2023(4459)
- 2022(3906)
- 2021(3853)
- 2020(3043)
- 2019(7068)
- 2018(7021)
- 2017(14213)
- 2016(8076)
- 2015(8823)
- 2014(9092)
- 2013(8925)
- 2012(8531)
- 2011(8018)
- 2010(8383)
- 2009(7723)
- 2008(7623)
- 2007(6754)
- 2006(6214)
- 2005(5727)
- 学科
- 济(26727)
- 经济(26686)
- 管理(20935)
- 业(19672)
- 企(15459)
- 企业(15459)
- 方法(10102)
- 农(9393)
- 数学(9060)
- 数学方法(8888)
- 财(8429)
- 贸(8078)
- 贸易(8075)
- 易(7932)
- 中国(7866)
- 策(7699)
- 制(6844)
- 银(6311)
- 银行(6302)
- 融(6162)
- 金融(6162)
- 行(6089)
- 及其(5986)
- 业经(5839)
- 农业(5711)
- 政策(5417)
- 地方(5327)
- 税(5167)
- 税收(5008)
- 收(4977)
- 机构
- 大学(110459)
- 学院(109834)
- 济(47490)
- 经济(46346)
- 研究(41808)
- 管理(40090)
- 中国(34017)
- 理学(33051)
- 理学院(32668)
- 管理学(32192)
- 管理学院(31955)
- 财(24823)
- 京(23968)
- 科学(22782)
- 所(21843)
- 研究所(19300)
- 中心(18926)
- 财经(18339)
- 江(18019)
- 经(16616)
- 农(16473)
- 北京(16082)
- 范(16010)
- 师范(15934)
- 院(15376)
- 经济学(14408)
- 州(14210)
- 业大(13950)
- 财经大学(13421)
- 经济学院(12900)
- 基金
- 项目(64645)
- 研究(50777)
- 科学(50441)
- 基金(45802)
- 家(39179)
- 国家(38825)
- 科学基金(32144)
- 社会(30653)
- 社会科(29019)
- 社会科学(29013)
- 教育(23883)
- 省(23853)
- 基金项目(22634)
- 编号(21731)
- 划(21277)
- 资助(20303)
- 成果(20167)
- 自然(19746)
- 自然科(19247)
- 自然科学(19241)
- 自然科学基金(18930)
- 课题(15992)
- 部(15099)
- 重点(14499)
- 性(14155)
- 发(14151)
- 项目编号(13232)
- 年(13212)
- 教育部(13114)
- 策(13026)
共检索到1841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闾海琪
近期,为应对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和价格水平走低,美联储开始不断释放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会通过多个渠道促进美国经济增长和扩大出口,但也会对其他经济体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产生诸多负面冲击,其中美元贬值和其他主要货币升值正引发各国竞相贬值的汇率战甚至贸易保护加剧,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重大不确定性因素,后果十分严重。其对我国的负面冲击尤其巨大,需要统筹考虑,妥善应对。
关键词:
美国 货币 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罗纳德·麦金农 刘钊
在美国近乎零利率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国际美元本位出现了问题,新兴市场因其较高的自然利率"淹没"在国际"热钱"的流入中。新兴市场国家的央行纷纷进行干预,以防止主权货币急剧上升。他们中的部分失去了对货币的控制,并开始出现了通货膨胀。全球的初级商品价格出现了上涨。这种美元外围出现的周期性通货膨胀在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上表现出来将有一个较长的时滞。由于作为金融中介的商业银行和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被抑制,近乎零利率的政策对刺激美国经济未起到作用。由于中国被迫保持其货币利率低于市场出清的水平,它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金融抑制,尽管其表现形式不同于美国。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永刚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影响的逐渐深化,美国在采取第一轮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失效后,还可能采取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和刺激经济。此种极端货币政策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并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对此,文章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产生的机理出发,在着重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可能造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所应采取的应对策略,以减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资本流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冯香珍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美国先后两次推出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创造定量的货币来实现较为宽松的货币流动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货币政策的一举一动都将对世界各国产生重大影响。我国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实体,很容易受到国际资本的追捧,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边卫红 陆晓明 高玉伟 陶川
在2013年6月联邦市场公开委员会会议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向市场发出了调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伯南克的这一表态不仅通过预期作用于美国经济的增长路径,也使得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着外溢性政策冲击的风险。本文就当前市场对于美联储退出QE的预期逐渐强化的情势下,美联储将如何选择QE退出的时点和路径,美联储退出QE的后续影响以及对我国影响的传导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如何化解这一潜在的政策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姚斌
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影响的逐渐深化,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采取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和刺激经济。此种极端货币政策将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深远影响并在各个层面引发共振。对此,本文在着重分析美、英、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基础上,从我国立场出发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次贷危机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对策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于加武 庞丽艳 金虹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虽然在短期内促进了美国经济复苏,但也同样给美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向影响。不断推升的财政赤字,酝酿着债务货币化的风险;美联储的独立性亦在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下受到威胁;而最为重要的是,大规模的政府干预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凸显,财政悬崖问题严重。危机下美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受损、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激增以及后危机时代的"金融加速器"效应,是货币政策出现负向效果的根源。因此,对于中国而言,正视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可能弊端,正确处理好经济目标的长短期关系,利用市场机制重塑经济活力,将是未来我国经济复苏与向好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石凯 刘昊虹
美国超宽松货币政策的目标原本是拉动经济增长和降低失业水平,然而就是在这两方面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却与预期相去甚远2012年9月13日,美联储宣布开始以每月400亿美元规模购入机构抵押贷款支持债券,此举标志着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爱俭 武常命
面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流动性冲击,中国应加强外汇流入流出的监测和管理,加强对流入中国热钱冲击目标、渠道和方式的分析及评估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田俊领
一、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一)量化宽松政策概述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英国和欧元区国家采用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当传统的货币政策失效时,中央银行可以使用QE政策工具,比如,从商业银行和其他私人机构那里购买一定数量的金融资产,提高金融资产的价格,增加流通中的货币数量。通过购买长期政府债券,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以降低长期利率(伯南克,2009),防止通货紧缩。但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肖芍芳 黄洁文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种非传统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后,美国选择了这种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本文对该政策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运用计量模型对该政策的效果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发现,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对于增加流动性、防止通货紧缩有一定作用,但长期效果不明显。而在刺激经济复苏方面,效果微弱。因此,本文认为,美联储应谨慎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才能提高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效果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永刚
2010年11月4日,美联储宣布决定在6月底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同时还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0.25%的水平不变。这种极端措施给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造成了很大的外部压力,并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我国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应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不利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翟会颖 刘婧
金融危机时期,鉴于传统货币政策面临"流动性陷阱"的无效性,美联储实施了非常时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文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系统分析了其运行效果。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流动性陷阱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朝晖 李石凯
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受到失业目标与通胀目标的双约束,这一对矛盾将直接影响到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持续时间和最终规模与前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同,2012年12月12日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推出的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两个附加条件:即在失业率高于6.5%,通胀率不超过2.5%的情况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会保持不变。很显然,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受到失业目标与通胀目标的双约束。但实际上这两个约束条件具有内在的不一致性,这一对矛盾将直接影响到第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陶士贵 姜智翔
本文采用2008年10月—2021年10月的月度数据,探究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物价水平的影响。机制方面,考虑到量化宽松政策在国际上传导的方式,本文将汇率和贸易作为主要渠道,并加入金融渠道作为补充,分别代入VAR和SVAR模型中进行验证,以更全面地反映中美间的传导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的通货膨胀水平的确会受到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随着美联储逐步扩张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中国物价有上涨的趋势。而当美联储采取加息等措施时,中国将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但是这种压力并非是长期的,大约在5—6个月后逐渐减弱。同时,本文对疫情后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进行单独分析后发现,由于中国及时采取稳健措施,此轮的影响较之前而言并不明显。对此,我国应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加强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监测;合理引导和管控国际资本流动;加强对美国货币政策变化的预测、监控和应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