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67)
2023(2867)
2022(2220)
2021(2381)
2020(1788)
2019(4450)
2018(4471)
2017(6384)
2016(4709)
2015(5294)
2014(5555)
2013(4690)
2012(4309)
2011(4104)
2010(4388)
2009(3732)
2008(3740)
2007(3400)
2006(3057)
2005(2838)
作者
(9855)
(7971)
(7840)
(7796)
(5024)
(3925)
(3802)
(3325)
(3048)
(3047)
(2778)
(2678)
(2599)
(2558)
(2516)
(2483)
(2412)
(2393)
(2383)
(2363)
(2207)
(2091)
(2071)
(1936)
(1912)
(1843)
(1786)
(1713)
(1679)
(1648)
学科
教育(18618)
中国(9084)
理论(5751)
管理(5636)
教学(5574)
(4985)
经济(4972)
(4426)
(4025)
(3494)
发展(3352)
思想(3240)
(3229)
(3227)
改革(3142)
研究(3133)
政治(3090)
高等(3030)
思想政治(2941)
政治教育(2941)
治教(2941)
德育(2911)
(2829)
企业(2829)
教育改革(2783)
(2757)
学校(2571)
学法(2515)
教学法(2515)
技术(2473)
机构
大学(57874)
学院(51708)
教育(27249)
研究(23223)
(19614)
师范(19580)
师范大学(16611)
(14387)
科学(12041)
(11909)
管理(11868)
经济(11326)
(11325)
职业(10989)
教育学(10648)
中国(10601)
北京(10468)
研究所(10144)
技术(10054)
理学(9747)
理学院(9496)
(9488)
管理学(9171)
管理学院(9026)
中心(8958)
(8374)
教育学院(7851)
职业技术(7517)
(7334)
(7296)
基金
研究(30376)
项目(28956)
科学(24149)
教育(23539)
基金(16841)
成果(16548)
社会(15916)
编号(15677)
社会科(14714)
社会科学(14712)
课题(14692)
(13515)
国家(13221)
(12999)
(12962)
(12017)
规划(10293)
科学基金(10191)
(9513)
项目编号(9390)
(9061)
研究成果(9027)
(8747)
年度(8402)
(8367)
(8334)
重点(8327)
教育部(8320)
阶段(8317)
(8074)
期刊
教育(46294)
研究(28888)
中国(21821)
(12781)
经济(12781)
职业(10780)
技术(8337)
技术教育(7098)
职业技术(7098)
职业技术教育(7098)
(5768)
大学(5632)
学报(5364)
高等(5201)
(5166)
论坛(5166)
成人(4727)
成人教育(4727)
高等教育(4631)
科学(4551)
比较(4239)
(4231)
(4189)
发展(3831)
(3831)
职教(3657)
管理(3624)
图书(3596)
农业(3256)
学学(3148)
共检索到93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伟平  
一 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改善他们的道德品质,使他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要求?对于这一各国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美国中小学长期以来所奉行的是“准则中性”(Values neutrality)策略。在相当多的美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中小学教师眼里,中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活动,充其量不过是一次“旅行”罢了。其主要任务是接受一定的专门训练,获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肖驰  朱婕  胡航舟  
在40年的课程改革历程中,课程知识壁垒逐渐消融,学生生活经验越来越多地进入学校课程,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日益紧密。一方面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为地方性经验和个人经验等生活知识进入课程体系提供了合法的渠道;另外一方面是传统的学科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的基础,源源不断吸纳学生个人经验,使得个人知识与学科知识不断融通对话。此外,学校内部的学科互通也越来越频繁,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课程结构开始打破,课程的整合程度不断提高。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易洁波  
一辆保险汽车 ,行进途中起火烧毁 ,是自燃损失还是火灾损失 ?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在法庭辩来辩去 ,各方说法均有一定道理。谁胜谁负倒不是主要问题 ,教训在于保险人保险合同条款的制定应该严密 ,泾渭分明 ,才便于解决工作中的纠纷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万金  
美国道德教育从1955年到2005年,经过50年的演进和派别之间的竞争与互补,从衰退走向复苏,从寻求革新走向回归传统,形成了美国德育的整体框架———六大势力和三大阵营。六大势力为:澄清道德价值、发展道德认知、弥补道德情感、训练道德行为、回归传统美德、激发道德动机。其中,前四种势力属于革新阵营,第五种势力属于传统阵营,第六种势力属于超越阵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唐汉卫  
传统与现代、宗教与世俗、自由与保守、一元与多元是贯穿于20世纪美国道德教育的内在张力。分析和透视这些基本关系,不仅有助于更好地把握20世纪美国道德教育的历史脉动,而且对我国的道德教育改革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许洁英  
一、历史背景 美国的教育与宗教紧密相联。最初的学校都是由教会开办,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宗教的理想,扩大宗教的影响。早期的学校都开设宗教课程,对学生进行宗教道德教育。本世纪以来,美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当物质享受越来越丰富时,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就相对冷淡了。一些学校也取消了宗教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戚万学  
根据道德教育主题的变换 ,把 2 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的发展划分为几个时期 ,从而勾勒了西方道德教育的百年嬗变轨迹 ,总结了百年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之得失 ,并就新世纪西方道德教育可能发展的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宗彦  傅颀  
职业道德作为会计职业存在及发展的基础,在会计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高校在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中导入遵循"国际教育准则第四号(IES 4)——职业价值、道德与态度"的课程体系,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模块嵌入大学会计学历教育之中。文章介绍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际准则实施框架,并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际准则在我国的实践情况展开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虽然在课程设置上遵循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际准则,但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等方面仍需改善,会计教育国际准则的本土化仍是我国大学会计教育未来的发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宗彦  傅颀  
职业道德作为会计职业存在及发展的基础,在会计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高校在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中导入遵循"国际教育准则第四号(IES 4)——职业价值、道德与态度"的课程体系,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模块嵌入大学会计学历教育之中。文章介绍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际准则实施框架,并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际准则在我国的实践情况展开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虽然在课程设置上遵循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际准则,但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等方面仍需改善,会计教育国际准则的本土化仍是我国大学会计教育未来的发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宗彦  傅颀  
职业道德作为会计职业存在及发展的基础,在会计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高校在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中导入遵循"国际教育准则第四号(IES 4)——职业价值、道德与态度"的课程体系,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模块嵌入大学会计学历教育之中。文章介绍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际准则实施框架,并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际准则在我国的实践情况展开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虽然在课程设置上遵循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际准则,但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等方面仍需改善,会计教育国际准则的本土化仍是我国大学会计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晓明  
本刊本期以较大篇幅发表张晓明同志的这篇论文,不仅是因为目前如此全面系统地研究美国大学道德教育的文章尚属少见,而且主要是由于本文用大量事实澄清了美国大学无德育的错觉,说明美国大学也是把德育放在极为重要地位的.文章通过对美国大学道德教育的社会背景和基本内容的分析研究,比较充分地揭露了美国大学教育的阶级实质;文中介绍的美国大学进行道德教育的多样化途径和方法,对于我们高等学校改进和加强德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戚万学  
文化定位、文化选择、文化取向乃至文化重建的焦虑一直都是作为自觉自为的学校道德教育所面临的深层意义上的困惑,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社会转型加剧的背景下,这种来自文化层面的焦虑和困惑愈来愈显著,具体表现为:文化路向的迷失、文化传统的断裂、文化多元化的挑战和文化殖民的压力等。文化路向的叩问旨在展示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应该确立的主导性的文化追求和文化使命;文化传统的追索旨在从历史传承的角度来审视学校道德教育的文化根基;多元文化碰撞的辨析是从现实文化生态的角度来分析学校道德教育的文化选择的困惑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文化殖民压力的揭示是从全球化的角度和弱势文化的立场来探讨当前我国的文化建设和道德教育正在遭遇的困惑。道...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鲁洁  
当代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一个史无前例的转型期。在这一特殊的时期 ,中国的道德、道德教育当作何种选择 ?这种选择又是建立在何种合理性基础之上的 ?本文基于“自觉选择”这一社会哲学观 ,提出中国的道德、道德教育必须实现道德坐标轴心的转换 :培养独立人格。这种独立人格超越了个人主义的单子式独立人格 ,是一种共在型独立人格。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小飞  
德国道德教育的发展历史表明,首先是历史促进了道德教育的传统理论或模式的不断重建、重新批评与考量,其次则是时代给予的挑战和要求。给宗教道德教育以适当的存在和定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紧密结合、于社会服务和闲暇中将道德教育理论予以内化是对德国道德教育的社会层面选择的考察,而对德国学校道德教育具体实践特点的概括和总结则是对德国道德教育的学校层面选择的考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华敏  夏立军  
德国在现代教育方面堪称一流,其道德教育也被赋予了深厚的传统和底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尽管中德两国道德教育的性质有本质区别,但借鉴德国先进的道德教育方式与实践经验,对我国德育模式的建构及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