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6)
2023(1321)
2022(1166)
2021(1242)
2020(1102)
2019(2678)
2018(2665)
2017(5405)
2016(3088)
2015(3777)
2014(3741)
2013(3750)
2012(3409)
2011(2961)
2010(3153)
2009(3014)
2008(3112)
2007(2730)
2006(2462)
2005(2332)
作者
(7640)
(6455)
(6350)
(6096)
(4215)
(3098)
(3033)
(2501)
(2382)
(2317)
(2126)
(2119)
(2045)
(2023)
(1969)
(1966)
(1959)
(1912)
(1912)
(1867)
(1622)
(1559)
(1541)
(1540)
(1458)
(1437)
(1432)
(1287)
(1281)
(1270)
学科
(15919)
(15896)
企业(15896)
管理(14083)
(9690)
经济(9661)
(9198)
(8667)
财务(8662)
财务管理(8651)
企业财务(8453)
方法(6140)
数学(5445)
数学方法(5421)
公司(5015)
(3416)
(3008)
体制(2843)
业经(2119)
组织(1933)
经营(1888)
中国(1833)
(1807)
技术(1741)
人事(1739)
人事管理(1739)
(1729)
理论(1643)
国公(1572)
(1572)
机构
大学(44717)
学院(42980)
管理(17537)
(16481)
经济(16142)
理学(15063)
理学院(14946)
管理学(14840)
管理学院(14755)
研究(12397)
中国(10385)
(10376)
(9444)
财经(8032)
(7374)
北京(6501)
财经大学(6140)
(6135)
(6061)
师范(6035)
(5842)
商学(5808)
商学院(5777)
科学(5566)
中心(5491)
研究所(5201)
会计(5198)
师范大学(5059)
教育(5050)
(4779)
基金
项目(23507)
科学(18887)
研究(18503)
基金(17569)
(14133)
国家(13993)
科学基金(12568)
社会(11476)
社会科(10898)
社会科学(10897)
教育(9981)
基金项目(9380)
自然(8278)
自然科(8085)
自然科学(8083)
(8068)
自然科学基金(7949)
编号(7841)
资助(7566)
(7540)
成果(7394)
(6308)
教育部(5885)
(5625)
人文(5508)
项目编号(5422)
课题(5251)
重点(5199)
大学(4990)
(4775)
期刊
(17772)
经济(17772)
研究(14641)
(11028)
中国(8365)
管理(7759)
教育(7450)
(5248)
金融(5248)
财会(4671)
财经(4403)
会计(4390)
学报(4217)
技术(3979)
大学(3928)
科学(3919)
(3611)
学学(3321)
通讯(3210)
会通(3204)
国际(3178)
世界(2949)
经济研究(2678)
(2526)
(2512)
(2169)
问题(2092)
业经(2075)
(2069)
论坛(2069)
共检索到680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继良  罗杰  
美国汽车工业今天面临的危机,起因于没有掌握世界市场的动向,没有及时转向耗油少的小车。此后形势一发不可取拾。到1991年上半年,三大美国汽车公司(福特、克莱斯勒、通用)共亏损32亿美元;在同一个时期,日本的汽车公司的市场份额却在增加。三大公司在二十年前尼克松总统任期内就曾游说国会对此加以限制,同时要减少从日本进口汽车的限额。近来,美国汽车工会也参加到抵制日本在美国开厂和减少进口的行列中来了。从上到下,都认识到与日本在汽车工业方面的竞争,是个相当严重的现实问题。日本汽车工业的优势有二,一是质量高,二是成本低。一项研究表明:在1980年时,通用公司的缺陷率为7.4%(其他美国公司的总的情况和...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84年前,一群年轻的美国人在危险而且前途未卜的条件下,开始制造不用马拉的车子.今天,通用汽车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企业和汽车制造商.1991年通用汽车公司的销售额高达1230亿美元,几乎是新加坡国民生产总值的4倍,本公司的70万名员工及其家属就约等于新加坡的总人口数.经过多年的发展,通用汽车公司的经营范围亦不断扩大,发展到包括计算机服务、喷气发动机、金融服务和卫星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沈根荣  
美国通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通称通用汽车公司,简称“通用”(GM),是美国和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在美国工业公司中一直名列前茅。1991年通用汽车公司的销售额为1230亿美元,位居美国最大的500家工业公司之首,其销售额相当于新加坡国民生产总值的四倍;资产额超过1820亿美元,居美国工业公司第一位;雇佣员工70万人,同样居美国第一位;年产汽车700万辆,差不多是德国大众、法国标致和美国克莱斯勒三家汽车公司产量的总和。该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密执安州底特律市。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谈多娇  郑燕妮  
一、通用汽车的品牌故事通用汽车(GM)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旗下拥有雪佛兰、别克、GMC、凯迪拉克、霍顿、欧宝、沃克斯豪尔、吉优等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在2013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评选中,通用汽车公司营收规模仅次于日本的丰田和德国的大众,在同行中居于第三位。通用汽车公司的前身是1907年由戴维·别克创办的别克汽车公司。1908年,美国最大的马车制造商威廉·C.杜兰特买下了别克汽车公司,并于同年在密歇根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景秀艳  
网络治理是基于权力关系的网络行为者的利益博弈,旨在建立有效的交互模式和制度以充分实现经济效能。网络治理若遭遇外部利益相关人强势干预时可能导致失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治理失效迫使联邦政府作为核心行为者直接介入通用汽车网络治理,将网络强制性通道点从"美国汽车联合工会满意"移位于"让通用公司生存和发展",并通过贷款实施细则破坏现实网络联结,重新设定通用企业网络治理程序和规则,重构通用网络权力治理结构,促进通用企业网络优化升级。通用重组事例对我国政府科学干预产业治理、推升产业竞争力有良好借鉴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滕琚  顾明远  
面对"学习化社会"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各国纷纷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尽管美国从未标榜自己是"学习化社会",但事实上却同样面临着"学习化社会"带来的挑战,企业"员工发展计划"就是美国自下而上的有效应对策略之一。本文选取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为个案,介绍了"员工发展计划"的缘起、外部环境和实践措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员工发展计划"对于"学习化社会"的意义。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蕾  
本文以通用汽车公司和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共同组建并运营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的实践为案例,分析了国际合资企业中合作拓展与产品国际化的关系,研究发现:国际合资企业天然地具有"合作性"和"国际性",其在东道国及其他国家的合作拓展,将显著增加可以整合的资源,进而促进其产品国际化,且这种产品国际化有助于国际合资企业在东道国产生技术溢出效应。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蕾  
本文以通用汽车公司和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共同组建并运营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的实践为案例,分析了国际合资企业中合作拓展与产品国际化的关系,研究发现:国际合资企业天然地具有"合作性"和"国际性",其在东道国及其他国家的合作拓展,将显著增加可以整合的资源,进而促进其产品国际化,且这种产品国际化有助于国际合资企业在东道国产生技术溢出效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首家、最大的专业汽车金融公司,行业的创新者和引领者业务覆盖全国350多个城市,7000多家经销商,为超过180万名购车者提供汽车金融服务;针对不同客户群体,量身定制多样化金融方案,满足不同消费需求;首创极速通快速审批通道,当天即可提车;秉承"诚信专业、以客为尊、创新锐进"的经营理念,始终保持着国内汽车金融行业的领先者地位。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David Welch  曹勇  
谁在管理通用汽车?是奥巴马政府挑选出的,取代理查德·魏格纳的韩德胜?还是奥巴马政府?这是个值得思索的问题。通用汽车需要外力重重推一把,来整顿自身,但是联邦政府管得太宽反而会使公司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GA15DE稀混合气发动机 日产汽车公司在公司创建以来,一直在追求先进技术。今天介绍日产在保护地球环境,汽车安全性问题和创造富裕的汽车社会而努力的部分情况。 1.NISSAN SUNNY(阳光)B14型装载了GA15DE稀混合气发动机 ·基本型GA15DE发动机的主要部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宗巍  乔钦彧  赵福全  
本文以产品创造为切入点,对汽车企业如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下以信息技术企业为参考对象进行产品创造模式重构进行了研究。以通用汽车和苹果公司为例,阐释了汽车与IT企业在产业链、产品与企业三个层面固有的不同特点;并从产品创造团队的组织结构、产品决策、产品研发与制造、供应链管理等四个环节对汽车与IT企业进行了对比分析和差异解读;最终,梳理提出了汽车企业在产品创造模式创新方面借鉴IT企业的具体策略与针对性建议,为相关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宗巍  乔钦彧  赵福全  
本文以产品创造为切入点,对汽车企业如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下以信息技术企业为参考对象进行产品创造模式重构进行了研究。以通用汽车和苹果公司为例,阐释了汽车与IT企业在产业链、产品与企业三个层面固有的不同特点;并从产品创造团队的组织结构、产品决策、产品研发与制造、供应链管理等四个环节对汽车与IT企业进行了对比分析和差异解读;最终,梳理提出了汽车企业在产品创造模式创新方面借鉴IT企业的具体策略与针对性建议,为相关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