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76)
2023(10157)
2022(8309)
2021(7692)
2020(6377)
2019(14656)
2018(13996)
2017(26174)
2016(13669)
2015(15281)
2014(14520)
2013(14547)
2012(13351)
2011(12313)
2010(11901)
2009(11124)
2008(10878)
2007(9081)
2006(7879)
2005(7176)
作者
(39911)
(33452)
(33395)
(31487)
(21113)
(16185)
(14927)
(13294)
(12684)
(11570)
(11538)
(10871)
(10742)
(10487)
(10358)
(10325)
(10069)
(9887)
(9668)
(9403)
(8346)
(8022)
(7978)
(7473)
(7468)
(7362)
(7138)
(7081)
(6678)
(6573)
学科
(59963)
经济(59902)
管理(35521)
(33255)
方法(27904)
(26164)
贸易(26152)
(25553)
数学(25247)
数学方法(25137)
(24827)
企业(24827)
中国(18882)
(15184)
(14448)
(14210)
业经(11115)
(10488)
出口(10485)
出口贸易(10485)
关系(10340)
地方(10238)
(10171)
(10138)
农业(9959)
环境(9532)
(9210)
银行(9177)
(9079)
金融(9079)
机构
大学(202011)
学院(196836)
(96639)
经济(95460)
研究(75134)
管理(73574)
理学(64463)
理学院(63740)
管理学(62960)
管理学院(62608)
中国(56964)
科学(43201)
(42415)
(39647)
(37784)
(36731)
研究所(34802)
财经(32662)
经济学(32255)
中心(32094)
业大(30603)
(30243)
经济学院(29444)
农业(29348)
北京(27066)
(26846)
(25853)
财经大学(24667)
(24082)
师范(23764)
基金
项目(137939)
科学(109585)
基金(105446)
研究(95849)
(94709)
国家(94030)
科学基金(79208)
社会(66659)
社会科(63610)
社会科学(63599)
基金项目(55054)
自然(50359)
自然科(49306)
自然科学(49287)
(49174)
自然科学基金(48496)
(43520)
资助(42857)
教育(42796)
编号(34056)
(32428)
重点(31544)
(30226)
国家社会(30084)
(29333)
中国(28432)
教育部(27955)
创新(27740)
科研(26991)
成果(26671)
期刊
(94483)
经济(94483)
研究(60864)
中国(36153)
学报(35320)
(32260)
科学(31208)
(27745)
大学(26655)
管理(25586)
学学(25200)
农业(22307)
(20650)
国际(19030)
经济研究(18982)
(17302)
金融(17302)
财经(16208)
教育(14681)
问题(14496)
(14067)
世界(13976)
业经(13690)
(13681)
技术(12722)
(10064)
贸易(10064)
技术经济(9350)
(9311)
商业(9296)
共检索到2909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薛静静  沈镭  史军  
作为全球重要的石油进出口国,中伊两国的石油贸易具有战略互补性。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声称将对从伊朗进口石油的国家和相关企业进行制裁,对中国石油进口贸易影响颇深,威胁了中国石油安全。美国在伊朗问题上一意孤行,加剧了地缘政治综合环境风险,地缘政治经贸关系日益复杂化。美国很有可能通过核心技术制裁要挟,对中伊石油贸易施加压力。石油进口安全事关国家安全,无论局势多复杂艰险,中国石油利益必须得到保障。为此,深入分析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对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的影响,并加强应对能力建设值得探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沫  
伊核全面协议的签署对国际石油市场的短期影响主要基于心理预期,倘若顺利落实,则将加剧国际石油供过于求的局面。对中国与伊朗的经贸关系而言,伊核全面协议带来的机遇远大于挑战,为双方开展能源和产能合作创造了正常的商务环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善民  吴小惠  
我国石油市场既面临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又面临着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由于国际市场油价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明显增强、石油企业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升跌对油价的影响,中国石油市场的风险绝不容忽视。因此,应大力提倡利用石油期货市场搞好国内石油贸易风险管理。中国石油市场也应随着期货交易所的建立而逐渐地完善起来。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霞  
俄罗斯政府4月13日举行会议,批准了俄罗斯与中国在今年2月签署的石油贸易及管道协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中海  南楠  张亚如  
石油贸易的地缘政治与经济博弈从未间断,直接影响中国能源安全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文章根据1996—2016年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的数据,分析了中国石油供需状况及进口贸易的动态特征,刻画了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的空间格局图景,指出了当前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的困境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从中国石油进口贸易动态特征看,进口贸易规模大且进口比重逐年上升,进口依存度不断提升,进口价格频繁波动。从其空间格局演化看,进口的地理方向不断扩展,由局部地缘供给依赖转变为"多元并存"的"碎片化关联"模式。从发展趋势看,高依存度下的中国石油进口贸易仍面临着价格波动剧烈、进口结算方式单一、进口成本居高不下、地缘政治因素复杂多变等困境。因此,新时期完善中国石油期货市场,争取国际石油定价的话语权,推进能源大通道建设,构建石油运输的立体布局,加强石油贸易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和政策沟通是推进中国石油进口贸易发展的重点。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纪淑平  李振国  
美联储在2014年1月起正式退出了QE(quantitative easing)政策,即将长期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购买规模各缩减50亿美元,总购债规模从现在的850亿美元缩减至750亿美元,并且每月缩减100亿美元。到目前为止,美国已
[期刊] 预测  [作者] 王建良  冯连勇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研究世界石油出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以往石油产量研究方法的不足,建立多循环模型对石油产量进行预测;同时,结合对石油消费量的预测分析了世界石油出口能力。结果显示世界石油出口能力的峰值平台期出现在2006~2016年,高峰出口能力可达27.52亿吨。针对世界石油出口能力未来走势,重点分析了世界石油出口能力下降对我国可进口石油量和进口石油价格的影响,指出未来我国石油进口量将不断减小,进口石油价格将不断上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运成  陈志斌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石油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油价也一路攀高。高油价的背后,反映的是国际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以及世界石油市场格局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当前国际石油地缘政治格局是美国主导、供给方(OPEC、俄罗斯为代表的Non-OPEC、非洲)三分天下的局面。其特点是:除政治、军事手段外,各国还通过争夺石油定价权、进口多元化、石油民族主义、建立战略储备、石油期货等方式来保证石油安全。目前中国每年进口石油的数量与金额不断增加,屡创新高。2005年原油进口达到1.27×108t,对外依存度达到45%,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并且进口数量与对外依存度在未来还将进一步增加,到2030年有可能达到60%。如何保...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永  付智博  李海英  
中国石油进口贸易联系的稳定性问题,已成为影响海外石油可持续供应,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选取中国1992-2012年HS6石油产品进口数据,采用生存分析模型对贸易联系持续期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引入Cox比例风险模型、Weibull模型及exponential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总体分析与解释,进一步通过区分产品类型、时间段、进口来源地角度进行实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的持续期普遍较短,在近二十余年中平均值为2.97年,中值仅为1年,主要由于国家特征、产品特征变量导致,因此政府需采取更具系统性的具体政策加以应对。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宋明顺  耿金凤  
本文介绍了WTO《原产地规则协议》的主要内容,并用产品在进口国市场上的成本公式来说明该协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最后简要论述我国的有关原产地规则的问题。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娜  
2010年《反假冒贸易协议》最终文本确定,作为一部与贸易相连的新的知识产权国际执法标准,其必将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影响。研究《反假冒贸易协议》,分析它比《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提高了哪些标准,总结我国法律中涵盖了多少《反假冒贸易协议》规定的新的标准,论证《反假冒贸易协议》的不合理规定,并总结《反假冒贸易协议》对我国的启示非常重要。通过分析论证,笔者认为《反假冒贸易协议》对我国的影响没有预期的大,因为我国法律法规已经囊括了大部分《反假冒贸易协议》确定的新标准。但是《反假冒贸易协议》对未来的国际贸易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不容忽视。
[期刊] 征信  [作者] 熊劼  
尽管巴塞尔协议Ⅲ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监管举措得到一致认可,但也对贸易金融的发展构成了极大的挑战。从杠杆率监管、流动性监管以及监管资本要求三个角度分析巴塞尔协议Ⅲ对贸易融资造成的冲击,认为该项改革措施严重忽视了银行表外项目中不同种类资产的根本区别,将对依赖贸易融资支持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并就如何推动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