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46)
- 2023(14860)
- 2022(12628)
- 2021(11855)
- 2020(10080)
- 2019(23479)
- 2018(23508)
- 2017(45496)
- 2016(24896)
- 2015(28663)
- 2014(29053)
- 2013(28905)
- 2012(27480)
- 2011(25193)
- 2010(26126)
- 2009(24511)
- 2008(24482)
- 2007(22299)
- 2006(19792)
- 2005(18309)
- 学科
- 济(108938)
- 经济(108811)
- 管理(64222)
- 业(63509)
- 企(49706)
- 企业(49706)
- 方法(46338)
- 数学(40065)
- 数学方法(39379)
- 中国(33231)
- 农(31651)
- 地方(26315)
- 业经(23896)
- 财(23433)
- 学(23233)
- 农业(20919)
- 制(20877)
- 贸(20654)
- 贸易(20638)
- 易(19969)
- 银(19292)
- 银行(19247)
- 融(18693)
- 金融(18689)
- 行(18604)
- 理论(17576)
- 和(17221)
- 环境(15919)
- 技术(15461)
- 发(15139)
- 机构
- 大学(371210)
- 学院(370389)
- 济(148867)
- 经济(145429)
- 管理(134795)
- 研究(132606)
- 理学(113928)
- 理学院(112453)
- 管理学(110118)
- 管理学院(109413)
- 中国(101181)
- 科学(82674)
- 京(81486)
- 财(70746)
- 所(70165)
- 农(65815)
- 研究所(63394)
- 中心(59655)
- 江(57972)
- 财经(54869)
- 业大(54857)
- 范(53532)
- 师范(53003)
- 北京(52824)
- 农业(51777)
- 经(49397)
- 院(46986)
- 州(46972)
- 经济学(45280)
- 师范大学(42631)
- 基金
- 项目(233821)
- 科学(181581)
- 研究(171228)
- 基金(165460)
- 家(145209)
- 国家(143661)
- 科学基金(120123)
- 社会(105270)
- 社会科(99552)
- 社会科学(99520)
- 省(92748)
- 基金项目(86184)
- 教育(79859)
- 划(78782)
- 自然(76862)
- 自然科(74934)
- 自然科学(74907)
- 自然科学基金(73526)
- 编号(71430)
- 资助(69374)
- 成果(60799)
- 发(54502)
- 重点(53554)
- 部(51488)
- 课题(50850)
- 创(47699)
- 创新(44542)
- 科研(44422)
- 教育部(43422)
- 发展(43282)
- 期刊
- 济(173902)
- 经济(173902)
- 研究(113865)
- 中国(78905)
- 农(61575)
- 学报(60334)
- 科学(55008)
- 财(52842)
- 管理(50650)
- 教育(47802)
- 大学(45166)
- 学学(41958)
- 农业(41901)
- 融(37507)
- 金融(37507)
- 技术(33353)
- 业经(29193)
- 经济研究(27488)
- 财经(26888)
- 问题(23400)
- 经(23105)
- 业(23019)
- 图书(20291)
- 贸(19427)
- 统计(19232)
- 技术经济(18584)
- 版(18498)
- 商业(17555)
- 理论(17470)
- 国际(17297)
共检索到576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龚道德 袁晓园 张青萍
首先从模式的管理框架、管理目标、行动策略、运行保障机制四方面对美国运河国家遗产廊道的运作机理做了较为深入的剖析。然后,将保护工作本身提升到文化的高度,从保护技术、组织管理、精神理念三层面分别论述了运河国家遗产廊道模式对我国大型线性遗产保护的启示。最后,对我国"遗产保护文化"建设提出呼吁。
关键词:
遗产廊道 线性遗产 运作机理 保护文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伟 俞孔坚 李迪华
遗产廊道作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区域化趋势和绿道思想结合的产物 ,不仅强调了遗产保护的文化意义 ,而且强调了其生态价值和经济性。我国有着丰富的线形文化景观遗产 ,但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还缺少遗产廊道这个层次上的架构 ,这一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了类似于重要遗产如大运河的保护。在我国建设遗产廊道既是保护众多的线形文化景观遗产的需要 ,也是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建设高效和前瞻性的生态基础设施的需要 ,同时更是进一步开展文化旅游的需要
关键词:
遗产廊道 保护规划 生态基础设施 大运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俞孔坚 奚雪松
遗产廊道是针对大尺度文化景观保护的一种区域化的遗产保护途径。遗产廊道构成的确定是中国大运河遗产廊道保护与管理的首要任务。本文基于发生学方法,通过历史模型的建构阐释了运河在各历史时期演变进程中构成要素的功能与相互关系,明确了大运河遗产廊道的构成及特征。大运河遗产廊道由自然系统、遗产系统与支持系统3大部分构成。作为大运河发生背景,与大运河生态功能维护相关的湿地、林地、农田等区域环境要素构成廊道的自然系统;与大运河漕运功能相关的水利工程遗产,与大运河发生发展历史相关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与大运河无发生学关联,仅空间距离相关的其他非运河类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廊道的遗产系统;游憩道、解说系统、公共服务设施构成廊道的支持系统。三者为沿运地区可持续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自然资产、文化资产和社会资产。整合构成集生态与遗产保护、休闲游憩、审美启智与教育为一体的大运河遗产廊道。
关键词:
遗产廊道 大运河 构成 发生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丽萍
滇藏茶马古道是一项历史久远、跨越滇藏川区域、遗产资源丰富且整体文化价值极高的线状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廊道理念为古道完整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新思路。鉴于茶马古道遗产廊道保护战略的宏观性和整体性,急需从具体实施层面对保护战略进行拆分和细化,划分古道遗产廊道的保护层次。在古道遗产廊道保护目标和保护原则的指导下,从"点、线、面"三个尺度进行分层,不同层次提出具体保护项目、保护内容和保护措施,使保护战略落到实处,更有效指导古道遗产廊道保护实践。
关键词:
滇藏茶马古道 文化遗产廊道 保护层次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永勋 焦雯珺 刘某承 闵庆文
东亚地区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的主要分布区,其GIAHS的发掘与保护工作也走在世界的前列。作为东亚地区的农业遗产大国,日本各级政府对农业文化遗产工作高度重视,研究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方面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日本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经营模式与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在农业保护与发展方面的经验对中国相关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从日本农业文化遗产发展进程、遗产保护措施和遗产地产业发展措施3大方面总结了日本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经验,并指出了其对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永勋 焦雯珺 刘某承 闵庆文
东亚地区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的主要分布区,其GIAHS的发掘与保护工作也走在世界的前列。作为东亚地区的农业遗产大国,日本各级政府对农业文化遗产工作高度重视,研究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方面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日本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经营模式与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在农业保护与发展方面的经验对中国相关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从日本农业文化遗产发展进程、遗产保护措施和遗产地产业发展措施3大方面总结了日本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经验,并指出了其对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借鉴意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春波 朱强
以京杭大运河天津段为例,利用GIS作为分析工具,对大运河沿线历史文化遗产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遗产分布与运河位置相对关系的规律性,即京杭大运河天津段遗产靠近运河分布比远离运河稍有密集的趋势,且与运河紧密相关的文化遗产此种趋势更加明显。基于上述分析,从遗产保护的高效性原则出发,认为大运河遗产廊道的理想宽度应为单侧2-2.5公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定青 王海荣 曹象明
遗产廊道是源于美国的一种针对线性遗产区域保护的方法,追求遗产保护和自然保护以及开发利用的共赢。我国拥有大量线性遗产有待进行整体性和系统性保护,遗产廊道相关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从基础性研究、专项研究及应用研究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遗产廊道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遗产廊道的不同类型,总结不同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重点关注遗产廊道构建和保护规划的探讨,为今后研究的深入与拓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遗产廊道 遗产保护 研究进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吴必虎 程静
苗疆边墙体系是明清政府为防御并管辖腊尔山苗民而在湘黔边境地区构筑起的一套建筑体系。苗疆边墙体系不仅见证了苗汉人民斗争与融合的历史,也反映了当时的军事制度、风水理念及建筑技艺,具有较高的价值。作为跨区域的线性遗产,苗疆边墙体系的保护与旅游发展面临诸多问题。通过构建遗产廊道,能够有效保护遗产和进行旅游开发。遗产廊道主要分为三个系统:保护系统、旅游系统及支持系统。三个系统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苗疆边墙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框架。
关键词:
苗疆边墙 遗产廊道 旅游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锐 赵岩 王俊杰
线性文化遗产指"在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往往是出于人类特定目的而形成的重要纽带"。中国大运河在时间上延续数千年、空间上贯穿南北地区,具有明显的线性文化遗产特征。然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给大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两岸居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带来了极大冲击。当下,对大运河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着一系列的误区,如片面、点状、单学科的保护模式盛行,旅游开发只注重经济利益等,致使很多的保护措施仅仅停留在"纸上",无法落到实处,大运河正在一天天远离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扬州古运河是大运河线性文化遗产中最典型的一段,本文以扬州古运河穿城段为例,针对古运河被"古董式保护"...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邵秀英 张金瑞 邬超
竞合是区域旅游发展共赢的经济行为,客观存在的竞争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主观合作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必然要求。河西走廊遗产廊道资源品质高,旅游市场潜力大,区域合作基础好,采用竞合模式发展旅游,有利于提升廊道旅游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文章在对河西遗产廊道的旅游吸引物、旅游市场、旅游基础设施及旅游发展情况进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点—轴"发展模式的河西遗产廊道旅游竞合空间结构,最后提出了河西遗产廊道旅游发展的竞合路径:整合资源,统一旅游规划,打造廊道精品旅游线路;联合宣传促销,塑造河西遗产廊道旅游竞合新
关键词:
遗产廊道 旅游竞合 河西走廊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苗红培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历史遗存,也是一个城市弥足珍贵的财富。能否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均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是衡量政府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是否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因素。其中,管理体制因为直接影响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模式选择而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各地也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管理模式。分析这些管理模式的特点,总结这些管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能够为后续其他地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管理模式的选择以及现有管理模式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管理体制 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龙 黄震方
遗产廊道是目前保护线性文化遗产的一种新趋势。我国拥有丰富的线性文化遗产,准确地评价其旅游价值,对于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遗产廊道自身的特殊性和整体性,尝试从廊道资源条件、区域社会条件、廊道生境条件和旅游保障条件及发展潜力等方面建立遗产廊道旅游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从廊道整体效应出发评价其旅游价值。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非法(Delphi)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体系各因子的权重。并以古运河江苏段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评价结果与古运河江苏段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说明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柯彬彬 张镒
构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廊道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化遗产廊道进行保护开发的重要基础。旅游价值评价是进行文化遗产廊道旅游开发的前提。在分析影响遗产廊道旅游价值的因素基础上,构建了由目标层、指标层、要素层和因子层4个层次,共32个评价指标组成的遗产廊道旅游价值评价模型。然后以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旅游价值提升对策,希望能够实现遗产资源应有的经济价值,实现遗产廊道的整体保护和科学开发。
关键词:
遗产廊道 海上丝绸之路 旅游价值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柯彬彬 张镒
构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廊道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化遗产廊道进行保护开发的重要基础。旅游价值评价是进行文化遗产廊道旅游开发的前提。在分析影响遗产廊道旅游价值的因素基础上,构建了由目标层、指标层、要素层和因子层4个层次,共32个评价指标组成的遗产廊道旅游价值评价模型。然后以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旅游价值提升对策,希望能够实现遗产资源应有的经济价值,实现遗产廊道的整体保护和科学开发。
关键词:
遗产廊道 海上丝绸之路 旅游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